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神奇动物
1、九尾狐
这应该是山海经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动物了,书上说,在青丘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九尾狐的叫声像婴儿,现在普通的狐狸叫声也很像婴儿大声啼哭。
2、长右
在长右山上,有一种动物,形状像猕猴而长着四只耳朵,这种动物名字叫做长右,叫的声音如同人的呻吟。郡县一出现长右就会发生大水。
3、肥遗(音同“魏”)
在太华山上有一种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想来想去,总感觉是放大版的蜻蜓。书中还提到有一种鸟也叫肥遗,但和肥遗蛇长得完全不同,并不是同一种动物。
4、天马
印象中天马应该是长着翅膀的白马,看了山海经才知道,那是外国的天马,中国古代的天马长得像白狗,脑袋却是黑色的,一看见人就飞。叫声就是它名字的发音。中国的天马似乎不太漂亮。
5、天狗
很奇怪,天马长得像狗,天狗长得却像猫。在阴山,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长着白色的脑袋,叫声与“猫猫“的读音相似。
(以上全部来自网络)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座奇山的地理风貌。
杻阳山再往东走三百里,就到了柢(dǐ)山。而柢山再往东走四百里,就到了亶爰(dǎn yuán)山。
两座山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河流众多,但是却不生长花草树木。
但是《山海经》中描写亶爰山的时候,却多了一句“不可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亶爰山的山势较为险峻,人是难以攀登上去的。
在柢山生长着一种名字叫鯥(lù)的神奇的鱼。
鯥的形状很像是一头牛,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在肋下还长着一双翅膀。
它们的叫声很像是犁牛在鸣叫,可以在天空飞翔,虽然是鱼却并不是生活在水里,而是栖息在山坡上,冬天会蛰伏冬眠而夏天就会复苏。
鯥肉具有着神奇的药效,据说吃了它的肉就能够使人不患皮肤痈肿(yōng)的疾病。
在亶爰山生活着一种野兽,名字叫做类。
类的外形很像是野猫,头上却像人一样长着下垂至眉毛的长头发。
类是雌雄同体的野兽,可以自己受孕然后自己繁殖。据说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不产生妒忌之心。
在古神话和原始宗教里,如同"类"这种雌雄同体的生灵被看作是集阴、阳双性于—体,统领于天地之间的神物,被赋予了威力之上的神性和强大神秘的神格。所以许多远古时代的文明出土的文物,都带有阴阳同体的元素。
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有很多关于类的记载。
相传在明朝时,云南的大理府和蒙华府一带经常可以看到类,而当地人称它为香髦。
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山海经补注》和《丹铅录》中分别提到:
而古代医学家们也开发了类的神奇药用。
他们发现了一种外形像狸的野兽,在其肛门下方有一个分泌腺,能够产生特殊的香味,所以将这种生物称作香狸,也称作灵猫。
在其香腺中产生的分泌物可以入药,在中医学中被称作“灵猫香”,主治心腹卒痛,梦寐不安,疝痛,骨折疼痛。
因为这种香狸雌雄同体,可以自己受孕,自己繁殖,所以被认为是《山海经》中的类。
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在南海的山谷中发现过类,他在《本草拾遗》中记载道: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道:
元代游记作家刘郁《西使记》则云:
有一点需要笔者说明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灵猫这种生物虽然也产香,但是却并不是雌雄同体的,传说中类可以雌雄同体,可能是古人的误解,也可能类这种生物因为过于美味,已经灭绝了。
笔者还想给大家分享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在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列子》当中曾有一种鸟被拿来和类进行比较,这种鸟繁衍后代的方式也是非常之神奇。《列子》曰:
河泽是一个古泽的名称,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
鶂(yì)是一种水鸟的名字,据说形似鸬鹚,善于高飞。
