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元年是公元哪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宣统元年是公元哪年,第1张

是1909年。

宣统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

自1909年启用至1912年2月12号后废除,1917年6月底,在张勋拥戴下1917年7月1号第二次登基,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清王朝改元宣统,寓意“宣告天下王朝大统”,有为王朝统治的正当性辩护之意。

扩展资料:

年号,是中国帝王纪年的方式,也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它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延续了两千余年。

而每一个帝王年号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寓意。溥仪一生命运多舛,他的年号也用了三个。分别是:宣统年号(1909年——1911年)、“大同”年号(1932年——1933年)和“康德”年号(1934年——1945年)。

一、清朝皇帝,宣统年号

光绪皇帝38岁崩世,一生无子。所以在光绪皇帝病危之际,慈禧太后选中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为帝。载沣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奕_的儿子。

溥仪做为光绪皇帝的亲侄,生下来就是醇亲王王子的身份,与光绪帝同为道光皇帝后人,血缘相近,这样能够确保皇室血统的一脉相承,这也就是溥仪被慈禧拥立为大清皇帝的原因。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得知,溥仪的父亲不是皇帝,祖父也不是皇帝。他的曾祖父是道光皇帝。溥仪继承皇位后,次年改元宣统。而溥仪的这个年号的含义,与他的曾祖父道光皇帝也是有关联的。

道光皇帝在1850年去世。其子亦_继统,是为咸丰皇帝,给父亲道光帝上庙号为宣宗。溥仪年号的第一个字“宣”,是他曾祖父的庙号。所以,溥仪年号宣统的含义应是:延续宣宗(道光帝)的统治。

载_的光绪“缵道光之绪也”与溥仪的宣统“延续宣宗的统治”两个年号的含义,实际上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光绪帝载_和宣统帝溥仪都是道光皇帝的后人。这就是溥仪年号宣统的真正含义。

宣统年号只使用了三年,溥仪便在革命的浪潮中退位了。时隔五年半之后,溥仪复位,再次使用宣统年号。

1917年7月1日,被称为“辫帅”的张勋扶持溥仪第二次登基,并把当年的民国六年,改成宣统九年。

这次宣统年号只恢复了十二天,溥仪便再一次退位,他的宣统年号也随之被废除。所以,“宣统九年”,是一个没有真正存在过的年代。

二、伪满执政,“大同”年号

溥仪不甘心清朝灭亡,时刻找寻复辟的时机。最终,溥仪把复辟大清朝,恢复皇位的希望寄托在了日本人的身上。

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到天津静园,以“复辟帝制”和“由宣统帝完全做主”的幌子下,来诱骗溥仪到东北做“皇帝”。

溥仪已经被复辟的美梦冲昏了头脑,对土肥原贤二的话没有产生任何怀疑,认为这是恢复大清祖业的起点。

在会见土肥原贤二的八日后,他从天津潜往东北,投靠了日本侵略者,迈出了充当侵略者傀儡的第一步。

起初,溥仪先到鞍山的汤岗子,行动开始受到了限制。几日后又转到旅顺。在旅顺期间,溥仪的复辟梦就被打碎了。

1932年2月23日,溥仪在旅顺的肃亲王府会见板垣征四郎。他明确的告诉了溥仪,新国家名叫“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名“新京”。

由溥仪来做这个新国家的“执政”。并且把已经拟好的《满蒙人民宣言》、《执政即位宣言》以及五色的“满洲国国旗”放到他的面前。

这是与溥仪的主观愿望相违背的,是不能被溥仪接受的。第二日,板垣征四郎通过郑孝胥告知溥仪:军方的要求再不能有所更改。如果不被接受,就只能看做是敌对的态度,军方也只有用对待敌人的手段作答复。这就是军方最后的话了。

1932年3月9日,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定年号为“大同”。溥仪的心中当然是希望用曾经的“宣统”年号,但是这可由不得他了。

三、“康德”年号

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的两年之后,经过日本政府的允许,溥仪第三次“称帝”。日本政府允许溥仪再次做皇帝,并不是真想把权力交还给溥仪。

而是想表明“日本并没有吞并‘满洲’的野心,‘满洲’既然能够自由地拥戴自己的‘皇帝’,当然不能说是日本的殖民地了”。

这实际上是日本政府对中国东北人民的一种欺骗。日本政府认为,让溥仪做“满洲国”的“皇帝”,更有利于日本长期对中国东北的统治。结果却是欲盖弥彰了。

根据《末代皇帝传奇》一书的记载,溥仪给自己起年号为“康德”。“康德”年号并不只是如溥仪所说的敬仰康熙之意。这两个字的背后,还暗藏了溥仪与日本关东军之间的矛盾。

“康德”年号的“康”字确实指康熙皇帝之意,是为了表达对先祖康熙皇帝的崇敬。但是“德”字,指的是光绪皇帝。

1933年10月,日本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告知溥仪,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帝国皇帝”。这个消息另溥仪非常振奋。

