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品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4收藏

国学经典作品有哪些,第1张

问题一:经典国学书籍有哪些? 像国学经典当是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更可观为学之次第,《论》《孟》不可不读,《中庸》可窥儒学之精微,

今之学,《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论语讲义》《蒙书讲义》李里 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其中《蒙书讲义》中有三字经的讲义,读过便知国学之貌

问题二:国学经典著作有哪些 梁启超:I《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II《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胡适:I《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II《实在的最低限度书目》 汪辟疆:《读书举要》 蔡尚思:I《中国文化基础书目》II《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屈万里:《初学必读古籍简目》 古典国学名著 有:汉书艺文志 说文解字 论语 老子、史记、诗经、楚辞、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红楼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尔雅、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大学、中庸、周易、论衡、近思录、传习录、焚书・续焚书、日知录、明夷待访录、思问录、孟子字义疏证、六祖坛经、尚书、左传、战国策、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史通、文史通义、昭明文选、乐府诗集、陶渊明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临川集、苏东坡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文心雕龙、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

问题三:国学经典有哪些国学经典有那些 经部

大学

《四书》之一,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中庸

《四书》之一,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论语

《四书》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

孟子

《四书》之一,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诗经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春秋左传

《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尔雅

我国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孝经

我国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史部

山海经

战国・佚名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穆天子传

战国・佚名

我国最早的游记。

国语

战国・佚名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战国策

西汉・刘向集录

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策略书。

史记

汉・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我国六世纪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炫之

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贞观政要

唐・吴兢

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史通

唐・刘知几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是我国古代史学理论之代表。

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

指导治学门径的必读书目,嘉惠一代学林。

子部

老子

春秋・李耳

“道家最精要之书。”(梁启超语)

庄子

战国・庄周

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列子

战国・列御寇

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语)

韩非子

战国・韩非

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淮南子

西汉・刘安

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公孙龙子

战国・公孙龙

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墨子

战国・墨翟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荀子

战国・荀况

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

综合百家学说,建构一统理论。杂家学说代表作。

尹文子

战国・尹文

“宋尹”学派始祖,尹文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新书

西汉・贾谊

汉代杰出的政论文集,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法言

西汉・扬雄

首部儒学批判专著。

鬼谷子

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黄帝内经素问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九章算术

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近思录

宋・朱熹

理学入门书,蕴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义。

阴符经

相传苏秦得此书而为六国之相(《战国策》记)。

周易参同契

汉・魏伯阳

最早论述炼丹原理的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黄庭内景经

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黄庭外景经

太上感应篇

宋・李昌龄注

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书。

金刚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经中之王”。

四十二章经

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佛教经典著作。

心经

唐・玄奘译

般若部经典中的核心经典。

六祖坛经

唐・释慧能

禅宗最重要的典籍,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

茶经

唐・陆羽

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乐府杂录

唐・段安节 >>

问题四:我国有哪些国学作品?(至少三部) 大学

《四书》之一,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中庸

《四书》之一,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论语

《四书》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

孟子

《四书》之一,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诗经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春秋左传

《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尔雅

我国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问题五:国学著作有哪些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 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问题六:国学经典著作都是那些方面的文学作品 核心提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2、《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内容丰富全面,有完整的哲学体系,从宇宙自然到人生社会都有辩证的论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易经》用抽象的符号来组成各种卦象,其中蕴含着大千世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思想是:“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奇一偶谓之数”。从六十四个不同的卦象中,可见古人们“天人合一”的朴素的辩证法。

3、《论语》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4、《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创立了道教,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

5、《墨子》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点解释《老子五千文》,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6、《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7、《孙子兵法》

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13篇,现存最早的兵书,孙武著。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可考,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

8、《山海经》

《山海经》,十八卷,撰者不详,古代地理类史书。西汉刘歆校书时,有三十四篇,歆并为十八篇,《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三篇,今本为十八卷,计山经五,海经十三。记大小名山五千三百七十,河流大泽三百余,动物百二十七种,异国九十五,及《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所载地理、博物、故事、巫术、神话极为丰富,自古号称奇书,影响深远。近代玄奇小说《镜花缘》,大部分素材即取自《山海经》。

