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QQ三国B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6收藏

收QQ三国B,第1张

2009年11月27日下午3点32分,国家图书馆古籍图书部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农民王兴武创办的丹寨县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全手工制造的古籍图书修复用纸的PH值高于国家标准017。

这不得不让人兴奋,因国家目前执行古籍图书修复用纸的PH值在7—8,而丹寨县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全手工制造的古籍图书修复用纸达到了78。

接完电话,王兴武高兴得像小孩一样跳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下好了,这下好了……妻子小文站在一旁,见丈夫如此开心,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跟着绽开了兴奋的笑容。

是啊,他们能不高兴吗?从2008年开始,在中央美院、荣宝斋教授岳黔山的指导下,研究并实验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即“迎春苗纸”一年多来,王兴武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与痛苦,尝尽太多的酸甜苦辣……

石桥苗寨的古法造纸传承

石桥苗寨位于丹寨县北部,距丹寨县城36公里,南皋河如玉带一般弯弯曲曲由大簸箕寨流来,在石桥苗寨拐了一个“S”型大弯,把个石桥苗寨打扮得格外妩媚迷人。自古以来,石桥苗寨就有用树皮造纸的历史,湖南 烟囱维修,世世代代沿袭着古法造纸技艺。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世界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而利用树皮为原料造纸,在我国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后汉书蔡伦传》中就已经有了“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记载。但在有关史籍中对用树皮为原料造纸的方法步骤却记叙不多,以至我们不能详尽地了解我国古代生产皮纸的方法。

到了石桥村以后,经过走访曾经从事过手工造纸的一些老农,才粗略地知道这里的手工造纸,从采集原料到生产出产品,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采伐构树皮,水沤,浆灰,蒸煮,二次水沤,地灰蒸,漂洗……在经过这些天然脱胶、化学脱胶、漂白等诸道工序后,余下的还有选料,碓舂,袋洗,打槽,抄纸,压纸,焙纸,揭纸等等。

据一些专家考证,石桥村的手工造纸术与《天工开物》中记述的皮纸生产工艺和陕西长安构皮纸生产工艺是十分接近的,从而证实了石桥村白皮纸生产工艺的古老性。

古法之上探新篇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石桥苗寨的造纸作坊还有80余户,生产的皮纸主要销往周边县市,由于宣传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皮纸销量一直在几十万张徘徊,年收入也只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之间。如今,生产皮纸的农户只剩了40余户,王兴武家就是这坚持下来的40余户之一。

王兴武家是石桥苗寨的造纸世家,到他这一代已经传承了18代。1980年,王兴武从丹寨县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石桥苗寨,开始跟父亲学习造白皮纸,这一干就是18年。18年来,王兴武跟着父亲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只收入2万多元,尽管如此,王兴武却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全身心地悉心向父亲学习手工造纸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8年的造纸实践,王兴武掌握了全套手工造纸技术和流程。这时,王兴武想,能不能在生产白皮纸的基础上做点文章呢?

王兴武是一个善于思考,肯动脑筋的人。2000年,王兴武试着生产彩色纸,南通 堵漏工程,并用这些彩色纸做成各种旅游工艺品。就是这一小小的改革,却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青睐,使他的彩色纸和用彩色纸做成的旅游工艺品销售猛增,一年下来,仅彩色纸的销售额就相当于过去18年白皮纸的销售总额。

尽管如此,王兴武仍不满足,内心又在琢磨构思生产国画、书法用纸的蓝图。

想法倒是很好,做起来却是很难。喜好国画、书法的人都知道,国画、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纸张的要求十分苛刻,就全国而言,从古到今,国画、书法大师们使用的宣纸多为安徽徽州生产的宣纸即“徽宣”,而徽州生产的宣纸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竹子。虽然,用树皮造纸在《后汉书·蔡伦传》里就有记载,但近现代用树皮造宣纸的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王兴武能成功吗?

实践出真知,2006年,王兴武经过反复试验,硬是用构树皮生产出了第一批宣纸,经过上海国画院组织的书画大家试用,认为王兴武生产的宣纸浸润度好,用于国画则更耐皴擦,有很好的表现力,十分难得。

书画大家的评价就是最好的证明,王兴武成功了。

精益求精 迎春苗纸销路多

短短两年时间,王兴武生产的各种规格的宣纸便销售到了香港、上海、浙江、新疆、北京等地,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但是,王兴武觉得石桥的手工纸还有潜力可挖,于是,2008年,在生产宣纸的同时,他又在琢磨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了。

