中国古籍版本鉴别的刻本书
刻本书的鉴定依据 关于印本和写本书的用纸,前人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很多纸不知其名称,而文献中提到的纸又难以与实物相联系,鉴定时所能根据的仅是纸质的精细厚薄,颜色的黄、白或灰以及帘纹宽狭而已。宋代有的浙刻本用白麻纸,纸质较匀净,有韧性;四川刻本也用白麻纸,有些纸质较粗,甚至有透空小孔。南宋初期福建印书所用竹纸,质地细润,纸色较白,但以后多用**竹纸,因而从宋、元到明代,黄纸成为福建印本的特征。明代以棉纸为贵,棉纸有厚薄之不同,纸质细润,白棉纸印书成为明代特色。明末出现了开化纸,纸质细白匀净,清代以开化纸印书最名贵,连史纸、竹纸应用亦多。宋以后,还有用公文纸(公牍纸)和其他册子、信札等旧纸的背面印书的,这些公文纸如载有年月也可借以推断印本的大致时代。总之,书籍的用纸是识别版本的一项依据,但要多作比较,因为有的书刻印于宋代,后世仍可用其书版再印,而区别初印本和后印本,只能从纸张来判别了。
半伪半真:伪:虚假;真:真实。一半虚伪,一半真实。指真假混杂,难以分辨。
希望下面这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貂狗相属: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浑浑沌沌:混杂、不分明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混淆视听:混淆:混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夹七夹八: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良莠不分: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良莠不一: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良莠混杂:莠:狗尾草。好苗和野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良莠淆杂:淆:混淆。杂:混杂。好坏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亦作“良莠混杂”
鸾枭并栖:枭:鸱鸮,指恶鸟。鸾凤和鸱鸮一起停在一棵树上。比喻好坏混杂。
乱作一团:混杂在一起,形容极为混乱。
明月与砾同囊:明月:明月珠,夜光珠;砾:瓦砾或碎石;囊:袋子。明月珠与瓦砾装在同一个袋子里。比喻好与坏混杂在一起。
男男女女:男女混杂的一群人。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清浊同流:清水与浊水一渠同流。比喻美恶混杂,良莠不分。
瓦玉集糅:糅:混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坏不分。
枭鸾并栖:枭:猫头鹰;鸾: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凤凰的神鸟。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小人与君子混杂在一起。
以假乱真:以:用;乱:混乱。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玉石混淆:比喻好坏混杂。
玉石相揉:比喻好坏混杂。
玉石杂糅:比喻好坏混杂。
杂进巧拙:杂:混杂在一起。灵巧的和笨拙的人都能得到录用。
杂七碎八:形容十分混杂。
杂七杂八: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
众说纷揉:各种说法纷乱而混杂。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
我们普通人对事物的判断只能基于自己当前的认知能力,所以高于自己认知的经典是无法准确判断的。只能先读诵历代祖师大德实证的经典,如《楞严经》《华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法华经》等,先学习智慧,然后慢慢判断。
佛经真伪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说:一是翻译史上无法查证其时代和译者的经典;另一是从鸾坛或者乩童以降神托梦的方式,传授出来似是而非的佛经。第一类是正式的经典,与佛法不相违背;第二类是假冒的经典,实质是民间信仰的产物。
早期的印度佛教史上,学者间就有大乘非佛说的论调,因为大乘经典的出现和流传,是在佛灭之后数百年。但是大乘佛法有其原始佛教的根据,只不过把思想的层面提高,予以哲学化,使它更博大、精深、玄妙,从人间推广而至于无限,所以说,原始的经典是以人间为物件,而大乘经典则是以菩萨为物件。
可是,大乘经典绝对没有离开原始佛法的基本原则,据因缘法而讲空、无,讲实相无相,据因果法而讲有、真有、妙有。其实这是一体的两面,空和有本不相离,这是因缘、因果基本法则的极致。所以,大乘佛法不论是否为佛说,或者菩萨说,或者其他众生说,都不可以真伪来做取舍,只要符合佛法的原则就好。
至于第二类民间信仰的产物,是由附佛法外道的鬼神所传授,利用有人在修行之时,或者某一神鬼特定的场所,化现佛菩萨的形象,以民间大众所熟悉的语句,说出一部一部的短经,比如说《高王观世音经》、《血盆经》、《太阴经》、《太上感应篇》等。有的近于佛,有的近于道,有的是儒、释、道三教合流。以人间道德标准来劝化、教善、教孝、教恩义,都有它一定的作用,所以,虽为伪经而非真的佛经,民间的佛教徒们,都在传诵,没有不良的后果。
另外,也有属于第二种的流类,虽称是佛经,为佛说,但内容却违背因果的原则和因缘的观点。讲空便否定因果,讲有即恋著于世间,将佛菩萨和神道混为一体,平等对待,所谓五教合流、三教平等、佛佛同道、道道相通等的理论,其实非佛、非道、非儒,亦非耶教与回教。他们虽用佛经,也解释佛经,但他们自己各有其神示的所谓“真经‘为其根本,这种以假冒佛经为名的书籍,当然不是佛经。
尚有一类,由于某些人的盲修瞎练,获得一些神秘经验,感应魔道降示和鬼神的附体。为了建立他们的教化根据,达到广招徒众的目的,也看佛经,解佛书,不过他们是以自己的所见,或似是而非的定境,或魔道鬼神的指示,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意象,任意解释经句和经义;类似的书籍,虽以佛经的注解为名,其目的则在于离经叛道,毁谤正法,损伤慧命。这就是古来祖师所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的例子。
据此判断,如果称为佛经而无法确定是佛经或非佛经时,最好的办法是查对藏经的目录,如明载于目录,虽被列为”疑伪“部类,仍属可信、可读;若在经录所无,就要考虑是否和佛法的基本原则相背。再有,除了解经用经义,引经名,述古大德的发明,如孔子所说:”述而不作“的态度所写的佛书之外,最好少看为安全。
中国古籍版本鉴别的刻本书
本文2023-11-03 17:39: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