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养血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1收藏

清热养血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证因方论集要》卷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各家论述 3 《笔花医镜》卷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4 《会约》卷十五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清热养血汤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清热养血汤 1 拼音

qīng rè yǎng xuè tāng

2 《证因方论集要》卷四 21 方名

清热养血汤

22 组成

生地、元参、白蒺藜、当归、川芎、黄耆(炙)、白芍(炒)、黄芩、甘草(炙)、陈皮。

23 功效

补血虚,清血热。

24 主治

夜常身痒,搔之热蒸皮内,肉磊如豆粒。

25 各家论述

汪石来曰:归、芍、耆、草能补血虚,元参、蒺藜、生地、黄芩能清血热,川芎润燥,陈皮理气。

3 《笔花医镜》卷三 31 方名

清热养血汤

32 组成

细生地3钱,丹参1钱5分,黑山栀1钱,青蒿1钱,丹皮1钱,赤芍8分,生甘草5分。

33 主治

小儿急惊风,痰火闭症醒后。

4 《会约》卷十五 41 方名

清热养血汤

42 组成

当归1钱半,熟地3钱,生地2钱,白芍(酒炒)1钱,阿胶(炒)1钱,青蒿1钱,麦冬1钱,丹皮1钱半。

43 主治

产后血虚发热,午后更甚,羸瘦无神

44 清热养血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45 加减

如五心热,加元参1钱;如咳嗽,加川贝母1钱半,款冬花1钱;如吐血,加紫菀1钱半,丝茅根(捣汁)半杯,童便半杯,合服;如骨蒸,加地骨皮1钱半;如热甚,加龟胶23钱。

古籍中的清热养血汤 《笔花医镜》:[卷三儿科证治]解颅龟胸龟背

(各一钱)麝香(三分)共为末糊丸。灯心汤下。清热养血汤细生地(三钱)丹参(一钱五分)黑山栀青蒿丹皮

《笔花医镜》:[卷三儿科证治]痰火闭症

汤。重者清膈煎加石菖蒲、竹茹。或抱龙丸。醒后清热养血汤。《笔花医镜》清江涵暾公元16441911

《幼科概论》:痰火闭症

,得嚏则醒,轻者利火降痰汤,重者清□煎,加石膏、菖蒲、竹茹,或抱龙丸,醒后清热养血汤。《幼科概论》

《经验麻科》:后(第十)

弱,但每烦躁搐搦不宁,此热在于心肝二经,以当归养血汤、黄连安神,间而服之。当归养血汤∶后壮热每烦躁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四]发搐第九十七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小半夏加茯苓汤 31 方名 32 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能主治 35 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36 小半夏加茯苓汤的临床应用 37 各家论述 38 附注 4 《卫生宝鉴·补遗》方之小半夏加茯苓汤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能主治 44 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笔花医镜》卷一方之小半夏加茯苓汤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小半夏加茯苓汤 1 拼音

xiǎo bàn xià jiā fú líng tāng

2 概述

小半夏加茯苓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3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小半夏加茯苓汤 31 方名

小半夏加茯苓汤

32 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别名

大半夏汤、半夏茯苓汤、茯苓半夏汤、小半夏汤、小半夏茯苓汤、小茯苓半夏汤、茯苓散

33 组成

半夏18克 生姜15克 茯苓9克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作四两)[1]。

34 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小半夏加茯苓汤功能降逆化饮。治停饮呕吐,心下痞,心悸头眩。[1]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35 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服[1]。

上药三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以水7升,煮取1升5合,分2次温服。

36 小半夏加茯苓汤的临床应用

胃脘痛:格桑某某,女,30岁,藏族牧民。因饮食生冷而胃脘痛,呃逆,吐清水痰涎,畏寒,痛时喜温、喜熨、喜按,腹胀,食欲减退,吞酸嗳气,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脉微沉紧,为过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不振,寒邪犯胃所致。治宜温胃散寒,祛痰止痛,引水下行。半夏40g(先煎半小时),茯苓30g,生姜30g。服药四剂后诸证全部消失而愈。

