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他们做了些什么?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2、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姜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谥号为敬。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3、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4、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陈毅
青 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琳(~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为袁绍檄豫州文》,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鬪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中国古籍全录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河南洛阳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进士,授文林郎、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1122)任太学博士,擢升著作佐郎;南宋王朝建立后,历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职。是北宋至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夜赋》
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鸣。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
穷途事多违,胜处亦心惊。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
阿瞒狼狈地,山泽空峥嵘。强弱与兴衰,今古莽难评。
腐儒忧平世。况复值甲兵。终然无寸策,白发满头生。
陈陶(约812-885前),字嵩伯,唐代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作岭南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举进士不第,寄情山水,自称三教布衣。宣宗大中年间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后不知所终。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中国的历史人物有:
1、张廷玉: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2、于成龙:
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
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
3、佟国维:
顺治年间,佟国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逮捕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康熙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之恩,晋封一等公。先后两次随康熙帝征伐噶尔丹,获得胜利。
康熙四十三年,因病致仕。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一废太子后,要求群臣推选新太子时,佟国维积极推举八阿哥胤禩,受到康熙帝训斥,罢职回家。
4、隆科多:
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临终,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成为顾命大臣。雍正二年,隆科多兼领理藩院的事务。
充任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的总裁,并且监修《明史》。不久又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雍正五年雍正帝以隆科多结党营私、私藏玉牒为由,公布其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永远禁锢。
5、包拯:
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
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人
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人,英就要普通大众都能知道名字并且对历史做出贡献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历史英雄,而不是后人用道貌岸然的说辞堆砌出来的。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人?
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人1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人
1、蒙恬
蒙恬助秦始皇统一六国,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修筑长城,防御匈奴改良毛笔、改良古筝 官至内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2、卫青
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主要成就是袭龙城,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败单于。
3、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4、冉闵
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以勇猛著称。主要成就,灭亡后赵,建立冉魏政权。
