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4
审平之纪 (1),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2),其化坚敛,其类金(3),其政劲肃(4),其侯清切,其令燥(5),其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6),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7),其应(8),其虫介,其畜鸡(9),其色白(10),其养皮毛(1)其病咳(12),其味辛(13),其音商(14),其物外坚(15),其数九(16)
(1)审平之纪
“审平之纪”,指金运平气之年。六十年中岁运是金运而又属于平气之年者有乙卯、乙酉、庚午、庚寅、庚子、庚申等六年。
(2)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
此节是谈金运平气之年的气候及物候的一般变化及表现。“收而不争”。“收”,指收敛;“争”,指混乱。“收而不争”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秋收之气既无太过,又无不及,完全处于正常状态。
“杀而无犯”:“杀”,指肃杀,指秋凉后的树凋叶落现象。“犯”,有侵犯或伤之义。“杀而无犯”,意即金运平气之年,虽然到了秋天也会出现树凋叶落的现象,但是这是正常物化现象,对生物并无损害。
“五化宣明”:“五化”,指五谷之化;“宣明”,作良好解。“五化宣明”,意即金运平气之年,五谷生长收成均皆正常良好。
“其气洁”:“气”,指气候;“洁”,指明净。“其气洁”,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秋高气爽。
“其性刚”:“性”,指气候的特性;“刚”,指刚烈劲切“其性刚”,意即金运平气之年,虽然天高气朗,但毕秋天里是西风用事与绵绵春风不同,秋风刚劲清凉,给自然界带来一片清肃萧索景象。
“其用散落”:“用”,指作用;“散落”,指飘散零落“其用散落”,意即秋天里,西风刚劲,树凋叶落,所谓“一叶知秋”。以上这些都是对秋天里正常气候及自然景象的描述。
(3)其化坚敛,其类金
“化”,指物化现象;“坚敛”,指坚实而收敛“类”指类似全句意即金运平气之年,植物生长成熟而坚实。这些现象与五行中的金相类似,所以上述这些气候及物候变化也可以用“金”来加以抽象归类和概括
(4)其政劲肃
“政”,指职能;“劲”,指刚劲有力;“肃,指肃杀“其政劲肃”,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秋天气候刚劲,自然界呈现一片肃杀之象。
(5)其候清切,其令燥
“候”,指气候;“清切”,指清凉;“令”,指季节“燥”,指干燥。本句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秋天里气候转为清凉而干燥
(6)其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
“肺”,指人体的肺脏;“鼻”,指鼻的作用。肺开窍于鼻。“其藏肺”,“其主鼻”,意即金运平气之年,人体的肺脏和鼻的功能相应正常。“肺其畏热”一句,此处是对肺与其它器官的关系附加说明。“热”,在五行中属于火,在五脏中属于心。火与金的关系是相克的关系,意即肺的作用正常与否和心密切相关,和热密切相关。秋天里应凉不凉,可以出现肺病鼻病。
(7)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
“其谷稻”,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稻类谷物生长收成良好。“桃”,指胡桃,亦即核桃。高士宗注:“桃外壳而内白肉,故其果桃。桃,胡桃也”胡桃果期在每年十月,一般在白露前成熟。“其果桃”,意即金运平气之年胡桃类果物,生长收成良好。
“其实壳”,即带坚壳的果实,意即金运平气之年,外有坚壳的果实生长收成良好。前述胡桃即属外有坚壳的果实。
(8)其应秋
“其应秋”,意金运平气之年,其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这一年的秋季。金运平气之年中,秋季气候正常良好。
(9)其虫介,其畜鸡
“介”,有甲壳之义,此处是指介虫,亦即带有甲壳的虫类和水族。“鸡”,即五畜中之鸡。《素问·金真言论》谓“其畜马”,可以互参。全句意即金运平气之年,介虫类及鸡或马等动物胎孕生长均皆良好。
(10)其色白
“白”,即白色。此处指白色谷物,例如大米一类谷物,即属白色谷物。“其色”,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白色谷物生长及收成均皆良好。
(11)其养皮毛
“养”,指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皮毛”,指人体的肌表,人体皮毛属肺。
“其养皮毛”,意即金运平气之年中生长的各种相应谷肉果莱之类,例如前述之马肉,鸡肉,核桃,大米等,均有滋补人体肺脏及皮毛的作用。
(12)其病咳
“咳”,即咳嗽。可能系后文错刊于此,详释参见前。
(13)其味辛
“辛”,即辛辣之味。“其味辛”涵义有二:其一,指金运平气之年,辛味植物,例如葱、姜、蒜之类生长良好。其二,指具有辛味的食物或药物与人体肺的作用密切相关。
(14)其音商
“商”,为五音中之次低音,其声哀怨低沉。“其音商”,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秋季里西风刚劲,秋意萧索,好象五音中的商音一样低沉哀怨。
