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盗墓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4收藏

古代人是如何盗墓的?,第1张

盗墓贼古今有之,东汉末年,曹操为筹集军饷特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官职,一度给这个“土里的手艺”镀上了一层官方的色彩。“寻龙点穴”、“奇门遁甲”等文学作品又让其蒙上了一层浪漫和英雄主义色彩。

其实哪有什么神秘和浪漫,不过是求财的勾当,有人暴富,有人丧命,更加危险和刺激倒是真。

这次,给各位看官说一件古代盗墓贼的故事。

土山汉墓,徐州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秦末,刘邦、项羽等起义军群雄逐鹿时,刘邦阵营人才济济,反观“霸王”项羽阵营,出名的谋士就其亚父范增。

《史记·高祖本纪》:“……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范增七十反秦,在鸿门宴里差点“报销”刘邦,刘邦甚为忌惮,终于用陈平离间计,使得范增被项羽猜忌,落得个辞官归里,途中病死的下场。

范增的墓葬位置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在彭城(徐州古称)。

《魏书·地形志》、《水经注》及地方志等记载徐州土山为亚父冢、范增墓,当地也有“拘土城山”的民间故事(范增深得士民爱戴,其死后,民众自发拘土、背土掩埋他,以至成为了山丘)。

相关古籍对范增墓和土山关联的介绍

元代资深盗墓贼贾胡也是这么想的。

根据记载、传说以及个人多年经验,他判断土山下面肯定有宝藏,于是开始行动。

这家伙先在土山上盖了一个房子用来掩护,然后开始……

挖!

当时盗墓可没有什么机器、炸药,只能用人力,工具仅限铁锹、簸箕,而土山是高等级墓葬上的封土,质地十分坚硬……

挖过了封土,又凿透了石板……

这一挖就是整整二十年!!!

终于找到了棺椁,贾胡喜极而泣!

想想自己吃过的苦,提心吊胆不说,白天做工赚钱,晚上还得加班挖土,熬夜熬的头发掉了一大把。

用锥子开棺怎么能发泄心中的狂怒和气愤,当然是直接上斧子,墓主人尸身,出来吧您呐!被拉出来丢弃在荒野。

贾胡一夜暴富,据史料记载:棺内有宝剑与汉代男子随身佩剑,墓内的金玉混杂。

不料,好日子没过几天,得意之下,估计嘴里也没把门,竟让官府知道了,辛辛苦苦二十年,享受了几天被抓进了大牢,真是乐极生悲!

范增墓实为东汉彭城王墓葬,至今仍在发掘

1969年,当地民众在土山取土时重新发现土山汉墓,至今过去了半个世纪了,土山汉墓仍在发掘中……

目前,上千块盖板石已全部运出、修复,按计划对主墓室进行发掘。

这里要说一下原因:主要是考古发掘是分阶段进行的、封土中发现了大量其它文物,石材的黄肠题凑(柏木不够,石头来凑,也称黄肠石)很重且需研究其规制、墓室规模很大,最重要的是,土山汉墓是徐州博物馆的一部分,不担心有什么意外。

从出土的文物(玉衣、至少两位被埋葬者)和墓室结构来看,肯定墓主人是诸侯王身份,推测是东汉楚王刘英,或者是东汉第二代彭城考王刘道,最终的结论也许还要等到发掘结束。

作者为什么知道这么多的盗墓知识?具体原因如下:

一,文学作品大多在创作过程当中都需要查阅资料

《鬼吹灯》以及《盗墓笔记》当中,作者都知道许多的盗墓知识。就好比《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在创作《盗墓笔记》这本书之前,就查阅了大量关于考古以及盗墓的知识。在《盗墓笔记》正式发布以后,更是让读者们惊叹,一度产生了南派三叔此前就是一个盗墓者或是盗墓家族出身的人。但在记者以及各种媒体的采访下,南派三叔也表示,作为文学作品,大多数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都需要查阅一定的历史资料,保证作品的真实性。

二,因为剧情需要,为了更真实或会参考历史

而作为剧情设定在现实社会的文学作品。因为剧情需要,所以一些作者为了能够带给观众更真实的观感,更切身实际的表现力,会去参考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一些民间野史。因为在历史资料的真实性烘托下在搭配上民间野史的渲染,会让这种题材的文学作品显得真实而又神秘,有很强的代入感。《盗墓笔记》以及《鬼吹灯》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有知识有内容有意义会让作品更真实,更具有代入感

而像盗墓笔记当中所涉及的背景地点以及一些盗墓的地址,在现实生活当中都存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盗墓笔记在发布之后,这本书的作者南派三叔会遭到大量粉丝的质问。不得不说,南派三叔在不是盗墓者也不是盗墓家族的人,却能将盗墓题材的作品写得出神入化,这也是盗墓笔记难以被模仿和超越的地方。为此也不得不承认,有知识,有内容有意义的作品,会更加真实,更具代入感。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知道这么多的盗墓知识的原因,一切源于资料和灵感。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古代人是如何盗墓的?

盗墓贼古今有之,东汉末年,曹操为筹集军饷特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官职,一度给这个“土里的手艺”镀上了一层官方的色彩。“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