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2收藏

如何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第1张

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的对策:

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资金开支的界限,不得互相占用。

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明确专项资金的管理部门,提高使用效率。

在资金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正确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建立好专项资金使用台账,加强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及使用监督管理。

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发挥好公众监督的作用。

专项经费的定义: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

专项经费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

问题1:什么是专项资金?

问题2:专项资金是什么意思?

所谓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

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包括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从总体看,其含义又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

单位工作经费不足,单独行文申请的业务经费,是用于弥补经费不足的业务经费,不属于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的构成与分类

目前对专项资金的构成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财政资金管理的情况看,在日常操作中,一般采用的是“扣除界定法”,即扣除经常性经费以外的,由财政安排或追加以及上级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全部作为专项资金。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在财政部印发的《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规定,项目支出预算是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或专项资金支出计划)。项目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对于地方而言,专项资金分类与中央项目支出分类基本一致,只是在资金来源和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别。地方专项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或上级拨款的资金、政府性基金及转移支付资金等;地方专项资金的使用主要是地方政府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及其他专项事业支出等。

专项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在公共支出中专项支出所占比例较大,专项支出使用管理、支出方式和手段选择可以直接影响一定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当前对专项资金管理规定

根据当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这些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即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此外,近年来财政部针对特定资金管理还制定了相关规定,如:财政部印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对基本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定了相关规定;另外在印发的《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等;同时各地方财政部门结合本地特点,也出台了一些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如:北京市先后制定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市科普活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规定、办法的出台,无疑使专项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做到了有制可依,对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难以用现行制度予以解决和规范,亟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

1、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界定。

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公共支出分类主要有理论分类和统计分类两种,但无论那一种分类方式,均对专项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

近年来各地财政预算中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缺少明确的定论。

3、预算编制与执行相互脱节严重。

编制财政预算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使用财政资金。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均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的问题。

4、专项资金分配结构问题。

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专项资金的结构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地方政府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的履行其职能。

5、专项资金使用中违规现象严重。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专项资金管理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在专项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着大量的违规现象。主要包括:

专项资金不实行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形成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专项结余无法正确体现,同时也难以对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评价;

1、古籍需要保护,但利用是对古籍最好的保护。古籍不能只是“束之高阁”与世隔绝,从故宫让更多馆藏走出库房,到古籍数字资源的免费阅览,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技术之变,如今的文物保护技术、数字化技术让传统的保护手段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这种变化更是观念之变,图书馆、博物馆回归公益属性,让更多的免费资源惠及于民,这既符合公众期待,也是文化传承的职责所在。

2、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知识的宝库。古籍文献中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供挖掘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如今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典籍中寻根溯源,回到古籍寻找答案。

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通知。

严格按照《中央对地方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科学使用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出现挤占,挪用,虚列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

严格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照本次下达的绩效目标,做好绩效运行监控,确保年度绩效目标如期实现,财政资金发挥预期收益。

1、收到政府项目专项资金:

借:银行存款

贷:专项应付款

2、购买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3、结转专项应付款:

借:专项应付款

贷:资本公积-政府专项资金的购买固定资产

扩展资料:

专项资金按照下列原则管理和使用:

(一)统筹规划。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实际需求和现有科技资源布局,编制本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五年规划,并在规划内确定分年度支持重点。

(二)突出重点。专项资金应当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支持能够提升本地区、单位科技创新能力或科学普及水平的项目。

(三)倾斜扶持。专项资金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倾斜扶持。

(四)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用于本办法规定范围以外的项目,不得抵顶单位行政、事业经费。各级科技、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

专项资金的补助范围是:

(一) 地市级以上科研单位(不含转为企业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单位)的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

(二)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直属或县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科协所属科技馆的科普仪器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

-专项资金

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必须要严格按照债券发行的信息披露文件的约定使用,需要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安排使用,推动在建项目早见成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确保安全质量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资金支出进度。

专项债券规范使用方法

1 、 债券发行后需要调整用途的,需要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按照市场规则和规定流程,涉及预算的按照程序报告省级人大常委会的批准。严格按照债券发行信息披露文件的约定使用;

2 、 债券资金任何个人或者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或者挪用,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专项债券收入、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等费用纳入由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3、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需要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形成实物工作量,尽早安排使用,推动在建项目的完成。

越来越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得益于古籍数字化的不断推进。

1、古籍数字化简介

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和加工,属于古籍整理的范畴,是古籍整理的一部分,代表着古籍整理的未来方向。

2、古籍保护的类型

古籍保护主要有两种:一是原生性保护,二是再生性保护。

原生性保护是指不改变原件载体情况下,对古籍进行修复、加固及改善藏书环境;再生性保护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数字化手段将古籍内容复制或转移到其他载体,以达到对古籍长期保护与有效利用之目的。

3、古籍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按数字图书馆模式对古籍数字化进行组织;建立古籍整理的自动完成集成系统;检索系统和支持系统研究将成为重点;国家对数字化古籍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古籍数字化项目的国际性合作将是未来发展的目标。

古籍数字化的意义

一、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

古籍档案数字化可以将珍贵的古代文献和书籍转化为数字形式,使其得到更好的保存和保护。数字化可以减少原始文献的使用和磨损,从而降低文献的损坏和丢失的风险,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方便公众获取和使用

通过数字化,古籍文献和书籍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公开发布,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并使用文献和书籍。数字化形式也提供了更好的搜索和索引功能,让读者可以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信息。

三、促进学术研究

数字化的古籍文献和书籍可以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研究材料,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历史、文化、语言、社会等方面。同时,数字化也提供了更好的方式来存储和共享学术研究成果,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四、推动文化交流

数字化的古籍文献和书籍可以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途径。数字化可以消除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精髓,推动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发展。

如何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的对策: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资金开支的界限,不得互相占用。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