(15)其物外坚
“外坚”,即外有坚壳。“其物外坚”,意即金运平气之年,相应生物,外壳坚硬。
(16)其数九
“九”,为金之成数,即金的生数四再加土数五而成九。“其数九”,意即金运平气之年,金的生和成均皆正常。
串讲
1、五化宣明:“争”,争夺也,“过分”之意。虽然金秋收敛而肃杀万物,但因为气化审平,所以收敛不过分,肃杀而不侵犯草木根本。金气受制于火气而不太过,能正常生水,使五行气化宣畅通明,故首先说:“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
2、归类于金:“其”,代指燥化“审平之纪”,燥化归类于五行中的金。由于燥金审平,金秋天高云淡,水落石出,气化清洁,性质刚燥,作用使树叶散落,气化使物候坚敛,故说:“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
3、政令肃燥:审平之纪,刚劲肃杀气化专政,因而命令燥气到来,气候清凉切肤,即“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
4、应肺主鼻:燥金应肺金气化,开窍于鼻,畏惧火热刑金之气,故说“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
5、秋收万物:白色是秋天燥金的象征,万物应秋气而收敛。秋天稻谷收获,桃子成熟,果实的外壳坚敛,介虫如龟类适宜清凉气候,家禽中的鸡子长成,均与秋气相应。故说:“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气色白。”
6、养肺养皮:不仅万物应秋气而收敛,人体肺脏也应秋气而清敛,故审平之纪的养生首先重视养护肺气和肺主之皮毛,谨防燥气太过伤肺而皮毛受损。否则燥邪由皮毛入里伤肺气而咳嗽。而燥金所生的辛味适当吃,讲话保持“正商”较低的声音,以保肺气。俾肺气宣肃正常,外在的皮毛坚固能抵御外邪侵袭即“其物外坚”。
以上气化归类,皆属西方象数九的内容,故总结说:“其数九。”
明代·张景岳《类经》序原文:
《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
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藏府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
按晋皇甫士安《甲乙经·序》曰:“《黄帝内经》十八卷。今《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即《内经》也。”而或者谓《素问》、《针经》、《明堂》三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夫战国之文能是乎?宋臣高保衡等敍,业已辟之。
此其臆度无稽,固不足深辨。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观坡仙《(楞伽经)跋》云:“经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亦岂知《难经》出自《内经》,而仅得其什一!《难经》而然,《内经》可知矣。
夫《内经》之生全民命,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故玄晏先生曰: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难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
此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繇此言之,儒其可不尽心是书乎?奈何今之业医者,亦置《灵》、《素》于罔闻,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
所谓业擅专门者,如是哉!此其故,正以经文奥衍,研阅诚难。其于至道未明,而欲冀夫通神运微,仰大圣上智于千古之邈,断乎不能矣。
白话释义:
《内经》是上古伏羲、神农、黄帝三代的古籍之一。原为轩辕黄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位臣子互相探讨商议,阐明高深的医理,以传授给后代的。它的文辞义理高深古奥广博精微,上以探究天文,下以穷尽地理,中以深悉人事。
大至阴阳变化的规律,小至草木昆虫的生态,以及音律象数之学的起源开端,藏府经络的原委本末,没有不详细指出并一一陈述的。真是博大至极啊!给后世垂布不朽的仁慈恩惠,开拓人们达到长寿的境遇。它造就的功德,跟天地相同,与日月并存,怎麽仅是小小的治病方技呢?
查考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就说:“《黄帝内经》十八卷,现今的《针经》九卷和《素问》九卷,即为《内经》。”
可是有人认为《素问》、《针经》、《明堂》这三部书,不是黄帝时的著作,似乎产生于战国。战国时代的著作能这样吗?宋代高保衡等在《素问》叙文中,已经驳斥其说。这大概是主观臆测没有根据,本不值得深辩。
可是还有视医学为小道,连《内经》也被当做弁髦等无用之物而弃置的,这难道是有大智大慧具有眼力的人吗?我阅读到苏东坡的《楞伽经,跋》中就:“(医)经中有《难经》,每句都有深理,每字都是规则。”
哪里晓得《难经》出自《内经》,而且只辑得其中十分之一的内容哩!《难经》已如此重要,《内经》就可想而知了。
《内经》使人民生命得以生存保全,难道会比《十三经》启发培育民心的作用差少?所以皇甫谧说:人们禀承父母之体,具有八尺高大的身躯,而不知道医事,这就是所谓游魂罢了!
