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作者是谁,有哪些广为认同的说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3浏览:3收藏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有哪些广为认同的说法?,第1张

《山海经》在历史上的记载其实是没有作者的,也没办法确定清楚《山海经》这本书到底是在什么时间出来的。这本书是中国先秦重要的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在当代学者看来,并非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有学者猜测这本书可能在早期,只是某个部落氏族对于文化的记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入到其他地区,慢慢的也加入了一些其他地区的文化资料,补充了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后来也让这本书越来越完整。而这一说法也被很多学者所认可的一个说法。

《山海经》讲的是什么

《山海经》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些地理知识,其中包括民族,药物,祭祀等等,同时还保存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寓言故事,比如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其中还记录了非常多的不明生物。《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

《山海经》的重要性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其中的内容是无奇不有的,在书中对于一些生物的描述也是非常的奇特,也只有在电视剧当中可能会看到,所以大家的印象当中会认为《山海经》是一部神话书籍。其实《山海经》是中国第1部地理志。全书记录了将近400个国家,100多位历史人物。最后《山海经》的文学价值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是能够从历史学科学,民俗学,地理学神化学等各个角度来进行探究。

最后《山海经》 这本书在汉朝时就已经得到了校订,但是早期的版本目前已经失传,能够看到的版本是晋代学者所整理的。所以在无法得到最早期版本的情况下,也就很难确定这本书的成书时间和作者。

      《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性质的书?

      西汉刘秀(歆)最早认定它是一部地理书,他在其《上山海经表》云:“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王尧臣《崇文总目》、尤袤《遂初唐书目》等把《山海经》放入地理类,显然是把它作为“地理书”来看待。

      谭其骧:“《五藏山经》在《山海经》全书各部分中最为平实雅正,尽管免不了杂有一些传闻、神话,基本上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但是,由于书中所载山川大部分不见于汉晋以来记载,难以指实其地理位置,所以《山经》的地域范围有多大,它的四方极远处各达到了什么地方,是一个长期以来古今中外学者都没有能够予以解决的问题。”

      既然是“一部反映当时真实知识的地理书”,为何“书中所载山川大部分不见于汉晋以来记载,难以指实其地理位置”。

    《汉书·艺文志》把它放入数术略形法家中,与《宫宅地形》、《相人》、《相宝剑》、《相六畜》等书列在一起,显然是把它作为“形法家书”来看待。《汉书·艺文志》云:“形发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及其声气贵贱吉凶。”说到底,形法家书把《山海经》看是一部看风水的书。

      明代的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认为《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中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耳。”《山海经》归为为异闻之属,把它放在小说家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山海经》今所传本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祗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而造者亦未是;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

      袁珂在《山海经校注·序》说:“《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神话之渊府”。

      在当代,有许多学者认为是一本上古世界大观,记载了中国上古图腾社会珍贵史料的综合性通史著作。

      当你看到我解读《山海经》内容后,你就会发现研究《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性质的书是最没有意义也最没有前途的一件傻事;你就会明白为何西汉刘秀把它看为是“地理书”,《汉书•艺文志》把它放入数术略形法家中(他们这样做,都是有道理的,也可以说都是对的);你也能明白《山海经》中记述的山川为何“难以指实其地理位置”,你会知道把游魂灵怪看成神话是一件多么可笑之事。

      古之为书,有图有说。《山海经》是述图之作,不容置疑。对山海经图的介绍,以清代注家毕沅和郝懿行的论述最详。

      毕沅在《〈山海经〉古今本篇目考》云:

      沅曰:《山海经》有古图,有汉所传图,有梁张僧繇等图。十三篇中《海外•海内经》所说之图,当是禹鼎也;《大荒经》已(以)下五篇所说之图,当是汉时所传之图也,以其图有成汤、有王亥仆牛等知之,又微与古异也。据《艺文志》,《山海经》在形法家,本刘向《七略》以有图,故在形法家。又郭璞注中有云:“图亦作牛形”,又云“亦在畏兽画中”。又郭璞、张骏有图赞。陶潜诗亦云:“流观《山海图》”。

      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叙》中说:

      古之为书,有图有说,《周官》地图,各有掌故,是其证已。《后汉书•王景传》云:“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是汉世《禹贡》尚有图也。郭注此经,而云:“图亦作牛形”,又云:“在畏兽画中”;陶徵士读是经,诗亦云:“流观《山海图》”,是晋代此经尚有图也。《中兴书目》云:“《山海经图》十卷,本梁张僧繇画,咸平二年校理舒雅重绘为十卷,……”是其图画已异郭、陶所见。今所见图复与繇、雅有异,良不足据。然郭所见图,即已非古,古图当有山川道里。今考郭所标出,但有畏兽仙人,而于山川脉络,即不能案图 会意,是知郭亦未见古图也。今《禹贡》及《山海图》遂绝迹,不复可得。

        毕沅、郝懿行告诉我们山海经图有诸多版本,《禹贡》及《山海图》已绝迹,南朝画家张僧繇绘有十卷《山海经图》,到了北宋年间,舒雅重绘,也为十卷,这些图本也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

      毕沅、郝懿行没看过《山海经图》,这是肯定的。既然没看过,他们也就不了解《山海经图》形貌和功用。他们会不知道“禹鼎图”是什么;会不了解郭璞注所讲的:“图亦作牛形”,又云“亦在畏兽画中”之意。会不理解为何陶渊明要“流观《山海图》”,而不是“遍看”或“全观”;会弄不清楚张僧繇绘的十卷《山海经图》,是总图还是各个部分的分解图。毕沅、郝懿行的东拉西扯对山海经图没多大建设性意义,只会让后来研究者多走弯路。

    《山海经图》究竟是怎样的图呢?

      陶渊明十三首《读山海经》诗,从空间分析,很明显是对一幅图不同地方的描述。“流观《山海图》”中的“流观”可以解释为依照图中的方位观看。

      西晋左思《吴都赋》云:“名载于《山经》,形镂于夏鼎”。宋欧阳修《读山海经图》:“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炎海积歊蒸,阴幽异明晦。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群伦固殊禀,至理宁一概。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未能识造化,但大披图绘。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

    “名载于《山经》,形镂于夏鼎”意为:吴都名称落在《山经》位置中,形状是夏鼎一部分。“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意为:图中形状如夏鼎的部分表征九州,夏鼎位置包含在《山经》之中(遗:余,留;《论贵粟疏》:“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空蒙大荒中,杳霭群山会。炎海积歊蒸,阴幽异明晦。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描述的是山海经图中的“空蒙的大荒、杳霭的群山、歊蒸的炎海、明晦的阴幽、奔趋的异种”等等的景象。“群伦固殊禀,至理宁一概。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未能识造化,但大披图绘。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是欧阳修为一幅山海经图表现出“万物殊”、“方舆大”的慨叹。

      曾昭燏等在所著《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一书中说:“沂南画像石中有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的计有三十一幅,……纪录神话人物禽兽的书,以《山海经》为最完备。此经原亦有图。……我们揣测《山海经》原图,有一部分亦为大幅图画或雕刻,有类于今日所见画像石,故经文常云:某某国在某某国东,某某国在某某国北,某人方作某事,似专为纪述图画而成文者。”

      历史学家吕子方在《读<山海经>杂记》中指出:“屈原宗庙里壁画故事的脚本就是《山海经》,而且主要是《大荒经》。这不仅因为《天问》的内容许多取材于《山海经》,更重要的是,他看了描绘《山海经》的壁画故事才写出了这篇著名作品来的。”

      历史学家蒙文通认为《山海经》部分是巴蜀的作品,《山海经图》也和巴蜀所传壁画有关:“《山海经》古当有图,……《山海经》的这个图,其起源应当是很古的。《天问》之书既是据壁画而作,则《山海经》之图与经其情况当亦如是。且《天问》所述古事十分之九都见于《大荒经》中,可能楚人祠庙壁画就是这部分《山海经》的图。至于《天问》与《大荒经》的出入之处,这应当是楚人所传壁画与巴蜀所传壁画的差异。《后汉书•笮都夷传》说:‘郡尉府舍,皆有雕饰,画山灵海神,奇禽异兽’,《山海经》部分为巴、蜀之书,此笮都图画可能即《山海经图》之传于汉代的巴蜀者。《华阳国志》说:‘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也可能部分是沿袭《山海经图》而来。《天问》是始于天地日月,笮都图画也是始于天地、日月,应当不是偶然的。…但是,《山海经》的这部古图,却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图,是后人所画。”