溥仪想要在登极大典之时身穿大清皇帝的龙袍,以表明自己是正统的清朝皇帝。于是,溥仪派人到北京荣惠太妃那里取来了一件保存二十二年之久,曾经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

龙袍穿在身了,溥仪的心中异常兴奋。没想到,日本关东军却给了溥仪当头一棒。关东军司令官说,日本政府承认的是“满洲国皇帝”,不是“大清皇帝”,不能穿清朝的龙袍,只能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

得知此消息的溥仪极为气愤,于是溥仪派出了郑孝胥与关东军交涉。最终,板垣征四郎同意溥仪在祭天时穿清朝皇帝的龙袍,但登极大典时必须穿大元帅正装。溥仪也只好同意。但是,这件事情让溥仪对日本关东军产生了怨恨。

1934年3月1日,溥仪第三次“登基”,正式改元“康德”。溥仪之所以要用清德宗光绪皇帝的“德”字,是因为在1908年溥仪入宫之时,根据慈禧太后的旨意,继承同治皇帝为嗣,并肩挑光绪皇帝为嗣的。

既然日本关东军不承认溥仪是“大清皇帝”,不让溥仪穿清朝皇帝龙袍,那么溥仪只好取“康德”这个年号来向世人表明自己是继承清德宗光绪皇帝的正统的大清皇帝。

——宣统

松江府是自中国元代起设立的地区行政建制区,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

松江府地区最早出现的城池大概是南武城。据《汉书·地理志》和《越绝书》记载,相传春秋末吴王阖闾始筑南武城,也称“邬城”、“鸿城”,其位置大约在今闵行区纪王镇西南。松江府地区曾先后隶属吴郡(治苏州)、秀州(今嘉兴)、南直隶、江苏省、上海市。