即使他有忠孝之心,仁爱之性,一旦君父危困,百姓处于泥潭炭火之中,却没有什么办法来救助他们。这就是前代圣贤精心思考深入探究以穷尽医理的原因啊。
由此说来,知书识礼的儒者难道可以不尽心学习此书吗?无奈现今从事医学的人,也把《灵枢》、《素问》弃置于一旁不闻不问,不明了生命科学的深奥要理,诊治疾病使盛者更盛虚者更虚,给人留下夭殃之祸,招引病邪丧失正气,使人断送寿命。
那些所谓在医学上擅长专门的人,竟是这样的啊!此中的原因,正是由于《内经》文义深奥繁多,研读确实不易。至如对深刻的医理未能明白,却想要通达神明运用入微,进而仰慕并赶上大圣上智,是断然不可能的了。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张景岳非常重视《内经》,对《素问》、《灵枢》进行了30多年研究,根据个人体会,以类分门,撰成《类经》32卷。
后又以图解形式阐述《内经》中运气学说,编成《类经图翼》11卷,阐发“医易同源”原理写成《类经附翼》4卷。
张氏中年以后著书立说,著作首推《类经》,其编撰“凡历岁者三旬,易稿者数四,方就其业。”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
张景岳对《内经》研习近三十年,认为《内经》是医学至高经典,学医者必应学习。但当时一般人“目医为小道",视《内经》为无用之物,甚至从医的人,也置《灵》、《素》为罔闻。
张景岳认为,这种情况是严重的,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类经》自序)。造成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经文奥衍,研阅较难。
就是说《内经》的文字深奥,内容庞杂,读起来非常难懂,确有注释的必要。虽然《内经》自唐以来注述甚丰,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为最有影响的大家,但是,遗漏处也不少。例如,有避难不注的;有注释与原义不符的;有注释不便检阅的。
何况《灵枢》尚未注释,使人无不感到遗憾。而各家注本颇多阐发未尽之处后来,不少医家注释《内经》也只是顺文敷演,难懂之处仍不能明断,精要之处仍得不到阐发。张景岳认为这样的注释没有什么益处。于是他专心致志研究《素问》、《灵枢》两书。
开始他是把《内经》中的重要章句摘录下来,作为个人学习之用。日子久了,摘录多了,反而觉得《内经》中所言是金石,字字有珠玑,结果,竟不知哪句可摘,哪句不可摘。
因而他奋起鼓念,决定自己来整理、注释《内经》,以便发隐就明,转难为易,尽启其秘,使学者了然,一见便得趣,从而对研究《内经》能提高一步,深进一层,真正熟悉本原,不至于误己误人,使之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张景岳汇编注释《内经》的目的。
景岳思路开阔,对《内经》精研深刻,各家著作浏览甚广。《类经》集前人注家的精要,加以自己的见解,敢于破前人之说,理论上有创见,注释上有新鲜,编次上有特色,是学习《内经》重要的参考书。
经过长期的实践及摸索,张景岳打乱《内经》原来的体例,按性质将经文分类,然后加以注解。往往以《灵枢》启《素问》之微;以《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互通精义。
同时,综核百家,剖析幽隐,把经文分成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十二类,共三百九十条,汇分三十二卷。
此外,还附有《类经·图翼》十五卷,以佐诠释。此书由于把《素问》和《灵枢》两经“合而为一",并分类编注,所以叫《类经》。张景岳认为这样类编,可以条理分,纲目举,晦者明,隐者见,一展卷而重门洞开,秋毫在目。
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对《类经》一书中意义较深言不尽意之处,加图详解,再附翼说。《类经图翼》十一卷:对运气、阴阳五行、经络经穴、针灸操作等作图解说,讨论系统。
《类经附翼》四卷,为探讨易理、古代音律与医理的关系,也有阐述其温补的学术思想之作,如《附翼·大宝论》《附翼·真阴论》等重要论文,也有部分针灸歌赋。
张景岳编写《类经》,据说是四易其稿,历时三十年而成。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一部对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极大的医学著作,其奠定了中医学上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因此也被称为中医学始祖。而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有一个五运六气的概念,并且五运六气更是被称为我国中医学的最高境界,其实五运六气指的是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所结合的一种学说。
首先,五运六气被称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出自黄帝内经,能够预测病痛产生的同时也能够预测气候变化,因此被称为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是一门通过自然气候的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疾病变化的学说,也被称为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也就是天干地支来作为推算手段,并结合阴阳五行来判定长短不同的时间周期,然后用来推断某种气候条件下,人体身心状态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一门结合了天体运行规律、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规律的学说。但是又因为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有限,因此五运六气是建立在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现象的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是客观性和主观性共存的体系。