5、薛仁贵
唐朝初年名将,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主要成就是大破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云州大捷。
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人2
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人
1、岳飞
宋朝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主要成就有连结河朔,积极与义军联络抗金;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 官至湖北、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2、辛弃疾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他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
3、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的主要成就是创建戚家军南平倭寇,北御蒙古。官至登州卫指挥佥事、蓟州总兵。
4、郑成功
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东南抗清,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创建明郑 。官至总统御营军务、招讨大将军忠孝伯。
5、左宗棠
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成就为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创办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官至一等恪靖伯二等恪靖侯。
1云梦泽简介
云梦泽 (Yun-meng Lakes),又称云梦大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先秦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450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缩小一半,唐宋时解体为星罗棋布的小湖群。此后有的小湖逐渐淤平,有的则有扩展,洪湖就是在清中叶以后迅速扩展成的大湖。如今,云梦泽古代湖泊群,已消褪为一些相互分离的湖泊。
据《左传》、《国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记载,先秦时期楚国有一名为云梦的楚王狩猎区。云梦地域相当广阔,东部在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当指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面大致到进随州市、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大江长江为缘。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云梦泽因云梦而得名,二者并非指同一概念。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由于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浩瀚的水面。
江汉平原地势低下,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贯穿其中,构成典型陆上三角洲景观。在地壳下降时期形成巨大洼地,加上江水累积而成巨大湖泊。春秋时代云梦泽的主体位于今荆州市以东、江汉之间,南部以长江为界。
先秦时期,由于汉水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填充,原始地貌开始改变,云梦泽演变为平原─湖沼的地貌景观。当时云梦泽两侧有两大平原。这两大平原在春秋时代已有村落出现。秦汉时期云梦泽汉江北岸部分已化为平陆。云梦泽西部接纳了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向东发展,形成汉江陆上三角洲。随着三角洲的扩展,土地也大量被开辟。云梦泽主体被压缩在当时的华容县境内。其东其北虽属于云梦泽,但已退化成为沼泽。随着荆江三角洲不断扩大,云梦泽整体东移,至《水经注》时代云梦泽主体已移到华容县以东,南云梦泽已被新发展的三角洲平原取代。
2云梦泽的历史变迁
江、汉平原上的云梦泽,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逐渐发育成为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以后由于长江、汉水夹带的泥沙大量在湖盆沉积,逐渐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使湖面不断分割、解体和缩小。在进入历史时期时,古云梦泽已演变成平原——湖沼形态的自然景观。云梦泽在古籍中最早见于记载的有《尚书·禹贡》荆州:云梦土作乂;《周礼·职方》荆州:其泽薮曰云梦。又见于《尔雅·释地》的十薮,以及《吕氏春秋·有始览》及《淮南子·坠形训》九薮中的楚之云梦。只说云梦泽在荆州,在楚地,而未言明其具体方位。《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郢都……东有云梦之饶。《河渠书》:于楚,则西方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意指从郢都凿渠东通汉水,中间经过云梦,说明云梦泽在江陵以东的江汉平原上。又《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说,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华容故城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与《史记》所述一致。