37 各家论述

1《金匮玉函经二注》:经云:以辛散之。半夏、生姜皆味辛,《本草》:半夏可治膈上痰、心下坚、呕逆者;眩,亦上焦阳气虚,不能升发,所以半夏、生姜并治之;悸,则心受水凌,非半夏可独治,必加茯苓去水,下肾逆以安神,神安则悸愈矣。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半夏、生姜行水气而散逆气,能止呕吐;茯苓宁心气而泄肾邪,能利小便;火因水而下行,则悸眩止而痞消矣。

38 附注

大半夏汤(《活人书》卷十八)、半夏茯苓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八)、茯苓半夏汤(《宣明论方》卷六)、小半夏汤(《伤寒心要》)、小半夏茯苓汤(《仁斋直指方论》卷七)、小茯苓半夏汤(《普济方》卷一三八)、茯苓散(《普济方》卷一六六)。本方方名,《外台秘要》引作“半夏加茯苓汤”。

4 《卫生宝鉴·补遗》方之小半夏加茯苓汤 41 方名

小半夏加茯苓汤

42 组成

半夏5两,生姜8两,茯苓3两,白术2两,陈皮2两,甘草2两。

43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补遗》方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吐而身热,或不热者。

44 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5 制备方法

上锉。

5 《笔花医镜》卷一方之小半夏加茯苓汤 51 方名

小半夏加茯苓汤

52 组成

半夏3钱(姜炒),白茯苓3钱,炙甘草1钱,生姜3片(加苍术更效)。

53 主治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心悟》卷三:补天大造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补天大造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回春》卷四:补天大造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补天大造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奇方类编》卷下 41 组成 42 主治 43 补天大造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补天大造丸 1 拼音

bǔ tiān dà zào wán

2 《医学心悟》卷三:补天大造丸

21 处方

人参2两,黄耆(蜜炙)3两,白术(陈土蒸)3两,当归(酒蒸)1两5钱,枣仁(去壳,炒)1两5钱,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1两5钱,白芍(酒炒)1两5钱,山药(乳蒸)1两5钱,茯苓(乳蒸)1两5钱,枸杞子(酒蒸)4两,大熟地(9蒸,晒)4两,河车1具(甘草水洗),鹿角1斤(熬膏),龟版8两(与鹿角同熬膏)。

22 制法

以龟、鹿胶和药,炼蜜为丸。

23 功能主治

补五脏虚损。主

24 补天大造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早晨开水送下。

阴虚内热甚者,加丹皮2两;阳虚内寒者,加肉桂5钱。

25 摘录

《医学心悟》卷三

3 《回春》卷四:补天大造丸

31 处方

紫河车1具(取男胎首生者佳,如无,得壮盛妇人产者亦好。先用米泔水将紫河车浸,洗净,不动筋膜,将竹器全盛,长流水浸1刻,以瓦盆全盛,木甑内蒸,文武火蒸极熟如糊取出),怀生地黄(酒浸)1两5钱,怀熟地黄(酒蒸)2两,麦门冬(泡,去心)1两5钱,天门冬(泡,去心)1两5钱,牛膝(去芦,酒洗)1两,枸杞子7钱,五味子7钱,当归(酒洗)1两,杜仲(去皮,酥炙)1两半,小茴香(酒炒)1两,川黄柏(去皮,酒炒)1两,白术(去芦,炒)1两,陈皮(去白)8钱,干姜(炮)2钱,侧柏叶(采向东嫩枝条,隔纸焙干)2两。

32 制法

上为细末,用蒸紫河车汁并河车共为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忌铁器,俱用石臼舂杵,或石磨磨之。

33 功能主治

滋养元气,延年益寿,壮阳元,滋坎水。主虚烦之人,房室过度,五心烦热。

34 补天大造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米汤送下,1日1次,有病者1日2次。

血虚,加当归,地黄倍之;气虚,加人参、黄耆(蜜炙)各1两;肾虚,加覆盆子(炒)、小茴香、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腰痛,加苍术(盐水炒)、萆薢、琐阳(酥炙)、续断(酒洗);骨蒸,加地骨皮、知母(酒炒);妇人去黄柏,加川芎、香附、条芩(俱酒炒)各1两。