然后,五运六气指的是五行之气运行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五运指的是五行的运行变化,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变化,最早提出五气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而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天气变化,是天体运行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在中医学上,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必然会作用于人地,从而引起生理的不同反应,因此懂得变化的规律便可以做到见微知著,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以及核心。其次五运六气结合了天文地理、历法、气候、物象等研究成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预测疾病以及治疗疾病,还揭示了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承载华夏民族深邃的哲学和文化属性的宝贵遗产。
最后,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节,其运气变化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发病的病机也会不一样,所以五运六气的应用也会随着运气变化而变化。
第四节:南北政之年与人体脉象变化之间的关系
原文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平(1) 阴之所在寸口何如(2)?
歧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8)
帝曰:愿卒闻之。
歧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4);厥阴在泉,则右不应(5)太阴在泉,则左不应(6)。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7)厥阴司天,则右不应(8)太阴司天,则左不应(9)。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10)。帝曰:尺候如何(1?歧伯日: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12)三阴在上,则尺不应(13)。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14)三阴在泉,则尺不应(15),左右同(16)。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17),此之谓也。
帝曰:善。
详解
(1)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平
“论言”,此处是指《灵枢·禁服篇》所言。《禁服》云“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原文是指人迎脉与寸口脉之所主以及其盛衰大小与季节气候之间的关系。意即人迎脉(颈动脉搏动处)的搏动变化与“腑”有关,因为“阳者主腑”(《灵枢·终始》);人迎脉属阳脉,腑为阳,阳在外,因此原文谓“人迎主外”寸口脉(桡动脉搏动处)的搏动变化与脏有关,因为“阴者主脏”(《灵枢·终始》),寸口脉属阴脉,脏为阴,内为阴,因此原文谓“寸中主中”。人迎与寸口,虽然一个在颈部,一个在腕部,但两处脉搏是相应的,搏动是一致的,所谓“两者相应,俱往俱来”。人迎脉与寸口脉在大小上基本相等,但与季节变化有关。人迎属阳脉,阳气盛时,人迎脉偏大。每年春夏季阳气偏盛,所以春夏季人迎脉较寸口脉偏大。反之,寸口属阴脉,阴气偏盛时,寸口脉偏大。秋冬季阴气偏盛,所以秋冬寸口脉较人迎脉偏大。因此,经文谓:“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日平人。”此处引这段经文的目的,是针对上句“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而言意即在人体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无明显关系的情况下,怎样来判定疾病的病位、病性,那就只能依据人体的症状和体征,其中主要是依据人迎脉与寸口脉的变化来分析判断。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人迎与寸口之间的搏动情况是“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如果人迎盛于寸口,那就属于腑病,寸口盛于人迎,那就属于脏病。关于这方面,《灵枢经脉》曾详加论列,可参看。
(2)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阴”,此处是指五脏。此句是问人体五脏的病,在寸口脉上,在不同的年份有何不同,为什么此处只问寸口不问人迎,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寸口脉属于阴脉以察脏病,所以问五脏病主要问寸口脉的表现而未涉及人迎脉的变化问题。
(3)视岁南北
“南北”,即南政和北政。“南北政”,运气学说用以归类六十年中的各个年份,即有的年份属于南政之年,有的年份属于北政之年但是如何推算南北政的有关年份,则中医学中一直没有统一认识,众说纷纭。加以归纳,大致有以下儿种推算方法。其一,认为五运中除甲已土运为南政外,其它均为北政。这种观点以张介宾为代表他说:“甲己二岁为南政,乙庚、丙辛、丁壬、戎癸八年为北政日:五运以土为尊,
