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7收藏

苏子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苏子的别名 7 紫苏子的处方用名 8 来源 9 产地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紫苏子的炮制 111 紫苏子的炮制方法 1111 紫苏子 1112 炒紫苏子 1113 蜜紫苏子 1114 苏子霜 112 成品性状 113 炮制作用 114 贮存方法 12 性味归经 13 紫苏子的功效与主治 14 紫苏子的用法用量 15 紫苏子的化学成分 16 紫苏子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6 含量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64 测定法 167 紫苏子饮片 1671 炮制 16711 紫苏子 16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6712 炒紫苏子 167121 含量测定 167122 鉴别 1672 性味与归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1674 用法与用量 1675 贮藏 168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苏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苏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苏子 苏子药品说明书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紫苏子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紫苏子 已经自动替换为 苏子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sū zǐ

2 英文参考

perilla seed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FRUCTUS PERILL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erilla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苏子为中药名,出《药性论》。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成熟果实[1]。

苏子味辛,性温[2]。归肺经[2]。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能[2]。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2]。炒苏子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2]。蜜紫苏子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2]。紫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ructus Perill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perilla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苏子的别名

紫苏子、黑紫苏子[3]。

7 苏子的处方用名

苏子、紫苏子、炒苏子、炒紫苏子、蜜紫苏子、紫苏子霜[2]。

8 来源

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成熟果实[1]。

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rguta (Benth) HandMazz或尖紫苏 P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等的果实[3]。

9 产地

苏子主产湖北、江苏、河南等地[3]。

10 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2]。

11 苏子的炮制

苏子古代炮制方法并不多[2]。

唐代有“一升,研,以酒一升绞取汁”(《外台秘要》)[2]。

宋代有杵碎(《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微炒(《太平圣惠方》)、蜜炙微炒(《背疽方》)[2]。

明代有酒炒(《医宗必读》)[2]。

清代有制霜(《吴鞠通医案》)[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2]。

111 苏子的炮制方法 1111 苏子

取原药材,洗净,干燥[2]。用时捣碎[2]。

1112 炒苏子

取净苏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表面颜色加深,断面浅**,并逸出香气时,取出晾凉[2]。用时捣碎[2]。

1113 蜜苏子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苏子内拌匀,稍闷,文火炒至深棕色,不粘手时取出[2]。

每100kg苏子,用炼蜜10kg[2]。

1114 紫苏子霜

取净苏子,研如泥状,加热,用布或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至药物不再粘成饼,成松散粉末为度,研细[2]。

112 成品性状

苏子呈卵圆形,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2]。果皮薄而脆,易压碎[2]。种子黄白色,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2]。压碎有香气,味微辛[2]。

炒苏子外表黄褐色,气香[2]。

蜜苏子深棕色,有黏性,具蜜香气,味微甜[2]。

紫苏子霜灰白色粗粉状,气微香[2]。

113 炮制作用

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2]。

苏子炒后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

蜜紫苏子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2]。

紫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2]。

114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防蛀[2]。

12 性味归经

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2]。

苏子味辛,性温;入肺、大肠经[3]。

13 苏子的功效与主治

苏子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能[2]。

苏子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2]。

炒紫苏子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

蜜紫苏子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2]。

紫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2]。

苏子具有下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肺宽肠的功效,治气滞胸闷,咳逆,痰喘,便秘[3]。

14 苏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

15 苏子的化学成分

苏子含脂肪油、维生素 B1[3]。

类脂成分有卵磷脂、脑苷等[3]。

还含芹菜素、β谷甾醇等[3][3]。

16 苏子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苏子

Zisuzi

PERILLAE  FRUCTUS

162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63 性状

本品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mm 。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164 鉴别

(1)本品粉末灰棕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细胞极扁平,具沟状增厚壁;表面观呈类椭圆形,壁具致密雕花钩纹状增厚。外果皮细胞黄棕色,断面观细胞扁平,外壁呈乳突状;表面观呈类圆形,壁稍弯曲,表面具角质细纹理。内果皮组织断面观主为异型石细胞,呈不规则形;顶面观呈类多角形,细胞间界限不分明,胞腔星状。内胚乳细胞大小不一,含脂肪油滴;有的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子叶细胞呈类长方形,充满脂肪油滴。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苏子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5:2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5 检查