松江府的地域在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松江府的府治(衙门)在今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松江二中附近。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松江府 年代 :中国元代 说明 :上海历史文化之根 文献 :《上海县志》 松江府简介,松江府设定,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元,明,清, 松江府简介 元嘉兴路松江府,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七十三里,东至海八十里,西至平江路长洲县,界八十里;南至中明州界九十里;西南到海盐县界六十里到县一百里;西北到昆山县界一百五十里到县二百,陆路西南至嘉兴县界六十里,水路同东北至青龙镇五十四里,水路自靑龙入吴;松江同见嘉禾志。 明松江府,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二里,东至大海一百里、海无际;西至苏州府长洲县界六十里,到吴江县一百二十里,南至金山卫七十二里,到海无际北至苏州府昆山县吴松江北岸八十里、到昆山县一百三十里;东南到青村千户所,一百十里;西南到嘉兴府一百二十里;东北到苏州府嘉定县一百三十里;西北到苏州府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三千八百二十里,至南京八百里。 上海古名华亭。明代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称:“上海县旧名华亭,在宋时,番商辐续,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元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也。” 松江府在宋置华亭府,改松江府,清属江苏省,治华亭、娄县,民国废府,并二县为松江县。 松江府设定 松江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建制。其前身为华亭府。元至元14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至元15年,即1278年),改名松江府,辖华亭县。元至元27年(1290年),华亭县东北部分乡分出,新设上海县,一般以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嘉靖21年(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属松江府管辖。 清顺治13年(1656年),新设娄县;雍正2年(1724年),新设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和福泉县;雍正8年(1730年),福泉县并入青浦县;嘉庆10年(1805年),新设川沙抚民厅(县级)。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松江府、上海道,下辖各县改由江苏省管辖。民国3年(1914年),设沪海道,民国16年(1927年),撤销沪海道,设立上海特别市。 行政区划 华亭县管乡八,保二十四,区六十三,图八百二十, 风泾乡、胥浦乡、仙山乡、云间乡、白沙乡、华亭乡、集贤乡、修竹乡 元 松江府上海县乡五;保二十六,区五十四,图六百十四;长人乡一作长仁县;高昌乡;北亭乡;新江乡;海隅乡。 明 清松江府十三乡五十保; 风泾乡,一保至三保,全隶娄县。(风泾乡现大部分属于金山区)。胥浦乡,四保至六保,全隶娄县;现在西南一部分建金山。 仙山乡,七保八保,分隶华,娄。现在属金山区。云间乡,九保至十二保,现在属金山区。分华亭县东南境白沙乡和云间乡建奉贤县;现在是奉贤区。白沙乡,十三保至十五保,全隶华亭县。现在是奉贤区。长人乡,十六保至二十一保,全隶上海县;清分建南汇县现在属浦东新区了。高昌乡,二十二保至三十保,全隶上海县;现在属闵行、上海市区。北亭乡,三十一保至三十四保,全隶青浦县;(青浦区) 华亭乡,三十五至三十七保,分隶华,娄,青;现在大部分属于松江区。集贤乡,三十八保至四十保,分隶华,娄,青。(青浦,松江,金山)修竹乡,四十一保至四十三保,分隶,娄,青。 (青浦,金山)。新江乡,四十四保至四十六保,分隶,上,青; 现在是上海地区与青浦地区。海隅乡,四十七保至五十保,全隶青浦县。 (五十保珠里 现在是属青浦朱家角镇地区) 。 唐时华亭,宋 松江府华亭县。元代(1277年)分长人乡、高昌乡、新江乡、北亭乡、海隅五乡为上海县。明又割华亭三乡之半、上海二乡及一乡之半,为青浦县。清朝顺治间,又割华亭之二乡半为娄县。所属松江府十三乡五十保。古代乡比现县区还大多。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奉贤县、娄县、金山县、南汇县。 历史沿革 元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隶嘉兴路),辖华亭1县。 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华亭府为松江府,仍辖华亭1县。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华亭县东北境置上海县。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始建松江府署。 大德三年(1299年),始设官办惠民药局。 泰定三年(1326年),撤销松江府,华亭县改属嘉兴路。 天历元年(1328年),重置松江府,仍辖华亭县。 至顺元年(1330年)闰七月,水灾,饥民18万余户。 至元年间(1335~1340年),陶宗仪避兵乱,挈家隐居泗泾南村,作《南村辍耕录》。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张士诚所部“红巾军”占领松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扩筑松江府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命徐达分兵取松江,下令征砖筑城。上海县豪绅钱鹤皋聚众占城抗命,徐达派部将葛俊讨平,修城事未果。 至正年间(1341~1368年),始建真教寺(即清真寺)于城西。 明 洪武初年(1368~1372年),设民兵万户府于松江。又建太平南仓及义役仓。 洪武三年(1370年),定松江府于秋粮内加征军用布30万匹。 洪武八年(1375年),于城乡设社学。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华亭县输纳秋粮7369万余石。 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修松江府城。置守御千户所。 永乐元年(1403年),夏元吉奉诏来松江治水。疏浚吴淞江、黄浦、华亭运盐河等。 永乐年间(1403~1424年),翰林学士松江沈度、沈粲所写正楷,号称“台阁体”,成为以后科举考试的标准书体。 宣德八年(1433年),建水次西仓。 正统九年(1444年)十二月,大雪7昼夜,积雪厚丈余,居民多冻毙。 景泰五年(1454年)夏,大疫,死者极多。 成化初年(约1470年左右),云间第一桥改建为石桥,又名“跨塘桥”。 弘治七年(1494年),开盐铁塘。 正德年间(1506~1521年),松江的标布,列为朝廷贡品。 嘉靖十九年(1540年),水灾,死者近万。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割华亭、上海两县北境,建青浦县。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春,倭寇侵扰华亭县内各地,烧杀*掠,人民深受其害。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至五月,倭寇焚掠至城郊南门、西门、东门一带。六月,倭寇经叶榭塘入黄浦,总兵汤克宽率兵拦击,大捷,松民称其地为“得胜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仲秋,在府城东门外华阳桥立平倭墓碑。 同年,总督张经至松江主持剿倭事宜,屡捷,后被诬下狱死,寇势复炽。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夏,总兵俞大猷等率军民剿倭寇,连战得捷。九月,县境内倭患始平。 嘉靖年间(1522~1566年),于水次仓建仓城。 隆庆三年(1569年),华亭县清丈田亩,分作上、中、下三乡田,都以“一条鞭”税法征银。 隆庆四年(1570年),应天巡抚海瑞巡视华亭县,抑制豪强,迫使宰相徐阶退出多占田亩。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松江府城,高、厚各加5尺。 万历三十六至三十七年(1608~1609年),水灾,民饥,署丞顾正心捐粟,在市、乡设18处施粥厂赈饥。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十五、十六日,因董其昌子董祖常横行乡里,民愤极大,华亭、上海、青浦、金山卫等地民众万余人,涌入府城,将董宅捣毁后焚烧,史称“民抄董宦”。 万历年间(1573~1620年)松江的暑袜轻美,远方争来购买,郡治西开有暑袜店百余家。 万历年间,天主教神父毕方济在松江为179名教徒施洗入教,本县天主教传播从此始。 天启四年(1624年)春,科试,华亭县文童3000余人拥入试场,为门槛所阻,当场踏毙13人。 天启年间(1621~1627年),建永丰桥(俗称大仓桥)。 崇祯二年(1629年),夏允彝、杜麟征、周立勋、徐孚远、彭宾、陈子龙创立文学团体——几社。 崇祯十一年(1638年),陈子龙、徐孚远等合编完成《皇明经世文编》(504卷)。 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手稿,由陈子龙整理补充,编订出版。 清 顺治元年(1644年),邑绅顾大申改建明代旧园,名醉白池。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占松江。吴淞副总兵吴志葵起兵抗清。总兵黄蜚拥战船千艘与志葵合,结水寨于泖湖。 闰六月十日,沈犹龙、李待问、陈子龙、夏允彝等率军民据松江府城,起义抗清。 八月初三日,清兵破松江府城。沈犹龙突围中箭死。李待问被俘,不屈,就义。军民被杀2万余人。 八月初六日,黄蜚、吴志葵水师被清军击灭于黄浦。 九月十七日,夏允彝投松塘殉难。 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十六日,清提督吴胜兆据松江府城反清复明,事败被杀。江南巡抚土国宝搜捕参与人士,日杀百人,半月方止。 五月十三日,陈子龙被捕,在解往府城途中,投跨塘桥河中自殉。 六月,夏允彝子夏完淳因从事抗清活动被捕,解往南京,九月十九日慷慨就义。 顺治十一年(1654年)冬,泖河冻合,冰上可行人。 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枫泾、胥浦2乡及集贤、华亭、修竹、新江4乡部分土地建娄县。 顺治十五年(1658年),泖湖渔民起义军领袖钱应魁抗清失败,遇害。 康熙元年(1662年),行“均田均役法”。 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松江府城垣。 康熙五年(1666年),明河南安昌王后裔改换姓名,隐匿于龙珠庵为僧,被知府侦知,以“谋逆”罪兴大狱,凌迟27人,斩首70余人,株连500余人。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南巡,舟行抵松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南巡,再度抵松江。 雍正二年(1724年),割华亭县云间、白沙2乡之半建奉贤县。割华亭县枫泾、集贤、仙山、修竹4乡部分土地及娄县胥浦1乡建金山县。 乾隆二十年(1755年)夏,阴雨连月,天寒如冬,五谷、棉花无收,岁大饥,许多人饿死于道上。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华亭县举人蔡显所著《闲渔闲闲录》,因内引长洲诗人沈德潜咏紫牡丹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被定为“狂悖”罪处斩,牵连24人。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对明末抗清死难诸臣予以追谥,许建祠为祀。陈子龙、夏完淳等人诗文得以公开出版。 乾隆年间(约1736~1777年),松江人物画家徐璋作《云间邦彦画像》。部分画像石刻今存醉白池。 嘉庆十四年(1809年),知府唐仲冕刊印娄县岁贡生徐朝俊所创制的“龙尾车”图样及说明,颁发松属各县仿制推广,以利农田灌溉。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一月初四日,江苏巡抚林则徐至松江勘察水利。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陈化成至松江任江南提督,筹划抗英防务。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二十、二十一日,英舰一艘沿黄浦江西进,欲寻路进犯苏州,被松江农民王在坤引入泖湖水草区,无法前进而退回上海。 咸丰四年(1854年),泗泾荒歉,娄县知县温奎光前往征粮,被乡民以砖石怒击轿子,知县逃回县城。 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十三日,太平军攻克松江府城。清 命华尔率“洋枪队”反扑,五月二十八日太平军退出松江。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松江府城。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华尔在松江城内设洋枪队总部,扩充队伍至近5000人。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初七日,太平军第三次攻打松江府城,至六月二十三日,天京告急,始撤围西去。 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利用《中法北京条约》特权,在西佘山买地,建造教堂及江南教区神父住房。 同治八年(1869年),进行“土地验契”,统一颁发“田单”。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李鸿章奏请选派学童赴美留学,华亭县11岁学童李汝淦被录取赴美。 光绪元年(1875年),始设“民信局”,代客递送信件包裹。 光绪三年(1877年)六月,蝗蝻食稻成灾。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三月,府考,松江府属各县应考生会集府城,部分考生至邱家湾天主堂参观,被拒,双方发生口角,继而互殴;三月十一日,考生愤怒,纵火焚烧教堂。事后,松江知府、华亭知县等向教会赔礼、赔款,并惩办8名肇事考生。 同年,始有“脚划船”,载客运货。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王柳生创办本县第一所新式学堂——中西学堂(又名英文学堂)。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京、松江间始办巨额汇兑业务(北京谦益厚记钱庄签发的京平银1万两汇票,由松江金融业兑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奸商勾结外商,大量收购本地大米出口,并乘机哄抬米价,激起民愤。泗泾等地乡民聚众万余人,向囤户抢米,并焚毁泗泾天主堂。官方被迫开办平粜,平息事态。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基督教会创办乐恩学校,为本县第一所教会学校。 同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西佘山建造天文观象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周培森、龚铭凤在城内创办私立城中蒙学堂,为本县第一所私立国小。 同年,创建华娄官立高等国小堂,为本县第一所公立国小。县内义塾都改为蒙养学堂,推广新学。 同年夏秋之际,霍乱流行,死者极多。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上海邮政总局松江支局在县城建立。 同年六月,就云间书院原址创建松江府中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府立融斋初级师范学堂师范简易科开学。 同月,娄县劝学会会长何东在松江创办体操传习所,为全国最早体育学校之一。 同月,设立松江电报局。 同年秋,全节堂创办松江女子学校(后改名为松筠女子职业学校),为本县第一所女子学校。 同年,本县赴日留学的李芑香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为本县第一个同盟会会员。 同年,创办勤益毛巾厂,年产“鼎牌”毛巾数千打。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华亭、娄县籍赴日留学生等10余人,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 二月,育婴东堂创设蒙养院,为本县最早的幼稚园。 同月,成立松江商业联合会(简称“商会”)。 同年,同盟会会员夏允麐等创办清华女校,并在该校成立同盟会松江支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成立华娄劝学所,主管华亭、娄两县教育事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马相伯在泗泾开办汇源米厂,本县始有机器碾米。 同月,上海至枫泾段铁路通车。 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创办松江府立农业学堂。 四月,松江至嘉兴段铁路通车(九月十二日,沪杭铁路全线通车)。 九月,在醉白池举行松江府属七县物产会。 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始设华娄警务所。后改名为华娄巡警局。 宣统三年(1911年)11月6日,松江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分府,通告松城光复。 11月7日,马昌其等(回里军校学生)发起组织学生军,接受军政分府领导。 11月14日,松江军政分府颁布《法务部暂行简章》10条、《审判暂行章程》10条及《民政部暂行简章》6条。 11月19日,丁月心等在景贤女校发起组织松江女子协赞会(曾为军政分府筹饷募款)。 12月17日,蒋轼(府中学堂教习)、张葆元(上海申报总主笔)等发起组织松江政论会,创办《政论报》。 12月前后,男子纷纷剪除辫子。 同年,徐锡之创办松江电灯厂,次年送电。