故惟甲土运为南政,其它皆北政也。”(《类经·卷二十兰》其二,认为戊癸火运为南政,其它为北政。这种观点以张隐庵为代表他说:“五运之中,戊癸化火,以戊癸年为南政,甲乙丙丁己庚辛壬为北政。”《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其三,认为岁支的亥子丑寅辰属于南政,午末申酉戌属于北政,近人任应秋氏主此一说。他说:“南即黄道南纬,起于寿星辰宫,一直到亥宫,因而岁的亥子丑,寅卯辰,都属于南政。北即黄道北纬,起于降娄宫,一直到鹑尾宫因而岁支的午未,申酒戎,都属于北政。”(《五运六气》其四,还有以岁运太过为南欧,岁运不及为北政之说等等。总的说来,由于对于南北政这一问题,中医学中无统一认识,因而也就更谈不到在临床中如何具体运用。笔者在此不作强解,以下有关文字,只是译述原文,不加以深究,作存疑,以俟高明。
(4)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
“北政之岁”,即属子北政的各个年份。“少阴在泉”,即当年在泉之气为少阴君火,亦即在年支上逢逢西之年。“寸口”,即寸口脉“不应”,注家多作脉微弱解。张介宾谓:“不应者,脉来沉细而伏,不应于指也。”张隐庵亦谓:“不应者,脉微而不应于诊。”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属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逢酉,属于少阴君火在泉者,其两手寸口脉象较正常明显偏弱。
(5)厥阴在泉,则右不应
“厥阴在泉”,即当年在泉之气为阴风木,亦即年支逢逢申之年“右”指右手寸脉。此句随文解释,意即丸属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寅、逢申属于阴风冰在泉者,其右手寸口脉象比较正常时明显偏弱。
(6)太阴在泉,则左不应
“太阴在泉”,即当年在泉之气为太阴湿大,亦即年支上逢逢戌之年。“左”指左手寸口脉。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属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辰、逢戌,属于太阴湿土在泉者,其左手寸口脉象比较正常时明显偏弱。
(7)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
“南政之岁”,即属于南政的各个年份。“阴司天,即当年司天之气为少阴君火,亦即在年支上逢子、逢午之年。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属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子、午,属于少阴君火司天者,其两手寸口脉均较正常明显微弱。
(8)厥阴司天,则右不应
“厥阴司天”,即当年可天之气为厥阴风木,亦即年支上逢已逢亥之年。“右”指右手寸口。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属南政之年,其年支如逢、逢亥,属于阴风木司天者,其右手寸口脉象比较正常明显偏弱。
(9)太阴司天,则左不应
“太阴司天”,即当年司天之气为太阴湿土亦即在年支上逢丑、逢之年。“左”指左手寸口脉。此句随文解释,意即凡届南政之年,其年支逢丑、逢未属于太阴湿土司天者,其左手寸口脉比较正常明显偏弱。
(10)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诸不应者”,指前文所述的各种寸口脉不应的年份。例如前述的“寸口不应”,“左不应”,“右不应”等等。“反其诊”,从文字来看是指与上述不应年份相反之年诊脉。例如“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如果在“南政之岁”,少阴在泉之年诊脉,则寸口脉就不会出现上述不应脉象此句注家所解,均不能令人满意。王冰认为这是指在诊脉时如果反转其手,则沉变为浮,细变为大。其注云:“不应皆为脉沉,脉沉下者,仰手而沉,覆其手,则沉为浮,细为大也”张隐庵认为这是指诊脉时的方向问题。其注云:“反其诊者,以人面南面北而诊之也。”高士宗认为这是说,“诸不应者反其诊”,就是不要诊脉。其注云:“《五运行大论》云: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故申明诸不应者,不当求之于诊。若反其诊而求之,则可见矣。反,犹离也。由此观之,则阴之所在寸口,当明其义,而不诊其脉也。”这些注释,都属随心所欲,无法令人接受,故认为均不可从。
(11)尺候何如
前一小节是讲寸口脉,此节以下是讲在寸中脉中再分寸脉和尺脉。关于寸口脉以及寸中脉中再分寸关尺的问题,《难经》中说得比较清楚。《难经一难》谓:“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这就是指前述之寸口脉。难经二难》谓:“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这里所谓的尺寸和关部,是指寸口脉再分寸关尺三部。这里的“尺候”和下文所指的寸部,是指寸口脉中的尺脉和寸脉而言,读者应该加以区分,不要和前文中所说的“寸口”相混淆。
(12)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
“北政之岁”,即属于北政的各个年份。“三阴在下”,指少阴、厥阴、太阴之年,“寸不应”,指寸脉微弱无力。全句意即凡属北政之年,只要当年的在泉之气是三阴,不论是厥阴在泉、少阴在泉或太阴在泉寸脉部比平常明显偏弱。
(13)三阴在上,则尺不应
“三阴在上”,指厥阴、少阴、太阴司天之年。“尺不应”,指尺脉微弱无力。全句意即凡属北政之年,只要当年司天之气是三阴,不论是阴司天、少阴司天或太阴司天,尺脉部比正常明显偏弱。
(14)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
