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出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5收藏

“天下之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出自()。,第1张

“天下之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出自()。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正确答案:C

中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原因: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仿佛是一条无人可以逾越的规律。但看中国历史,由统一而分治,由分治而统一,或几百年一变,或几十年一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果然如此。

1、内乱

内乱的因素也多。广义的界定,内乱可以认定为朝廷内部之乱,例如党争之乱,例如王权与相权的矛盾。狭义地考虑,所谓内乱,主要是宫廷之乱。而宫廷之乱,又包括因为太子势力过大造成的动乱,或者因为内宫与外戚勾结造成的动乱,但最主要的,则是因为皇帝本人的昏聩无能、滥施暴政造成的内廷与国家之乱。

中国历史上,因为内廷之乱造成朝代灭亡与更替的史实最多。以至有人说,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唐代既亡于宦官,又亡于割据。因此,自宋代开始,对于内廷之乱,特别重视,对宦官与外戚的行为严加约束,不容其有任何越轨的事情发生。

2、割据

割据即军阀割据。秦末就有军阀割据,但和后来的情况稍有不同。因为那时的军阀,大多是有封号的,先封诸侯,以后割据。但社会要求统一的力量强大,所以虽有割据,不能长久,七乱八乱,走向大治。

东汉亦亡于割据,割据成为主要社会问题,近人所谓“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正是三国时代的生动写照。唐代同样亡于割据,安史之乱以后,皇帝的权威已然不复昔日景象。地方军阀势力日益强大,与朝廷的关系,和和打打,打打和和,终于不可收拾,酿成五代十国那样的混乱局面。

割据反映的主要是王权与军权的矛盾,所以到了宋代,对于军人特别警惕,采用各种方式,如最高军事长官由文官担任,实行督军制,高级军官定期调动,使兵不能识官、官也不能识兵,如此等等。

3、起义

起义主要是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历代不绝,但有大小之别。大的农民起义,能致王朝于死命,所以,历代统治者对于农民起义,无不深恶痛绝。视起义军为盗匪,必须痛歼之而后快。但事实上,剿杀农民起义,并不简单。而农民起义的情况,又各个有异。

所以,从其动机上看,统治者是对于任何起义都一定要痛而歼之的,而从其效果上看,虽拼命剿杀,也不见得成功。于是既有剿杀,也有招安,软硬兼施,交替使用。

4、边患

边患是自西周以来就没有真正彻底解决过的大问题。周王朝东迁,就和边患有关。以后,战国时期,北方诸侯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再修造统一的万里长城,这也和边患有关。汉武帝八次征伐匈奴,实际上就是边患之战。东汉讲和亲,和亲确实起了作用。

进入晋代,北方又乱,于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成为中国古代史上一段极其惨烈的历史时期。边患在唐代未成大害,在宋成为亡国之恨,在明又成亡国之恨。

扩展资料:

中国的分和历史:

第一次割据战乱时期: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03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

第一次统一时期:中国进入封建时代;秦:前221年-前206年;西汉:前202-8年;新:8年-23年;东汉:25年-220年;

第二次割据战乱时期:三国:220年-280年;

第二次统一时期:西晋280年-316年。

参考资料: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一句话。这句话你可以联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并不完整,群雄割据,占地为王,天下分裂不统一,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烽火战乱的场面,还人民安定,但之后的秦二世暴虐无常,骄奢*逸,听信宦官,不理世事,终究导致夏王朝的覆灭,随之而来的则是周朝。再如三国时期三国鼎立,群雄逐鹿,各为其主而战,如此纷乱的乱世,最终由司马懿获得了天下,分分合合,即为天下大势,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天下之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出自()。

“天下之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出自()。 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正确答案:C中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
点击下载
上一篇:大禹治水下一篇:南京栖霞区范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