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4收藏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学,第1张

绪 论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案书写等内容。

(一)诊法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嗳气、肠鸣等声音,以及运用嗅觉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患者的各种病态感觉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的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触按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

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等;“体征”是指客观能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黄、脉浮数等。而症状和体征又可统称症状,或简称“症”,古代还有将其称为病状、病形、病候者。

症状虽然只是疾病所反映的现象,但它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因而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诊病诊病,亦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对于临床上的各种具体疾病,进行分析判断而作出的诊断,是为病名。因而病名是各种具体疾病的代名词。如疟疾、痢疾、肺痈、痫病、消渴、滑胎、痛经、麻疹、夏季热、红丝疔、乳癖、脓疱疮、牛皮癣、内痔、股骨骨折、白喉、圆翳内障等,都是病名。病名是对该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

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各科应讨论的主要内容。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时,还不可能对疾病的病种进行辨别,难以作出病名诊断。因此,中医诊断学只是对疾病怎样进行诊断的基本方法,以及疾病的命名、分类等作初步介绍。

(三)辨证“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医学的历以及现代文献中,对于“证”的概念和使用不太统一,有以证为症状者,亦有称病为证者。

当代中医学对于“证”的约定: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

“证”实际包括证名、证候、证型等概念。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一个诊断名称,这就是“证名”。如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卫分证、脾肾阳虚证、膀胱湿热证、瘀阻脑络证等,均为证名。临床上有时又将证称为“证候”,即证为证候的简称。但严格地说,证候应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候。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诊断学主要是介绍历的各种辨证分类方法,以及由各种辨证方法综合而形成的辨证统一体系,辨证思维的技巧,常见证型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四)病案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病案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作如实地记录。

病案是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及司法的重要资料。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而也属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之一。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于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方法从总体方面看待其关系,构成了天人相应、神形相合、表里相关的整体观点。

中医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因果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产生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全身的病理变化又可反映于局部。因此,疾病变化的病理本质虽然藏之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局部的表现常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整体的病变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疾病现象,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思考,便可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就是说在认识事物时,应当采取知己知彼,从外测内,观察事物表现的太过或不及,通过微小的改变看出反常的所在,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便是中医学诊断病证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瑞内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由于“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灵枢。论疾诊尺》说“从外知内”,就是说通过诊察其反映于外部的现象,便有可能测知内在的变动情况。

《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说明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变化,从而了解内脏所发生的疾病,认识了内在的病理本质,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候。所以《丹溪心法》总结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这一认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见微知著“见微知著”,语出《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微,指微小、局部的变化;著,指明显的、整体的情况。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如《灵枢。五色》将面部分为明堂、阙、庭、蕃、蔽等部,把上至首面、下至膝足、内而脏腑、外而胸背的整个人体皆分属于其中,并说:“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这便是察面部的情况,以测全身病变的具体描述。

又如早在《素问。五脏别论》便有“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之说,《难经。一难》更强调“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于是详细审察寸口脉的三部九候,以推断全身疾病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耳为宗脉之所聚,耳廓的不同部位能反映全身各部的变化;舌为心之苗,又为脾胃的外候,舌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联系,故舌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及邪气的性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可反映人体的神气,并可察全身及脏腑的病变等。

临床实践证明,某些局部的改变,确实有诊断全身疾病的意义。因而有人说,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认为人体的某些局部,可以看作是脏腑的“缩影”。

(三)以常衡变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色脉变,揆度奇恒。”恒,指正常、常规;奇,指异常、变动;揆度,观察比较、推测揣度的意义。要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知常达变。中医望色、闻声、切脉等以诊断病变,均含有这方面的道理。

健康与疾病,正常与异常,不同的色泽,脉象的虚、实、细、洪,都是相对的,是通过观察比较而作出判别的。诊断疾病时,一定要注意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并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这也就是所谓以我知彼,以观太过不及之理的诊断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疾病的病情变化极其错综复杂,医生要在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表现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证作出正确判断,他除了应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要遵循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察整体观念、相互联系,是中医诊断时强调整体审察的认识论基础。由于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的脏腑与体表的形体官窍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整个人体又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当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和谐协调,能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时,便是身心健康的表现,否则内外环境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和谐统一,便可能发生疾病。因此,人体一旦患了疾病,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精神的刺激可以导致气机甚至形体的变化,脏腑的病变可以造成气血阴阳的失常和精神活动的改变等等,任何疾病都或多或少的具有整体性的变化。

整体审察的含义,一方面是指通过诊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时,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痛苦。要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动状况,不仅应对局部的病状进行详细的询问、检查,而且要通过寒热、饮食、二便、睡眠、 精神状况、舌象、脉象等,了解全身的情况,同时还要了解病史、体质、家庭、环境、时令、气候等对疾病有无影响。只有广泛而详细的占有临床资料,才能为正确判断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要求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既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检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能只注意到当前的、局部的、明显的病理改变,而忽视了时、地、人、病的特殊性,还要从疾病的前因后果、演变发展趋势上加以考虑。