35 摘录

《回春》卷四

4 《奇方类编》卷下 41 组成

紫河车1个(头生男胎者,用米泔水洗净,再入长流水洗,以砂锅内碗盛蒸烂,石臼内杵烂,入药),鹿茸(炙)2两,虎胫骨(炙)1两,大龟版(炙)2两,生地(酒炒,蒸1日,杵烂)、山药4两(炒),丹皮3两,泽泻3两,白茯苓3两,山萸肉4两,天冬3两,麦冬2两,五味子3两,枸杞子4两,当归4两,菟丝子3两,破故纸(酒炒)2两,牛膝3两,杜仲(酒炒)3两,肉苁蓉3两(酒浸,去鳞甲)。

42 主治

诸虚百损,五劳七伤。

43 补天大造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44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补天大造丸 《笔花医镜》:[卷三儿科证治]解颅龟胸龟背

。此先天不足所致。暑月服六味地黄丸。冬春之月补天大造丸。俟气虚渐充。则自合矣。龟胸者。肺热作胀。胸

《本草述钩元》:[卷三十二人部]人胞

金水二脏为生化之源。加河车以成大造之功也。)补天大造丸。专培元气。延年益嗣。壮阳光。温坎水。降离火

《证治汇补》:[卷之二内因门]虚损

熬膏。初服酒化一钱五分。渐加至三钱。空心下。补天大造丸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 干涸。阳事痿弱。能

《万病回春》:[卷之四]补益

服。并治一切亡血过多、虚弱等疾,大有其功效。补天大造丸滋养元气,延年益寿,壮阳元,滋坎水,为天地交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补益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味二冬汤的用法用量 5 各家论述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二冬汤 1 拼音

jiā wèi èr dōng tāng

2 处方

天冬1钱半,麦冬1钱半,生地2钱,熟地2钱,款冬1钱,桔梗1钱,贝母1钱,紫菀1钱,茯苓1钱,甘草1钱,沙参1钱,瓜蒌霜1钱。

3 功能主治

火盛水亏之咳嗽,痰涎腥秽,将成痈痿者。

4 加味二冬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麦冬清心润肺燥,天冬润肺燥益阴、生地滋阴壮水以制火,熟地补阴益肾以填精,沙参泻热补肺,川贝清肺化痰,篓霜搜涤燥痰,桔梗清利咽膈,紫苑泄肺以肃金,款冬润肺以散结,茯芩清肺和脾,生草泻火缓中也。俾水旺火平,则肺金自润,而肺气宣通,无不痰消咳止。

6 摘录

《证治汇补》卷五

古籍中的加味二冬汤 《麻疹阐注》:[卷三]麻后肺痿肺痈

肺痿。火盛而金消也。宜养血补气保肺清火。初用加味二冬汤。后用门冬清肺饮。久嗽痛引胸胁。或吐脓血或吐

《证治汇补》:[卷之五胸膈门]咳嗽

咳嗽属水衰火炎。病因房劳酒色者。(方见中风)加味二冬汤治咳嗽属火盛水亏。痰涎腥秽。将成痈痿者。天冬

《笔花医镜》:[卷二脏腑证治]胃部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七味安神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七味安神丸 1 拼音

qī wèi ān shén wán

2 处方

黄连 当归身 麦门冬 白茯苓 甘草各30克 朱砂(飞)15克 冰片075克

3 制法

上药为末,汤浸蒸饼和豮猪心血捣丸,如黍米大。

4 功能主治

治心经蕴热,惊悸不安。

5 七味安神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灯心汤送下。

6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古籍中的七味安神丸 《麻疹备要方论》:麻疹备用诸方

石膏汤麻黄石膏淡豆豉黄柏黄连栀子仁黄芩水煎。七味安神丸川连麦冬当归茯苓甘草(各五钱)朱砂(一两)冰

《笔花医镜》:[卷三儿科证治]解颅龟胸龟背

定志丸茯苓茯神人参龙齿(各一钱)远志(五分)七味安神丸黄连当归麦冬茯苓甘草(各二钱)朱砂(三钱)冰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二谟集·痘疹诠麻疹(全)]麻疹论列方(二十八)

