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各种阵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3收藏

道教的各种阵法,第1张

道教以天地规律起源,以黄老之术为宗,自天师道陵君创立天师教,将道教发扬光大,经过时光的洗礼,道门之人不断创新发扬,期间能人异士辈出,不乏有开宗立派之人。吸纳和融合以及继承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分支。

信手拈来跟道门有关系的历史名人就有如姜尚、鬼谷子、黄石公、张良、水镜先生、诸葛亮、司马懿、李靖、丘处机、刘伯温等等。而道派就更多如楼观派、正一派、龙门派、上清派、神霄派等。在道教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阵法,接下来给大家接受几种道教里比较出名的阵法。

释艮阵:“艮”,是八卦之一,代表山,也有坚强或坚硬的意思。在《众阁真言》中,山是很特别的东西,即为纯阳,又纳至阴,虽说山中的阳气要远远大于平原地区,但山中的阴气亦要比平原地区要强上不少,《茅山术志》有一大章便专门介绍对付山中恶鬼的方法,这“释艮阵”便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释艮阵”便是稀释山中恶鬼力量的阵法,在山中恶鬼出没的地方,都是阴气聚集之所,这“释艮阵”要首先用纯阳的东西摆出一个“拔阴斗”,把地下蕴藏的阴气吸出来,把患者摆在阵眼上,地下的阴气便会在患者身体上逐渐聚集,即使身上的东西再厉害,这地下源源不断的阴气也有超过他的时候,一旦地下阴气超过了患者身上的东西,那东西便会认为有来头更大的同行要占据这个身子,识相的就得乖乖走人。

阳护阵:这是一种利用阳血结成的护法阵,发明于清朝,实际上这是一种蒙蔽冲身恶鬼的方法,“阳护阵”共有三十六枚铜钱组成,以三十六天罡星的位置排布(道教认为,北斗星的星群中包含三十六颗天罡星与七十二颗地煞星,天罡为阳,地煞为阴,肉眼观察不到,但某本失传的书上画出了三十六天罡的排布)。

怒阵:其原理是利用“阳魂法”的原理释放身体最大阳气,用小七关将这些阳气聚集起来形成气场,避免外散,然后利用宝刃的煞气破掉身体周围的阳气,在气场破裂的一瞬间,阳气强度不亚于借阳的强度,虽然只是一瞬间的爆发,但足以吸引周围所有恶鬼的注意,甚至能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八阳阵:八阳阵又称“金钟罩”,是一种防止恶鬼或畜牲冲体的阵法,有点类似于借阳,当八个活人站在阵眼上时,每个人都拥有整个“八阳阵”的力量,等于说是用八个人共同的阳气来守护这八个人。

锁鬼阵:俗名“雷池”,是专门用来禁锢恶鬼的方法。按《周易》的理论,日属阳,夜属阴,恶鬼是只能在夜间活动的,古人观星时将整个夜空分为二十八个星区,称之为“二十八宿”,其中每宿包含若干个恒星,而“雷池”的布法,便是在恶鬼周围布上28个铜钱,人为划定一个假的“二十八宿”,铜钱数阳,所以便给恶鬼造成了越“雷池”一步则入“阳境”的假象,这个阵法对恶鬼没有什么伤害,只能起到禁锢的作用,禁锢的时间视恶鬼力量的大小与智商的高低而定。

金刚墙:在地面上插一圈铜钱,和往常不同,铜钱要竖着插在地里,茅山术中称其为“金刚墙”,实际作用很简单,驱鬼要用属阳的材料,而子时以后地阴上行,阴阳相冲则会形成“黼气”,而“金刚墙”的作用就是避免四周的地阴因“黻气”而骤聚于中。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各礼师存念如法

宣卫灵咒

东方

九炁青天,明星大神。焕照东乡,洞映九门。转烛阳光,扫秽除氛。开明童子,号曰玄卿。备卫我轩,上对帝君。收魔束妖,讨捕凶羣。奉承正道,赤书玉文。九天符命,摄龙驿传。普天安镇,我得飞仙。

南方

三炁丹天,焕景流光。荧星转烛,洞照太阳。上有赤精,合契虚皇。开明童子,号曰华房。总御火兵,备守玉堂。斩邪束妖,剪截魔王。北帝所承,风火冲当。流铃交焕,翊卫坛场。正炁流行,敢有巴狂。我享上功,坐运魁罡。亿劫长存,保天无疆。

西方

七炁素天,太白流精。光耀金门,洞朗太冥。中有素皇,号曰帝灵。保神安镇,卫我身形。断绝邪源,玉道正明。宫殿整肃,三景齐并。道合自然,飞升紫庭。灵宝符命,普惠万生。元皇正炁,来合我身。功加一切,天地咸宁。