北京图书馆属于北京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册的图书馆之一。1988年建成的这座新型的、现代化的新馆,坐落在北京图书馆原址以西的西郊紫竹院北侧。这是我国、也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24日清政府学府部奏请筹集的京师图书馆,主要用于收藏善本书等古籍,馆址在什刹海广化寺(鼓楼西鸭儿胡同内)。辛亥革命后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2年8月27日开馆,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址迁到中海居仁堂。1931年于北海公园西侧建成宫殿式新馆,因馆内藏有文津阁的《四库全书》,馆前街名称作文津街。这里环境幽美,明代时是著名的玉熙宫,明末时是皇家的别院。清代时宫殿荒废,后建图书馆,全馆面积仅仅8000平方米。后于19291931年间重修。1949年改名北京图书馆。70年代后期该馆扩建为50000多平方米,建于北海南门西侧的北京图书馆老馆藏书1100万册。北京图书馆是1975年3月,由已故周恩来总理提议并批准兴建的。新馆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于1983年9月奠基,1987年7月1日落成,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图书馆题写了馆名。万里同志为北京图书馆新馆开馆剪彩。新馆占地7。42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文津街分馆在内,馆舍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可藏书2000万册。设有阅览室30余个,拥有阅览座位3000多个,日平均可接待读者七,八千人次。