肉付为经穴别名,即承山。见《针灸穴名解》。

承山为经穴名(Chéngshān BL57)。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详见百科词条:肉付 [ 最后修订于2017/1/22 19:20:40 共273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患者可能得长期身体过度劳累,对膝关节造成一定的损伤,所致的骨性关节炎。目前在临床上,此病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如中医穴位按摩、局部敷药等常见的膝关节病理性弹响的原因包括:关节对线不好或者髌骨运动轨迹不正常,导致关节出现弹响;关节液不足、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膝关节内部有关节游。

膝盖关节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通络止痛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可能是过度劳累或者是身体缺钙所引起的,及时的给身体补充一些钙质,膝盖在弯曲伸直的时候出现了嘎吱响,这种情况应该考虑是由于膝关节的关节软骨受到磨损之后所导致的。首先一定要积极的注意休息,加强保暖,避免受凉,

膝关节响声 膝关节活动时关节面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肌腱与关节囊之间,若发生摩擦就会发出响声。多见于中老年人膝盖一弯一直就会出现响声,大部分情况下应该考虑还是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主要就是由于长时间的站立,行走过度劳累或者过度负重所引起的关节软骨磨损所导致的。出现上述情况病因是很多的,常见的骨性关节炎,或是半月板损伤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健康危害是很大的,需及时的就诊和明确的。

关节弹响的原因很多,但一般归纳为肌源性,骨源性和滑膜源性三类肌源性可能是腱鞘炎或肌纤维病变等;骨源性可能是骨关节退行性变或骨质增生等;膝关节 是人体四肢最大最受力活动关节。膝关节退变(老化)是人体衰老标志。膝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病。建议到医院请骨科医生诊断治疗。膝关节响是关节活动时周围肌腱滑动动的声音;例如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关节外侧月国肌滑动产生的声音,医学上叫"弹响膝"。

足阳明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起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至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髋关节部),再上沿胁部联属于脊;其直行的一支,从足背向上沿胫骨,结于膝部;由此分出的经筋结于外辅骨部,与足少阳经筋合并;直行的沿伏兔(股四头肌)上行,结于髀部而聚会阴器。再向上布于腹部,上行结聚于缺盆,再上颈,挟口,合于鼻旁颧部(頄)。继而下结于鼻,复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维络上眼睑(目上纲),阳明经筋维络下眼睑(目下纲)。另一支从颧部分出,通过颊部,结聚于耳前。其病症可见本经筋循行、结聚部位掣引、转筋、疼痛,以及疝气、猝发性口角斜。若为寒邪则筋脉拘急目不能合;热则筋肉弛缓目不能开。面颊部筋肉若受寒侵袭,拘急不收,引起口角肌肉偏瘫、歪斜。治以“燔针劫刺”,以痛为腧。足阳明经筋《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斜)外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语译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中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行的上结于大转子部;向上沿胁部联系脊柱。直行的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合于足少阳经筋。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上向腹部而分布开,至缺盆处结集。上向颈部,夹口旁,会合于鼻旁颧部,向下结于鼻部,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成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成为“目下

详见百科词条:足阳明经筋 [ 最后修订于2015/6/8 17:16:17 共9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子平五行与病理 与 子平病源生死诀

(一)五行十干表征

一、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毛发

甲:头、胆。

乙:肝、项。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

卯:肝、胸、目、手、爪、筋

二、火:小肠、心、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丙:肩、小肠

丁:心、血液

巳:面、牙齿、心胞络、三焦、咽喉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三、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辰:背、胸、项、肩、皮肤

己:脾、腹

丑:肚、腹、脾、肌、肉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

四、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庚:肠、脐

辛:肺、股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

酉:肺、鼻、皮毛、声

五、水:肾、膀胱、胫、足、头、会阴、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血液、汗

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子:会阴、耳、腰、液、溺

亥:肾、头、阴囊、髓、精

六、古诀: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心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寅胆发脉并两手,卯本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皮肩胸类,巳面齿咽下尻肛。午火精神司眼目,未土胃脘隔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中精血小肠藏。戌土命门腿还足,亥水为头及肾囊。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干首坤腹坎耳俦,震足巽股艮手留。兑口离目分八卦,凡看疾病此中求。

(二)各类疾病

一、木

1、甲木遇火多,多犯神经之疾。

2、日干为甲木,流年与日柱天克地冲,多有伤头之灾。

3、甲乙居前见庚辛,忌为头面。干上有甲或乙,又有庚或辛,庚辛克甲乙,头面有伤,破

相。

4、甲乙无根、怕逢申酉、杀合逢此、双目定瞽。

5、木被金伤,筋骨腰肋疼痛。

6、木太旺而病乃悬梁自缢,虎啖蛇吸。

7、木太弱或死绝,多有头晕、目眩、气血不调、两鬓消疏而发稀、神经痛的现象,如果严

重的话,多有肝胆疾病、腿足损伤等。

8、水木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胃虚、恶心、口臭、咯气,并有食欲减退、身体衰弱、脉沉

