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待遇
中华读书报讯 据最新消息,全国现存公藏古籍超过3000万册件,其中有超过1000万册件残破严重亟待修复,而全国图书馆专业古籍修复人才极度匮乏,与当前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形成尖锐的矛盾。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介绍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不足100人,按比较快的工作进度,也需要近千年才能完成1000万册件古籍的修复任务。与此同时,现存古籍家底不清、古籍保护技术设备与科研水平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也为古籍保护、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据了解,我国现存超过90%的古籍收藏在图书馆中,与文物管理归口不同,尽管国家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达3亿元以上,而用于古籍保护的专项经费却少得可怜,每年只有几十万元。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过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却从未进行过全国性的古籍普查。国家目前所掌握的古籍数量统计,是累加各馆上报数字而来,而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等问题的存在,许多藏书单位并没有完成对古籍细致清点和编目整理工作,也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即便如此,登记在册的公藏古籍也有超过3000万册件,几乎是其他类型文物数量的总和。这其中有超过1%3的古籍需要修复,许多珍贵古籍甚至急需进行抢救性修复。
张志清介绍说,国家图书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前年对所收藏的善本古籍的纸张酸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PH值已从平均7到75降为平均66。即在过去的40年间,国图的古籍文献纸张酸性PH值降低了一个数值,已从弱碱性或中性转变为酸性。“酸化”是指古籍纸张的主要成分——植物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外在表现为纸张变黄和脆化,对古籍所造成的损蚀是非常严重的,据实验测算,PH值在50以下的文献,纸张将全面脆化,保存年限不会超过200年。张志清举例称,国图大部分善本古籍都藏在恒温恒湿并带有空气过滤装置的地下二层、三层,保护较好,而存于地上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受大气污染的影响,有的纸页出现了明显的黄斑。他担心,如果现在不对古籍酸化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再过若干年,不但抢救投入成本成倍增加,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图书馆现藏100万册件珍贵善本特藏,其中轻度破损的有13万册件,中度破损的有26万册件,重度破损的也有12万册件,待修复文献超过半数。而馆内的古籍修复人员只有12名——这一数字已足以让其他图书馆羡慕不已——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修复技艺水平较高,但是普遍学历不高,多数是大专水平,而且年龄都超过了40岁,同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张志清说:“国图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几乎所有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另外综合素质较低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至少要大学毕业,比如在英国大英图书馆工作的古籍修复人员,就都是由伦敦的两所大学专门负责输送的。”在他看来,我国的古籍修复行业目前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经验传授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而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或辅助修复,还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监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因此建立国家古籍保护重点实验室,提高古籍保护中的知识含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局面,张志清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修复行业的社会化,即通过社会企业承揽馆藏古籍的修复工作,来稍作缓解——图书馆系统以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从事古籍修复民间人才;一方面他也一直在呼吁,希望政府考虑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系或中文系中培养“古籍整理和保护”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在高、中等专科学校培养高职和中等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有计划地输送到国家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设立奖学金,鼓励和吸引学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图书馆处处长张小平表示,古籍修复人才短缺和断档的根源,出在培养环节和输送环节,一方面图书馆急需这类人才,引进新人名额却按各地事业单位编制办理(张志清称目前国图引进人员要求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一方面高等院校并没有设立相关专业,无法输出专业人才。
