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篆字收录在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5收藏

梅花篆字收录在哪里,第1张

梅花篆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商朝时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的发展历经了商、汉、梅花篆字瓷板画唐、宋、元、明、清七朝的风雨沉浮,这颗璀璨的民间艺术魂宝,却渐渐不为人知了,能写出梅花篆字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古人爱梅、赏字的习惯,赋予

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一块活化石。在我国出土的商朝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发现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已成为人们欣赏收臧的佳品,当时名声显赫的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的名帖。到了唐朝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安出现了"梅花大盗"闹京都的事件,皇宫中的玉玺被盗,现场留书梅花三朵。案件始终悬而未决,皇帝大怒之下,将全国所有能写梅花篆字的艺人一律缉拿斩杀,后来家中凡藏有参加香港拍卖会资料 梅花篆字的人为免招杀身之祸,也纷纷举火焚之。直到元明时期,梅花篆字才重见天日。由于篆字能识辨者本来就不多,加上梅花点缀,就更加生涩难懂了,所以也一直充满神秘感。历史上有关它的记载并不多,大部份都是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梅花作品,为南北朝

张僧繇《咏梅图》,宋代宋雪岩之《梅花喜神谱》,明代沈襄之《梅谱》,清代"八大山人"、"杨州八怪"乃至近现代吴昌硕、徐悲鸿等大家有历史可考的是明武宗年间,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奸臣刘瑾能用双手书写,其他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里,要么出现小说故事中。评书《杨家将》夜审潘洪一段,就提到过寇准会写;《三国演义》中也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也会写;国粹京剧《陈三两爬堂》中的

陈三两也能双手书写。

2015年一月二十四日,苏工刺绣版"梅花篆字"面世。梅花篆字雕刻在和田玉器

梅花大师王洪军在日本

折叠编辑本段李淑萍

陈三两是业内人员公认的梅花篆字大家,原名李淑萍,祖籍山东惠民县辛店镇李家寨村人,明朝正德年间举人李经九之女。李经九夫妇被宦官刘瑾谋害,而后她隐姓埋名,取名陈三两。"陈三两"不仅文章写得好,还能双手同写梅花篆字,当时在武定周边县无人不晓。她乐善好施,口碑极佳,曾收落魄书生陈奎为义弟,拿出私蓄资助陈奎食宿,并亲自教他读书作文,后来陈奎中了状元。到了晚年,"陈三两"又用积蓄创办"福利院",收养了不少孤儿。其中有一郭姓儿童特别聪明,"陈三两"不仅教他学文识字,还亲手教他"梅花篆字"。"陈三两"是梅花篆书大家,经她七、八年的精心传授,《梅花篆字》在夜晚紫光灯照射下这个孩子深得其真传。长大走出福利院后,利用他学得的梅花篆字技艺走街串巷,以卖字养家糊口,并将这一书法艺术一代一代传了下来。"陈三两"去世时84岁,从当时的富春院到东关外她的墓地约有三华里,送葬的人们成百上千,都是自发赶来的。这个郭姓孩子不但亲自为陈三两送终出殡,每逢年节还要祭奠扫墓,亦可谓尽了孝道。"陈三两"的事迹在其故后亦被搬上**、电视、戏剧舞台,通过京剧、蒲剧、曲剧、豫剧、越剧、河北梆子等多种剧种传唱至今。

折叠郭敬斋

郭氏将"梅花篆字"传至十二世孙郭敬斋号、文山时,因正值民国战乱时期,民不聊生,他遂又以卖字画求生。有一年,郭敬斋来到中原古城蕲县街头,饿着肚子连摆了三天的地摊,无人问津,分文未进。在那个时代人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哪有闲情雅致去买字画,悬于家中欣赏呢那天晚上无处藏身的郭敬斋就躲到王家大门屋檐下避风御寒,夜里竟被冻僵门外。