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河泽有一种叫做鶂(yì)的鸟,雌鸟和雄鸟互相对视不动,就可以受孕繁衍后代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柢山和亶爰山全部的讲解了,有小伙伴想要探讨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下一篇我们将要走进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青丘山了,小伙伴们敬请期待吧。
趣聊《山海经》|杻阳之山——旋龟佩之不聋,鹿蜀佩之宜子孙 -
趣谈《山海经》|即翼山—蝮虫,中国龙文化的起源? -
相柳
简介
又称相繇,上古凶神,特长是放毒水污染环境。
《山海经》相关记载
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
相柳继承共工遗志继续作怪,禹便杀死相柳,但是相柳的血液腥臭,流淌过的土地五谷不生,弥留时流出的口水更形成了巨大毒液沼泽,禹三次填平沼泽却三次塌陷,只好开辟整理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天帝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鳐和柳一声之转,在山海经中出现的相柳和相繇事迹又基本相同,因此可以认同郭璞的说法,相柳就是相繇。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记载
共工之臣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
译文
共工台的台角有一条巨蛇,蛇皮花纹似虎斑,头总是朝象西方,这条蛇就是相柳。它朝向的南方有众帝之台。相柳远是共工的臣属,长有九个脑袋,面孔倒似人,但身子象蛇。青绿色。他的每个脑袋只吃一座山上的食物。他所到之处,地便有陷处便成溪流沼泽。后来相柳被大禹所杀。他的血膏所流之处,腥气熏天,无罚再播种五谷,为治理这片土地,大禹将腐湿的泥土挖掘出来,堆成土台,就是五帝台。
神话传说
在帝舜的主持下,人们举行了庄重的祭祀仪式,上告天帝,下达鬼神,祈祝成功平定洪水。
仪式之后,禹率领众神和民众正式开始治水。他吸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新的治水策略:顺着水性和地势,以疏导为主,以堙堵为辅。
为此,禹把整个治水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他让应龙负责导引江河主流的洪水;让群龙负责导引江河支流的洪水;让火正伯益焚山烧泽,驱散猛兽毒蛇;让玄龟驮着息壤跟随自己和众人,填平深沟,加固堤坝,垫高人们居住的地方。
由于分工明确,方法得当,治水工作从一开始就进行的很顺利。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可是,这却惹恼了水神共工,因为洪水是天帝命他降下来惩罚人类的。虽然现在水势已经无法控制,但却使他威风八面,享尽人间的供奉。禹治水居然不通过他,那还了得。水神共工决定给禹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共工运用神力,把刚刚平静一些的洪水又“振滔”起来,一直淹到空桑——大地极东的地方。中原一带,重新变成泽国。他又让自己的下属相繇破坏已经建好的治水工程。这相繇,蛇身盘旋,长着九个脑袋。他喜欢吃土,一次就能吃下九座小山;它吐出的东西,会形成水泽,气味儿令人恶心,苦涩难闻,即使是野兽都无法在附近停留。
相繇到处吃江河堤坝上的土,使河道中的洪水不断溢出,四处泛溢,淹没一块块陆地。
眼看着前期的工作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就要前功尽弃了,禹决心用武力对付共工和相繇。在应龙和群龙的帮助下,禹奋起神威,打败了水神共工,把他赶回了天庭。又诛杀了罪恶难赦的相繇。
相繇被杀后流了很多血,腥臭无比,不能种任何庄稼;他呆的地方,是一个多水的沼泽地,人们无法在此居住。禹派人垫了三次土,都陷了下去。没有办法,禹只好把这里挖成一个大池塘,并用淤泥在池塘边修建了几座高台,作为祭祀诸神的地方。
原文
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①,其名曰类,自为牝牡②,食者不妒。
注释
①髦:下垂至眉的长发。
②牝:鸟兽的雌性。这里指雌性器官。牡:鸟兽的雄性。这里指雄性器官。
译文
亶爰山,山间多水流,没有花草树木,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长着像人一样的长头发,名称是类,一身具有雄雌两种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会使人不产生妒忌心。
山海经里的神奇动物
本文2023-11-04 05:33: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