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隋朝的大运河的评价
1.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交通。2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3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4为之后南方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做了基础设施方面的准备。5劳民伤财,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之一。6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7说明在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苛捐杂税和徭役太多,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在古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经常是劳民伤财,但由于皇权社会下强权至上的观念深入民心,民众不得不做,为了青史留名,君王们更是忠于此。我们都熟知一些王朝的覆灭均是由于兴修大型工程、劳民伤财所直接引起的,譬如隋朝修建大运河,征发上百万劳动力去开辟运河,还给出了一定的期限,在不具备自然条件的情况下更是以民众生死来换取君主的一私己见,君主们都想以重大工程留给后人,让后世敬仰。
一、皇权社会下都得服从于君主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自夏启建立夏朝起,君主就是一国之主,国家就变成了家天下,君主享有最大的权力,天下苍生无不得听从于君主,这也就造成了古代都想做帝王的局面。正是这样一种状况,皇权至上逐渐被古人们所接受,而且古人更是对君主言听计从。出于这样一种情况,当古代君王们想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时候,他们便有权号召民众去做,尽管这会造成劳民伤财的状况,但他们依旧可以依靠权势来做主。
二 、君王们都希望自己留名青史在皇权时代,多数的君主还是相对比较有治国之能的,他们也都凭着自己的功绩留名于世,被后人所传唱。当然,针对有些君主,一般的日常性事务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了,或者说他们想要通过一些非常理的手段来为自己增添荣誉。这样来看,古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即便很难完成,但君主们都希望功劳归于自己,他们便会通过强权来超额地完成某些目标,以此来达到自己被后世仰慕的一种虚名。
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世人看来是劳民伤财,但君主们往往都会乐此不疲。只因他们是皇权时代的所有者,他们可以决定一切,为了功在千秋,他们经常是独持己见。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利大于弊,但对隋朝和他个人来说,却是弊大于利。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众所周知,隋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短命王朝 ”。当然,西汉末年昙花一现的新朝不算。按理说,隋朝开国君王杨坚给杨广留下了丰厚的家业,不至于二世而亡。就算是杨光“啃老本”,隋朝延续一百多年不是问题。确实,杨坚给杨广留下了不少资本,但这并不足以支撑杨广的雄心壮志。杨广的人品如何暂且不论,但他的志向远大,想成为和秦始皇、汉高祖一般青史留名的君王!因此,他在位期间三度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还主持修建大运河。
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杨坚留下的家底很快被杨广用完。此时,民间对杨广的行为是敢怒不敢言,他们不知道修建大运河、平定高句丽对隋朝的意义,他们只知道杨广横征暴敛,将他们家里的男丁抓去修大运河、打仗。因此,隋朝末年,杨广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很低,这就是为何有那么多人起兵反隋的原因。如果他能循序渐进,不要同时开展多个大型项目,或许不会出现十八路反王齐聚反隋的场面。因此,大运河的修建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这对隋朝和杨广本人来说是弊大于利。
不可否认的是,大运河对中华民族和后世的唐王朝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大运河直到现在依然能使用,在当时那个落后的年代能有如此的工程质量,得益于杨广的高质量要求。大运河修建完成后,内陆运送不再是马车的天下,水路成为运送的又一“主力”,这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所以,大运河的修建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综上所述,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隋炀帝修建运河是利大于弊。
对隋朝的大运河的评价
本文2023-11-03 20:22: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