    《山海经图》就是一幅表现天道人事的图画,里面介绍方舆,山灵海神,奇禽异兽,九州的形状有如夏鼎,位于山经中,游魂灵怪,触象而构。

      《山海经图》佚失了吗?当你看到我解读《山海经》内容后,你就会知道,原来郡尉府舍、山野石壁、祖庙神祠壁画真的就是《山海经图》或者是《山海经图》的部分。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如今啊,研究《山海经》的队伍已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探讨《山海经》这部古籍的奥秘,已成为一件轰动世界的伟业;如今啊,法国、日本、美国的学者也已参加这一伟业,《山海经》的问题已成一世界性课题。有人说《山海经》记载了美洲的一些特有的动植物和矿物,有人说《山海经》怪人可能来自希腊,有人说《山海经》是印度人写的,有人说《山海经》为阿刺伯半岛之地理书,古巴比伦人所作。……。

      破解不破解《山海经》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一部破解不了的古代典籍。

如果阅读量到10万的话,将为你揭晓山海经所谓神灵的来龙去脉,构建山海经结构图,展现真正的《山海经图》,绝无虚言。

现存的《山海经》是原版吗最早的《山海经》有哪些内容!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山海经》是一部志怪类型的古籍,展现了古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很多人都对《山海经》里的各种神兽感到好奇,很多影视创作也会借鉴《山海经》中的内容。不过现存的《山海经》并非是最早的版本,我们现在看到的也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和战国时期的版本并不相同。其实《山海经》并非由一人完成,而是 了多人的文稿才凑成这本奇书。那最早一版的内容又会是什么样呢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珍品,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公认是一部奇书。

说《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在于在三万一千字的篇幅里,记载了约四十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神怪畏兽。

《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矿产、动植物)、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既是一部巫书,又保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原始神话。因为它开中国有图有文的叙事传统的先河,它的奇谲多姿,形象地反映在山海经图中。

古代印刷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但大多有图有文,《山海经》也不例外。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有“流观山海图”的诗句,晋郭璞曾作《山海经》图赞,在给《山海经》作注时又有“图亦作牛形,在畏兽画中,今图作赤鸟”的文字,可知晋代《山海经》尚有图。

而且,在《山海经》的经文中,一些表示方位、人物动作的记叙,明显可以看出是对图象的说明。如《大荒东经》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又如《海外西经》:“开明兽…东向立昆仑上”等等)。

可惜这种有图有真相的陶的山海经图并没有流传下来,早已经失佚。除了知道最初的《山海经》有图以外,如今的《山海经》也被修改的面目全非,难辨真假。

根据现代专家分析,认为原版《山海经》海外经和海内经所说之图是禹鼎图;大荒经以下五篇为汉所传图;这两种古图略有不同。但到了晋代郭璞注此经时并没有看到此图;上面只有畏兽仙人,缺少了很多图。而在南朝时期张僧繇绘画,宋代舒雅校理完成《山海经图》。一共十卷与郭、陶所见的山海图也不相同。

综上所述,其次目前见到有图版本《山海经》都是清朝之后添加,而宋代以及明清古本中的《山海经图》都不相同。

真的《山海图经》到底在哪呢

自古以来,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山海经》是一本地理书,《山海图》是地图。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水,明帝赐景以《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可知《山海经》在当时确曾被看作地理书。

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推测山海图“当是据周职方氏所掌天下之图而编纂”,与中世纪欧洲的古地图相类。他在《山海经考》中说:“西汉之间,有山海图与经文并行,后世图失而经独存……。“

当代中国学者认为《山海经》有图有经,先有图,后有经;图为地图,经是图的说明。

其次《山海经图》为地理图,该图显示了远古时代的中国所在之地——古昆仑一带的概貌。

根据《山海经》记载的三种地理现象。北面有“冬夏有雪”之山,西南有“炎火之山”,又有“正立无景”的寿麻国,可证此古昆仑在云南两部。《山海经》记载的是云南西部远古时期的地理。

按照专家的说法,《山海经图》上的怪物是象形图画,是地图符号。以“地图符号”而不是以“怪物”的形貌去解读,才是是打开此书宝库的钥匙。

《山海经图》的制作时代当在大禹之世。该图为一人所作,而《山海经》则为多人写成;原始的《山海经图》在周朝末年已失传。所以有关《山海经》的秘密有待考古发现和科学的验证。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有哪些广为认同的说法?

《山海经》在历史上的记载其实是没有作者的,也没办法确定清楚《山海经》这本书到底是在什么时间出来的。这本书是中国先秦重要的古籍,也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