想法十分大胆,做起来谈何容易?古籍图书修复用纸要求必须是弱碱纸,苏州 堵漏工程,也就是说,PH值必须达到7—8之间,而且对原材料、水质、纸张厚度也有严格要求。在了解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的各种指标后,王兴武通过走访,请来了贵州大学徐衡老师,又通过徐衡老师介绍,请来了中央美院兼荣宝斋教授岳黔山,请他作生产古籍图书修复用纸的技术指导。

与此同时,王兴武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自筹资金,联合22户农户在距石桥村下游一公里的大岩洞里办起了造纸作坊,成立了丹寨县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要求凡是进入合作社的技术工人,造纸工龄必须在20年以上。

就这样,从筹办到生产出古籍图书修复用纸,在合作社工人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了半年时间,经岳黔山教授推荐到国家图书馆检验并试用,认为产品全部合格,并于当年与该合作社签订了80万元的销售合同。

王兴武又成功了,为给古籍图书修复用纸命名注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星,王兴武煞费苦心想了很久,最后在有关人士的建议下,将古籍图书修复用纸命名为“迎春苗纸”。这样,“迎春苗纸”的名声便带着古老文化的丰富信息,带着贵州苗乡石桥的名字,冲出大山的阻隔,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2009年,是王兴武的又一个丰收年,国家图书馆在2008年与王兴武的合作社签订80万元销售合同的基础上,又与该合作社签订了290万元的销售合同,到11月,已完成50万元的销售额。另外,上海复旦大学古籍一部、江西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日本也与该合作社分别签订了5万元、45000元、10万元(人民币)的订购合同。

为了扩大石桥手工纸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王兴武还在北京宝翠斋开设了门市部,专门销售石桥白皮纸、宣纸、彩色特种纸、云龙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皱褶纸、麻丝纸等,以及用这些特种纸、宣纸制作的信笺、工艺灯笼、折扇、手提包等纸制工艺品近100多个品种,天星,经营效益十分看好。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只是人走的多了也便成了路。近几年来,王兴武经过艰苦的探索,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老造纸文化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创造性地生产出了科技含量很高的“迎春苗纸”,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闯出了新路,也为家乡争得了荣誉,为贵州争得了荣誉

以纸为媒 带动外向型乡村旅游发展

一步步成功后,一直深藏在王兴武心头的愿望也在逐步实现。那就是如何把石桥宣传出去,黄山 化肥厂碳化塔防腐,把客人请进来,让世界各地的游客进入石桥领略古老手工造纸文化,体验苗家生活,让乡亲们通过手工纸的销售和发展乡村旅游中真真正正得到实惠。

王兴武的愿望达到了,在短短的几年中,石桥村依托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手工造纸文化,天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览。

他们诧异,在遥远的东方大国——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居然在石桥完整地保留并传承至今,并且在继承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的基础上,经过石桥苗族人魔术般的手,创造性地生产出了近百个品种的手工纸!

他们感叹,感叹石桥苗族人的聪颖、智慧与勤劳。

于是,美国人来了,法国人来了,德国人来了,日本人来了,意大利人来了,澳大利亚人来了,荷兰人来了,就连北欧的冰岛人也来了,他们带来了用白皮纸、特种纸做成的贺卡、信封和其他手工艺品。王兴武一看,这不就是他们生产的纸张吗?

这戏剧性的一幕,令王兴武兴奋不已,也令冰岛游客钦佩不已。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从香港购进的纸尽然出自石桥苗寨王兴武的手工造纸作坊!

这是巧合?抑或缘分?总之,石桥的手工造纸,通过各种媒介,架起了通往大洋彼岸、通往世界的桥梁。

现在,河北 凉水塔外壁防腐美化,石桥古法造纸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石桥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古法造纸艺术之乡”。近年来,石桥村丰富的自然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子招牌和“中国古法造纸艺术之乡”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群众收入,繁荣了地方经济,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以纸为媒,石桥村走出了一条外向型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目前,石桥村已成立造纸协会1个,造纸合作社2个,常年从事手工造纸的农户有30余户,正常开展“农家乐”旅游接待的农户5户,组建有村文艺表演队2支共150人。2008年,石桥村共接待外国内外游客10000余人次,其中外国游客6979人次,创汇58万美元,旅游综合收入480余万元。2009年1至11月,接待国内外游客37000人次,其中外国游客35000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0余万元。王兴武创办的“丹寨县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纸张销售纯收入40万元,他家开办的“农家乐”旅游接待收入达30余万元。

(欧阳昌佩 杨国军)

古籍修复师听起来是一个非常酷的工作,很多人在小的时候也幻想过从事这样的职业。中国历史更是有上下五千年之说,先辈更是留下了非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籍供大家参考。但是古籍长时间的流传会被时间以及其他空气中的物质氧化,难免会出现很多破损的情况。而且古时候的保存方法也不是很好,古人又喜欢用墨水写字。墨水在长时间的氧化后,往往会出现脱落的情况。