弱、腹部软弱无力、颜面缺乏血色等疾病。

9、水木相胜,伤脾胃。

10、金水多而木腐朽,且甲木极弱,又无火疏通,易患胆结石、秃头之病。

11、土多木折,命局燥土过多,木气极弱者,头发分叉或断裂。

12、甲胆乙肝,甲乙木又代表毛发及交感神经。水泛木浮,甲木极弱,易患脾湿之病。严

重者往往导致皮肤萎缩,轻者秃头无发。

13、火多木焚,木气弱者,不是肝虚就是目赤,眼经常发红。

14、八字木为喜用,而遭强金克冲损伤,大多数有交感神经方面的障碍,否则有肝胆之病,

并防车祸外伤。

15、甲申、乙酉,小儿肝经风病。

二、土

1、戊己忌寅卯,休囚而生大疾。干有戊或己,见地支有寅卯,主家中有人患四肢风病、瘫

痪之疾,或有卧病在床之人。日干为戊或己,防自身病。

2、一杀三财双火主目疾(己日)。

3、己日月戌、火神无气、多水多金、眼昏目闭。

4、火土相生而太旺,常觉症状有胃部胀满、食量虽不异常但稍进食即感饱满或重压、咯气、

恶心等。

5、土虚木旺之乡,定伤脾胃。

6、火土烁蒸,则发秃眼盲。

7、土虚木盛必伤残。

8、土多疾呆

9、土太弱或死绝,时有面黄、减食、肢体怠惰、喜卧嗜睡、多思足虑、不喜动作的现象,

并常有浮肿、脚气、口臭、齿痛的毛病。如果严重一点的话,有患消化系统、皮肤病的

可能。

10、四柱或岁运遇两辰冲戌或两戌冲辰者,易患胃病、脾湿病、花柳病。

11、四柱或岁运遇两丑冲未,两未冲丑时,易患脾疾病或肝气不和,浮肿之症。或有饮食

不振,中气不足的小毛病。

12、戊土丁火两弱,而局中湿气太重,易患胃溃疡、胃出血之症。若戊土遭甲木克绝,或

被癸水合化,而戊土为喜用神被冲者,也有胃出血之症。

13、戊土弱、金旺多,泄气太过,患胃下垂之病症。

14、四柱中火旺土衰,或水多土弱都是易患皮肤病的标志。

15、门中有土,土金而腰脚须沉滞。己卯、己酉,日时见之,此乃受湿气,主腰脚沉滞。

16、壬辰、戊辰为天罡只位,戊己土命或壬水命,逢寅卯木、再逢一辰位,则主男儿小肠

疝气、急腹症,女命经血症。

17、丑戌未三刑者,主四肢病难痊。

18、辰为天罡、卯为太冲,辰卯互见,主腰脚之痛疾。

19、丑午相害,主久病内气肚腹之灾疾。

20、子未相害,子水临未土,则生脾胃之疾病。

21、土太旺而病主山崩石压,泥陷墙

三、金

1、大肠有病,丙丁克损庚辛。

2、 庚辛向申酉之方,人亡兵劫。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之灾,伤肢残体之祸,

杀伤,应此,柱中火多或纳音火多更验

3、秋金生午、丙火透露、运至南方、血伤泉路。

4、三合火神旺盛克庚辛,损头面及气血之病。

5、辛金亥日、月逢临戌、水运初行、须防目疾。

6、金弱遇火旺,血疾无疑。金主肺,受火冲克,酒色成疾。

7、金遇旺水,伤筋骨之疾。

8、土金相生而太旺,气常多虚,常有腹满、便秘、口渴等症状。

9、金太旺而病主刀刃刑伤。

10、金太弱或死绝,应多注意气虚、咳嗽、皮肤干燥、骨节疼痛、大肠泄痢便血,并常有

呼吸不畅、常受感冒之患,如果严重的话,有得肺病的可能。

11、金被火克,呼吸系统有事(因金主肺),如有木助火克金,则木主风寒,故经常感冒。

金衰不能生水,则感冒时鼻涕不挂。

12、辛金代表肺部及支气管,土厚金埋,如辛金弱湿气又重者,易患肺肿或结核。要是燥

土重者,易患肺炎、肺痨之症。

13、辛金弱遇强水过泄,易感冒、先烧后寒,生浓痰易咳。辛金弱而强火来克,感冒时多

数先发喉炎,口干、咳嗽而后怕寒怕热。

14、女命庚金弱时,怀胎生产后,最易腰酸背痛,筋骨抽疼,爱吃硬脆食物。辛金弱时,

怀胎生产后,易发牙病或胸口发闷,爱吃软酥食物,特喜香味。

15、水旺辛金弱或土强埋金者,有支气管炎、鼻塞、咳嗽。

16、命中丙庚两旺时,再逢燥土包金常有便秘痔疮之症。

17、命局金弱又遇强木强水泄盗,骨骼易脆而不坚实,易筋骨受伤。庚金代表骨骼、辛金

代表牙齿。强木来冲庚金或强火来克庚金,多主骨伤;强木来冲辛金或强火来克辛,

多主牙炎或口腔毛病。

18、金多水滞,庚金强壬水弱时,易患膀胱结石。若是庚金强癸水弱时,易患肾结石。

19、庚寅、辛卯,犹忌大人骨痨疾。

20、辛亥、辛卯生人,见乙卯日或时,主头面之疾或缺唇。

21、辛丑金见丙午火,主四肢深部疼痛之病厄。

22、金水伤官,寒则咳嗽、热则痰火。

四、水

1、火土焦干癸水, 双眼无瞳,眼目之疾。

2、金水枯伤,肾必虚。

3、壬癸加土旺,下肢虚耗。

4、亥子加巳午,眼疾。

5、柱中亥子多者,主疝气。

6、水太弱或死绝,易患肾脏炎、脑溢血、近视、泌尿系统之疾病。

7、下元冷疾,必是水值火伤。

8、水太旺而病乃溺水而死。

9、润下纯,润生气返,神清骨秀,如或乘旺临东南,中风失音。

10、金水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气滞、哮喘、咳嗽、鼻塞,微觉烦躁不安、往往自觉胸下