北方

北方玄天,元始徘徊。辰星转烛,洞焕太微。黑灵尊神,号曰层威。玄冠飞天,仙裾羽衣。备守五门,检精捕非。敢有干试,豁落斩摧。玉符所告,神真八威。邪门闭塞,正道流辉。三光映照,我身无衰。策空驾浮,举形仙飞。

中央

黄炁中央,调理乾坤。陶鎔阴阳,总统玄真。镇星吐辉,流耀九星。开明童子,号曰天璘。阳炁燄上,朱焕炎精。洞照内外,运我身形。百邪摧落,摄役鬼灵。中山神咒,普天使闻。五灵安镇,身飞上清。

鸣法鼓二十四通

无上三天玄元始三炁太上老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左右捧香金童、传言散花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使者各三十六人出。出者,严装显服,冠带垂缨。关启玄坛土地、方域神真。臣今设醮谢恩,谨奏为入意,其诸诚意,具载缄誊。愿得太上至真道炁,灵宝瑞光,下降流入臣等身中,令臣所启之诚,速达径御至真无极大道、三清上圣、昊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御前。请称法位

具位臣某与临坛官众等,谨同诚上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道君、太上老君、高上玉皇、十方已得道大圣众,至真诸君丈人、三十二天帝君、玉虚上帝、玉帝大帝、东华南极、西灵北真、玄都玉京金阙七宝琼台紫微上宫灵宝至真明皇道君、三十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上相上宰、上保上傅、太平下教二十四真人、西城总真王君、太乙真人、东岳上卿司命茅君定录保命二真人、名山洞府得道神仙、三界官属一切真灵。

臣闻:道不远人,彰非色非空之象;天能覆物,仰不清不浊之机。苟一念之精通,则十方之咸集。今时斋官某夙严素念,少罄丹衷。久洁星坛,已肃六斋之礼;再迎云躅,虔伸一醮之仪。嗟黍稷之非馨,念苹蘩之可祀。香交朝雾,气凝戛戛之龙车;磬递晓风,声杂寥寥之仙乐。敬之如在,感而遂通。伏愿驾羽飞云,十绝之旛幢隐映;出日入月,八珍之旌谛悠扬。三界侍轩,万神就座。臣等诚惶诚恐,冒犯威严,谨当奏降。

请班

降圣

安座

进荼

鸾舆鹤驾,敢延琳宇之居;凤饼龙团,敬效玉杯之献。望天颜之咫尺,鉴人意之翘懃。上下交通,内外环应。臣与斋官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再拜谨陈茶献。

法事

臣闻:天本不言,虽曰祸*而福善;道无不覆,然常恶杀以好生。雷霆寓震动之威,雨露有沾濡之化。网恢恢而不漏,德荡荡以难名。吉凶非数之适然,祸福皆人之所召。苟知迁善而远罪,自可转祸而为祥。切念斋官某居两仪博爱之中为万物最灵之数,被纶命牧民之际目玆浩劫可怜外境之瘟灾、兵戈、旱蝗、水灾身若泰和或者萧墙之衅起爰友乎分官列职,一乡善士昭告于十极高真。乃陈伏地之词,爰设罗天之醮,心存精白,仪备斋庄。兰烛相辉,宝炬散六花之瑞;沉檀交馥,金炉薰五色之祥。春满醮筵,云开黄道,将伸献礼,敢袭常程。惧苹藻之为羞,未能斋洁;采参苓之仙药,以代演污。物不足而诚有馀,心既精而文可略。一忱冒渎,百拜震惊,清酒在樽,谨陈初献。

法事

臣闻:可道非道,可名非名,莫究

玄玄之理;以神谓神,以圣谓圣,钦惟濯濯之灵。念此身如水上之沤,嗟光景若风中之烛。孽不可逭,惧汉罔之可疏;善或可禳,见韩书之具载。鉴清八表,醮设罗天,冰洁五官,诚存一念。已彻潢污之供,重伸采藻之忱。谢罪谢恩,愧獭豺之何似;成终成始,怜犬马之惟勤。视无见而听无闻,仰洋洋之在上;亲有德而飨有道,鉴恳恳之由衷。消禳黑籍之愆,乞注清都之禄。介将来之景福,消巳见未至之灾危。臣等虔诚酒陈亚献。