南京图书馆有一位“90后”古籍修复师,这名小伙修复了700岁的“国宝级”古籍。而他修复的两册古籍是元刻本医书《永类钤方》的修复 ,这部古籍爷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永类钤方》 是李仲南撰写的医疗作品,这本册集共有22卷。分别针对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妇科证治方论 以及产科证治方论 。更是首创了过伸法处理腰椎骨折,丰富了创伤骨科的诊断治疗经验。

这本古籍的修复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修复这两册古籍的年轻人仅仅是一位30岁出头的90后。这位年轻人大概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更是进行了详细的古籍查询和对证进行修复工作。在修复之前《永类钤方》 的部分页面上有水渍和霉斑,这些都是因为时间长久的原因造成的情况。而且还有酸化和脆裂的现象发生,全书的书口也都断裂。

修复的工作可以说是精中求精,是非常困难的一项任务。毕竟首先要将整本古籍拆开去寻找问题的缘由,再根据古籍的内容去进行选配和重组。有的页面因为过于残破,需要去寻找能够修补古籍的纸张。这类纸张的寻找也是很有讲究,要根据远古籍的材质和颜色进行搭配。常常需要在几万张纸中去寻找最适合的一张,甚至还要对纸张进行纤维检测,去对比其竹含量最相近的纸张。

如果您对古籍修复感兴趣,我建议您采取以下步骤来系统地学习古籍修复技术:

1 寻找专业的学习机会:可以联系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了解他们是否提供古籍修复的培训或课程。此外,您也可以搜索一些专门的古籍修复学校或培训课程,比如国家图书馆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提供的课程。

2 自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您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和在线资源来了解古籍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可以阅读《古籍修复技术与实践》等书籍,以及一些在线资源,比如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网”等。

3 实践操作:实践是学习古籍修复技术的重要环节。您可以通过参与修复项目、实践操作或者找到一位有经验的导师来指导您的实践操作。

4 参加相关活动和组织:参加古籍修复相关的活动和组织,比如学术会议、研讨会、古籍收藏机构和修复组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实践经验。

5 持续学习和提高:古籍修复技术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领域。您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开始学习古籍修复技术。

古籍修复是个什么样专业?这个职业的前景如何?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文献修复和古籍保护的技术、方法,能从事古籍整理、文献保护、古籍数字化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在古代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就在几年前,国内还没有任何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学校。

作为一门专业,它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专业,需要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与工艺的综合学科的结合,往细了说,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必须要经过史论工艺材料等多方面的理论储备后,再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练习。

一个古籍修复师在学校的专业能力如何可能会决定这个人在这个行业的就业难易。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的专业可能不太好,你可能需要做好考研的准备,谋求更好的专业。

古籍修复听起来很高尚,也为人所崇敬,但是把它作为热爱,其所需要的情怀和物质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

古籍修复工作要求十分严格,不能随意丢失或缺损,否则就会造成脱页、脱文,直接影响古籍的版本价值和使用价值。

这行业确实是很小的,但需求并不小,而且有不少人也提到了,这种手艺活,是要积累的,所谓的“积累”不是混日子,而是要尽量多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体系,要尽量多地去修书,等有一天你把各类纸都摸透了,各种破损情况都搞明白了,具备基本的古籍整理素养,实验室的各类仪器各种实验都学会个大概了,那我相信没有什么人能够阻挡你开始在成功的路上一往无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相关文化教育单位从事古籍整理、文献保护、古籍数字化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09-08-05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国图分校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北京市教委批准的第一个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大专班。该专业方向开设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籍版本与鉴定、古籍修复、书画鉴赏等课程。依托国家图书馆的善本特藏,让学生有机会鉴赏珍贵的古籍文物,并利用全国一流的古籍修复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文物鉴定与修复实习基地。授课教师以国家图书古籍鉴定与修复专家为主,有的还参加过故宫名画修复工作。学员完成两年学习后,将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中国防卫科技学院 首都师范天津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浙江职业艺术学院江苏 金陵科技学院保定师专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记得采纳我哦~~ 追问: 这些是不是美术生专门考的,我要的是专收美术生的学校专业 回答: 专收美术生的学校专业: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职业艺术学院,保定师专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美术学专业以下为专业方向:艺术批评艺术管理(艺术行政、艺术经纪)美术文物鉴定与修复 美术考古学文化遗产学 南京艺术学院的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设在尚美学院,属于美术学范畴,报考的学生需要一定的古代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除了参加南艺的专业加试外,还要参加全国高考,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江苏省划定的分数线后,学校将按照考生的专业加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的文物保护本科专业。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能在文物考古、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别的大部分本科院校只是涉及到文物鉴定并没有专门设立班级,别的纯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都是专科类院校向山东的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等,河北的保定师范里面也有这个专业的是专科 补充: 北京联大历史旅游专业招生 历史学(文物鉴定与经营)专业为四年制本科山东大学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该专业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点培养学生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专业还设置考古(文物)摄影、绘图、测量、文物修复和保护等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考古发掘、博物馆工作、文物保护和鉴定等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质。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可推荐或考取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等文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也可以从事考古科研单位、博物馆系统、史学教育等工作,还可以从事海关的相应工作。