北京图书馆虽然只有80多年的历史,但其藏书基础可以追。溯到700年前。始建之初,它继承了南宋皇家图书馆缉熙殿和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部分珍藏,又以清廷内阁大库翰林院和国子监南学为基础,收藏了大量的善本、丛书、地方文献和其他珍贵文献,约10万册。有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敦煌写经等。其库藏四库全书是中国大陆惟一完整的一套。它收藏的古籍善本达26万册之多,还收藏近200万册普通线装书。为了保藏和利用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图书馆修复了大量被损坏的古籍书。北京图书馆还非常重视革命历史文献的收集,以及许多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自1916年以来,北京图书馆一直是国内出版物缴送本的收藏馆,保证了北京图书馆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的主要正常来源。该馆还积极地、有重点地收藏国外的一些出版物;目前已入藏100多个文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世界各国的情况提供了必要的资料。长期以来,北京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文献等方面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书体系。

建国后发展迅速,藏书从1949年的140万册增至1979年的1400万册,但书库面积仅增加5倍。1987年10月在海淀区石桥路紫竹院北侧落成新馆,它是由多层楼群环绕主楼的一组建筑。主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三层。楼群中有对称的院落,屋顶为中国古典形式。全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则达17万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6万平方米,藏书为2000多万册。馆内开设了30多个各类图书阅览室,拥有3000多个座位。还有可供616人使用的小型研究室数十个,有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展览厅、学术报告厅等。这一切使得古老的北京图书馆变得年轻了。为了保护珍贵书籍,现已将馆内各种善本、珍本拍成缩微胶卷,供读者阅读。在音像资料视听室里,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视听资料。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文津街原馆改称分馆。1990年底,藏书近1600万册。为我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在世界公共图书馆中也名列前茅。

