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实施步骤
普查分为工作准备、普查实施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
1成立普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本行政区的普查领导机构,并设立普查组织、文物认定、信息登录等专门职能机构和相应专家库。重点文物收藏单位和收藏相对集中的行业和国有单位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2编制普查实施方案。各省根据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统一要求,制定本省普查实施方案,并报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编制并落实经费预算。各级普查机构、国有单位编制本地区、本单位普查经费预算。
4制订颁布可移动文物普查标准与规范,制定普查文物认定程序,编印普查工作手册。
5组建各级普查队伍,编印普查教材,开展各级普查培训。
6开发普查软件,建设普查信息管理平台和普查工作网站。
7制定普查宣传方案,开展普查宣传。
第二阶段,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础,开展文物调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建档、边整理、边报送、边审核、边登录。
1各级普查机构制定本行政区域文物认定程序,开展国有单位收藏、保管文物情况摸底排查。有关单位开展文物清库、完善相关档案记录,按要求登记申报。
2各级普查机构对各单位文物申报信息进行核查认定,经认定收藏有文物的单位列入登记范围。
3在普查机构指导下,列入普查范围的各文物收藏单位根据国家统一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文物测量、拍摄、信息数据资料采集和登记,并即时将文物信息通过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联网上报。也可以纸质或者离线电子数据方式将文物信息报送各地普查机构,由普查机构统一录入上报。
4各级普查机构依权限组织专家对各单位上报的文物信息进行网上审核和现场复核。
5各级普查机构向上级普查机构按季度报送普查进展情况报告。
第三阶段:2016年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普查数据、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1公布全国可移动文物名录和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
2建立全国可移动文物编码系统及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编码系统;
3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4编制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
5编制普查工作报告。
6完成项目的结项评估和审计工作。
2011年伊始,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公布紫禁城总藏品达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届时这本“花名册”将亮相故宫官网,方便世界各地的观众随时查询赏析。
以往北京故宫博物院对外公布拥有文物总数150万件,在册文物总数94万件。此次文物清理工作,众多专家突破传统的文物观念,真正从故宫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故宫藏品。将60万件古籍类藏品纳入文物系统管理,包括20万件善本、23万件武英殿刻书处的书版、17万件乾隆后到1911年的普通古籍,以及22703件帝后书画作品等。此外,清代“样式雷”制作的“烫样”等11余万件普通文物和约13万件铜钱等,亦都升级为文物。对宫廷生活遗存的清理也采取了新的视角,过去一般认为宫廷生活遗存只是皇帝后妃的日常生活用品,不能算作文物,导致曾对70多万件所谓的非文物采取了物资式处理,现在重新审视这些藏品,其直接地展示了皇帝后妃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理念,与古建筑、历代文物有着同等价值。比如过去只重视皇帝后妃的成衣,对相当数量的衣鞋纸样和衣盒重视不足。其实,它们是清宫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反映清代官员觐见皇帝制度的近万件红绿头签,反映皇宫警卫制度的上千件腰牌等。
1807558件可以说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将故宫文物藏品准确到了个位数,且每件都能做到纸质总账、电子总账、分类账、文物卡片、实物完全核对上。这标志着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
在这次清理当中,故宫还调整了文物库房布局,改善部分库房的保管条件,研制出4套雨花阁瓷塔木塔“弹性滑移减隔震系统”。
清理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结。此后,故宫将编制《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总目》和《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通过电子本和纸质本两种形式向社会公开,过去一直保密的藏品编号也将对外公开。
我们相信,故宫在2011年伊始公布历时七年的藏品清理数据只是一个开始,是全国文物清理普查工作势在必行的开始,是博物馆藏品管理数据化、透明化的开始。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言:“文物普查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有利于准确判断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为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带动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的确定、标志说明、文物档案、保护机构等基础工作建设,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培养锻炼专业人员,提高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发现文物,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而文物普查工作正是发现文物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同时,随着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前不被重视的、甚至不能规划入文化遗产范畴内的可移动或不可移动品类可能逐渐被认识到其蕴涵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普查将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趋势,将新的文化遗产品类纳入普查范围中,予以重新的身份认定、登记,扩大文物保护工作范畴,真正给予文化遗产最全面的、最有效的保护。