法事

臣闻:若存若亡,无声无臭。上天之载,荡荡巍巍。至道之精,恍恍惚惚。辄殚悃素,仰叩圆青。顾有漏之幻躯,获罪而无所祈祷;仰无名之妙道,大德而有以包容。是谷旦之谨严,肃兰场而致洁。黄冠被羽,尽八日以七宵;紫府飞云,建九节而十绝。决真文而歛席,陈芳醮以散坛。倏瞻奎壁之光,望鉴草茅之恳。罪山摧灭,增寿岳之弥高;福海澄清,流禄河之不竭。臣与斋官稽首再拜,设醮谢恩,酒陈终献。

法事

具位臣某与临坛官众等谨同诚上启:三境至尊、十方上圣、玉京金阙天帝天真、十方师尊圣众、三界官属、一切威灵。臣等多生幸会,宿命因缘。早沾枫陛之恩,簪星披羽;嗣拜芝坛之法,破券分环。既传九等之规,难尽一心之恳。今承请命,辄效焚修。画角收声,玉佩响玎璫之韵;芳樽泻翠,金杯飞皎洁之光。百拜三行、已尽钦崇之志;千愆万罪,庸披首谢之文。斋官心词。谨当宣奏。

宣词

宣疏

宣进状

具位臣某再拜上启:三清上圣、十极高真,醮筵真宰,一切威灵,恭望天慈,俯昭谢悃。臣闻:大罗淼淼,瑶墀景丽于长春;云层峨峨,贝阙辉凝于不夜。门敞黄金之殿,梯横白玉之楼。霞烂圆光,映雍雍之御表;星分班次,拱奕奕之微垣。矧至尊履位而见则犹难,况以臣召君而训云不可。恃上帝勿嫌其卑贱,致下民僭屈于尊严。既毕朝仪,盍迎归驾。伏想虚无元始,车回于大有妙庭;灵宝道君,辇向于上清真境。飞龙舞鹤,迎老君之还玉京;啸凤飞鸾,拥昊天之归金阙。天皇回勾陈之位,紫微还北极之垣。后土地祇,勑地神而还御;长生大帝,同救苦以回辕。三皇五老以还宫,四梵九霄而回驭。然后饯诸天之复位,望羣仙而翼辕。拜送在会神仙归天界者,伏想:鞭鸣云路,户敞天庭。济济仙班,肃若揖冕流而入;巍巍法驾,森然拥旌节之回。羽衣翩而鹤唳频闻,音乐奏而鸾声渐远。尚愿两仪交泰,二气循常,景星出有道之邦,甘露液嘉禾之地。拜送在会神仙归地府者,伏想:门开岳府,锁掣泉扃。整整鸾舆,翕尔向宫庭而入;翩翩鹤驾,依然从喦洞之居。珠帘卷而彩女欢迎,宝驾回而琼仙笑揖。尚愿佳祥启运,圣泽漏泉,岳神生盛世之贤,帝诏恤冥关之类。拜送在会神仙归水府者,伏想:龙回沧海,马过洞庭。肃肃神游,俨若自帝宫而入;森森法服,欣朝御座而回。轩车息而月印千江,琴剑收而烟笼三岛。尚愿恩波及物,惠渥沾民,四溟止鲸霈之涛,三级助鱼跳之浪。然后,拜送在会神仙归阳间者,伏想:云浮珍驾,星列珠幢。在在山川,久矣俟尊神而入;堂堂祠宇,肃然迎仙圣之回。灵旗卷而铁马嘶风,天仗随而金貂带月。尚愿尊膺庙食,福界邦民,慈云遍化雨之施,和气歛瘟风之散。次及灵归家庙神镇龛堂坊隅之内,各有司存欻鯈之间,寂无遗响。臣等夕淹飚驭出斯语,以何颜遥望天阶,恨此身之不羽,后启奏迎之礼,尚希降格之慈。臣等下情无任俯伏攀恋之至,一心奉送。

罗天大醮设醮仪 竟

中日韩醮礼

男子年满二十要行冠礼,表示已成为成年人,在冠礼活动中,“嫡子醮用醴,庶子则用酒”,庆贺自己走向成熟。醮子:正宾向着西边,赞者奉上酒,笄者转向北,正宾接过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行拜礼,接过醴酒。正宾回拜。笄者入席,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有司奉上饭,笄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笄者拜,正宾答拜。笄者起身离席,站到西阶东面,面朝南。

祈祷神灵的祭礼,后专指道士、和尚为禳除灾祸所设的道场

醮,祭也。――《广雅》

醮诸神。――宋玉

醮jio

⒈〈古〉古代结婚时用酒祭神的礼(冠礼和婚礼的一种斟酒仪式)。

⒉再~:(再嫁)旧时称寡妇再嫁。

⒊旧时祭祀、祈祷神灵的迷信活动:~诸神。〈引〉道士设坛祭祀(迷信):打~。

醮qiáo 1憔悴,烦恼。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

“醮”亦有“醮法”。所谓“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等。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

