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肴右胾、分餐而食”,汉代有哪些饮食文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左肴右胾、分餐而食”,汉代有哪些饮食文化?,第1张

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是在汉代,在那里有着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交流。汉代的饮食文化的兴旺和发达在很大的一个程度上可以表现为面食文化的发达。在汉代时期,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了,水利灌溉的兴起又使小麦产量不断的增高。在汉代那个时候也已经有了石磨,有了石磨也就是说有了面粉,那么就有了各种的面食。和汉代有关的小吃和面点有着不少的记载。在今天我们日常吃的蔬菜也大约有160多种,但常见的蔬菜是汉地原产和从域外引入的大约各占了一半。 在汉唐时期,中原内地通过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交流,也同时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比如蔬菜有首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和胡姜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和安石榴等;还有调味品胡椒和砂糖等。

在汉朝时期,皇帝当时拥有了全国最为齐全的食物管理系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外传播也是很快。根据《史记》和《汉书》 等记载,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通过丝绸之路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来了胡瓜、胡挑胡菱、胡麻、胡萝卜和石榴等,也同时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和茶叶等物产以及本国家的饮食文化也都传到了西域。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更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是发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一个作用。比如说。在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马援南征,到达了交趾带(现在的越南),在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们就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了下来。他们将中国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和其它的食俗都带到了交趾等地。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越南和东南亚各国地区,也还是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在汉唐时期由于胡汉民族长期的在不同地方居住,在饮食生活中也是互相的学习和互相的吸收,把它们融合到一起,从而也使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其实汉族子接受胡族饮食的时候,往往也渗进了汉族饮食的文化,比如:羊盘肠雌解法,它是用米、面作为配料作糁,再以姜、桂和橘皮作为香料去掉膻腥,从而能够适合汉人们的口味。这种吸收和改造也是极大地影响了唐代和后世的饮食生活。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起到了一个很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宋时期是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唐宋时期的人在主食上主要是煮着吃的面食,更具体来说呢,面食就是各种饼,在唐代笔记小说《因话录》里就提到“世重饼啖”。在各类史书、小说、诗歌里也经常出现诸如此类蒸饼、煎饼、胡饼、汤饼等等的词语,这就足以证明唐宋时期人们的饮食是以饼为主了。

那么在肉食方面又有何讲究呢?

我们从一段话中来感受一下,“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在唐宋朝人们认为只有牛羊才是上等的肉食,到了宋朝,这种习惯更是被加深,直到现在,市场上的牛羊肉都比猪肉昂贵,可能也是受古代风气的影响吧。

即便是吃牛肉,也是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被扒皮或售卖或食用,无论牛更是否老弱病残,都在禁杀行列。从这我们也能看出唐宋时期的民主,即使是牲畜,也不允许被胡乱杀害,从某种层次上我们也可以预见唐宋兴盛繁荣的原因。

汉族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宋朝已是博大精深,由于对牛肉的禁食,羊肉在这个时期成为了皇家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

宋朝吃羊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由于对羊肉的消耗量巨大,便引入了猪肉,但猪肉仍被认为是低档肉食。还是后来的苏东坡自创了“东坡肉”才让猪肉沾染上了些贵族气息。

中华民族经过了五千年的洗礼,留下一卷卷,一幅幅灿烂的文化画卷,而最有代表性的画卷便是饮食。中华儿女多吃货,在饮食上面的开拓好像就是我们的种族天赋,以至于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笔下留下了不少形容美食的佳句。

如李白的“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唐代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有北宋第一吃货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

但古代朝代太多,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美食,这些经过历朝历代衍生出来的美食,铸就了我国耀眼璀璨的饮食文化。我就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来说说吧。

周代

周代是先秦时期,在烹饪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朝代,据《周礼·天宫》记载,负责周王室的饮食机构的官员达2294人,占整个周朝官员总数的58%,居历朝之最。这么庞大的饮食机构,把周代的饮食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中“周八珍”便是其饮食艺术的最高代表。

据《礼记》记载,“周八珍”是供周王室食用的八种肴馔,有“淳熬”、“淳母”、“炮豚”、“捣珍”、“渍”、“熬”、“糁”、“肝膋(liáo)”。

淳熬,就是把肉酱浇在糯米做的饭上,浇入动物脂油。《礼记·内则》:“淳熬,煎醢(hǎi)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

淳母,同淳熬类似,只是淳母是把肉酱浇于谷米饭上而已。

炮豚,就是在火上烘烤浑猪,但只是稍复杂的做法。据《礼记·内则》载,把杀好的猪掏空内脏,填入枣,然后草绳捆绑,涂上泥烘烤,泥烤干后掰去干泥,再用米糊淋在上面,之后放入小鼎内用动物油煎熬,再加以香草。然后小鼎再放在盛有汤水的大鼎中,煮上三天三夜,汤油同沸,便取出蘸酱食之。

捣珍,就是去牛、羊、猪、鹿、獐等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捶打,捣成肉茸,加醋调和。

渍,用好酒浸泡新鲜牛肉一天,之后取出和肉酱、梅浆、醋调和后食用。

熬,将生肉捣锤,摊放在席子上,把姜和桂皮撒在上面,用盐腌后晒干食用。

糁,将牛、羊、猪肉三等分,两份稻米粉一份肉合成饼,入油煎。

肝膋,用狗网油包着狗肝,放在火上烧烤。

以上就是周代饮食最高代表体现,“周八珍”。

汉代

汉代时期因为石磨经过改良之后,已可以制作一些面食了,而当时的面食统称为“饼”。张謇出使西域带来了胡饼的做法,胡饼就是烧饼。

还有一种“水引饼”,就是用肉汤搅和面粉而成的汤面条,其中以鸡汤做成的汤面味道最好最鲜美。

五侯鲭(这里念“蒸”,意为杂烩菜),这是一道有典故的菜,汉成帝有五个舅舅在同一日封侯,所以史上称“五侯”,但其实他们并不和睦,期间有位娄护(官职名称)能言善辩,辗转于五侯之间,深得他们喜爱,于是五侯都送他珍馐美食,娄护便集五家之珍馐制得这一佳肴,之后深受贵族喜爱。