热九)大连翘饮(寒七八)玄参地黄汤(痘八六)七味安神丸(小七二)玉钥匙(因一九三)马鸣散(痘一三八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热证论治(二十三共十一条)

一散。心火盛而惊搐多痰者,万氏牛黄清心丸,或七味安神丸。痘疮稠密,身热毒盛,养营退热解毒者,鼠粘子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诠痘疮(下)]烦躁(四十五)

目录 1 拼音 2 《叶氏女科证治》卷一:红花当归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红花当归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叶氏女科》卷一:红花当归汤 31 红花当归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红花当归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41 组成 42 主治 5 《症因脉治》卷一 51 组成 52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红花当归汤 1 拼音

hóng huā dāng guī tāng

2 《叶氏女科证治》卷一:红花当归汤

21 处方

红花3克,当归3克,怀牛膝3克,苏木3克,川芎15克,麸炒枳壳18克,莪术24克,赤芍24克,三棱24克,芫花24克。

22 功能主治

破瘀活血,调经止痛。主气滞血瘀。

23 红花当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临卧服。

24 摘录

《叶氏女科证治》卷一

3 《叶氏女科》卷一:红花当归汤

31 红花当归汤的别名

红花当归散

32 处方

红花1钱,当归1钱,牛膝1钱,苏木1钱,川芎5分,枳壳6分(麸炒),莪术8分,赤芍8分,三棱8分,芫花8分。

33 功能主治

破瘀血。主经来未尽腹痛。经来一半,余血未尽,腹中作痛,或发热,或不发热,乃气血俱实也。

34 红花当归汤的用法用量

红花当归散(《女科秘要》卷三)。

35 摘录

《叶氏女科》卷一

4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41 组成

红花、当归、芍药、玄参、茯苓、半夏、陈皮、山楂、厚朴、甘草。

42 主治

妇人饱闷,手足心热,咽中有痰,

5 《症因脉治》卷一 51 组成

红花、当归、红曲、赤芍药、牡丹皮、青皮、桃仁、郁金、楂肉、泽兰叶、黑山栀。

52 主治

血积上焦.内伤胸痛。

古籍中的红花当归汤 《症因脉治》:[卷一胸痛论]内伤胸痛

皮甘草山栀四七汤半夏浓朴茯苓紫苏加姜、枣。红花当归汤红花当归红曲赤芍药牡丹皮青皮桃仁郁金楂肉泽兰叶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上]经来未尽腹痛

腹中作痛,或发热或不发热。乃气血俱实也。宜服红花当归汤,破其余血,而热自止。红花当归汤红花当归牛膝

《笔花医镜》:[卷二脏腑证治]脾部

二两)共为末。每服二三钱。灯心竹叶汤下。女人红花当归汤。香砂二陈汤治脾滞腹痛。木香(一钱)砂仁(一

《成方切用》:[卷四上攻下门]太平丸

停滞,即以本物汤下。妇人血气痛,或红花汤下,或当归汤下。气痛,陈皮汤下。疝气,茴香汤下。寒气,姜汤

《症因脉治》:[卷四腹痛论]内伤腹痛

目录 1 拼音 2 《千家妙方》上册引关幼波方:加味解毒生脉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味解毒生脉散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千家妙方》卷上引关幼波方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加味解毒生脉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解毒生脉散 1 拼音

jiā wèi jiě dú shēng mài sǎn

2 《千家妙方》上册引关幼波方:加味解毒生脉散

21 处方

西洋参15克(另煎对服)五味子10克 玄参15克 生地15克 丹皮15克 天花粉15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银花30克 麦冬30克 赤芍15克 远志15克 鲜茅根60克 川贝12克 犀角15克(对服)羚羊粉15克(对服)