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原址以西的西郊紫竹院北侧

北京图书馆景点简介: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册的图书馆之一。1988年建成的这座新型的、现代化的新馆,坐落在北京图书馆原址以西的西郊紫竹院北侧。这是我国、也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24日清政府学府部奏请筹集的京师图书馆,主要用于收藏善本书等古籍,馆址在什刹海广化寺(鼓楼西鸭儿胡同内)。辛亥革命后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2年8月27日开馆,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址迁到中海居仁堂。1931年于北海公园西侧建成宫殿式新馆,因馆内藏有文津阁的《四库全书》,馆前街名称作文津街。这里环境幽美,明代时是著名的玉熙宫,明末时是皇家的别院。清代时宫殿荒废,后建图书馆,全馆面积仅仅8000平方米。后于19291931年间重修。1949年改名北京图书馆。70年代后期该馆扩建为50000多平方米,建于北海南门西侧的北京图书馆老馆藏书1100万册。北京图书馆是1975年3月,由已故周恩来总理提议并批准兴建的。新馆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于1983年9月奠基,1987年7月1日落成,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图书馆题写了馆名。万里同志为北京图书馆新馆开馆剪彩。新馆占地7。42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文津街分馆在内,馆舍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可藏书2000万册。设有阅览室30余个,拥有阅览座位3000多个,日平均可接待读者七,八千人次。

北京图书馆虽然只有80多年的历史,但其藏书基础可以追。溯到700年前。始建之初,它继承了南宋皇家图书馆缉熙殿和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部分珍藏,又以清廷内阁大库翰林院和国子监南学为基础,收藏了大量的善本、丛书、地方文献和其他珍贵文献,约10万册。有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敦煌写经等。其库藏四库全书是中国大陆惟一完整的一套。它收藏的古籍善本达26万册之多,还收藏近200万册普通线装书。为了保藏和利用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图书馆修复了大量被损坏的古籍书。北京图书馆还非常重视革命历史文献的收集,以及许多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自1916年以来,北京图书馆一直是国内出版物缴送本的收藏馆,保证了北京图书馆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的主要正常来源。该馆还积极地、有重点地收藏国外的一些出版物;目前已入藏100多个文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世界各国的情况提供了必要的资料。长期以来,北京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文献等方面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书体系。

建国后发展迅速,藏书从1949年的140万册增至1979年的1400万册,但书库面积仅增加5倍。1987年10月在海淀区石桥路紫竹院北侧落成新馆,它是由多层楼群环绕主楼的一组建筑。主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三层。楼群中有对称的院落,屋顶为中国古典形式。全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则达17万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6万平方米,藏书为2000多万册。馆内开设了30多个各类图书阅览室,拥有3000多个座位。还有可供616人使用的小型研究室数十个,有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展览厅、学术报告厅等。这一切使得古老的北京图书馆变得年轻了。为了保护珍贵书籍,现已将馆内各种善本、珍本拍成缩微胶卷,供读者阅读。在音像资料视听室里,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视听资料。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文津街原馆改称分馆。1990年底,藏书近1600万册。为我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在世界公共图书馆中也名列前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很多的年轻人在休息的时候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看书,因此来放松自己的心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亚洲最大图书馆,希望你们喜欢。

  亚洲最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

 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北京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一九〇九年九月九日,清政府批准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一九一六年, 教育 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百年来,京师图书馆陆续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改称国家图书馆,通过国家拨交,社会捐赠和馆员努力购藏,形成了两千七百万册件藏书、两百TB数字资源的浩瀚馆藏。馆舍面积达到二十五万平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位,承担着为国家立法决策机构、教育科研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重任。

 国家图书馆先后有缪荃荪、陈垣、梁启超、蔡元培、任继愈等出任馆长,团结社会贤达共襄馆务,培养出众多图书馆人才。还有一代代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他们立志岗位成才,恪尽职责,甘为人梯, 爱岗敬业 ,求实创新,支撑起国家图书馆这座知识大厦,也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国图精神。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图书馆大胆开拓,锐意改革,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承担了许多国家重要 文化 工程。国家图书馆以人才兴馆、科技强馆、服务立馆为宗旨,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朝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

 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图书馆的经费,但京师图书馆古籍馆藏丰富,同时因接受全国缴送而具有国家馆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为解决经费问题,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谈判并签定协议,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基会属下的北海图书馆于1929年8月合并。合并后,馆名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直接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会合组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领导。中海居仁堂为一馆,北海庆霄楼为二馆。这一时期,由于经费有了保障,馆藏丰富,关心图书馆建设的各界知名人士众多,又聘用了大批高水平的馆员,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于1931年在文津街建成了新馆舍。这一切,使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出现了飞跃。

 抗日战争期间,该馆部分馆藏和馆员南迁,并陆续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馆驻各地办事处及藏书,除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善本书和自南京运台北的18箱内阁大库舆图外,陆续运回北平。在此时期内,该馆多次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直到1949年2月北平解放后,该馆才重获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馆归属文化部领导。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58年6月,该馆改属北京市领导。1960年11月,该馆重归文化部领导。