有创伤,并有呼吸急迫、口渴的现象。

11、柱中亥多(要月令也是亥),可能是有风湿病。因为亥中壬水甲木,木可以代表神经,

木浸泡在水中就是风湿的神经痛。

12、壬水代表膀胱、癸水代表肾脏。四柱水旺、水缺或土盛水弱者易患膀胱、肾脏疾病。

13、男命癸水落库又逢刑冲克破,或者癸水落库又逢旺火长期熏蒸,必患肾虚亏或肾水不

足之症。

14、男命生于冬天,水气冻结,四柱不见木来通水,不见火来融化冻冰。肾水冻结不通,

导致阳痿早泄,而到冬天更为严重。

15、命局中水旺金衰,或木旺水衰者,晚年定患糖尿病。

16、六癸生人,地支亥子丑全者,局中无土,主奔流不定。若在休囚之地,主生肾病。

五、火

1、火遭水克,眼目昏暗。

2、四柱火多,少年脓血之疾。

3、火太旺而病则夜眠颠倒,蛇伤烧焚。

4、火太弱或死绝,易患心脏病、败血病、关节炎、脚气、眼疾等疾病,年纪轻或正值壮年,

主肠胃不好。

5、木火相生而太旺,易患火气上升、目赤、偏头痛、耳鸣、眩晕、注意散漫、心脏有压迫

感、呼吸急迫等症状,此外有便秘、下肢麻木、风湿等。

6、丙火过旺时,必将牵涉到小肠、视力、眼疾病、脑神经。

7、丙火代表小肠、庚金代表大肠,四柱中如果丙庚两弱,而水土特强时,多有肠疾病。

8、四柱中木多水滞、丙火极弱,脑神经刺激而亢奋,精神不健之症。水多土弱而火掩,丙

火极弱或命局中伤官旺而丙火弱,有神经衰弱、精神分裂之症。

9、命局丙火旺,庚金弱,平时视力较好,但耳功能差,不灵敏或常有耳鸣。

10、命局丁火弱而入库,易患心脏病,再逢刑冲克害,因心脏病开刀。

11、丁火弱土气强,定有贫血,这是因为丁火被旺土所泄,使气血涣散缺乏之故。丁火代

表心脏血液,命中有强水压克弱火,易患高血压或心跳过快之症。

12、丁火强而土气弱,往往血压较低,心跳较缓,心口不舒服、喘气。

13、丙丁火人,运到申酉之地,主口舌生疮。

14、申巳双加遇刑,则臂肢有患。柱有申字,巳字,臂肢有病,或受伤,或关节炎、肩周

炎之类,干支纳音相克祸重,如柱甲申水克乙巳火等。

15、冬生无火,下肢寒冷。

六、杂项

1、哑巴

“丙丁善克庚辛,少制而喑哑”。印主语言,食神主口才、讲话,大凡命中二者休囚或金水受克太重、被合绊、入墓、落入空亡等,语言表达就会受到影响,重者成为哑巴。

2、子息星坐空亡,食神坐空,有可能是孩子聋哑或讲话有问题。

3、 木旺火炎或火炎土焦,而不见湿气之八字是无生育之人,无子女能长寿,如有子女本人

常有意外伤残、血光之灾或凶死。

4、 女命子女宫坐羊刃,或子女星落于其它柱之羊刃中,可能生产时或子宫卵巢有病而开刀,

否则一定克子女。

5、火炎土燥者不得善终,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死于血光恶疾或开刀手术之中。

6、命局中七杀强于日主,而食神正印较弱,一生常遭伤灾或有一种久治不愈的暗病。

7、蛀牙的看法

金主骨骼,食神主口,食神为金时主牙齿,临空亡主牙上有洞为蛀牙

8、与外伤或残疾有关的因素

A、七杀透干;B、官杀同透天干(头面显眼处带伤破相);C、伤官与官或杀在天干;D、羊刃冲刑;E、金旺克木(木不一定是日干);F、官杀在支被刑冲(四肢肚腹带伤破相);G、伤官见官;H、八字刑冲(又带七杀更验);I、天干有庚,地支有寅卯二字,防兽咬,或下肢有病伤;J、支有申、巳二字,四肢受过伤或手脚有病,如关节炎、肩周炎之类;K、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杀伤或肢体伤残之祸。