目前,文化部拟启动“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分期开展全国古籍修复,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层次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但至今为止,只有江苏南京莫愁职业中学自2001年起开展了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迄今已有数十名学生毕业,先后进入南京图书馆以及几所地方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这项旨在保护民族优秀文献遗产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启动后,我国珍贵古籍的普查摸底、保护修复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立等工作将逐步展开,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有望得到改善,古籍保护事业有望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阅览室
大连图书馆是被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之一。自建馆以来历经百年的,收藏了各种珍贵的古旧籍文献五十五万册,特别是馆藏明清小说、满铁资料、清朝内务府档案、碑刻拓片、舆图和方志等饮誉海内外。然而,这些珍贵的图书和文献,由于漫长历史原因,霉烂蠹蚀、鼠啮、水浸、纸张酸化变质,修复人员的严重匮乏加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的古籍保护科研环境,使之馆藏古籍损坏严重,以至于无法翻阅及利用。为保护古籍,使中华民族古老智慧为之传承,2005年在馆长张本义先生的极力推动下,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建立了古籍修复中心,本中心现有工作室面积达500平方米,工作环境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8名修复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专业培训。本中心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的修复理念。采用“金镶玉”,“单、双衬纸”,“书页除酸”等各种修复工艺,修复和抢救了一大批的古籍文献,仅2007年就修复古籍五十余种,百余册,各种碑刻拓本600余张。成绩突出。 今后,随着国家十一五期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全面顺利实施,大连图书馆做为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将立足本馆,面向社会,带头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开拓视野,创新工作,形成一套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使古籍修复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开展起来。
白云书院
白云书院以传承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导,以培养少年儿童国学基础为重点。二零零五年,依明清书院风格改造装修七百平方米院舍,家具用明式书房家具样式,榆钱木精工制作。学子着蓝布国服,在立雪堂、博文堂、依仁堂、仰山堂、依礼斋中诵读国学经典,与窗外的竹影、青山,交相辉映。
古籍部
在本馆300万册藏书中,古书籍为55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书35万册,国家级善本2150种,2万多册;日本文献及满铁资料17万册;西文书籍3万余册。除此之外,馆藏明清图5000余幅,历代碑刻拓本2000余件,清内府档案1700余件。
馆藏中的明清小说善本、孤本、稀见本为海内外所瞩目,在中国明清小说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们。被公认为明清小所研究资料中心。馆藏日本文献及满铁资料,具有重大史料价值,其中许多文献已成孤本。经权威专家认定,大连图书馆是国内外收藏满铁资料数量最多的图书馆。
该馆还收藏有用29种语言文字写成的各类图书:如十七世纪西文传教士的著作,介绍中国典籍的西文著作,1875年版莎士比亚全集,第九、十一、十三、十四版大英百科全书等,特别是关于犹太问题的藏书,资料极为珍贵,受到海内外许多学术机构的重视。 大连图书馆总服务台位于东区一楼大厅。是读者综合服务中心,负责读者还书、办证、存包及日常咨询。主要工作范围:
接受读者返还图书,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图书污损、丢失、逾期等情况。
负责为读者办理借书证,建立读者档案,处理读者退、换证及发展读者等日常工作。
解答有关咨询,了解、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
为读者保管一般性物品。 鲁迅路分馆藏有中、日文文献资料十万多册,其中日文图书六万多册。2003年新增中文图书一万一千多册,中文期刊1500多种,中文报纸150多种,为读者提供阅览座席300多个。馆内配备现代化设备,拥有计算机50多台,并设有多媒体阅览室和音像观摩室,供读者网上漫游和音乐欣赏。为营造优雅的读书环境和良好的文化范围,分馆创办了读书沙龙、定期举办各种文化、系统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开展中外文化交流。
今日,网易全自由沙盘战略手游《 率土之滨 》联合国家图书馆,正式开启三国典籍文化传承计划。2019年正值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周年系列活动之三国典籍文化特展,选出率土玩家文言作品进入展览。双方更合作定制《八阵图》特色新赛季地图以及全新玩法体系。
国图馆藏《八阵图》化身游戏地图,率土迄今最变幻莫测的赛季玩法
八阵图,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时创设的一种阵法,兼融天文地理,灵活多变,可因时制宜施展。如今,国家图书馆将馆藏《八阵图》及相关研究成果授权《率土之滨》使用,双方共同研发推出全新《八阵图》地图,再现当年诸葛亮困陆逊十万大军的八阵图阵法。《八阵图》地图的天气变化无常,玩家会在短时间内经历四季,并据此做出战略应对。覆盖全图的迷雾之下,是随机变换的地理和地形,闷头乱撞容易陷入死路;两军对垒时,由于看不清敌方战略部署,探子和线人传来的情报至关重要。八阵图的变幻莫测让玩家的决策更加审慎,谋略与武力的碰撞将会更加激烈。
国图授权定制玩法,三国古籍可玩可读活起来
除了《八阵图》,《率土之滨》手游与国家图书馆选出多部三国经典文集进行数字化演绎。包括曹植的《箜篌引》、曹植的《洛神赋》、曹丕的《燕歌行》、蔡文姬的《悲愤诗》、《三国疆域图》等在内数十部三国典籍被植入游戏,定制全新玩法系统,给予玩家更多策略选择。玩家甚至还可以在游戏中阅读典籍全文,沉浸式体验三国历史的魅力。
执笔挥洒戎马情 率土玩家文言作品入选三国典籍文化特展