祁县镇志记载梅花篆字历史渊源王从彬先生早晨推开大门,却发现一个中年男子蜷缩门前,已冻僵昏厥。他赶忙喊来家人,把中年男子抬到床上,加衣盖被,熬药喂饭。中年男子慢慢苏醒过来。郭敬斋苏醒过来才知缘由。得知救命恩人名叫王从彬,出身富贵家庭,读过私塾,后来在当地当过教书先生,也是一介文人,两人谈得很是投机。为了报答王从彬的救命之恩,郭敬斋决定将祖辈从陈三两那儿学得"梅花篆字"传授给他。王从彬听了很是高兴,天天跟着郭敬斋研磨临帖,潜心钻研。过了足足半年之久,王从彬的梅花篆字技艺已是出神入化,挥洒自如,郭敬斋也就此告辞还乡了。

折叠王从彬

梅花篆字传人-王从彬先生为了报答王先生的救命之恩,郭敬斋就把祖传的梅花篆字写法,全部传授给了王从彬。并告诉他:这梅花篆字是祖上所传,先辈曾拜陈三两为师学习这门技艺。虽不被世人所器重,郭家却是视为传家之宝,辈辈传承下来。王从彬先生也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学会梅花篆字后很少示人,只是在农闲之时写上几幅自娱自乐,也从未收徒授艺。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事已高的王从彬觉得自己写了大半辈子的梅花篆字不能失传,得找个合适的人选传下去才对。他思来想去,认为自己的侄子王洪军自幼聪颖好学,把他叫到身边,说出了心里话。

折叠王洪军

王洪军王洪军参加中国精神座谈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先生,出生于六十年代初期在宿州古城蕲县一乡村。洪军先生幼时,家父遭受文革风雨洗礼,一穷二白。1980年5月,受父亲教导自学医学,承包土地12亩,却喜好丹青,四处涂鸦。一墙之隔的大伯王从彬,已是耄耋老人,体弱多病,儿女又不在身边,小洪军常常帮着老人打水扫院,下地割麦种豆,忙得不亦乐乎。王从彬老先生看到小洪军天资聪颖,又喜欢写写画画,终于有一天,他把小洪军拉到屋里,说:"洪儿,大伯教你写梅花篆字吧。"小洪军高兴得手舞足蹈,喜不自禁。此时"文革"结束不久,舞勺之年的王洪军正式拜王从彬老先生为师,研习梅花篆字,这一写就是三十多个春秋。

王洪军的确没有辜负他大伯的一片苦心,在老人的精心指导下,书法技艺长进很快,没几年工夫就掌握了书写梅花篆字的要领,并且带着这门精湛艺术走进了大学,进而走上了工作岗位。他已是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的骨干民警,

宿州市禁毒宣传日和局长合影

仍是忙里偷闲,刻苦研习书法技艺。梅花篆字在法国卢浮宫展览王洪军的"梅花篆字"就是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在字中,使篆字和梅花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远观为花,近看是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独特艺术效果。他决心进一步钻研"陈三两"的梅花篆字,不断创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与点画之间,施美与花枝之中,展风神气韵之美。为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清大师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洪军先生谦虚地向前辈大师学习,融会贯通,勤奋好学,看病为主、闲余习字、忙时种田,几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推陈出新,他吸取传统梅花篆字的精髓,容入现代审美情趣,将生涩难懂的篆字转换成易于辨认的现代汉字,将梅花的枝干穿插字里行间,然后在所书篆字周边或疏或密,圈点上不同角度的梅花作点缀,使原本显得呆板单调的梅花篆字,愈发的风姿摇曳,婀娜多姿。王洪军夫妇在新闻发布会和陈玉兰、李芳合影为了画好梅花,洪军先生深入生活,同时还从传统的国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师古而不泥。将梅花篆字的艺术推向高峰,他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登门求画的络绎不绝。

洪军先生部分作品在人民大会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展览馆展出并被收藏。王洪军和大衣哥(朱之文)合影王洪军和历恩海、马牧合影传略被《当代名人艺术大典》《世界艺术家传略》《中国中华魂》《国际墨海精英精品集》120家辞典收录

。2008年10月28日,应邀参加"首届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出访日本,授于"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使"称号。2009年6月28日,应邀出席英、德、法、瑞典中欧多国文化艺术交流展,反响强烈,特授"梅中藏书大师"称号。曾多次应文化部邀请出访: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奥地利、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授予"中欧友好文化交流特使""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使""东方梅中藏字"。

