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没简化的过的(繁体)字而字典里有简化字(繁体部分被简化了)?
此类汉字称为“表外类推简化字”,“表”指《简化字总表》或《通用规范汉字表》。
〖法理依据〗
中国大陆现今使用之简化字,最初的规范性文件是《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总表》正文有三部分:
第一表: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
第二表: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
第三表: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
你列举的例子中的“金(左偏旁)”、“负”、“麦”等,是属於第二表中的。
《简化字总表》说明中有提及:“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
因此根据《简化字总表》,“钅比”、“虫负”、“麦少”三个字是规范的,“鈚”、“蝜”、“麨”是不规范的。
现今简化字的规范性文件是《通用规范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未出现“简化偏旁”的概念,仅列举了有限的繁体字-简化字对照(范围与《简化字总表》相若)。
《通用规范汉字表》2009年的征求意见稿中有此项说明:“根据国务院1986年『今後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指示精神,本字表以外的字,不再类推简化”,然而2013年的正式版本中此项说明被删去。
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因此《简化字总表》已经停用。
至此,对於表外汉字是否类推简化(即应使用“鈚”还是“钅比”),国家相关规范未有说明。
〖实际使用〗
然而实际情况中,使用“钅比”、“虫负”、“麦少”三个字不方便。
要在计算机中储存一个汉字,首先要为这个汉字编码。
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一套编码是Unicode,Unicode收录汉字的依据之一是这个字要在典籍中出现过,“钅比”、“虫负”、“麦少”三个字,在汉字简化之前是不存在的。同时Unicode收录汉字,需要相关地区先向Unicode组织提交这些汉字,“钅比”、“虫负”、“麦少”似乎未被提交。
另外,中国自行制定的汉字编码字符集,也未将“钅比”、“虫负”、“麦少”等字收入其中,因此计算机中无法方便地使用这些汉字。
国家未有对表外类推简化字作明确规范,使用表外类推简化字又有实际困难,因此当前的用字是混乱的。
不是!
很多字因为笔画很多,写起来很麻烦,很难写,很难记,才有了后人把它简化了。有的字是在民间自己简化的 ,后来被认可,约定俗成。
简化字是官方公布的简体字,通常指《第一批简体字表》、《简化字总表》的字,有时也包括《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一简字和二简字主要源于古字、俗字、异体字、草书楷化字,二简字中有一些字(1949-1972始见的简体字,比如藏的二简字“䒙”)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 )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 )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俗字如“体、宝、岩、蚕”等,古字如“气、无、処、广”等,比如“时、实、为、会、笔”等,皆为已有而通俗习用者。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
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简称《总表》),《总表》曾经颁布过两次,一次是1964年颁布的,一次是1986年。
1977年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即二简字),但后来遭到一部分人反对,1986年6月,国务院宣布“二简字”停止使用。今天的《总表》总共收录了2235个字。
简化字是官方公布的简体字,通常指《第一批简体字表》、《简化字总表》的字,有时也包括《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一简字和二简字主要源于古字、俗字、异体字、草书楷化字,二简字中有一些字(1949-1972始见的简体字,比如藏的二简字“䒙”)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1)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2)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俗字如“体、宝、岩、蚕”等,古字如“气、无、処、广”等,比如“时、实、为、会、笔”等,皆为已有而通俗习用者。 [1-2]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
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简称《总表》),《总表》曾经颁布过两次,一次是1964年颁布的,一次是1986年。
1977年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即二简字),但后来遭到一部分人反对,1986年6月,国务院宣布“二简字”停止使用。今天的《总表》总共收录了2235个字。
很多字的笔画很少,就没有简化的必要
如 : 儿 了 人 小 中 交 丁 信 木 亡 乃 大 工 刀 刁 不 口 瓜 皮 牛 已 乙 火 月 氏 千 欠 力 又 巳 山 井 斤 尸 弓 户 互 幺 无 之 止 支 比 火 甘 石 文 白 禾 天 田 舌 竹 非 夫 犬 内 今 亏 等等
以前是啥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不存在繁体字!
简化的概念自古就有,随着时代的发展,简化过的字就保留下来了,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字。现在人们所说的简化字,是指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推行的简化字。你说的古籍中有的繁体字没有简化,主要是为了保持古籍的原有特色,方便读者理解原文本意。因为有些字简化之后失去了原来结构,无法理解其本意,不利于文言文学习。例如:“发”就有“发”、“发”之分,用繁体,就能很容易分辨词义。
“东”字的繁体字:东
基本释义:
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边儿。~方。~风。~城。城~。大江~去。
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家。
3东道:我做~,请你们吃饭。
4姓。
相关组词
山东 东风 广东 东方
中东 东面 东北 东吴
扩展资料
一、关东
造句:关东(或者说是旧东北)由于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缘故,经过了相对漫长的历史积淀,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性的民间文化。
解释:指山海关以东的一带地方,泛指东北各省。也叫关外。
二、做东
造句:每年夏天我们都要为欢迎有经验的共产主义者和对公社生活有兴趣的探索者而举行的妇女聚会和公社协商会做东。
解释:当东道主。
三、房东
造句:非常巧合的是,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正坐在上海的公寓里,手边就摆着这本禁书我的房东,一位值得尊敬的会计师,刚刚把这本书借给我。
解释: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对‘房客’而言)。
四、东风
造句:两旁是水晶的墙,前面是耶和华的荣光。终夜都是这样;到了天一亮,最后一个以色列人也上了岸,大东风的使命便完成了。
解释:
(1)指春风。
(2)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五、东道
造句:遗憾的是,东道国丹麦从到会的110个首脑中选择了少数人,在没有得到授权,甚至在大会成员国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集会。
解释:
(1)请客的主人:做~|略尽~之谊。也叫东道主。
(2)请客的义务:做~。
为什么有些没简化的过的(繁体)字而字典里有简化字(繁体部分被简化了)?
本文2023-11-03 19:52: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