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出,中国古书亡!此书的存在是对还是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四库全书出,中国古书亡!此书的存在是对还是错?,第1张

近些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四库全书》热,各路学者高度赞扬四库全书对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精装本、线装本等一出再出,有点铺天盖地的气势。然而,对于《四库全书》,鲁迅的评价却非常低:

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在鲁迅看来,可谓是“四库全书出,中国古书亡”。那么,四库全书究竟有何罪过,让鲁迅给予如此低的评价?

所谓“四库”,即为经、史、子、集,所谓“全书”,即为集中历史上的全部书本之意。如果光看名称,的确应该是一次文化盛世,既然如此鲁迅为何那么评价呢?其实很简单,四库全书一点也不全!

首先要看一个问题,就是乾隆为何要修四库全书?说到底,这不是为了保护华夏文化,而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用现在话说,就是“统一思想”,让天下人理所当然的服从满洲统治,增强愚民和奴化教育的思想教育。

通过这项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学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编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本以编入这一大文库时,也就能够查出那些应予取缔或销毁的一切异端著作。正如LC古德里奇所论证的,这是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乾隆修《四库全书》的目的。在这一目的之下,《四库全书》是一本什么样的全书,就可以理解了。

《四库全书》的编修纲领,就是要突出儒家文献和反映清朝统治者“文治武功”。但四库全书中的儒家学术,除了基本经典儒家著作外,主要是程朱理学里讲究“君君臣臣”的这一套,非常有利于统治,也是最僵化的儒学思想。

在这一纲领之下,具有民主色彩,其他开明的儒家学派,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以及宋元明艺术作品(小说、戏曲等)之类,自然要被排斥在外。至于科技作品,除了天文、农家、医学等少量著作之外,其他著作一般不收录,尤其西方科技作品,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所以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差,也别总怪传统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排斥在外或不收录的作品,很多成了禁书,比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被封禁,直到近代在日本发现,中国人才知道明朝人写了这么一本了不起的科学著作。

鲁迅说的“四库全书出,中国古书亡”,究竟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很简单,四库全书编修过程中,至少有三个大“罪过”!

第一,四库全书一共收录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但明令焚毁的书籍就有3000多种。专家研究认为,估计禁毁6766部,93556卷,超过收录数字,还不包括民间害怕文字狱而主动毁掉的书籍。显然,这是最直接的“古书亡”。

第二,本来四库全书只是整理古书,但乾隆却要求“删改削减”古书,不利于清朝的词句一律删改。而且,这种“删改削减”规模非常旁大,不仅是正规史书、文献,还包括地方志、野史、小说等领域。无疑,这就让后人带来很多难题,古书自然因此而亡。

第三,晚清有学者指出,“《晋书》以次,则讹字不可枚举”,即为《晋书》之后的史书上错字连篇。为何?其实这是故意让乾隆看到,然后产生一种“我比你们聪明”的感觉,但问题在于,乾隆没多少时间看,所以就造成了“司事者虽明知其讹误,亦不敢擅行改刊矣”。

正因如此,四库全书与其说是一本中国式百科全书,不如说是一本灾难之书,由此鲁迅才给予四库全书超低评价。当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的灾难。

朱棣编修《永乐大典》时,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相反《四库全书》却是有选择、有目的编修,毁掉的书籍超过收录的书籍,实在让人感慨!

尽管有不少学者歌颂四库全书的伟大成就,但就四库全书以上的问题,对华夏文明而言,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是利大还是弊大,还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这是中国四大古书???不是吧,,,,完美落幕。。虽然我不知道四大,,不过,,有,史记,左传,道德经,山海经,尚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史记》、《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九章算术 ,烈女传,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首先,不是叫四库五书,而是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如果你是问四书五经的话,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库全书出,中国古书亡!此书的存在是对还是错?

近些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四库全书》热,各路学者高度赞扬四库全书对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精装本、线装本等一出再出,有点铺天盖地的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