>>

问题七:国学著作有哪些 经史: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子集:孔、孟、墨、庄诗:诗经、楚辞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东京梦华录、菜根谭、阅微草堂笔记、梦溪笔谈

问题八:国学经典有哪些 经部

大学

《四书》之一,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中庸

《四书》之一,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论语

《四书》之一,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

孟子

《四书》之一,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诗经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尚书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

《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春秋左传

《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尔雅

我国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孝经

我国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史部

山海经

战国・佚名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穆天子传

战国・佚名

我国最早的游记。

国语

战国・佚名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战国策

西汉・刘向集录

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策略书。

史记

汉・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我国六世纪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洛阳伽蓝记

后魏・杨炫之

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贞观政要

唐・吴兢

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史通

唐・刘知几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是我国古代史学理论之代表。

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

指导治学门径的必读书目,嘉惠一代学林。

子部

老子

春秋・李耳

“道家最精要之书。”(梁启超语)

庄子

战国・庄周

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列子

战国・列御寇

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语)

韩非子

战国・韩非

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淮南子

西汉・刘安

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公孙龙子

战国・公孙龙

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墨子

战国・墨翟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荀子

战国・荀况

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吕氏春秋

战国・吕不韦

综合百家学说,建构一统理论。杂家学说代表作。

尹文子

战国・尹文

“宋尹”学派始祖,尹文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新书

西汉・贾谊

汉代杰出的政论文集,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法言

西汉・扬雄

首部儒学批判专著。

鬼谷子

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黄帝内经素问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九章算术

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近思录

宋・朱熹

理学入门书,蕴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义。

阴符经

相传苏秦得此书而为六国之相(《战国策》记)。

周易参同契

汉・魏伯阳

最早论述炼丹原理的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黄庭内景经

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黄庭外景经

太上感应篇

宋・李昌龄注

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书。

金刚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经中之王”。

四十二章经

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佛教经典著作。

心经

唐・玄奘译

般若部经典中的核心经典。

六祖坛经

唐・释慧能

禅宗最重要的典籍,中国佛教的集大成者。

茶经

唐・陆羽

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问题九:国学著作有哪些? 你好,朋友: 经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史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史通子部:道德经、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集部:楚辞、汉赋、文选、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综合: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我觉得能代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的典籍是孔孟之道、老庄之道!说实话,我不觉得中国文化有那么单一,要让人张口闭口就谈孔孟老庄之流。我也不觉得中国文化有那么矫情,让人以为吟诗弄赋就算是核心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应该是更加博大精深一点儿的,更加实用,更加稳重一点儿的。

孔子思想

1、道德修身:孔子(前551-前479)的思想大体以伦理道德为先,强调在修身养性的基础上,完善人格,建立一个等级分明,各阶层和谐共处的社会。孔子极力阐扬的伦理道德包括仁、义、礼、智、信,修成这些道德的主要资源是传统典籍:《诗》、《书》、《礼》、《乐》等。通过学习典籍,努力践行,从身边的小仁小义做起,方可实现君子、仁人、圣人等高贵人格。

一个志为君子的人需要修成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仁”,这个概念在《论语》出现次数很多,也往往被孔子说成是极难,甚至只有尧、舜、禹等圣人才能达到,其他人包括他自己以及最看重的弟子颜回都很难称得上是十足的仁人君子。虽然“仁”如此重要,但孔子并没有给它下一清晰的定义,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西方古代思想家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所谓“义”者,宜也。事之宜与不宜,受三个要素的影响:时、地和人。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义以为上”,意思是要以“义”来衡量君子的行为举止。换而言之,君子的修身行政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可死守条例。从“义”的解释可以看出,孔子不想人被道德捆住了手脚。