合并图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书法家理事、201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创意大师,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专利权。

艺术家年鉴:

1996年7月,荣获全国中和杯二等奖,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荣获中国人民艺术奖。

1997年应文化部邀请出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

2000年应文化部邀请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2000年当代中国精神座谈会」,作品在人民大会堂展出荣获艺术价值认证书,受到李瑞环等国家***的接见、题词

2000年作品编入《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

2000年7月,被郭煌艺术研究院吸收为会员,作品被研究院美术馆收藏王洪军为获得世锦赛奥运会冠军潘晓婷颁奖

2000年8月,列入《中国文化名人大写真》美术家卷

2000年9月,经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质量部认定评审已加入ISC2000、2001、2002、2003年艺术质量价值评审网络体系,中国文化部首选入网书画家之一。

2003年获中华国宝奖,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中华魂」书画集

2004年载入《中国***人格言选集》、《中华杰出人物》

2005年荣获《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展览全国三等奖,作品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展出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6年8月8日,被评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

梅花篆字,获得外观专利证

2009年在中欧第九届友好文化交流活动中,其梅花篆字作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展出并被收藏,王洪军荣获「中欧友好文化特史」和「东方梅中藏字大师」称号

2009年8月,赴港澳出席香港回归12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活动,其作品由香港和澳门美术馆收藏

2009年10月,荣获「世界百位杰出艺术名家」称号

2010年5月,作品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并收藏

2011年2月,被聘为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客座教授

2011年10月,赴俄罗斯出席首届中俄文化交流展,作品在圣彼得堡宫展出并收藏,获中俄友好文化交流特使奖

2011年9月,获杰出人类贡献奖,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大师知名艺术家称号

2011年11月,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获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号码:ZL201130398400X;ZL201130398390X;ZL2011303963X

2013年,荣获中国十大杰出创意大师

作品在卢浮宫展出

2013年7月,荣获"梅花篆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奖

2013年11月15日做客中央电视台《影响力对话》栏目专题报道

指梅花篆字。

梅花篆字作为一种书法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直充满神秘感。它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利用光学、距离、方位、色彩、水墨等笔法,将花镶嵌字中,将篆字与梅花巧妙地融为一体巧夺天工,富有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达到“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独特艺术效果。我国早在商代就曾出现过刻有梅花状的象形文字,它的代表是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的出土的古陶器残片,到了汉代,梅花篆书更成为欣赏收藏的佳品。

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嵌字内,使之天然成为一体,远看像篆字飞舞,近看似梅花盛开,篆体本来就很难令人读懂,加上梅花的点缀,便显得更为生涩难懂,更增加了它蒙胧神秘感。

梅花是传统的名花,又名“五福花”它象征着快乐、长寿、顺利、和平、吉祥。“梅花篆字”独树一帜、自成一体。现已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梅花篆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商朝时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在我国出土的商朝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发现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已成为人们欣赏收臧的佳品,当时名声显赫的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的名帖。到了唐朝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安出现了“梅花大盗”闹京都的事件,皇宫中的玉玺被盗,现场留书梅花三朵。案件始终悬而未决,皇帝大怒之下,将全国所有能写梅花篆字的艺人一律缉拿斩杀,后来家中凡藏有梅花篆字的人为免招杀身之祸,也纷纷举火焚之。直到元明时期,梅花篆字才重见天日。由于篆字能识辨者本来就不多,加上梅花点缀,就更加生涩难懂了,所以也一直充满神秘感。

历史上有关它的记载并不多,大部份都是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梅花作品,为南北朝张僧繇《咏梅图》,宋代宋雪岩之《梅花喜神谱》,明代沈襄之《梅谱》,清代“八大山人”、“杨州八怪”乃至近现代吴昌硕、徐悲鸿等大家有历史可考的是明武宗年间,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奸臣刘瑾能用双手书写,其他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里,要么出现小说故事中。评书《杨家将》夜审潘洪一段,就提到过寇准会写;《三国演义》中也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也会写;国粹京剧《陈三两爬堂》中的陈三两也能双手书写。而在关于王昭君的传奇故事中也有汉成帝的皇后许氏,能写一手漂亮的梅花篆书的记载。此外据说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多才多艺,双手能写梅花篆字。