水分  不得过80% (附录Ⅸ H第一法)。

16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即得。

16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µl与供试品溶液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5%。

167 苏子饮片 1671 炮制 16711 苏子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16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6712 炒苏子

取净苏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有爆声。

本品形如苏子,表面灰褐色,有细裂口,有焦香气。

167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0%。

167122 鉴别

同药材。

1672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肺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1674 用法与用量

3~10g。

16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6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苏”并不是指紫苏,而是指代草药,而“屠苏”则是指一种名叫屠苏酒的东西。这句诗取自于王安石所作的《元日》,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写的是古人过新年时的习俗以及热闹景象。且说王安石在成功考取功名并以此入仕之后便一直致力于变革,想要借由新法来改变北宋的积弊。这首《元日》便是王安石在被任命为宰相并开始主持变法时所创作的一首诗作,表面上看似在描写新年辞旧迎新的场景,实际上则是在传达王安石除旧革新的远大抱负。

其中“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句诗中所提到的屠苏是古人每年春节时都会喝的一种酒类饮品。其中“屠”这一字在古代代表割的意思,而“苏”则是指代草药。所以屠苏酒实际上是一种药酒,因具备滋补保健的功效而成为古人春节时必备的一种酒。

据个别记载可知,这种屠苏酒最早应是出现于晋朝时期。当时有一人每逢过年都会将割下来的草药制成药囊,然后再将药囊放入井水之中浸泡。该药囊会从除夕夜一直泡到元日,之后便可取泡过药囊的井水饮用。因为这井水泡过草药,所以可保饮用者身体康健,不再生病。久而久之,这种做法便慢慢流传开来并成为古代春节的一种固定风俗。不过除了这个说法之外,也有人认为屠苏酒是由唐代一位名为孙思邈的名医首创。

因为屠苏酒能够强身健体,所以即便是年幼小儿也会饮用少许,且越是年幼者其饮用顺序越是靠前。古人素来讲究老少顺序,一般来说饮酒、吃饭都是年长者在前,但是屠苏酒却恰好相反。这种风俗习惯在北宋时期也是分外盛行,像苏澈在《除日》一诗中也曾提及自己“年年最后饮屠苏”。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兽部》阿胶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阿胶

(《本经》上品)

释名傅致胶(《本经》)。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时珍曰∶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

集解《别录》曰∶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弘景曰∶今东都亦能作之。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熬时须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胶有三种∶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浓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入药,但可胶物尔。颂曰∶今郓州亦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可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只可胶物,故不堪入药也。陈藏器言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此阿胶所以胜诸胶也。时珍曰∶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烂,滤汁再熬成胶,倾盆内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胶,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真者不

修治弘景曰∶凡用皆火炙之。曰∶凡用,先以猪脂浸一夜,取出,柳木火上炙燥研用。时珍曰∶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酥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温。张元素曰∶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

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音藓)。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本经》)。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别录》)。坚筋骨,益气止痢(《药性》。颂曰∶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时珍)。

发明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用乌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蛇、乌鸦、乌鸡之类皆然。时珍曰∶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按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小儿惊风后瞳仁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又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数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

附方旧五,新十四。瘫缓偏风∶治瘫缓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微炙熟。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入胶,更煮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葱豉粥。如此三四剂即止。若冷吃粥,令人呕逆。(《广济方》)肺风喘促∶涎潮眼窜。用透明阿胶切炒,以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之。(《直指》)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胞转淋∶阿胶三两,水二升,煮七合,温服。(《千金方》)赤白痢疾∶黄连阿胶丸∶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口渴,小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为末,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下,日三。(《和剂局方》)吐血不止∶《千金翼》∶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经验》∶ 治大人、小儿吐血。用阿胶(肺损呕血并开胃∶用阿胶(炒)三钱,木香一钱,糯米一合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服一盏,入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圣惠》)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一方入辰砂末半钱。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秘韫》)妊娠尿血∶阿胶炒黄为末,食前粥饮下二钱。(《圣惠》)妊娠血痢∶阿胶二两,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杨氏产乳》)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一服即愈。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汁,入清酒三升,绞汁分三服。(《梅师方》)妊娠胎动∶《删繁》∶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入胶化服。《产宝》胶艾汤∶用阿胶(炒)二两,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温两服。产后虚∶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和剂局方》)久嗽经年∶阿胶(炒)、人参各二两,为末。每用三钱,豉汤一盏,葱白少许,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香甜的味道