云梦一词在先秦古籍中,并非专指云梦泽而言,它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狩猎区的泛称。《国策·楚策》: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兕虎之嗥声若雷霆。从所描述楚王在云梦的游猎生活中可见,所指云梦是广阔的山林原野而非湖沼池泽。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也有云梦的描写,其范围东到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西至鄂西山地,北及大洪山区,南缘大江。东西约在四百公里以上,南北不下二百五十公里,也显指楚王游猎区而言。而他所说的南部则有平原广泽。正是古云梦泽的所在。因此,云梦一词从广义说,它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多种地貌形态在内的范围广阔的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则是其中局限于江汉平原以湖沼地貌为主的一部分。由于先秦著作记述云梦多以其泽薮为主,汉、晋以来的注疏家也就望文生义,将云梦狩猎区与云梦泽混为一谈,并一直为后世所沿袭。
演变
先秦时期,在郢都东南,是一片由江水及其岔流夏水和涌水冲积而成的荆江东岸陆上三角洲,见于《左传》昭公七年的章华台,即位于这一三角洲江陵以东百里处。又《左传》桓公十一年和《楚策》的州国故城,则在城陵矶至武汉的长江西侧的泛滥平原今洪湖县东北新滩口附近。方九百里的云梦泽,便处于这东西两大平原之间,北以汉水为限,南则缘以大江,约当今潜江、沔阳南,监利、石首北境。
《水经·沔水注》:又东南过江夏云杜县东,……《禹贡》所谓云梦土作乂,故县取名焉。按汉云杜县治今京山县,辖境兼有今应城、天门二县,可见先秦时期云梦泽的北限曾远及汉水以北。战国中期以后,应城、天门一带的云梦泽,为汉水所挟带的泥沙所湮没,云梦泽已略见缩小。
西汉时期,因江、汉两水泥沙的淤积,荆江和汉江两内陆三角洲联为一体。在荆江三角洲夏水自然堤北侧的原章华台地区新设了华容县(故城在今潜江县西南);在汉江三角洲顶部建立了竟陵县(故城在今潜江西北)。扬水两岸的云梦泽区逐渐淤填分割成路白、东赤、船官、女观等湖,云梦泽的主体已南移至华容附近。以后,随着江汉三角洲的进一步发展,又继续向南、向东推移,南为大江北岸的自然堤所阻,而向东略无阻拦,到东汉时,已移至华容东南。泽区随着江汉输沙的堆积,日益缩小淤浅,而以沼泽形态为主。东汉末年,曹操赤壁战败至乌林,已能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只不过道路泥泞难行而已。
萎缩
由于江汉地区新构造运动有着自北向南倾斜的趋向,荆江东岸分流夏、涌二水所塑造的三角洲也向东南方伸展。至魏晋南朝时期,随着云梦泽主体向东南部的推移,形成首尾七百里的夏州。原在三角洲北部沔北的云杜县迁到了沔南(治今沔阳县西)。接着西晋分华容县东南境增设监利县(治今县北)。
东晋又在汉南平原与夏州的接壤地带,即今沔阳县城关附近增设惠怀县。南朝时,云梦泽的主体渐次东移至云杜、惠怀、监利一线以东,伸展到江畔的沌阳县境(治今武汉市蔡甸区南),靠近江岸的惟一的州陵县也为水体所淹而撤销了。整个云梦泽被分割为大浐湖(今沔阳县西)、马骨湖(相当于今洪湖县西部的洪湖)、太白湖(今汉阳县南)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陂池。其范围也仅余近二百公里,不及先秦之半了。
唐、宋时,随着江汉内陆三角洲的进一步扩展,日渐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已大多填淤成陆。唐宋志书已不见大浐湖的记载。马骨湖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夏秋汛涨,虽淼漫若海,然春冬水涸,即为平田。周廻一十五里。太白湖周围也沼泽化,陆游、范成大舟行经此,已是一片葭苇弥望的巨盗所出没的地区而有百里荒之称。北宋初期,在今监利县东北六十里设置玉沙县,管理和开垦新生成的三角洲平原,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基本上消失,大面积的湖泊水体已为星罗棋布的湖沼所代替。到了1934年就减到2691平方公里,浩浩八百里洞庭,至2000年已只剩下300里。
1949年后成为江汉分洪区。同时江汉平原排水不畅,洪湖为积水汇聚。19世纪后,洪湖发展成为江汉平原最大湖泊。
云梦泽的萎缩与消失给人们以很大警示。现今长江南岸的洞庭湖亦面临此命运。而江汉平原上的湖泊数量也大幅锐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危机。如何防止湖泊的消亡与萎缩,延长湖泊的寿命,是很多生态及水文学家面临的挑战。
3古代的云梦泽是如何消失的
云梦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湖北省孝感市有个云梦县,就是出土著名的云梦秦简的地方,这个名字印证着曾经的云梦泽。在史料中对云梦泽有零星记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陵故郢(yǐng)都……东有云梦之饶。郢都江陵即今荆州市,云梦泽位于江陵以东的江汉平原上。在《史记·楚本纪》中亦有记载:庚辰,吴人入郢。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伍子胥和孙武率领吴国之兵攻入楚国都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楚昭王逃入云梦泽,被不认识他的子民射伤,后逃到郧(今安陆县)。
云梦泽的形成与长江和汉江有关,长江发源于青海,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在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县为中游,湖口县以下为下游。其中湖北宜都市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这段,被称为荆江。因江汉平原地势比较低平,历史上荆江段河床的摆动幅度比较大,河道弯曲异常,洪水期江水常常冲出河道,江水四溢,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江汉平原是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地势比较低,亿万年前整个江汉平原就是一个巨大的湖盆,西起鄂西山地,东至大别山西麓,南至长江,北至大洪山。随着长江、汉江等众多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逐渐形成江汉三角洲和湖泽、湿地共存的地貌。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已形成东西两块三角洲平原带,西边的位于荆州以东的江汉之间,东边的在今湖南岳阳城陵矶至武汉之间的长江西侧,两块陆地之间那片巨大的湖泊即为云梦泽。汉朝时期,著名的华容县就是在荆州以东的江汉三角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从华容道败逃,当时的华容道是沼泽遍地,很难走的,若不是运气爆棚,曹操说不定就被干掉,历史就改写了。