而如今,在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留下的,由元代高文举书写的《道德经》碑可能是目前梅花篆书中的典型代表了。

梅花篆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商朝时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的发展历经了商、汉、梅花篆字瓷板画唐、宋、元、明、清七朝的风雨沉浮,这颗璀璨的民间艺术魂宝,却渐渐不为人知了,能写出梅花篆字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古人爱梅、赏字的习惯,赋予

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一块活化石。在我国出土的商朝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发现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已成为人们欣赏收臧的佳品,当时名声显赫的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的名帖。到了唐朝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安出现了"梅花大盗"闹京都的事件,皇宫中的玉玺被盗,现场留书梅花三朵。案件始终悬而未决,皇帝大怒之下,将全国所有能写梅花篆字的艺人一律缉拿斩杀,后来家中凡藏有参加香港拍卖会资料 梅花篆字的人为免招杀身之祸,也纷纷举火焚之。直到元明时期,梅花篆字才重见天日。由于篆字能识辨者本来就不多,加上梅花点缀,就更加生涩难懂了,所以也一直充满神秘感。历史上有关它的记载并不多,大部份都是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梅花作品,为南北朝

张僧繇《咏梅图》,宋代宋雪岩之《梅花喜神谱》,明代沈襄之《梅谱》,清代"八大山人"、"杨州八怪"乃至近现代吴昌硕、徐悲鸿等大家有历史可考的是明武宗年间,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奸臣刘瑾能用双手书写,其他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里,要么出现小说故事中。评书《杨家将》夜审潘洪一段,就提到过寇准会写;《三国演义》中也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也会写;国粹京剧《陈三两爬堂》中的

陈三两也能双手书写。

2015年一月二十四日,苏工刺绣版"梅花篆字"面世。梅花篆字雕刻在和田玉器

梅花大师王洪军在日本

折叠编辑本段李淑萍

陈三两是业内人员公认的梅花篆字大家,原名李淑萍,祖籍山东惠民县辛店镇李家寨村人,明朝正德年间举人李经九之女。李经九夫妇被宦官刘瑾谋害,而后她隐姓埋名,取名陈三两。"陈三两"不仅文章写得好,还能双手同写梅花篆字,当时在武定周边县无人不晓。她乐善好施,口碑极佳,曾收落魄书生陈奎为义弟,拿出私蓄资助陈奎食宿,并亲自教他读书作文,后来陈奎中了状元。到了晚年,"陈三两"又用积蓄创办"福利院",收养了不少孤儿。其中有一郭姓儿童特别聪明,"陈三两"不仅教他学文识字,还亲手教他"梅花篆字"。"陈三两"是梅花篆书大家,经她七、八年的精心传授,《梅花篆字》在夜晚紫光灯照射下这个孩子深得其真传。长大走出福利院后,利用他学得的梅花篆字技艺走街串巷,以卖字养家糊口,并将这一书法艺术一代一代传了下来。"陈三两"去世时84岁,从当时的富春院到东关外她的墓地约有三华里,送葬的人们成百上千,都是自发赶来的。这个郭姓孩子不但亲自为陈三两送终出殡,每逢年节还要祭奠扫墓,亦可谓尽了孝道。"陈三两"的事迹在其故后亦被搬上**、电视、戏剧舞台,通过京剧、蒲剧、曲剧、豫剧、越剧、河北梆子等多种剧种传唱至今。

折叠郭敬斋

郭氏将"梅花篆字"传至十二世孙郭敬斋号、文山时,因正值民国战乱时期,民不聊生,他遂又以卖字画求生。有一年,郭敬斋来到中原古城蕲县街头,饿着肚子连摆了三天的地摊,无人问津,分文未进。在那个时代人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哪有闲情雅致去买字画,悬于家中欣赏呢那天晚上无处藏身的郭敬斋就躲到王家大门屋檐下避风御寒,夜里竟被冻僵门外。