 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步伐,该馆也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藏书量年均增长40万册,并接受了国内很多藏书家和知名学者捐赠的珍贵图书和手稿,充实了国家书库。读者人次和图书流通率均有成倍增长,并积极开展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出版了多种联合目录与专题书目,还举办了多次展览和 报告 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1957年,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该馆作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在主持编辑图书分类法、全国联合目录、统一编目卡片和图书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发挥了国家图书馆的作用。

北京图书馆的书库资源

 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核心,其主要职能是:①完整、系统地搜集和保管本国的文献,从而成为国家总书库。②为研究和教学采选外国出版物,使其拥有一个丰富的外文馆藏。③开展科学情报工作,为科学研究服务。④编印国家书目,发行统一编目卡片,编制回溯性书目和联合目录,发挥国家书目中心的作用。⑤负责组织图书馆现代技术设备的研究、试验、应用和推广工作,开展全国图书馆网络化的设计、组织和协调工作,在推动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中起枢纽作用。⑥为图书馆学研究搜集、编译和提供国内外情报资料,组织学术讨论,推动全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⑦代表本国图书馆界和广大读者的利益,参加国际图书馆组织;执行国家对外文化协定中有关开展国际书刊交换和国际互借工作的规定;开展与国际图书馆界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建立的负责收集和保存本国出版物,担负国家总书库职能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学位论文、古籍善本、特藏专藏、工具书、年鉴、电子出版物、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国家图书馆一般除 收藏 本国出版物外,还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包括有关本国的外文书刊),并负责编制国家书目和联合目录。国家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推动者,是面向全国的中心图书馆,既是全国的藏书中心、馆际互借中心、国际书刊交换中心,也是全国的书目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履行搜集、加工、存储、研究、利用 总馆和传播知识信息的职责。国家图书馆是全国书目中心、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承担着为中央国家领导机关,重点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的任务。负责全国图书馆业务辅导,开展图书馆学研究。1998年开始,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部分馆藏资料实现数字化,部分数据已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入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重视国内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博士论文收藏馆,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出版物专室。

 国家图书馆的外文书刊购藏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国内典藏外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并大

 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入藏了国内外光盘数据库近百种,电子出版物8000余种。

 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和开发文献等方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国家图书馆重视图书文献的保护工作,采用传统的修整技术和先进的缩微摄影技术,对馆藏要籍和各类珍稀文献进行修复和再生性保护。

 中国国家图书馆履行全国书目中心职责,编辑出版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和馆藏目录。国家图书馆编辑全国书刊联合目录始于1927年,1957年以后此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完善。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与管理图书馆计算机联合编目工作,共建网上联合目录,共享书目数据资源和文献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接待外国政府首脑和高级代表团的参观访问;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学术活动。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着书刊交换关系。通过设在馆内的ISSN中国国家中心,使中国连续出版物的书目信息参加世界范围内情报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与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图书馆界开展人员交换、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成功地举办了各类以中国文化典籍为主的展览。

1 世界最大的湖泊

2 中国大学排名2017最新排名

3 世界最大的图书馆

4 探秘亚洲最大管风琴

5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

北京图书馆门票价格:我来补充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的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册的图书馆之一。1988年建成的这座新型的、现代化的新馆,坐落在北京图书馆原址以西的西郊紫竹院北侧。这是我国、也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24日清政府学府部奏请筹集的京师图书馆,主要用于收藏善本书等古籍,馆址在什刹海广化寺(鼓楼西鸭儿胡同内)。辛亥革命后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2年8月27日开馆,正式接待读者。1928年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址迁到中海居仁堂。1931年于北海公园西侧建成宫殿式新馆,因馆内藏有文津阁的《四库全书》,馆前街名称作文津街。这里环境幽美,明代时是著名的玉熙宫,明末时是皇家的别院。清代时宫殿荒废,后建图书馆,全馆面积仅仅8000平方米。后于19291931年间重修。1949年改名北京图书馆。70年代后期该馆扩建为50000多平方米,建于北海南门西侧的北京图书馆老馆藏书1100万册。北京图书馆是1975年3月,由已故周恩来总理提议并批准兴建的。新馆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于1983年9月奠基,1987年7月1日落成,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图书馆题写了馆名。万里同志为北京图书馆新馆开馆剪彩。新馆占地7。42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文津街分馆在内,馆舍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可藏书2000万册。设有阅览室30余个,拥有阅览座位3000多个,日平均可接待读者七,八千人次。