很神奇,但真是闻到了香甜的味道。紫苏洗净、晒干,用白醋浸在坛子或瓶子里,或者还会放点青梅。够时间就拿出来,装一饭碗,洒上白糖,很好吃、很开胃。尤其是那紫红的颜色,很炫目。湖南的特产小吃,紫苏姜应该就同此理吧。

紫苏(因其叶片背面呈紫色而得名,又称干紫苏、叶苏梗、亦称赤苏、鸡苏)、家紫苏(习惯以家种者发汗力强,品质较野生者佳,称家紫苏)、紫苏叶(指将紫苏叶经洗净阴干入药者,亦称干苏叶,简称苏叶。其以解表见长)、嫩紫苏叶(苏叶中以6-8月花将开放面叶正茂时所采集者。其叶大、色紫、质厚嫩,擀气较浓者为佳,称嫩紫苏叶)、紫苏梗(是将紫苏的主茎经洗净水浸润透,切段晒干入药者,简称苏梗。其长于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发汗解表之力较弱)、老苏梗(指在秋末割取地上的部分,除去小枝、叶片和果实,晒干入药者)、嫩苏梗(指在夏末采苏叶时,切取粗粳晒干入药者,入药以嫩苏梗为佳)、炒苏叶(指将净苏叶用文火略炒取出放凉入药者,也有用密拌炒者,称炙苏叶,其辛散力略缓)、炙苏梗(指将净苏醒用蜜和不拌匀,置锅内略炒至蜜吸尽力度,晾干入药者,其药力稍缓)等。

目录 1 拼音 2 饮食禁忌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苏 31 拼音名 32 学名 33 紫苏的别名 34 来源 35 植物形态 36 生长环境 37 用途 38 性味 39 功能主治 310 紫苏的用法用量 311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紫苏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紫苏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紫苏 紫苏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zǐ sū

2 饮食禁忌

服用紫苏忌吃鲤鱼[1]。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苏 31 拼音名

Zǐ Sū

32 学名

Perilla frutescens(L)BrittVar 唇形科 Labiatae Crispa(Thunb)Hand-Mazz

33 紫苏的别名

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苏草、桂荏、唐紫苏、苏叶等。

34 来源

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带枝嫩叶。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35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生长势强,株高60~150公分,分枝多,具有特别之香气;茎直立,钝四棱形,紫色或绿紫色;叶对生,叶形大,叶面呈紫红色皱褶状,卵形或圆卵形,先端突尖或长尖,基部圆形或钝形,边缘深锯齿;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小坚果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36 生长环境

性喜阳光充足,温暖多湿的气候,怕积水及不耐干旱。土壤选择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

37 用途

新鲜的紫苏,具抗生性,放在寿司中可降低海产的毒素;叶对流行性感冒、咳嗽和恶心有疗效的作用。全株主治发表,散寒、理气、和营卫、止痛、健脾胃等功效。萃取精油,可供作香烟及其它甘香味料,并且具有杀菌性,亦可作酱油、腌渍物等之防腐剂。

38 性味

辛,温。

39 功能主治

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310 紫苏的用法用量

1~3钱。

311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4

做菜时经常用的紫苏叶,最早源自中国。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腺点。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中国各地紫苏地方品种较多,但缺乏系统的紫苏品种选育工作。有关品种如河北石家庄紫苏、湖南长沙野紫苏(白苏)、大叶野紫苏、观音紫苏、益阳青梗紫苏、南县紫梗紫苏、陕西紫苏、上海紫苏、湖北竹溪紫苏、神农架紫苏、保康紫苏、秭归紫苏、宣恩紫苏、咸丰紫苏、咸丰苏子、鹤峰紫苏等。还有从日本引进的紫叶紫苏和绿叶紫苏等。

紫苏叶的主要作用

1、解表散寒:如患者感冒,可以用苏叶泡水、熬水喝,有一定解表散寒的作用。藿香正气中含有紫苏叶,可以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2、止呕宽中:如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可以用紫苏叶进行治疗。对于恶心、呕吐,用紫苏叶有一定降逆、止呕作用;