祁县镇志记载梅花篆字历史渊源王从彬先生早晨推开大门,却发现一个中年男子蜷缩门前,已冻僵昏厥。他赶忙喊来家人,把中年男子抬到床上,加衣盖被,熬药喂饭。中年男子慢慢苏醒过来。郭敬斋苏醒过来才知缘由。得知救命恩人名叫王从彬,出身富贵家庭,读过私塾,后来在当地当过教书先生,也是一介文人,两人谈得很是投机。为了报答王从彬的救命之恩,郭敬斋决定将祖辈从陈三两那儿学得"梅花篆字"传授给他。王从彬听了很是高兴,天天跟着郭敬斋研磨临帖,潜心钻研。过了足足半年之久,王从彬的梅花篆字技艺已是出神入化,挥洒自如,郭敬斋也就此告辞还乡了。

折叠王从彬

梅花篆字传人-王从彬先生为了报答王先生的救命之恩,郭敬斋就把祖传的梅花篆字写法,全部传授给了王从彬。并告诉他:这梅花篆字是祖上所传,先辈曾拜陈三两为师学习这门技艺。虽不被世人所器重,郭家却是视为传家之宝,辈辈传承下来。王从彬先生也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学会梅花篆字后很少示人,只是在农闲之时写上几幅自娱自乐,也从未收徒授艺。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事已高的王从彬觉得自己写了大半辈子的梅花篆字不能失传,得找个合适的人选传下去才对。他思来想去,认为自己的侄子王洪军自幼聪颖好学,把他叫到身边,说出了心里话。

折叠王洪军

王洪军王洪军参加中国精神座谈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先生,出生于六十年代初期在宿州古城蕲县一乡村。洪军先生幼时,家父遭受文革风雨洗礼,一穷二白。1980年5月,受父亲教导自学医学,承包土地12亩,却喜好丹青,四处涂鸦。一墙之隔的大伯王从彬,已是耄耋老人,体弱多病,儿女又不在身边,小洪军常常帮着老人打水扫院,下地割麦种豆,忙得不亦乐乎。王从彬老先生看到小洪军天资聪颖,又喜欢写写画画,终于有一天,他把小洪军拉到屋里,说:"洪儿,大伯教你写梅花篆字吧。"小洪军高兴得手舞足蹈,喜不自禁。此时"文革"结束不久,舞勺之年的王洪军正式拜王从彬老先生为师,研习梅花篆字,这一写就是三十多个春秋。

王洪军的确没有辜负他大伯的一片苦心,在老人的精心指导下,书法技艺长进很快,没几年工夫就掌握了书写梅花篆字的要领,并且带着这门精湛艺术走进了大学,进而走上了工作岗位。他已是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的骨干民警,

宿州市禁毒宣传日和局长合影

仍是忙里偷闲,刻苦研习书法技艺。梅花篆字在法国卢浮宫展览王洪军的"梅花篆字"就是在篆字的基础上,将梅花镶在字中,使篆字和梅花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远观为花,近看是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独特艺术效果。他决心进一步钻研"陈三两"的梅花篆字,不断创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与点画之间,施美与花枝之中,展风神气韵之美。为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清大师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洪军先生谦虚地向前辈大师学习,融会贯通,勤奋好学,看病为主、闲余习字、忙时种田,几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推陈出新,他吸取传统梅花篆字的精髓,容入现代审美情趣,将生涩难懂的篆字转换成易于辨认的现代汉字,将梅花的枝干穿插字里行间,然后在所书篆字周边或疏或密,圈点上不同角度的梅花作点缀,使原本显得呆板单调的梅花篆字,愈发的风姿摇曳,婀娜多姿。王洪军夫妇在新闻发布会和陈玉兰、李芳合影为了画好梅花,洪军先生深入生活,同时还从传统的国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师古而不泥。将梅花篆字的艺术推向高峰,他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登门求画的络绎不绝。

洪军先生部分作品在人民大会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展览馆展出并被收藏。王洪军和大衣哥(朱之文)合影王洪军和历恩海、马牧合影传略被《当代名人艺术大典》《世界艺术家传略》《中国中华魂》《国际墨海精英精品集》120家辞典收录

