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文化”一词的书是哪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6收藏

在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文化”一词的书是哪本?,第1张

“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名为《说苑·指武》的古籍。这本古籍的创作者是西汉时期一名叫作刘向的文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为切入点来讲述武力一事。其中刘向在这篇文章之中提及“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句话便是关于“文化”一词的最早记录,而此话的主要内容则是强调治国应当先德后武。

“文化”这个词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易经》这本古籍。《易经》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卦”与“爻”,其中卦辞相传是出自于周文王姬昌之手,而爻辞则是姬昌之子周公所著。《易经》中有部分内容是这样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文”与“化”二字虽然已经开始同时运用于同一句子中,但是还未合并使用。

《易经》的这部分内容透露出这个时期的古人认为想要更好地治理天下,需要同时观察天文与人文。其中天文就是指各种天象,而人文则包含各种人类关系与活动。其中对人文活动的观察可以帮助治国者更有效地以感化的方式来实现治国,简而言之就是“以文教化”。“文”与“化”之间有了这样的联系之后,“文化”一词便也就随之出现。

说起“文化”这个词,看似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定义是无法用言语明确表达出来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我们所熟悉的网络文化、饭圈文化等类型的文化都是古代不曾拥有的。与此同时,古代诸多文化也在历史变革中消失不见。

《黄帝内经》

“三因制宜”是《内经》中重要的治疗思想,分为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三个方面,主要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异法方宜论》、《灵枢·五变》等篇。“三因制宜”治疗思想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强调了人与生存环境的协调统一,与《内经》学术原理中最具特色的整体观念一脉相承。

《山海经》本就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山海经》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相传为伊耆氏所作的《蜡辞》,见载于哪本古籍?

A《楚辞》

B《礼记》

C《山海经》

D《吴越春秋》

正确答案:《礼记》

除了山海经外 还见于古籍包括:

《抱朴子·内篇》卷二:精卫填海,交让递生。

《博物志》卷三: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故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律学新说》:伞盖山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浊漳水之源也。庙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鸠。俗言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盖以精卫之事而傅会也。

《乐律全书》:又西北三十里曰发鸠之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宋政和间祷雨辄应,赐额曰“灵湫”,盖浊漳水之源也。庙中塑如神女者三,傍有侍女,手擎白鸠,俗称“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使民觉而防之,不至暴溺。羊头山神,指神农也。然白鸠事,诸志未载,以其近怪,故不语耳。

《读山海经十三首》: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夭(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顾亭林诗笺释》: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1·十二经络巡行时间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枢·脉度篇》古籍。

2·介绍:

经脉位置较深,一般都在里层,从经脉分出的支脉而横行的叫做络脉,络脉再分出更细小的分支叫做孙络。 [体会]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组成。经,有路径的意思,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多为纵行,位置较深;络,有网络的意思,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且愈分愈细,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到。其中,经脉又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类。络脉又有别络、浮络、孙络的不同。

3·:

先心后目昧这句话出自《睡经》。先心后目昧,形神意象虚,目星心随启,混沌周行收,对境莫任心,对心莫任境,梦蒙可无相,蒙明处恒持。

当我们开始体会自己身体的生物钟周期时,也在体会着一种循环往复。睡眠,是用最少的干预,让这个周期得以完整进行的一个过程。当我们试图不对它进行干预的时候,它自己就会形成一种力量,去解决身体自身的问题。

睡眠是对这个周期最重要的尊重,陈抟老祖在《睡经》里说的“混沌周行收”,我想大概的意思是,这股周而复始的气,应该不是非常尖锐、非常明确、边界非常清楚的一个状态。

“四书五经”是必读的,“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是《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另外,还可以读读《老子》《庄子》

补充:《尔雅注疏》(东晋 郭璞注,邢昺疏);

《周易集解》(唐代 李鼎);

《四书章句集注》(南宋 朱熹);

《尚书古文疏证》(清代 阎若璩)

《声韵考》(清代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清代 戴震)

《元白诗笺证稿》(民国 陈寅恪)

《管锥编》(民国 钱钟书)

《淮南鸿烈集解》(民国 刘文典)

《庄子补正》(民国 刘文典)

在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文化”一词的书是哪本?

“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名为《说苑·指武》的古籍。这本古籍的创作者是西汉时期一名叫作刘向的文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