“南政之岁”,即属于南政的各个年份。“三阴在天”,即厥阴、少阴、太阴司天之年。“寸不应”,即寸脉微弱无力。全句意即南政之年,只要当年的司天之气是三阴,不论是厥阴司天,少阴司天或太阴司天,寸脉都比正常偏弱。
(15)三阴在泉,则尺不应
“三阴在泉”,指阴、少阴、太阴在泉之年。“尺不应”,即尺脉微弱无力。全句意即凡属南政之年,只要当年的在泉之气是三阴,不论厥阴在泉、少阴在泉或太阴在泉,尺脉部都比正常明显偏弱。
(16)左右同
此句是承上句所述“尺不应”而言,“左右同,意即前述之“尺不应”现象,左右手尺脉均皆相同,并无左右之分,与前述“寸口脉”要区分左右有所不同。
(17)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要”,指要点。全句意即对于前述内容,只要能抓住它的要点,就会迎刃而解,反之,抓不住要点,就会迷惑多歧众说纷纭此句亦见于《六元正纪大论》但这个“要”字,彼处是指六气变化的规律,此处则是指气候变化与脉象变化之间的关系。至于如何正确分析气候变化与脉象之间的关系问题,笔者在《五运行大论》中作过比较详细的讨论,此处从略。
述评
本节主要论述了南北政之年与人体脉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原文首先讨论了南北政之年与寸口脉的关系;其次再进一步论述了南北政之年与寸口脉中寸脉和尺脉的关系。由此可以说明,不同的年份由于有不同的气候变化特点,从而形成人体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不同的体征。同时也说明了运气学说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重要地位及深入发掘研究的必要性。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关于南北政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原文不够明确,以致后世注家也未能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因此也就无法具体运用于临床实践。限于水平,虽然笔者也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但窃以为南北政之说,既然《内经》作者笔之于书并且在脉象的应与不应说得那样具体,必然有其具体内容和实践基础,因此主张加以保留,留待以后进一步研究不要简单轻易地否定或废弃,然耶?否耶?是在读者。
运化生命的“七日节律“以及“五运六气”——《黄帝内经》记1
文丨坐驰
与地球生命有关的很多节律都与“7”相关 ,首先是地球生物繁育的周期:
女性例假的周期是4周(排卵在第14天即第2周末)。
鸡蛋孵化周期3周。
猫狗的怀孕周期9周。
老虎怀孕周期15周。
人的怀孕周期40周。
除了繁育有关的周期,疾病的周期很多也都符合“7日节律“,比如经常听到的说法感冒七天会自愈,在《伤寒论》中确实有提到外感病7天可自愈的说法,不过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会随着7天的节律加重。
那么 在这些“7日节律”背后是什么呢?是激素水平的变化 。
美国著名的哈尔贝克教授通过收集志愿者长达30年每日尿液进行检测,发现尿液中的激素水平变化存在着规律,包括24小时周期、7日周期以及更长的周期规律,由此哈尔贝克成为了西方认可的“世界时间医学之父”并由此提出了“时间病理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治疗学”。
关于激素影响生理周期的典型例子——女性的例假周期,在《人体形态学》上有明确阐述。“例假的产生原因是以28天为周期,一系列激素变化,排卵未受精,卵巢内月经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骤然下降,引起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导致包括血管壁在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坏死。继而螺旋动脉又突然短暂扩张,致使内膜功能层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由于基质细胞坏死,释放溶酶体酶,萎缩坏死的子宫内膜剥脱,随血液进入子宫腔,从阴道排岀。”
人体外周内分泌腺体以及器官的活动,动物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都来自脑垂体激素的控制,同时脑垂体影响着身体的平衡感(前沿生物钟理论认为,生物钟的母钟也来源于脑垂体)。
为什么激素水平周期是“七日节律”呢?那就是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与自转,以及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引力变化。
关于人体生理运行周期在《黄帝内经》中的表述,被引用最多的语句是出自《灵枢》《岁露篇第七十九》中”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其实还有很多具体的表述,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中”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说明一日之中地球自转的阴阳变化,同时也在说人体的阴阳变化与之相同。其实整部《黄帝内经》大多都是在讲地球运行规律和人体生命规律及两者对应关系。
对于“七日节律”的产生,是把一个月月象分成了黑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二十八天分成了四份,一份正好是七天,所以七日节律就是月节律的四分之一。每个月的满月由于出现近地点,月球引力增加,出现海水潮汐,同时人体激素水平也会增高。