3、解毒:在食用时如日本料理中,经常可以见到紫苏叶,如在吃生鱼时配合紫苏叶一起服用,紫苏叶有一定芳香化浊,解鱼、蟹毒的作用。

对江南长大的人来说,紫苏并不会陌生,家里做田螺和鱼的时候,经常都会放上一把紫苏,有人将其视作田野杂草,有人将其当成美味珍馐。

紫苏的香气浓郁但确实比较特殊,有些人不太习惯紫苏的味道。

在古代,紫苏被称作“荏”,而“时光荏苒”中的“荏苒”其实指的就是紫苏,原本写作“荏染”,这是因为古人常用紫苏的生长荣枯来代指时光的流逝。

通常,“苏”分成两种,一种是绿色的白苏,还有一种叶片完全紫色或者正面紫色背面绿色的叫做紫苏,而这两种都被称作“苏”。

五代十国南唐的《说文系传》记载:荏,白苏也;桂荏,紫苏也。

在《尔雅》当中也有记录“荏”,但专指的是白苏,宋朝之后,逐渐用白苏和紫苏取代了原本的荏的名字,这样看起来更通俗明白,但荏字还在用。

元代《农桑辑要》记载:“荏,即今白苏子。”

话说回来,其实古代的人本来一直将苏称作是“荏”,这两个称呼其实说的都是同一种植物,就好像土豆与马铃薯,番茄与西红柿一样。

“荏”这个字在其他时候,用的并不是那么多,而这个字到底是如何产生,究竟原本的含义是什么,古代的典籍中也没有明确记载。

先秦时期,将大豆称作“菽”或者“荏菽”,除此之外,荏通常被用作形容词,代指软弱。

而关于“荏”与“苏”的转变,不管是汉代扬雄的《方言》还是晋朝郭璞的《尔雅注解》,都认为这其实是各地方言的读音差异而已。

苏就是荏,而荏也就是苏,只不过天下那么大,各地叫法不同,由此造成了差异变化,而原本的荏,往往也被叫做“荏染”。

在《诗经》当中,就有“荏染”的描写,不过这说的是荏生长的样子,形容的是一种状态,并不是说这是一种植物的代称。

《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缗之丝。

这几句当中,“荏染”都被用于来形容植物生长繁茂的样子,草木生长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用来使用了,倒是与紫苏没什么关系。

苏这种植物,因为古代被称作“荏”,加上几乎随处可见长得到处都是,而苏生长成熟之后的样子也非常美观,逐渐人们用荏染来代指苏叶,后来又写作了“荏苒”。

“苒”这个字的意思,说的也是草木繁茂的状态。

而荏染这个词,原本除了繁盛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柔弱的样子,这个词用来形容紫苏的生长其实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紫苏虽然生命力很强,到处都是,可毕竟只是一种草。

茂盛却又较弱,这正是紫苏之类的植物才特有的一种特征。

而紫苏的生长,通常都是一年生的,紫苏每每长成,这一年也就过去了,古人用这种景象来形容时光的流逝,草木的枯荣兴衰。

不管紫苏还是白苏,都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植物,从古至今,人们通常利用的,都是它们的叶子还有果实种子。

古代将苏子称作“荏子”,也就是苏的种子,荏子主要用来榨油和食用。

荏子的含油量超过45%,而且香气非常浓郁,用来和稻米一起煮粥非常醇美。

历代几乎都有用荏子煮粥的描述,不仅香气强烈,而且可以让人皮肤变白。

荏子可以用来榨油或者直接吃,或者炒干磨粉烙饼,南北朝时期还可以将没成熟的荏角摘下来做菜或者腌着吃,荏子油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点灯。

现在,荏子也就是苏子虽然还有不少地方在吃,但人们相对更钟情于苏子叶。

南方常用的是紫苏,主要用来做菜,尤其是烹饪水产的时候,因为紫苏叶不仅可以去腥提味还可以祛水产当中的毒,凉拌的话也很好吃。

北方常见白苏,用来包裹烤肉什么的,也别有风味。

像是韩国料理与日式料理之中,苏子叶的出现频率也很高,韩国人尤其钟爱苏叶。

苏叶用途广泛生命力顽强,随意撒种后离开,出门在外的人回到家中时,紫苏已生长茂盛,这也是古人将紫苏称作荏苒的一个主要原因。

苏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苏子的别名 7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