。2008年10月28日,应邀参加"首届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出访日本,授于"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使"称号。2009年6月28日,应邀出席英、德、法、瑞典中欧多国文化艺术交流展,反响强烈,特授"梅中藏书大师"称号。曾多次应文化部邀请出访: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奥地利、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授予"中欧友好文化交流特使""中日友好文化交流特使""东方梅中藏字"。

合并图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书法家理事、201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创意大师,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专利权。

艺术家年鉴:

1996年7月,荣获全国中和杯二等奖,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荣获中国人民艺术奖。

1997年应文化部邀请出席「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

2000年应文化部邀请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2000年当代中国精神座谈会」,作品在人民大会堂展出荣获艺术价值认证书,受到李瑞环等国家***的接见、题词

2000年作品编入《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

2000年7月,被郭煌艺术研究院吸收为会员,作品被研究院美术馆收藏王洪军为获得世锦赛奥运会冠军潘晓婷颁奖

2000年8月,列入《中国文化名人大写真》美术家卷

2000年9月,经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质量部认定评审已加入ISC2000、2001、2002、2003年艺术质量价值评审网络体系,中国文化部首选入网书画家之一。

2003年获中华国宝奖,列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中华魂」书画集

2004年载入《中国***人格言选集》、《中华杰出人物》

2005年荣获《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展览全国三等奖,作品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展出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06年8月8日,被评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

梅花篆字,获得外观专利证

2009年在中欧第九届友好文化交流活动中,其梅花篆字作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展出并被收藏,王洪军荣获「中欧友好文化特史」和「东方梅中藏字大师」称号

2009年8月,赴港澳出席香港回归12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活动,其作品由香港和澳门美术馆收藏

2009年10月,荣获「世界百位杰出艺术名家」称号

2010年5月,作品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并收藏

2011年2月,被聘为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客座教授

2011年10月,赴俄罗斯出席首届中俄文化交流展,作品在圣彼得堡宫展出并收藏,获中俄友好文化交流特使奖

2011年9月,获杰出人类贡献奖,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大师知名艺术家称号

2011年11月,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获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号码:ZL201130398400X;ZL201130398390X;ZL2011303963X

2013年,荣获中国十大杰出创意大师

作品在卢浮宫展出

2013年7月,荣获"梅花篆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奖

2013年11月15日做客中央电视台《影响力对话》栏目专题报道

梅花篆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商朝时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的发展历经了商、汉、唐、宋、元、明、清七朝的风雨沉浮,这颗璀璨的民间艺术魂宝,却渐渐不为人知了,能写出梅花篆字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古人爱梅、赏字的习惯,赋予

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一块活化石。在我国出土的商朝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发现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已成为人们欣赏收臧的佳品,当时名声显赫的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的名帖。到了唐朝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安出现了“梅花大盗”闹京都的事件,皇宫中的玉玺被盗,现场留书梅花三朵。案件始终悬而未决,皇帝大怒之下,将全国所有能写梅花篆字的艺人一律缉拿斩杀,后来家中凡藏有梅花篆字的人为免招杀身之祸,也纷纷举火焚之。直到元明时期,梅花篆字才重见天日。由于篆字能识辨者本来就不多,加上梅花点缀,就更加生涩难懂了,所以也一直充满神秘感。历史上有关它的记载并不多,大部份都是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梅花作品,为南北朝 张僧繇《咏梅图》,宋代宋雪岩之《梅花喜神谱》,明代沈襄之《梅谱》,清代“八大山人”、“杨州八怪”乃至近现代吴昌硕、徐悲鸿等大家有历史可考的是明武宗年间,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奸臣刘瑾能用双手书写,其他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里,要么出现小说故事中。评书《杨家将》夜审潘洪一段,就提到过寇准会写;《三国演义》中也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也会写;国粹京剧《陈三两爬堂》中的陈三两也能双手书写。

2015年一月二十四日,苏工刺绣版“梅花篆字”面世。

梅花篆字收录在哪里

梅花篆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商朝时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的发展历经了商、汉、梅花篆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