9、和近视有关的因素

A、八字中有火被水克;B、火土熬干癸水;C、天干有庚或辛,同时又有丙或丁。

10、腰痛

A、柱有卯辰二字(若日支卯,时支辰,易遭官非牢狱);B、金木相战;C、壬癸水弱戊己土重。

11、肠胃不好

A、八字中戊己土被木克(戊己土不一官是日干);B、偏印多;C食神逢枭;D、丙丁克庚辛。

12、皮肤过敏

A、戊己日干,柱中火多火旺,泛水或无水;B、不论何日干,生于巳午未月,柱中火多,或者未戌之类支多。

13、使人胖的因素

A、食神有力或食神为喜用(能吃能喝,胃口好,不挑食);B、食神暗藏;C、伤食生财;D、正印有力;E、日干带合;F、癸日干身强;G、四柱纳音水多、四柱纳音火多(有二个就算,多主高壮)。

14、使人瘦的因素

A、偏印有力;B、食神逢枭;C、比肩健旺(乏食伤);D、劫财健旺(乏食伤);E、七杀健旺;F、官杀混而身弱;G、四柱纳音土多、四柱纳音金多(有二个就算,多主瘦小);H、支有子未二字(子未相穿脾胃不佳或有病)。

15、命局身弱遇枭神重见者,多半得肺痨伤损疾病。

16、枭神夺食者,多生消化道疾病,断食或食少。

17、妇女生产病

A、 男命日支七杀、逢枭神者,妻多小产、经血不调

B、 女命逢枭神多者,难产惊人。

C、 女命年干伤官,时逢羊刃刑冲,岁运逢枭神羊刃者,定有产厄。

D、 女命日时犯勾绞者,有产厄。

E、 女命逢日时卯酉冲者,堕胎克子、腹疾血刺。

F、女命时临华盖遇空亡, 一生不产

18、羊刃重见三四者,必有眼盲耳聋之疾。

19、伤官重见者,防腰腿骨伤残。

20、当生有虎,怕入山岩,狼虎之伤,岁刑足病。柱有庚字,又有寅卯二字,防兽咬伤,

更防脚有病或受伤。

21、雀逢天后,翅翼中道难安。朱雀为丙,天后为壬,柱有丙壬二字,防兄弟姊妹有夭折

伤残,丙为年干更验。

22、跛足驼腰,只为杀神逢曲脚。主有残疾在身,杀即七杀。柱中巳、亥、寅、乙最后一

笔是斜的,为“曲脚煞”,曲脚煞多,亦主伤残不免。

23、日时官杀杂乱,疾病交加。

24、四柱中水弱、金脆、火旺、木躁、土焦,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标志。

(三)死亡信息

1、 印绶见财行财运又兼死绝,必入黄泉,如柱有比肩,庶几有解。

2、 正官见杀及伤官,刑冲破害,岁运相并必死。

3、正财偏财见比肩分夺,劫财羊刃又见岁运冲合,必死。

4、伤官之格,财旺身弱,官杀重见,岁运又见必死,活则伤残。

5、拱禄拱贵,又见官星之冲,岁运重见即死。

6、日禄归时,刑冲破害,见七杀、官星、空亡、冲刃必死。

7、杀官大忌,岁运相并必死。

8、其余诸格,并忌杀及填实,岁运并临必死。

9、会诸凶神,恶煞、勾绞、空亡、吊客、墓库、病、死、官杀,九死一生。

10、官星太岁,财多身弱,原犯七杀,身轻有救则吉,无救则凶。

11、甲日亥月,见离寿促。(南方)

12、六甲坐申、二重见子、运至北方、须防横死。

13、甲乙遇金强,魂归西兑。

14、天干二丙、地之全寅、更行生印、死见祸临。

15、丙火申提、无根从煞、有根南旺、脱根寿促。

16、阳火无根、水乡必忌、阴火无根、水乡必救。

17、艮生丙而遇鸡死(艮:东北,鸡:酉)

