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桂心茯苓丸简介
桂心茯苓丸出《张氏医通》,即《金匮要略方论》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方之桂枝茯苓丸。其组成为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g、桃仁10g、芍药10g,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症块,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功效,主治妇人因症块留结胞宫所致病症,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妇科疾患辨证属瘀湿阻于胞宫者。亦用于前列腺肥大、甲状腺肿、肝脾肿大等辨证属血瘀湿滞者。桂枝茯苓丸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抗肿瘤作用,以及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节作用,因而对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本方剂还有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功能、改善血流变学功能,因此对血瘀阻滞者更为有效。同时对消化功能有积极作用,这对产后妇女以及上述适应证伴有消化系统类疾病者更为适用。详见桂枝茯苓丸条。
详见百科词条:桂心茯苓丸 [ 最后修订于2017/5/22 21:15:24 共37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白茯苓的别名 5 来源及产地 6 性味归经 7 功能主治 8 白茯苓的用法用量 9 运用 10 化学成分 11 白茯苓的药理作用 12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白茯苓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茯苓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茯苓 1 拼音
bái fú líng
2 英文参考PORIA AL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白茯苓为中药名,出自《素问玄机原病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茯苓之处方名[1]。
4 白茯苓的别名茯菟、白茯苓、云苓[2]。
5 来源及产地
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2]。主产安徽、湖北、河南、云南[2]。
6 性味归经甘、淡,平[2]。入心、脾、肾经[2]。
7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2]。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大便泄泻,眩晕,心悸,失眠、梦遗、自浊、小便余沥、带下[2]。
8 白茯苓的用法用量煎服:9~15g[2]。
9 运用近菌核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称赤茯苓,行水利窍,治小便不利,淋浊,泻利[2]。
10 化学成分本品含去乙酰基茯苓酸(Tumulosic acid)、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去氢齿孔酸、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三萜成分和β茯苓聚糖(βPachyman)、麦角甾醇、卵磷脂等[2]。还含辛酸等脂肪酸及无机元素[2]。
11 药理作用黄芩出自《吴普本草》,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
黄芩,以根入药,并入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黄芩临床应用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然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要药,被称为“中药抗生素”。
黄芩的功效
(一)黄芩的功效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医学启源》: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 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翼》卷十九:茯苓煎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茯苓煎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寿亲养老》卷四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茯苓煎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茯苓煎 1 拼音
fú líng jiān
2 《千金翼》卷十九:茯苓煎21 处方
茯苓2斤,白蜜4升。
22 功能主治消渴。
23 茯苓煎的用法用量上药于铜器中重釜煎,以2茎薤白为候,黄即煎熟。先食服如鸡子大,日3次。
24 摘录
《千金翼》卷十九
3 《寿亲养老》卷四 31 方名
茯苓煎
32 组成白茯苓5斤(去黑皮)。
33 功效养老延年。
34 茯苓煎的用法用量每食以竹刀割取,随性任饱服之,则不饥。如欲食,先煮葵菜汁饮之,任食无碍。
35 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以熟绢囊盛,于3斗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晒干,又蒸,如此3过,乃取牛乳2斗和合,著铜器中,微火煮如膏,收之。
古籍中的茯苓煎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每五十丸。月水不通,红花、苏木酒下;子宫久冷,茯苓煎汤下;赤带,茶清下;血崩,豆淋酒调绵灰下;胎不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杨梅疮门主方服二合,七日即愈。又方陈琉璃阴阳瓦焙研极细,土茯苓煎汤调服二钱。又方白果肉红枣肉肥皂子(各四十九粒
《医学正传》:[卷之三]痢尽,糟粕未实,用炒芍药、炒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煎汤,下固肠丸二、三十粒。此丸性多燥涩,有去湿实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结毒门主方亦加胎骨入丹内。若毒结在鼻上,加辛夷三钱,则土茯苓煎汤。一方加肥皂一个,同土茯苓煎汤。一方朱砂三钱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杨梅结毒茯苓是一种食药兼具的真菌菇类,属于担子菌、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卧孔属,学名Poria cocos(Schw)Wolf,是多孔菌科真菌的干燥菌核。 别名:白茯苓、云茯苓、朱茯苓、茯菟、伏灵、镜苓、云苓、皖笭、鄂苓、闽苓、松茯苓;性味:味甘淡、性平;归经:归心、肺、脾经;功效:健脾、安神、镇静、利尿,也能促进身体免疫能力,被誉为中药「四君八珍」之一,是多种方剂配伍的要药及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常被用于药膳与保健食品中,如茯苓糕、茯苓饼、茯苓包子、茯苓茶等都是有名的滋补食品。 茯苓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含茯苓酸、层孔酸、去氢层孔酸、松苓酸等三类化合物和茯苓聚糖等多种成分。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发炎、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镇静、利尿、止吐等作用。