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黄花鱼)营养价值剖析
大黄鱼和小黄鱼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一般来说,大黄鱼的体型比小黄鱼大,但这不是一个固定的特征,不能作为判断“黄儿”体型大小的主要依据。对比这两种鱼的形状,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
第一,大黄鱼的尾柄长度(即臀鳍基部端点与尾鳍基部的垂直距离)是其身高的3倍以上,而小黄鱼的尾柄长度只有其身高的2倍以上。不要小看这个“双”的区别,因为有了这个区别,大黄鱼的尾巴更细更长,可以和小黄鱼区分开来。
其次,侧线以上大黄鱼有8-9排鳞片,而小黄鱼只有5-6排。相比之下,大黄鱼的鳞片较小,小黄鱼则较大。当然,这只是两者的比较。
我们这里管黄鱼叫尕鱼或黄囊子!此鱼食荤!!鳃边和背鳍有三根毒刺!是纯野生!乃水中流氓!!我们这里市场价在25元一市斤!!很贵的!我经常用串钩挂最小泥鳅钓之!!串钩就是一根鱼线上等距离栓上几十个钩!天黑下水不用下到很深水!然后天亮起钩!!通常每串钩大约二十左右条!!五十个钩一串的!!很有钱图的!!黄鱼炖茄子一道美味呀!!
简介: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又名黄花鱼。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义名“石首鱼”。大黄鱼大黄鱼又称大鲜、大黄花、桂花黄鱼。小黄鱼又称小鲜、小黄花、小黄瓜鱼。大小黄鱼和带鱼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夏季端阳节前后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则是小黄鱼的主要汛期,此时的黄鱼身体肥美,鳞色金黄,发育达到顶点,最具食用价值。
功效: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黄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中医认为,黄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小黄鱼
适合人群:一般人均宜于食用。贫血、头晕及体虚者更加适合。
适用量:每次80~100克。
温馨提示: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体质的人应慎食。不能与中药荆芥同食。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金龙
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金龙,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沿海,在中国见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主要栖息在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质水域,大多栖息在中底层水域,会进入河口区。厌强光,喜混浊水流,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则下浮至底层。以小鱼及虾蟹等甲壳类为食。大黄鱼曾是中国海洋重要经济鱼种,历史上一度与小黄鱼、带鱼、墨鱼等被列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但因过度捕捞,使其资源急速衰退。
体长约30厘米。体长椭圆,侧扁,背缘和腹缘广弧形。头大而钝尖,侧扁,具发达的黏液腔。吻钝尖,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口前位,口裂大而斜。下颌略为突出,缝合处具有一瘤状突起。头部及体前部被圆鳞,体后部被栉鳞。体侧下部各鳞下均具有一金**皮腺体。侧线发达,前部稍弯曲,位高,后部平直,中位,伸达尾鳍之端部。体背侧及上侧面黄褐色,下侧面和腹面金**。背鳍和尾鳍灰**,臀鳍、胸鳍和腹鳍**。
大黄鱼为暖湿性近岸洄游性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中下层。具集群习性,在生殖季节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渔汛分春秋两汛,春汛一般在4-6月,渔场集中在苏浙、闽各处近海的产卵区。它们对音响的威吓非常敏感,同时亦具有发出强烈声音的能力。尤其是在生殖季节,雄鱼会发出“咯咯”、“呜呜”的鸣声,雌鱼会发出“哼哼”的鸣声。在鱼群密集时,发出的声音犹如水的沸腾声和松涛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是少见的。
大黄鱼的产卵场较多,中国沿海以江苏吕四洋、浙江岱衢洋为最大,在东海、黄海区产卵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产卵期可分春、秋两季,南黄海、东海以春季为主,南海以秋季为主。它们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在生殖期一般排卵2-3次。大黄鱼的经济价值很高,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是鲜食佳品,长期来深受消费者青睐。其鱼鳔可以干制成名贵食品“鱼肚”,又可制成黄鱼胶,为工业用高级胶合剂的原料。大黄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些中、西成药的原料。
黄鱼(黄花鱼)营养价值剖析
本文2023-11-03 21:03: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