18、丙临申位,逢阳水难获延年

19、老寿无终、丁逢卯木遇己土、枭食之人。

20、己生酉而艮中亡。(东北)

21、己入亥宫,见阴木终为损寿

22、庚金无根、寅宫火局、南方有贵、须防寿促。

23、庚金逢火旺,气散南离。

24、活木忌埋根之铁。

(注解):寅卯未为活木之根,如遇申酉丑,申冲寅、酉冲卯、丑冲未(丑中金克未中木),则

木在地支中根被拔去,成无根之死木

25、盗木绝气于丙丁。甲乙日干,生夏月,重重见火或成火局,木临火地,灰飞烟灭,“木化成灰”,主夭,柱有金克日主更验。

26、五行生死,人事参评。遇生怕死,既死怕生;逢旺处生,则死处灭;逢死处生,必旺处脱。

27、伤官运若见刑冲,一梦入幽冥。柱中伤官逢运冲刑,主灾晦、死亡

28、生地相逢,壮年不禄。劫印重重而行长生之地,主死。

29、日逢官鬼见重刑,恶死甚分明

30、相刑羊刃并杀伤,必主上法场

31、身衰日支坐七杀,杀运死刑狱

32、权刃复行权刃,刀药亡身

33、日逢刃杀而刑冲,妻必产亡。

34、桃花会禄酒色亡,凶杀合年防自刃

35、咸池坐旺带刃,因色亡身。

36、贵人头上带刃剑,多凶死。

37、戊日提寅,见申酉,十死一生。

38、庚辛向申酉之方,人亡兵劫。柱有庚、辛、申、酉四字,有血光之灾,伤肢残体之祸,杀伤,应此,柱中火多或纳音火多更验

39、当生四柱有财星,羊刃逢时定克刑,岁运经行妻眷绝,妻宫频见损年龄。岁运行财星死墓绝之地,在此岁运伤妻,或离婚,或丧亡

40、身弱,财生杀旺克身,再行财运必死。

41、伤官入墓,阴生阳死

42、财逢劫尽、重财破印、劫重见财,皆为死运。

43、水盛木漂,终为外鬼,死无棺木。

44、食神逢枭,牢狱中死。

45、从财从杀,运忽挂根,不肯从弃,一命归仙。

46、伤官羊刃、切忌重并,苟获全体、决死血光。

47、羊刃穿倒,必作无头之鬼。

48、四刃星重,死在财下

49、曲直仁寿,最嫌白帝

50、炎上忌土,水冲立毙。

51、从革金局,须要火炼,丙丁午多,遇墓设奠。

52、润下所忌,刑冲死绝,木伤堤岸,东地须灭。

53、稼穑格,一木为妙,木多土虚,再行东方木运死。

54、金白水清,切忌夏生,火伤土制,请题铭志。

55、木火交辉,金水伤坏,运行西北,死期即届。

(四)论诸格有救

亥卯木旺不惧金。

丑土休嗟见木侵。

巳午土高何怕木。

寅宫何忌水源深。

丑巳金坚休怯火,

申喜炎神忌土星。

酉金大忌午向寅,逆顺高低仔细寻。运向北方为富贵,如临离火必伤身。

壬癸逢申火破支,局中有杀贵方知。北方水遇皆宜吉,如见寅冲事不宜。

惟有寅宫最怕申,水来克火太无情。木多根旺方为救,无甲终年破耗人。

甲乙临干遇比贵。

壬癸逢离破了泉。

戊己生于丑月中,或逢羊刃在天宫。金多有水方成贵,火重须嫌比劫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五脏》金属肺,木属肝,水属肾,火属心,土属脾,与《五味》的关系,辛入肺,酸入肝,咸入肾,苦入心,甘入脾,《五味》青与肝,赤与心,黄与脾,白与肺,黑与肾, 以上这些乃是相对应的属性。对于它们的关系如下;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机体,五脏与五行,五味,和五色是《相生相克》的。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那么,脾可以制约肾,肝可以制约脾,以此类推。《五色》面色黎黑乃属肾病,痿黄乃属脾虚,同上,以此类推。脾虚可导致肾虚,肾虚可以导致心病,如此循环。。。。。。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生相克::相成相悔:五脏皆虚,阴阳失调,最后,阴平阳密,精神乃至。!!!