北京图书馆虽然只有80多年的历史,但其藏书基础可以追。溯到700年前。始建之初,它继承了南宋皇家图书馆缉熙殿和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部分珍藏,又以清廷内阁大库翰林院和国子监南学为基础,收藏了大量的善本、丛书、地方文献和其他珍贵文献,约10万册。有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敦煌写经等。其库藏四库全书是中国大陆惟一完整的一套。它收藏的古籍善本达26万册之多,还收藏近200万册普通线装书。为了保藏和利用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图书馆修复了大量被损坏的古籍书。北京图书馆还非常重视革命历史文献的收集,以及许多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自1916年以来,北京图书馆一直是国内出版物缴送本的收藏馆,保证了北京图书馆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的主要正常来源。该馆还积极地、有重点地收藏国外的一些出版物;目前已入藏100多个文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世界各国的情况提供了必要的资料。长期以来,北京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文献等方面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藏书体系。

建国后发展迅速,藏书从1949年的140万册增至1979年的1400万册,但书库面积仅增加5倍。1987年10月在海淀区石桥路紫竹院北侧落成新馆,它是由多层楼群环绕主楼的一组建筑。主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三层。楼群中有对称的院落,屋顶为中国古典形式。全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则达17万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6万平方米,藏书为2000多万册。馆内开设了30多个各类图书阅览室,拥有3000多个座位。还有可供616人使用的小型研究室数十个,有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展览厅、学术报告厅等。这一切使得古老的北京图书馆变得年轻了。为了保护珍贵书籍,现已将馆内各种善本、珍本拍成缩微胶卷,供读者阅读。在音像资料视听室里,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视听资料。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文津街原馆改称分馆。1990年底,藏书近1600万册。为我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在世界公共图书馆中也名列前茅。

广西著名图书馆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创建于1931年,是广西最大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全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分为民族大道主馆和人民公园分馆两部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全馆藏书395万余万册,数字资源16275TB。全馆设有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少儿等17个借阅室,阅览座位1550个。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广西建馆比较早的图书馆之一,也是全国建馆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馆舍总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总馆、安新分馆和榕湖分馆三部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我馆是广西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源利用的重要场所,馆藏资源丰富,具有地方特色。

3

南宁市图书馆

南宁市图书馆位于南宁市星光大道6号,成立于1977年5月,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是地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馆舍楼高6层,建筑面积1173574平方米,南宁市图书馆收藏各种载体的文献535万册(件),其中普通图书343万册,期刊合订本89万册,视听资料12万件,电子图书91万册。

4

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教育路11号,馆舍面积489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和园林风格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30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万册,电子期刊1400种),开放未成年人阅读中心、智慧家长阅读中心、益智科普乐园,专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爱薇园绘本馆、爱薇园芽芽馆。

5

柳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位于柳州市三中路77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前身是1928年建成的柳江图书馆,1992年建成新馆,馆舍面积12269平方米,馆藏实体书总量10195万册,电子文献藏量599万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国家文化部“读者喜爱的图书馆”。

6

北海市图书馆

北海市图书馆是广西现代化的综合性市级公共图书馆,座落于北海市北海大道。北海市图书馆始建于1966年。现有馆舍于1999年9月30日建成开馆,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18719平方米,楼高8层(含地下室),总投入5000多万元,设计藏书80万册。现有各类文献26万册。

7

贵港市图书馆

贵港市图书馆座落于贵港市行政中心背后的文华街与民主路的交叉点,占地面积10亩,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为市级中型公共图书馆,馆内藏书总量502万余册,阅览座位504个,读者用机45台。设有少儿报刊阅览室、少儿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

8

玉林市图书馆

玉林市图书馆是由市政府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前身是建于清乾隆年间的_林州紫泉书院藏书楼,现馆址位于玉林市教育中路553号,占地923亩,主楼高六层,建筑面积4529平方米,玉林市图书馆馆藏总量为38万余册,设对外服务窗口8个,阅览席位280个。

9

梧州市图书馆

梧州市图书馆建立于1956年6月1日。位于建设路法院里48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323216 平方米。图书总藏量为535980册,古籍线装书17000册,其中古籍善本,明万历抄本《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200卷30册,为该馆珍藏本。馆内设办公室、辅导部、采编部、技术部、电子阅览室。

10

来宾市图书馆

来宾市图书馆位于翠屏路翠屏山公园前,新馆位于红水河大道政务服务中心对面,是我市一家地市级建制的公共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全馆面积6000平方米,馆内设有图书借阅区、期刊借阅区、少儿借阅区、报纸借阅区、公共电子阅览区等服务窗口及功能室12个,目前图书馆有藏书27多万册。

广西国家级公共图书馆名单

序号名称所在地区图书馆等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南宁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北海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贵港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玉林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梧州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来宾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灵山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桂平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贺州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博白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邕宁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容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融水苗族自治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平南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丹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南宁市兴宁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扶绥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贵港市港北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崇左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藤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田东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柳州市鱼峰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鹿寨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灵川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武鸣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百色市右江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良庆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钦州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柳城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陆川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全州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凭祥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阳朔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宁明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南宁市江南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上思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玉林市玉州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蒙山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来宾市兴宾区图书馆广西国家一级图书馆

浦北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二级图书馆

昭平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龙州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防城港市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田林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隆安县图书馆广西国家三级图书馆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