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拜师,一般是传度、冠巾、授箓、受戒才有大型的法会科仪

传度 谓教门师尊向弟子传授度世之道法。道教重视师承关系,接受师承时,必须立誓守戒,不二法门,亦礼拜三师(度师、保举师,监度师),然后才得传度世之法。《道藏》有《太上传度仪》一卷。

出家 指道士的修行方式。道教中出家有两种、—为出恩爱之家,另一为出诸有之家。出恩爱之家指上离父母之亲,下辞祖宗之嗣,弃世俗荣华富、儿女私情,去询请玄业,参习道教经典教义、法术武功。出诸有之有家指道士入道门之后,勤行修炼,免离三涂,离三界爱,登人九清(贾善翔 《太上出家传度仪》)。出家在在道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人出家。九祖沾恩,出家议式十分严格。道徒在出家授度仪式上首先礼拜三师,听讲出家因缘,告别父母、礼拜君王、礼拜自家先祖,拜别亲知友朋,然后由度师脱去俗衣、穿着道履、道裙、道服、道冠,手执道简,传授初真戒条,表示万式成为道门弟子,从此称谓“十戒弟子’、或“智慧十戒弟子”.“太上初真弟子”,号“白简道士”。道土每授一种经戒、都要准备表示坚守诺言的信物,用朱笔书写姓名、年、月日等,授度完毕,将其一分为二,法师与弟子各持—半,作为道士出家的凭证,也作为师徒之间的信物。师徒反目,道士还俗,法师将半份信物还给道徒,师徒关系解除。隋唐之际,道派不同、授经不同,授戒的品位不同信物的多寡和种类也不同,除信物外,还要立定授戒盟文,盟文写在所受戒条之后,内容包括:受戒弟子姓名。出生年、月、日,籍贯 受戒法师姓名,道观名称等。

斋醮 道教仪式的总称—有时也称“醮”、“坛醮”。道教斋和醮都很早就形成。约晋末起,有斋醮并称或连称的。晋道士王纂所传《太亡洞渊神咒经。步虚解考品》有“修斋设醮不依科仪之考”。同书《诸天命魔品》有“建斋醮”之语。但二者多别行,《隋书•经籍志》述及道教时斋法和醮法分开介绍。斋、醮之义,原来也有不同。斋以洁净禁戒为主:醮以祭神为义。宋蒋叔舆说:”烧香行道,仟罪谢短则渭之斋,诞真降圣,乞恩请福则渭之醮。斋醮仪轨不得而同。”(《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六)但斋、醮仪轨也不是完全不相干。斋法中临近尾声,须设醮散坛:醮法之先,亦必斋戒。唐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所收既有斋仪,也有醮仪,两种仪式的科范有区别,如醮仪中有三献茶、酒,斋仪则无,但二者皆有发炉、复炉、宣词、礼方、存神烧香等。唐以前,斋法为主流:宋代、已出现醮法兴盛,渐成为道教仪式的主流。但斋法成熟较早,后兴的醮法在许多方面多取则、仿效斋法。如斋有三箓之名,醮法亦取为名称。斋法执事,陆修静已作出规定,有高功、都讲、监斋、侍经、侍香、待灯等,醮坛执事名称亦同。醮、斋二法科仪有渐近的趋向 明以后,这种趋向尤其突出。明太祖朱元璋敕吏部会僧遭拟定释、道科仪格式,其中道教格式称《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所收皆称醮仪,其中有立寒林、礼忏等、实为原来斋法中的内容。清代所编《广成仅制》中常斋醮合称,斋、醮科范大同而小异。知《斋醮正启三元》除斋品、醮品不同,祝文中分别醮典、延生、亡斋辞句有异,其余科节次全都相同。其余如《诸品斋醮安建寒林》、《诸品斋醮迎銮接驾》、《诸品斋建坛启师》等。皆斋、醮合用,难分彼此,故斋醮成为道教仪式的总称。由于醮仪在仪式中地位增强,民间—般称举办斋醮为打醮,道门中也有称之为坛醮的。

太多了,我介绍本书吧。《道教仪范》闵智亭 著 中国道教学院编印

里面就有一些具体的科仪过程。“斋醮科仪”只是一个总称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道教的各种阵法

道教以天地规律起源,以黄老之术为宗,自天师道陵君创立天师教,将道教发扬光大,经过时光的洗礼,道门之人不断创新发扬,期间能人异士辈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