上了年纪,身体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膝关节,由于常年累月的负重活动,膝盖会逐渐出现关节软骨被侵蚀、骨赘形成、骨质增生和软骨硬化等一系列生化和形态学的改变,所以许多中老年人都有膝盖酸痛的毛病。

这种膝盖疼痛其实是骨关节炎的一种表现,是以关节软骨损害为主,并伴有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为特征的病变。近年来,一种叫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的药物逐渐流行,这两种药物都对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但在现实中许多朋友却分清楚这两个药物到底哪个更好?要怎么吃?今天药师来为你解答。

氨基葡萄糖的特点

关节软骨的损伤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期间有多种有害因素的参与,如炎症因子的刺激、多种水解酶对关节软骨基质的水解破坏,以及软骨细胞超氧化自由基的生成等。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单糖,主要是从螃蟹和其他带壳的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氨基葡萄糖简单来说能够纠正和逆转这些有害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损伤,对膝关节软骨基质的合成与软骨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但是,氨基葡萄糖的这种作用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缺点,那就是疗效不确切且起效较慢,许多对氨基葡萄糖疗效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较为一致的结果,而且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显示氨基葡萄糖需要连续服用8周以上才能显示一定的疗效,如果使用1年以上疗效才更加稳定。

硫酸软骨素的特点

硫酸软骨素是从动物软骨中提取而来的酸性黏多糖,能够促进软骨再生,改善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和积液、防止膝关节位置间隙狭窄,这对于膝关节来说相当于提供了一层衬垫,能有效地缓冲膝关节活动时带来的冲击和摩擦。

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哪个好?

综合其他学者观点,认为这两个药都是治疗骨关节炎的常用药物,许多研究显示,两药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能够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疗效更加显著,推测的原因可能是硫酸软骨素弥补了氨基葡萄糖疗效不确切及起效慢的缺点,而且两个药物的安全性都比较高,适合长期服用。

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两种成分被批准作为非处方的保健品,许多厂家也将这两种成分组合起来,组成复方制剂使用。因此也可以看出,这两个药物其实并没有说哪个更好,它们可以同心协力去为膝盖保驾护航。

最后,由于这两种药的作用都是非常缓和的,并且安全性都非常高,所以对于有膝盖酸痛的人群,最好可以长期服用,比如持续服用至少8周或1年以上,当然服药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复诊,观察药物疗效和有无药物副作用发生。

另外,对于膝盖疼痛的中老年患者朋友,如果确诊膝关节炎,以疼痛为主的患者, 先考虑定时或必要时口服镇痛剂, 国外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止痛效果明显, 但长期大量应用后有对肝、肾损害的报道,其它常用药物有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以及昔布类药物, 但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胃肠道的反应限制了其长期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崇阳,李艳,牟德华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促进骨骼 健康 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36(23):382-385

2王蕾,王宇,刘文俊,等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79-81

3《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专家共识》

4郭亭, 赵建宁 氨基葡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在治疗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J] 中国骨伤, 2004

# 健康 2021#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苁蓉牛膝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苁蓉牛膝汤 1 拼音

cōng róng niú xī tāng

2 处方

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干、白芍药、熟地黄、当归、甘草(炙)各等分。

3 制法

上锉。

4 功能主治

肝虚为燥热所伤,胠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

5 苁蓉牛膝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半个,煎7分,去滓,食前服。筋痿脚弱,镑鹿角屑同煎。

6 摘录

《三因》卷五

古籍中的苁蓉牛膝汤 《内经药瀹》:[卷三]五岁

金畜有盛衰也骥案六丁年少角运岁木不及陈无择有苁蓉牛膝汤用苁蓉熟地牛膝当归白芍木瓜甘草鹿角生姜大枣咀

《普济方》:[卷六五运六气图]五运时行民病证治

行。民病中清。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为火所苁蓉牛膝汤治肝虚为燥热所伤。胁并少腹痛。肠鸣溏泄。或发

《本草简要方》:[卷之三草部二]牛膝

下。治经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胁。牛膝汤。牛膝根茎一握。当归(焙)一两。黄芩五钱。研末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六诸痹门]胞痹(附论)

苓(去黑皮二两)麋角(屑三两)麦门冬(去心焙)肉苁蓉(酒浸切各盏半,煎至八分,温肾汤治胞痹、小便不利

《类证治裁》:[卷之七二便不通论治]附方

history of plant pathology in China

方中达,曾昭慧,方雯霞

二千多年前中国古籍中已有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而植物病害概念的出现是在一千多年前南宋时期。20世纪20年代植物病理学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开始在中国起步,50年代以后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古籍中有关病害的记载