近年来,茯苓被认为具有抗肿瘤、调节老鼠及人类B淋巴球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以及对分泌 IL-1、IL-6、TNF-α、TGF-β 等四种细胞激素具调节作用。 也有研究指出,茯苓子实体乙醇萃取液在离体实验中,含有 10% 浓度的茯苓乙醇萃取液的培养液,能显著抑制人类单核球分泌 TNF-α、BIL-1β、BIL-6、及 GM-CSF,但是当茯苓含量逐渐减少时,反而有促进分泌的作用。 2002年的研究指出,以茯苓子实体 50% 乙醇萃取液,连续三天对雄性 BALB/c 品系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分离脾脏及收集血清,经 ConA 刺激培养,结果发现茯苓能显著提升血清中 IL-2(Th1 型细胞激素)及 IL-4、IL-10(Th2 型细胞激素)的浓度,促进 BALB/c 品系小鼠脾脏细胞 IL-2、IFN-γ(Th1 型细胞激素)和 IL-4、IL-10(Th2 型细胞激素)的分泌量及 mRNA 表现量,此外还能大大促进脾脏细胞对 IgG1、IgG2a、IgG2b 等抗体的制造能力。 利用茯苓的传统保健方剂,如以何首乌、泽泻、茯苓、白朮、党参等组成的复方冲剂,在 1 ~ 2 钱/公斤体重的剂量下,可提升血清抗氧化能力,并且降低脂质,减少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另一以茯苓为主的复方,太子参、生黄耆、晚蚕砂各 5 钱,女贞子、旱莲草、黄柏、牛膝各 3 钱,焦山楂、丹参、生薏仁各 10 钱,苍朮 2 钱,茯苓 15 钱,水煎浓缩,200 毫升分 2 次口服,经两个月有显著降低血脂功效。 此外,以茯苓为主的药膳,如炒茯苓金菇(茯苓 2 两、金针菇 1 斤、香菇 3 朵、胡萝卜丝、姜丝、葱段),以及茯苓红枣粥(米 1 杯、茯苓 6 钱、红枣 10 颗、鸡肉丝),长期服用都具保健的功效。 茯苓的功效及其药膳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其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树根的白色部分者称为茯神。茯苓处方名有称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神,切出的皮称为茯苓皮。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与土茯苓是完全不同品种及不同功效,绝不能混同。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这种食物是大家所熟知的,这种中药材在中医上运用已久,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让身体越来越好,这种食材可以安神静心,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1茯苓一词说出来想必大家知道但不太了解吧,也不经常见,茯苓又称玉灵、松薯等。是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形酷似甘薯,我们一般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到他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还有茯苓的营养成分。
1、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养心安神
《本草经疏》记载:茯苓可“开胸腑,调脏气,……补心益脾……”中医常用茯苓调理心神不安、心悸、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2、健脾补气
《本草衍义》记载:茯苓“益心脾不可阙也。”《用药心法》记载:茯苓“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中医认为,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等症,有标本兼顾的功效。所以茯苓常用做健脾,补气虚的辅佐药。
3、调理痰湿
《世补斋医术》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润。”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等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4、补中健胃
《本草正》记载:茯苓能“补中健胃;祛惊痫,厚肠藏……”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所以茯苓是调理胃肠疾病的一味良药。
5、利尿
《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所以中医常用茯苓来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并且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又不伤身体。
6、抗肿瘤
茯苓含有丰富的茯苓多糖、维生素、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现代医学实验证实,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肿瘤患者的食欲、控制症状,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茯苓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延长食物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使人有饱腹感,一方面可避免糖尿病人吃多,另一方面使病人的胰脏得到了休息,从而达到降糖的效果。
7、促进造血功能
《医学启源》记载:茯苓“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茯苓能够使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DPG水平上升约25%。
2、茯苓的营养成分
1、茯苓富含蛋白质(12克/100克)及茯苓多糖、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三萜类化合物等物质。
2、茯苓还含有钾(58毫克/100克)、铁(94毫克/100克)、钙钙(2毫克/100克)、镁镁(8毫克/100克)、锰(139毫克/100克)、锌(044毫克/100克)、铜(023毫克/100克)、硒(455微克/100克)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2(012毫克/100克)、烟酸(04毫克/100克)等微量元素。
3、茯苓的食用方法
1、药剂
可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其它中药,将茯苓煎汤或制成散剂或丸药服用。
2、食物
茯苓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当做食物食用,常用的食用方法有煲汤、熬粥、泡茶、泡酒,还可用茯苓制作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酥等。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21、食用茯苓有禁忌
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津伤口干者慎用茯苓,因为茯苓利水利尿的药效很强,有这些病症的朋友如果食用茯苓,会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茯苓,因为茯苓的淀粉含量很高,而糖尿病患者是需要严格控制淀粉摄入量的,因此最好不要随便食用茯苓。
食用茯苓时,要注意避开米醋、浓茶等食物。否则不仅会削减药效,更会导致中毒过敏,出现腹痛、皮肤红肿、哮喘发作等不良症状。
本文2023-08-03 19:07: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