22 功能主治

强心护阴,清营解毒。治大肠杆菌败血症并中毒性休克。

23 加味解毒生脉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剂。

24 备注

本方所治大肠杆菌败血症而致中毒性休克,高热曾达403℃,继而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且有幻视,病情严重。此乃心气素亏,以致邪热逆传心包之故。证见高烧,口干咽痛,脉细数,舌绛少苔,实为邪已入营,气阴两伤;由于毒热炽盛,阻闭于内,不得透达,以致四肢逆冷,此乃热深厥深,阳极似阴之象。此时病邪嚣强而正气衰微,正不抗邪,若不积极扶正,则正气暴脱,故以强心护阴,清营解毒为法。方以生脉散、清营汤化裁,重用西洋参、麦冬合五味子以养心气,收敛耗散之精气;银花、犀角、羚羊粉、白茅根、丹皮、生地、知母、黄柏、赤芍清营解毒,凉血散瘀;玄参,天花粉以加强养阴生津之力;川贝、远志调补心气,化痰散结,以防痰热阻闭心包。盖热邪已逆传心包,在热甚阴伤的情况下,势必灼液为痰,因而痰热忸闭包络,神志被蒙,已为必然趋向,用以预防痰闭,实为势在必行。

25 摘录

《千家妙方》上册引关幼波方

3 《千家妙方》卷上引关幼波方 31 组成

西洋参15g(另煎兑服),五味子10g,元参15g,生地15g,丹皮15g,天花粉15g,知母10g,黄柏10g,银花30g,麦冬30g,赤芍15g,远志12g,鲜茅根60g,川贝12g,犀角15g(兑服),羚羊粉15g(兑服)。

32 功效

强心护阴,清营解毒。

33 主治

毒热入营,热深厥深,气阴两伤者。

34 加味解毒生脉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

古籍中的加味解毒生脉散 《外科选要》:补遗方

。此药若嫌太多,则咀为饮,大黄生加煎服之尤妙。生脉散治疮疡胃气亏损,阴火上冲,口干喘促。或肢体倦怠

《一得集》:[卷上诸论]治喉症宜分三大纲论

。脉虚数。实者色紫而脉沉紧。虚者宜人参养荣汤、生脉散之类。实者宜鲜菊叶、紫花地丁草之类。火毒盛者。

《笔花医镜》:[卷二脏腑证治]胃部

冲也。安胃饮主之。头痛者。头筋扛起。胃火上冲也。加味升麻汤主之。《笔花医镜》清江涵暾公元16441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

用四逆汤温之;脉结者,炙甘草汤;热厥烦渴无脉者,解毒汤合小柴胡调之;寒厥郁闭,其脉两手俱无,亦是好汗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味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芍药甘草汤 1 拼音

jiā wèi sháo yào gān cǎo tāng

2 处方

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壳15克。

3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主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4 加味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 摘录

陈玉明方

古籍中的加味芍药甘草汤 《汤头歌诀》:[和解之剂]黄芩汤

前症兼呕此能平。单用芍药与甘草(炙,等分,名芍药甘草汤,仲景。)散逆止痛能和营。(虞天民曰∶白芍不

《保婴撮要》:[卷二十]痘疮痛

肝火,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生地,母子服之顿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而痊。一小儿痘痛不止,色淡欲陷,此痛伤元气

《婴童百问》:[卷之五]腹痛第四十四问

、木香、当归为妙,若内吊等症则钩藤饮,其余则芍药甘草汤为要药也。实痛有热者,大柴胡汤主之,心腹痛甚

《笔花医镜》:[卷二脏腑证治]肺部

卷一)归脾汤清膈煎(二方见心部)二陈汤五痿汤芍药甘草汤(三方见肝部)《笔花医镜》清江涵暾公元164

《笔花医镜》:[卷二脏腑证治]脾部

清热养血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证因方论集要》卷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