魏晋南北朝

这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又经历了一次大分裂大动乱,北方政权大多以少数民族为主,所以在饮食方面深受其影响。

此时期的美食有蒸豚(蒸猪),胡炮肉(游牧民族烤法的烤羊)、莼羹、驼蹄羹、鱼鲊(生鱼片)等等。

唐宋时期

这时期的中华饮食迎来了发展高峰,同周边各国的文化交流,各种美食层出不穷,在此我以唐代宰相韦巨源“烧尾宴”里的菜单和南宋时期清河郡王张俊宴请宋高宗的筵席菜单为主,罗列一部分。

唐代烧尾宴里有“通花软牛肠”(羊骨髓作拌料的牛肉香肠)、“凤凰胎”(鱼胰脏蒸成的鸡蛋羹)、“羊皮花丝”(拌羊肚丝)、“格食”(羊肉、羊肠拌豆粉煎烤)等等。

清河郡王府筵席菜单里有近200道美食,所以不可能全列,我只列一些有代表性的,菜单里有:莲花鸭签、茧儿羹、三诊脍、南炒鳝、鯚鱼脍、三脆羹、江鳐炸肚、鲜蹄子羹、七宝脍、蛤蜊羹、小头羹饭、脯腊鸡、脯鸭等等。

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的时候,各种美食已经很趋近于近代时期了,我国现今的八大菜系,很多代表美食都是发源于明代,完善于清代,成熟于近代。这阶段由于美洲的很多代表性作物和香料相继传入中国,为我国的饮食文化添砖加瓦,经过明清两代宫廷御厨和民间大厨的发光发热,到了近代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各色美食菜系了。

 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你知道多少餐饮 文化 名言名句 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饮食文化格言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由俭如奢易,由奢入俭难。

 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饮食如不适可而止,厨师亦成下毒之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不要忽略你的身体的 健康 ;饮食,动作,均须有节

 人应当善于鉴别哪些 物品 食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这种智慧,是一味最好的 保健 药。——(英国哲学家)培根

 整天赴宴的人没有一顿饭能吃得香。——(英国词典编辑家)福勒

 一味追求食物精美是生活奢侈的标志,不愿再吃家常便饭是 精神病 症的预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人之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锤,每食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中国古代 医学 家)孙思邀

 用艰苦的劳作换取旺盛的食欲。——(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你应该为生存而食,不应为食而生存。——(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

 饮食习惯的改良比其他任何改良,其优点显然要大得多。——(英国诗人)雪莱

 要少吃,要常吃。——(法国作家)雨果

 吃千吃万,不如吃饭。

 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一样。——(古希腊哲学家)德溪克利特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从来没有一个例子能证明好话能安慰饥饿的胃。——(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愈是能够欣赏食物的人就愈不需要调味品,愈是能够欣赏饮料的人就愈不忙于寻求他所没有的饮料。——(古希腊 历史 学家)色诺芬

 十匙合成一碗饭。

 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寒,年愈损焉。——(中国古代学者)张华

 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人不得夜食,夜勿过醉饱。——(中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邀

 为了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养料不仅分量要有节制,而且质料也要清淡。——(捷克 教育 家)夸美纽斯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节饮食,慎言语。

 宋末元初隐士 蒋捷

 节饮食而后得健康。

 饮食不节,杀人倾刻。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热食伤骨,冷食伤肺。

 节饮食以 养胃 ,多读书以养胆。

 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心之需要智慧,甚于身体之需要饮食。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精神畅快,心气平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东西,那么我就会告诉你,你究竟是什么东西。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节食比绝食更难。饮食适量需要头脑清醒,而滴水不进只需死硬的意志。

 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吝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古代饮食文化的特点

 ① 重视饮食。中国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孔孟食道所提倡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使中国古代更加注重追求饮食的品质与卫生,为我国饮食烹调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 风味多样。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③ 饮食以五谷为主。中国古代农业发达,农耕文明不断发展成熟,这就 决定 了我国以五谷为主食的饮食结构。五谷指的是稻、麦、黍、稷、菽这五种粮食作物。

 ④ 四季有别。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⑤ 讲究美感。拼盘, 雕刻 。

 ⑥ 食医结合。还有鸡汤可用于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 产后 血虚,牛乳饮用于病愈后调理等等。

 ⑦ 将哲学思想融入饮食意趣。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和志趣融入到饮食中,中国古代食物讲究相生相克即是阴阳 五行 相生相克思想在饮食方面的体现。

 ⑧ 美食往往与节庆联系在一起。 端午 节吃粽子, 重阳 节食饼饵,饮菊花酒, 中秋 节食月饼庆团圆, 元宵 节吃汤圆等这都是我们熟悉的例子。

 ⑨ 使用筷子。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材质多样,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一直使用到今天。

 ⑩ 饮食与 政治 联系,赋予特殊的政治寓意。故将统治者称为“肉食者”。而老百姓一年只有重大 节日 或祭祖祀神的时候才;能够吃肉,所以平民为“蔬食者”。

“左肴右胾、分餐而食”,汉代有哪些饮食文化?

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是在汉代,在那里有着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交流。汉代的饮食文化的兴旺和发达在很大的一个程度上可以表现为面食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