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目前的古籍修复专业还是低层次的。

金陵科技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开设古籍修复本科专业的高校。首都联合职工大学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由国家图书馆员工亲自任课,培训了一批技术性的人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装帧与修复技术》为主干课程,现为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与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联手培养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可惜,以上三个院校都是高职专科层次的专业。

中华读书报讯 据最新消息,全国现存公藏古籍超过3000万册件,其中有超过1000万册件残破严重亟待修复,而全国图书馆专业古籍修复人才极度匮乏,与当前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形成尖锐的矛盾。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介绍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不足100人,按比较快的工作进度,也需要近千年才能完成1000万册件古籍的修复任务。与此同时,现存古籍家底不清、古籍保护技术设备与科研水平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也为古籍保护、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据了解,我国现存超过90%的古籍收藏在图书馆中,与文物管理归口不同,尽管国家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达3亿元以上,而用于古籍保护的专项经费却少得可怜,每年只有几十万元。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过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却从未进行过全国性的古籍普查。国家目前所掌握的古籍数量统计,是累加各馆上报数字而来,而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等问题的存在,许多藏书单位并没有完成对古籍细致清点和编目整理工作,也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即便如此,登记在册的公藏古籍也有超过3000万册件,几乎是其他类型文物数量的总和。这其中有超过1%3的古籍需要修复,许多珍贵古籍甚至急需进行抢救性修复。

张志清介绍说,国家图书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前年对所收藏的善本古籍的纸张酸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PH值已从平均7到75降为平均66。即在过去的40年间,国图的古籍文献纸张酸性PH值降低了一个数值,已从弱碱性或中性转变为酸性。“酸化”是指古籍纸张的主要成分——植物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外在表现为纸张变黄和脆化,对古籍所造成的损蚀是非常严重的,据实验测算,PH值在50以下的文献,纸张将全面脆化,保存年限不会超过200年。张志清举例称,国图大部分善本古籍都藏在恒温恒湿并带有空气过滤装置的地下二层、三层,保护较好,而存于地上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受大气污染的影响,有的纸页出现了明显的黄斑。他担心,如果现在不对古籍酸化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再过若干年,不但抢救投入成本成倍增加,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图书馆现藏100万册件珍贵善本特藏,其中轻度破损的有13万册件,中度破损的有26万册件,重度破损的也有12万册件,待修复文献超过半数。而馆内的古籍修复人员只有12名——这一数字已足以让其他图书馆羡慕不已——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修复技艺水平较高,但是普遍学历不高,多数是大专水平,而且年龄都超过了40岁,同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张志清说:“国图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几乎所有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另外综合素质较低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至少要大学毕业,比如在英国大英图书馆工作的古籍修复人员,就都是由伦敦的两所大学专门负责输送的。”在他看来,我国的古籍修复行业目前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经验传授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而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或辅助修复,还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监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因此建立国家古籍保护重点实验室,提高古籍保护中的知识含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局面,张志清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修复行业的社会化,即通过社会企业承揽馆藏古籍的修复工作,来稍作缓解——图书馆系统以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从事古籍修复民间人才;一方面他也一直在呼吁,希望政府考虑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系或中文系中培养“古籍整理和保护”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在高、中等专科学校培养高职和中等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有计划地输送到国家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设立奖学金,鼓励和吸引学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图书馆处处长张小平表示,古籍修复人才短缺和断档的根源,出在培养环节和输送环节,一方面图书馆急需这类人才,引进新人名额却按各地事业单位编制办理(张志清称目前国图引进人员要求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一方面高等院校并没有设立相关专业,无法输出专业人才。

目前,文化部拟启动“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分期开展全国古籍修复,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层次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但至今为止,只有江苏南京莫愁职业中学自2001年起开展了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迄今已有数十名学生毕业,先后进入南京图书馆以及几所地方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这项旨在保护民族优秀文献遗产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启动后,我国珍贵古籍的普查摸底、保护修复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立等工作将逐步展开,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有望得到改善,古籍保护事业有望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收QQ三国B

2009年11月27日下午3点32分,国家图书馆古籍图书部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农民王兴武创办的丹寨县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全手工制造的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