作为国家图书馆11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幕部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三国文化典籍特展已于今天开幕。特展将展出包括《后汉书》、《魏文帝集》、《乐府诗集》数十部珍贵的馆藏典籍。另外,特展还选取多部《率土之滨》手游玩家创作的古文史籍、文言檄文、诗词歌赋等文书进行展出。檄文诗词的风格或大气激昂,或义愤填膺,游戏史记故事气势蓬勃,充分展现当代玩家对三国文化的自我诠释。
《率土之滨》与国家图书馆的典籍文化传承计划,让三国经典文字走出古籍,利用数字化载体以全新的面貌重现于世。广大游戏玩家和游戏文化爱好者,既能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字的魅力,更能体验金戈铁马与建安风骨的并存三国文化精髓。
1593年刊刻的书
金陵本《本草纲目》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本草纲目》为《本草纲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编的版本。2011年5月,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13年12月,民间唯一一本金陵本全本《本草纲目》首次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中文名
金陵本《本草纲目》
创作时间
1593年
快速
导航
收藏价值
相关背景
首次展出
基本介绍
《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余万字,载药物1892种,收医方11096个,插图1109幅,分为16部60类,引用文献上自战国,下迄明万历年间,涵盖了2000多年的药物学知识。其中不仅记载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药物资源,还记载了一些从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区传入的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知识。[1]

收藏价值
据了解,《本草纲目》问世后,版本甚多,《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1912年以前的《本草纲目》版本就有82种之多。1606年,《本草纲目》首次传入日本;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它又被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明清出版的《本草纲目》各种版本分别被英、法、德、美、韩、俄、意、日等国多家收藏单位收藏。
相关背景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自2007年开始实施,至今国务院已颁布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陈荔京介绍,此次展览是从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古籍文献中精选而来,包含甲骨文、敦煌遗书、宋元旧拓、古代舆图、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古籍文献为首次面世展览。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虽也有很多私人藏书单位踊跃申报,但普查实施得仍较艰难。如何保护好很多流散在私人、宗教寺庙等处的珍贵古籍,仍是一个重大课题。
金陵本《本草纲目》在发现私人收藏之前,目前中国只有两个单位各有一部。2011年5月,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评审这个古籍时,专家们都很震惊,没想到在民间还保存着这么完整的《本草纲目》。由于流落民间,当时这本《本草纲目》非常残破,根本无法打开阅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委托修复中心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之后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林世田回忆。
首次展出
河南私人藏家申报的金陵本《本草纲目》是古籍普查中的惊人发现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做好“十三五”时期中华古籍保护工作,文化部近日发布《“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方面的首个五年规划。9月13日,文化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相关情况。
《规划》确定了坚持保护为主、坚持抢救第一、坚持合理利用、坚持加强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到2020年全国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实施一批珍贵古籍修复项目,完成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古籍影印出版工作,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成果显著,古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更加彰显,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制度建设、立法工作和标准规范有较大进展,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规划》从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切实加大古籍保护力度,全面提升古籍修复能力,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建设,利用古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古籍保护制度、法规和标准建设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20项重点任务。
《规划》列出中华古籍普查登记、珍贵古籍保护、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和古籍保护实验室建设、古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建设以及中华优秀文化典籍推广5个专栏共16个重点项目,着力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本文2023-08-05 08:25: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