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祖先为什么造那么多多音多义字,难道不可以用不同的字来代替吗?
直接创制新字的话会造成文字体系不堪重负,生僻字非常多。
上古汉语是单音节词为主的,社会发展导致新事物不断产生,为了更方便地记录更多社会现实,汉语用了两种手段:一种是词汇复音化(这一点也和上古汉语的语音形式有关,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很复杂,往后发展必然会简化),另一条路就是让一个单音节词同时兼有适当数量的多音和多义,这条路实际上是所有语言都会选择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是多义的。
除了社会发展、为了方便记录新事物这样的原因之外,语言本身也有一定内在动力。词义的引申常常会导致一词之音义的增多。“行”的古文字形式象十字路口,本义应该是路,“行走”、“行道”,包括语音产生改变后的háng等都是由本义引申过来的。
反正人们选择一种符号来记录语言,必然要求其简练、便捷,所以造更多的字并不合适,那样不容易记住。语言在要求准确性的同时,它还有一个很有一个重要到几乎万金油的性质:经济性。
汉人家族在取名时常常把辈分引入其中,以体现被取名的这个人在家族中的地位。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姓氏各有其一套自成体系的辈分排序,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名志》就有记载当地李姓辈分的排序为:应、洪、会、永、天、成、德、继。汉人在取名时有这样的习俗,入主中原的大清皇室爱新觉罗氏又是否如此呢?
( 康熙皇帝)
其实在康熙皇帝以前,满清皇室爱新觉罗氏还没有这样的习惯。比如满清的开国皇帝叫努尔哈赤,他的兄弟分别叫穆尔哈齐、舒尔哈齐、巴雅喇,他们四人在取名上显然没有体现出辈分的特征。努尔哈赤的继承者是皇太极,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除他之外,努尔哈赤还有15个儿子,他们分别取名为褚英、代善、阿拜、汤古代、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巴布泰、德格类、巴布海、阿济格、赖慕布、多尔衮、多铎、费扬果。努尔哈赤的儿子在取名上显然也没有考虑到辈分。皇太极之后的顺治帝福临一辈以及康熙帝玄烨一辈也都没有考虑到这种取名习惯。
(乾隆皇帝(弘历))
但是满清皇室的取名习惯在康熙帝手里被改变了,康熙帝生有三十五子,除夭折的以外,还有二十四个儿子,他们名字的第一个字都为“胤”,如胤褆、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祚、胤佑、胤禩、胤禟、胤誐、胤禌等等。除此之外,康熙帝还规定了“胤”字以下为“弘”,“永”两辈,如弘昼、弘历(乾隆帝)、永璜、永琏、永琮、永璇、永瑆。
雍正皇帝继位后,命诸阿哥将姓名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以避皇帝的尊讳。乾隆皇帝曾御题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之句,因此后来就以“永绵亦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年间又规定“溥毓恒启”四字为载字以下字辈。咸丰帝又陆续规定了“焘、屹、增、棋”四辈。清代末帝溥仪又增加了“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十二个字。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和胞弟溥杰及二位胞妹)
至此满族宗室辈分前后共有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屹、增、棋、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26个字。
首先,认识几个“鬼”
魃魈魁鬾不是词语,需要分开解释:
1、魃bá: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
2、魈xiāo:〔山~〕a.弥猴的一种,尾巴很短,脸蓝色鼻子红色,嘴上有白须,全身呈黑褐色,腹部白色;多群居;b.传说中山里的鬼怪。
3、魁kuí:a.为首的,居第一位的。b.高大。
4、鬾jì:传说中的小儿鬼。
1、魃词组
(1)魃虐[bá nüè] 指旱灾。
(2)暑魃[shǔ bá] 即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2、魈词组
(1)山魈[shān xiāo] 猕猴的一种。面部皮肤蓝色,鼻子红色,吻部有血须,尾极短,多群居,产于非洲西部。
(2)魈魑[xiāo chī] 犹魑魅。
3、魁词组
(1)罪魁[zuì kuí] 罪恶行为的头子。
(2)魁元[kuí yuán] 在同辈中才华居首位的人;魁首。
4、鬾词组
(1)鬾实[jì shí] 山茱萸的别名。
(2)射鬾[shè jì] 传说中的神兽名。
据说,吾人之祖先将鬼大类又分形为二十一种小类:魑、魅、魍、魉、鬽、魁、魃、魈、鬾、鬿、魀、魆、魊、魋、魌、魉、魐、魒、魓、魕、魖 (自行脑补各式各样的鬼)
也许是吧,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并不是文学功底厚。通过象征、意象的组合,引导人的思维进入作者有意构建的情境中,以晦涩难懂的方式让受众感觉不是被灌输,而是自我思考的结果。直白的表述就省去了自我“思考”的过程,剥夺了那种投入的快感,就不会产生付出脑力后那种强烈的认同感继而去主动传播。
明朝(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代,共计276年。明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干涉统治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朱元璋生育能力非常强,这辈子一共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朱元璋不仅能生儿子,还很为众多儿子们的未来着想,规定他所有的儿子及其后代都永远是亲王并且不用工作,生活支出完全由朝廷负担。
正因如此,明朝也成为同一时期宗室王爷数量最多的朝代。但有意思的是,明朝很多宗室王爷的名字都是非常少见的生僻字,比如朱志堩、朱秉欆、朱承爚、朱恩鑙、朱见灂、朱慈、朱常等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朱元璋替儿子们制造了起名字的“捷径”。朱元璋替他每个儿子都规定了辈分的牌子,比如明成祖朱棣的子孙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朱标的子孙则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规定明朝宗室子孙的名字都是必须含有五行偏旁的汉字,辈分顺序为“木火土金水”。明成祖朱棣之子是朱高炽,朱高炽之子是朱瞻基,朱瞻基之子是朱祁镇,朱祁镇之子是朱见深,朱见深之子是朱祐樘……
但问题是明朝延续了近三百年,随着时间推移,明朝宗室子弟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但有五行偏旁的汉字并不多,而朱元璋定的起名规矩又不敢改。这可把负责给宗族起名字的官员难住了,以至于后来很多明朝宗室到了十几岁都没有大名。
由于地位尊贵,因此那些比较常见的五行偏旁汉字都要给明朝直系子孙预备使用。负责给他们起名字的官员后来便随便给一个字按上“木火土金水”的偏旁,就给血缘较远的明朝宗室起名字,所以明朝很多宗室王爷的名字都是特别少见的生僻字。
我们祖先为什么造那么多多音多义字,难道不可以用不同的字来代替吗?
本文2023-11-03 18:02: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