中国古代病害资料较少,远不如虫害。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审时篇》中有“先时者,暑雨来至,胕动蚼蛆而多疾”,说明过早播种的麦,易受病虫害的侵袭。原文中“蚼蛆”是指虫,“多疾”既有病害的意思,也有其他自然因素危害之意。晋代葛洪(公元304年)的《抱扑子》一书中载有“铜青涂木,入水不腐”,即用氧化铜作木材防腐剂的方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篇》中有:“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并加以注释,大麻连作,“有点叶夭折之患”,说明轮作的重要性。这里所指“点叶夭折”可能是叶斑病与立枯病。宋代《陈旉农书·善其根苗篇》(公元1149年),“先夏看其年气候早晚寒暖之宜乃下种,则万不失一,若气候尚有寒,尚且从容熟治苗田”,对培育壮秧又提出“欲得根苗壮好,在夫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粪得理”,懂得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适时播种防止烂秧和培育壮秧。元明两代,中国对外交流频繁,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到中国的游记(1254~1324)中提到宋代韩彦直的《橘录》(于1178年写成),书中有“去病”部分,专谈柑桔病虫害的防治,其原文为:“木之病有二,藓与蠹是也。树稍久,则枝干之上苔藓生焉,一不去则蔓衍日滋。木之膏液荫藓而不及木,故枝干老而枯。善圃者用铁器时刮去之,删其繁枝之不能华实者,以通风日,以长新枝。木间时有蛀屑流出,则有虫蠹之。相视其穴,以物钩索之,到虫无所容,乃以真杉作钉窒其处。不然则木心受病,日以枝叶自凋,异时作实,瓣间亦有虫食。柑橘每先时而黄者,皆其受病于中,治之以早乃可。”《橘录》在“收藏”部分中说“采藏之日,先净扫一室,密糊之,勿使风入,布稻稿其间,堆柑橘於地上,屏远酒气,旬日一翻拣之,遇微损谓之点柑,即拣出,否则侵损附近者,屡汰去之”。这是谈腐烂的柑橘会传染别的橘子。这里摘录《橘录》中的详细内容,主要表明作者从调查、观察和询问得到的结论,是科学的;而《橘录》发表的时间早于国外确定病原生物学说七百多年。1981年英国发表的植物病理发展史引用中国唯一的资料也是《橘录》,但过于简单,并且提出所指病害的病原物可能是真菌。事实上,《橘录》中所指病害的病原物是苔藓,还可能包括地衣,至于所述的虫害显然是指天牛。从《橘录》中提出的病害与虫害的区别,可能是中国首次确定植物病害概念,时间大致是在南宋时代。也有人提出可以提前到公元533~544年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篇》,其中提到的“大麻连作,有点叶夭折之患”。马哥波罗在游记中还提到当时中国杀黑面羊作祭品保佑作物和牲畜生长良好,与欧洲一些国家祭锈神的情形相似。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稻灾》(初刻于1637年),说的可能是稻瘟病,还提出“祟在种内,反怨鬼神”有破除迷信的思想。徐光启撰《农政全书》(1639年刊行),记载了播种期与棉病的关系,并介绍适当推迟播种的防病措施。《沈氏农书》(成书约在崇祯末年)中有对桑萎缩病的观察:“设有癃桑,即番去之,不可爱惜,使其缠染,皆缘剪时刀上传过”。所谓癃桑,即桑萎缩病。当时已知此病能随剪刀切口传染,病桑应即番去之,断不可留。

清代农书中出现有关病害的记载较多。方观承命人编制的《棉花图》(1765年)中说:“种选青黑核,冬月收而曝之,清明后淘取坚实者,沃以沸汤,俟其泠,和以柴灰种之”,说明用综合处理棉籽方法,有杀菌和催芽的效果。祁730663藻的《马首农言》(1836年)中有关“五谷病”的内容,所列各种病主要为栽培技术不良或旱涝引起,也包括“灰鼠”、“霉”、“老谷穗”等病害,对作物生长不正常的症状均称之为病,对病害的认识尚无传染的概念。冯730663撰《区田试种实验图说》(1908年成书)里有“预防霉病传染说”一篇,对麦、玉米、高粱黑穗病和谷的“糠谷老”(即粟白发病)症状有描述,提出用黑矾可除此发霉之病。至于清末书刊中所提到的一些植物病害,大都是介绍国外的材料,其中如:光绪28年(1902年)陈启谦《农话》一书详细描述稻瘟病症状后指出,此病又名“稻热病”,并详细分析病因和提出四项预防方法。书中所载麦黑粉病,不仅观察到症状、传染途径,并谈到“农家如见到麦穗之中生有黑粉,急宜拔去烧之,不使黑粉飞散,然后可免此害”。光绪29年(公元1903年)何刚德《抚郡农产考略》也提到稻热病等病害的防治法;还阐明麦黑粉病的病原,麦奴属霉菌之一“此黑粉为麦奴之孢子,即霉菌之种子”,主张拔而烧之。光绪32年(公元1906年)《东方杂志》3卷10期《实业》对麦类黑穗病的侵染过程已有详细的描述,所提防治方法中已出现温汤浸种。该刊还记载了用硫酸铜石灰液防治李树痈病,为法国米拉德(Pierre Marie Alexis Millardet)1883年发表波尔多液防病试验报告之后的20年始见于中国书刊。

综观引举的较重要的中国古籍中有关病害的记述,主要的贡献是发现病害发生与气候和栽培技术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涉及的病害,有些可以根据所描述的症状确定,许多不能准确确定是哪一种病害,主要是缺少显微镜的观察和描述。中国到宋代才从国外引进生活用的放大镜,开始利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等微生物可能是19世纪初的清末到民国初年。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学

绪 论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