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发生于1956年,国务院在《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中就提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对历史和革命文物遗迹进行普查调查工作”。1961年3月国务院颁发《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再次强调:“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行经常的文物调查工作”。1981年,我国展开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并先后公布了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0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000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当前仍在进行中,从2007年4月始,至今年12月结束,普查范围扩大化,包括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且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此次文物普查更是广泛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调查项目成果,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量化指标、保存与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登录。
可以说,文物普查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根本。不仅使国家的公共文化遗产得以严格化、系统化、透明化管理,将文化遗产保护切实地纳入全民监督视野中,更是让全民切实地加入文物保护工作中,提升民众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意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排序题是近几年来高考题中常见的语言知识运用类题型。虽然常考,但这道题得分率一直不高。究其根源。与此题题型的时常变化不无关系。纵观近几年高考排序题,题型主要是两种,下面结合2008年高考排序题讲讲这类题的解题方法。
一、排列式
这类题没有上下句可参照。只能从给定的句子身上寻找解题方法。我们一般可以先通读要求排序的句子。明确每个小句子的大意,判断写作对象是否唯一:在此基础上接着分析这些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或总分,或转折,或时间……照此关系将它们化零为整分成若干小句群;然后再寻找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首尾句、过渡句、观点句、结论句等;最后化整为零依次确定顺序。
如广东卷第4题: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③①⑤
我们先通读这五句话。会发现句⑤和句①句③是总分关系,按句⑤中“《山经》和《禹贡》”的说法可以确定这三句话的顺序是⑤③①;剩下的句②句④中有一个照应词是“疆域”,再根据句②的“此后”和句④的“第一部”,可以确定句④是句②的论据,可确定顺序为②④;是⑤③①在先还是②④在先呢句⑤的“最早”“战国前后”、句②的“此后”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B。
再如浙江卷第22题: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这种自主排序题难度最大,一句不慎就会分数全失,所以在排序时更要全面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此题整段话给出了首句。内容是“废墟美属于哪种美”,接着的内容应据此展开,或在首句或在尾句要明确废墟美的类型。而综观五句话只有句④属于结论性质的话,所以单独隔开来。再观察剩下的四句话,句①句③句⑤都提到了“想象”这个词,所以它们三句应属于一个部分;再看剩下的句②,它顺承首句提到了废墟美,所以我们将这五句话分成了三个部分,然后判断部分之间的先后关系。句①句③句⑤的核心意思是说当建筑出现残缺时,人们往往是根据建筑结构左右对称的特点去想象其完整的样貌。并由此获得喜悦和陶醉,据此,我们可以确定②①③⑤的顺序,而句④是整段话的结句。所以答案是②①③⑤④。
二、嵌入式
这种题由于给出了上下句,所以我们在寻找句间关系时还要注意它们与上下句的照应。
如四川延考卷第4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成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还将负责建立中华古籍保护网。在网上及时发布、定期更新全国普查成果。
①并组织专家对全国珍贵古籍进行定级②同时汇总古籍普查成果③负责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④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华古籍目录⑤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
A、③④①⑤②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④②①③
首先通读这五句话。都与古籍有关,但又各有侧重。句①说的是定级,句②说的是汇总成果,句③说的是登记,句④说的是形成目录,句⑤说的是建立数据库;而③②说的是普查方面,所以我们可以先确定先③后②的顺序,再分析剩下的三句话,句①说的是珍贵的古籍,句④句⑤说的是汇总方面的内容,所以很明显,句④句⑤和句③句②从内容上来看属于一类;再分析给出的上下句。我们会发现“将”“还将负责”的词语。按照照应法则,空中的第一句应该出现“负责”这个词语,即句③,而如果选择句①,“将”与“并”连用不通顺,所以也可以确定句③是首句。接着按照先登记再汇总和先普遍再特殊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出③②⑤④①的顺序,选B。
再如海南卷第21题: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构全不用钉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③加工工艺精密④简洁而典雅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无缝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这道题有两个分句。每个分句空了三句话要求选句填空。我们先分析题干,第一个分句侧重家具的简约牢固结实,第二个分句侧重装饰的天然。我们再分析给出的六句话。句①句③句⑤属于家具结构方面。应属于第一个分句,句③领起句①和句⑤;句②照应分号后的“不过多地进行修饰”“不过多地雕琢”排在第二个分句的开头,句④是对这种注重天然的装饰的效果的评价,句⑥是对这种装饰理念的评价,作为结句。所以得出本题答案:③①⑤/②④⑥。
综上所述,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哪种题型的排序题,只要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碰上这种题,考生处理起来自然就会游刃有余啦。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实施步骤
本文2023-11-03 20:20: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