在孔子的体系中,“智”大致包括知识、智慧这两个范畴。与“仁”者相比,“智者”的层次要低一等。因此,智者未必是仁者,但仁者必定是智者。其它还有“忠”、“恕”等,但不及“仁”、“义”、“礼”、“智”、“信”五者重要。“忠”有两层含义,一是忠于己心,二是待人忠诚,不欺不诳。“恕”即是以己心度人心。

2、君子和圣人:在春秋时代或更早一点,“君子”是指贵族,带有等级色彩。但在《论语》中,这个词的意思似乎正处在由旧到新的过渡阶段,有时指贵族,有时指一种完美的人格。

就性质而言,“圣人”与“君子”有明显不同,孔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圣人”似乎只有远古的仁人君子可以配得上,春秋时代是没有圣人的。一般来说,“圣人”比“君子”更高不可攀,圣人显得更清高,更曲高和寡。

孟子的思想

传说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孔伋,公元前483-前402年)的学生,但目前还有争议。关于孟子有两个著名的传说,一是孟母三迁,二是孟子出妻。孟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孟子》一书中,这本书现有7卷,是孟子晚年编撰的。也有人认为是孟子的弟子编撰的,孟子没有亲自动手。《孟子》思想对后世影响最深者有两点,一是性善说,二是仁政。其它的思想其实都是从这两点演绎出来的。

1、性善说:对人性的探讨是一切哲学思想的根基之一,从《论语》看,孔子没有在人性方面做深入探讨,但在他去世之后,孔门弟子及早期儒家中有一种倾向,即是探究人性。孟子的性善说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政治影响深远。由于有性善说,所以中国古代相信人性是可靠的,相信政治制度、国家之兴衰都建立在统治者的道德之上。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政治看重“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而不是“如何约束统治者的权力”。这样的思维表现出来就是“清官情结”、贪腐无可根治、国家制度叠床架屋而无根本突破。

2、仁政:建立在性善说之上的政治学说就是“仁政”。以“仁政”为基点,孟子的政治学说中还有民贵君轻等思想。由于相信人性本有“仁义礼智”,所以要造成民治国盛的局面,首先就是要将这四种善的道德“扩而充之”,即是加强道德修养。中国社会现在还在讲“以德治国”,加强师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与传统都是有密切关系的。

孟子的“仁政”说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如中国传统社会和政治都注重“均贫富”,在贫富分化严重时,会想办法去避免社会走向分裂。当然,这只是思想意识上的反映,不是现实的写照。从“性善说”、“仁政”看,孟子的思想有个明显的倾向:走向心性内部,关照人之心性问题。到战国晚期,这种思想被荀子讽刺,认为没有学到孔子思想的精髓。但在历史上,孟子的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老庄之道

老庄之道与儒家思想相反,是出世的,因此,在中国社会,它往往成为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受挫之后,自我疗伤的常用药。

1、神秘的老子:老子是谁?这是至今纷扰难定的问题。和这个名字产生纠缠的名字有李聃、老聃、李耳、老莱子等。早在汉代,人们已经不清楚“老子”到底指谁。在思想方面,老子最显着的特点是“无为”,这是一种带点消极气质的思想,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舍己入世是完全不同的。传统说法以为老子是孔子的学生,这未必可信,但从两人思想一为积极入世,一为消极出世的对比看,两人生活的时代应该比较接近。两人面对着一个同样的局面,但想出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孔子想着去改善,去调和;老子想着去逃避,去批判,从心理上消解混乱之旧世界对人心的扰乱。

2、宗教经典《道德经》:传说是老子作的《老子》至少有四五个不同的书名,另外一个常为人称道的名字就是《道德经》,被后世的道教尊为自家的经典。其它的书名还有《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五千言》。

现在的研究表明,《老子》一书的思想就来源说非常复杂,这一点是《论语》无法比的。但不管《老子》一书有如何复杂,其核心思想还是非常清晰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有:

1、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2、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4、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5、全唐诗:《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参考资料:

-国学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国学经典作品有哪些

问题一:经典国学书籍有哪些? 像国学经典当是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更可观为学之次第,《论》《孟》不可不读,《中庸》可窥儒学之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