随着秦汉大一统,南方的开发程度进一步提高,人类活动加剧了自然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江水中的泥沙也越来越多。江汉三角洲在泥沙作用下不断地向东推移,云梦泽也不断地被压缩、割裂,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还有大量的水道和荆江相通,起到汛期天然调蓄作用。唐宋时期,随着南方人口越来越多,围垸造田等与河湖争地活动愈发频繁。为了开发肥沃的江汉三角洲,抵御洪水的侵袭,人们开始在荆江沿岸筑堤来约束江水。至元朝时,荆江段已形成九穴十三口的分流局面,洪水期上游的巨量来水通过这些分水口进行自然调节。
明清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沿江的堤防水平更高,传统的土方堤坝被改造成石堤。明朝成化至嘉庆年间,荆江北岸的穴口全被堵住,南岸保留太平、调弦两口,上至堆金台(荆州城西北六十多里),下至监利县拖茅埠,长达124公里的江堤被连成一体,这就是著名的万城大堤,也叫万安大堤。为加强荆江大堤的管理,明隆庆元年(1567年),还专门设了堤甲法,以民夫修守,北岸7300余人,南岸3800余人。
清朝时延续明朝的做法,荆江两岸的堤防不断延伸加高,北岸江陵、监利和沔阳境内的江堤长达600余里,南岸江陵、公安和石首境内的江堤长达300余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发大水造成大堤溃决,江陵城被淹没。为堵塞决口,加固堤身,乾隆皇帝特拨200万两库银专款,并设石尺水志,规定堤防保固期限,改民堤为官堤。
有人说过,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路,其实江水亦然。随着泥沙沉积,江汉平原的地势逐渐抬高,加上江堤的阻挡,汛期巨量的江水只能转向南岸地势较低的洞庭湖平原寻找新的分水道。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和咸丰十年(1860年)大洪水,藕池决口;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松滋决口。这几次大洪水时江堤决口形成藕池口和松滋口两个新的分水口,并冲出了两条河流藕池河和松滋河,加上原有的太平口、调弦口,形成荆江南岸四口分流入洞庭的局面。随着江水不断冲入和泥沙沉积,原来面积并不大的洞庭湖变得越来越大。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比较缓慢的,长期的此消彼长,只不过在唐宋之后明显加快。宋朝之前,荆江分水口主要在北岸,元明之后就主要转至南岸了。据《水经注》记载,东晋南朝时洞庭湖已方圆五百里,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扩展成八百里洞庭了。云梦泽也是在南朝至唐宋时逐渐消失,被江汉平原取代,只留下星罗棋布的湖泊,也让湖北有了千湖之省的美誉。云梦泽消失以后,洞庭湖则担负起接纳长江洪水分流调蓄的作用。因为洞庭湖取代云梦泽的过程比较缓慢,一定时期内甚至和荆江、云梦泽连成一片,这也是洞庭湖古称云梦的原因。
说法比较多,涉及的上古领袖也比较多。一般使用比较多的说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太昊)、神农氏(炎帝);五帝:黄帝轩辕氏(有熊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陶唐氏(祁姓,名放勋)、舜有虞氏(姚姓,名重华)。
但实际上,说法很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三皇
有多种说法,具体为:
(一)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
(二)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
(三)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
(四)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
(五)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纬·含文嘉》);
(六)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
(七)天皇、地皇、人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贞索隐)。
共涉及燧人、伏羲、女娲、神农、祝融、共工、黄帝、天皇、地皇、泰皇、人皇等11个上古领袖或其称号。
五帝
“五帝”有多种说法,具体为:
(一)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世本》《大戴礼·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
(二)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四时纪》《淮南子》;
(三)太昊、炎帝、黄帝、少昊、共工(《左传·昭公十七年》);
(四)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帝王世纪》《尚书序》);
(五)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皇王大纪》);
(六)黄帝、少昊、帝喾、帝挚、帝尧(《道藏·洞神部·谱录类·混元圣记》引梁武帝)。
主要涉及伏羲(太昊)、神农(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共工、帝喾、帝挚、尧、舜等10个上古领袖或其称号(或为12个,即太昊不是伏羲,炎帝不是神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按照一般说法,三皇有3位,五帝有5位,具体而言,也很那说三皇五帝就是九个人。在上面列举的这些名字中,有的是整个氏族或部落名称,有的是氏族或部落的领袖职位名称(相当于皇帝、总统、主席),有的是具体一个人的名字或称号。 至于他们生活的时间,就更说不清了,各种历史学家的主张,从距今5000年前(前26世纪)到距今1万乃至数万年前,没有也不大可能有定论。各自活动区域,争议也比较大。
中国古代有哪些历史人物?他们做了些什么?
本文2023-11-04 02:32: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