“七日节律”主要来源于月球公转的影响,那么其他行星的公转是不是也有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排列顺序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离地球最近的5大行星分别就是水星属水对应肾,金星属金对应肺,火星属火对应心,木星属木对应肝,土星属土对应脾( 黄帝内经中的脾是西方解剖学中的胰 ),关于五大行星的对应关系,在《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中也有表述。那么不同时间出生的人(其实是怀孕时间决定)就会因为当时5大行星位置不同引力不同对五脏功能造成影响,由此引申出“生辰八字”相关的一些说法。行星运动以12年为一周期60年为一周期360年为一周期规律变化。而某一年某一天的五大行星位置也同样会影响着每个人的生理活动,尤其会对对应某一时间出生的人产生较大影响。
关于五大行星的影响是包括在“天干”概念中的,“天干”的概念又是包括在“五运六气”概念中的,而《五运六气概论》是中医学研究生教材中的一本。五运六气在某一时刻对大多数人类的影响首先作用于生理规律,然后通过情绪反映在社会生活中。
最后说个题外话,人乃天地之灵,为天地造化所生。人是实实在在生长并适应在地球上生活的,过年的贺岁大片《流浪地球》虽然在中国科幻**史上是有历程碑意义,但是地球在离开太阳系以后以致到达目标星系,“天干”“五运”都将发生重大改变,这大概才是对人类如何继续适应并生存的重大考验。
- END -
提起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下载,另外,还有人想问讲五运六气比较的中医医术,最好讲的比较详细,深入浅出,现代的最好,因为我文言文不是很好,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运六气,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的内容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经》中占比重较大的重要内容。中医工作者多需深入学习和钻研古典医著《内经》。从历史上来看,但凡对中医有所贡献者,多得力于《内经》,而学习《内经》难度较大的莫过于有关五运六气这部分内容。由于五运六气内容在《内经》中是散见的,而辞句和公式又不易理解。为此,《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拟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并详加注释,力求浅显易懂,以有益于同道者的学习、掌握和应用。五运六气必背口诀。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下载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谁知道五运六气的知识求普及
你也想学习五运六气吗?
我们可以边讨论,共同学习啊
问五运六气中的客运概念的出处?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你说的或许是客气?
太深奥了,曾经俺看过很多算命、算运、卜卦的书,也没有搞懂,用来推算**,一百之中九十九不中,两年多来最高一次就中奖两百元,算运卜卦把俺给坑苦了研究五运六气 最厉害的人。
出自素问,现在是中医知识
讲五运六气比较的中医医术,最好讲的比较详细,深入浅出,现代的最好,因为我文言文不是很好
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气”指风、火、热、湿、燥、寒。
古代医家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以定“气六种气候的转变。五运六气的公式歌诀。
一(天干配五行):甲、乙--------木
丙、丁--------火-------土五运六气推算个人疾病。
庚、辛--------金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
壬、癸--------水五运六气的治病秘密。
二(地支配五行):寅、卯-------木
巳、午-------火
申、酉-------金
亥、子-------水
辰、戌、丑、未---土李阳波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五运六气生辰八字预测诊疗法。
甲、己------土运二十四山地运旺衰一览表。
乙、庚------金运
五运六气丙、辛------水运五运六气推算表。
丁、壬------木运
戊、癸------火运五运六气的公式。
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
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
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黄帝内经内容)-----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掌握五运六气诊断疾病不用愁。
寅、申-----少阳相火司天五运六气简单算法。
厥阴风木在泉
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
厥阴风木司天
少阳相火在泉
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易引发不同的病症。
《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以上就是与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的内容简介相关内容,是关于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txt全集下载的分享。看完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4
本文2023-11-03 22:17: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