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是苗族人建立的吗?楚国诗歌跟现在湘西苗族的苗歌是否一样呢?
楚国的开国君主鬻熊就是苗族人!楚国是苗族人建立的国家!屈原是苗族人,项羽也是苗族人。
楚国人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当成中原人,是祝融的子孙后代。但中原多个部族并不承认“荆楚”的中原人身份。当时商朝的使者,在江汉一带发现了楚国,而且楚国人嘴里讲的是南方话、他们身上穿的也是南方蛮式的服装、手中使用的更是蛮族的工具,这就证明了他们就是南方的一个蛮族。据《诗经·商颂》记载:“维汝荆夷,居国南乡。”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荆楚”是商朝人对楚国的定位。
中原人对楚国蛮夷人,从来都不放在心上。他们喜欢用打猎的方式攻击蛮夷人,并把他们驱赶到丛林中。
商朝的君王经常率领大军,进入南方的丛林中,然后驱逐他们认为是蛮夷的楚人。刚开始楚国是一个小国,也没有什么实力,当然不是商朝的对手。面对商朝强大的实力,楚人只能俯首称臣。但是在楚人内心深处,把他们当作蛮夷是最大的耻辱。于是他们暗暗发誓,早晚有一天,祝融的子孙们一定会向傲慢的中原人证明自己的力量。
商朝经历了几世纪的强盛之后,开始走向衰落。周人率领着十几个对商朝早已心怀不满的小国,一下子推翻了商朝。
在推翻商朝的过程中,楚人的首领鬻熊也积极的参与了这次暴动。当时他听说周文王将要起兵攻打商朝的时候,他非常的激动。他意识到这是荆楚摆脱蛮夷身份的一次最佳时机,也是获得中原文明承认的绝好机会。于是他千里迢迢奔赴周国,并为周王出谋划策,他被周文王任命为火师。
周朝夺得天下后建立了周密的分封制度,将天下土地都分给了曾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诸侯,让他们拱卫天子。在第一次分封的时候,周文王却把把最重要的土地都分封给了自己的王室成员。当然,还有曾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其他部族也得到了封赏。然而,在封赏的名单上却没有楚人。也许是荆楚势力太弱小,或者是楚人的“蛮夷”身份让周文王忘了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到了周成王执政时期,周朝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天下,周成王在回顾祖先的创业史时,突然想起了曾经跟随周文王打天下的火师鬻熊。于是周成王册封熊鬻的孙子熊绎为“子爵”,这个爵位在所有诸侯中士最低等的。
虽然被册封的爵位是最低的一等,但是被册封的这一天仍然成了楚人的节日,过了几百年之后,祝融的子孙终于被中原文明承认,他们重新回到了炎黄子孙的怀抱,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员。这一天在楚人的历史上,被当成了建国之日。
古代楚国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楚国国都郢,在今天荆州,后迫于秦,迁陈和寿春。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
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
楚国乃是正宗的华夏后裔,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其家族从重黎和吴回开始,世代沿袭火正祝融的称号,在商朝时期离开中原来到荆山一带,直到鬻熊投靠周文王,熊绎被周成王封为子爵开始,楚国才算真正建立了诸侯国。
但是,楚国能被周王室分封为子爵,也是一波三折的事,楚国先祖之一的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同时又是周文王的火正,火正是官职,为周王室保存火种并且在各种需要火的仪式上点燃火,周文王去世后,鬻熊又开始侍奉周武王,周武王灭亡商纣王之后,分封天下,封了71个诸侯,但并没有楚国。
在当时,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分封,就不算诸侯,只能算部落,鬻熊去世后,他的儿子熊丽成为部落首领,熊丽去世后,他的儿子熊狂成为部落首领,这个时候的楚人还是生活在荆山与睢山之间,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南漳县李庙镇,这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楚国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周公不知何故到楚国避难一段时间,在楚地周公受到了楚人的热烈款待,周公回国后对周成王诉说楚人的恩德,周成王为了感激楚人,于是封熊狂的儿子熊绎为子爵,把他分封在南方蛮荒之地,并赐给他五十里的封地,熊绎的封地在丹阳,这里就是今天河南省的淅川县,于是楚人就从荆山迁到了丹阳,熊绎就是第一任受封的楚君。
熊绎时期的楚国非常穷,穷到什么地步呢?穷到整个部落连一头用来祭祀的牛都没有,没有牛楚人就想办法到邻国鄀国去偷了一头小牛用来祭祀,由于是这牛是偷来的,不太光彩,所以楚人把祭祀的时间选在了晚上,并一直流传了下去。
当时的楚国就穷到这种地步,另外,作为诸侯国,楚君熊绎还参与了周天子举行的会盟,根据《国语》的记载,熊绎参与会盟主要做了三件事:
熊绎
《国语 晋语》: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茅,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为盟。
1、置包茅。
摆放一种用于祭祀是用来过滤用的包茅,这种包茅是楚国出产的,在周天子举行的祭祀典礼上,需要有人提前摆放好这种包茅,后来管仲与齐桓公讨伐楚国时,楚人问管仲楚国有何罪过?管仲说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祭祀中用来滤酒的包茅,以此为借口讨伐楚国,说的就是这种包茅。
2、设望表。
望表是一种座次席位,跟今天开会时用来摆放姓名牌的工作有些类似,在会盟前需要有人提前摆好,这个就是楚君熊绎当时的工作。
3、守燎。
守燎就是看守火种,熊绎的家族世代为火正,他们家族就是用火的高手,所以熊绎就来看守火种,但是熊绎却是与鲜卑首领一起看守火种的,鲜卑是什么人啊?当时的鲜卑是东夷的一支,也就是夷人,而周成王让熊绎参与会盟,其实并没有把熊绎当成中原诸侯,而是把他当成跟鲜卑东夷陵身份类似的荆蛮。
楚国最早的封地
熊绎参与诸侯会盟,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会盟,他所做的都是一些服务类的工作,并且没有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我甚至认为当周天子与其他诸侯在室内会盟把酒言欢时,熊绎就在室外火边听着他们欢声笑语与鲜卑首领面面相觑,连门都不能进,周天子依然把楚人归于荆蛮一类,至少在周人的眼中,楚人就是荆蛮,再加上楚国当时确实非常穷,连祭祀的牛也没有,而且连为祖先祭祀的祖庙也是刚刚修建的。
这就是建国之初的楚国,贫穷落后,国力弱小,国君在所有诸侯国之中地位低下,被周人视为荆蛮,所以后来的楚君熊渠说:我在蛮夷地区,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
《史记 楚世家》: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同时,熊渠还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封为王,在当时,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诸侯是不敢也不能称王的,一旦这么做,就会违背周礼,会引发周天子的征伐。熊渠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是绝对的叛逆,从熊绎到熊渠不过只有五代人,也不过两百年的历史,楚君从事奉周天子之初的毕恭毕敬变成了离经叛道,这是为了什么呢?
楚国五十里封地
也许后来的楚武王熊通能告诉我们答案,熊通在位期间,准备攻打随国,这事记载在史记之中:
《史记 楚世家》:三十五年,楚伐随。是也。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公元前706年,楚国讨伐随国,随国国君说:我没有罪过。
楚王熊通说:我处在蛮夷地区,今天诸侯们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杀。我有军队,想凭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奉我的名号。
在周朝,一个诸侯国是不能随意攻打另一个诸侯国的,除非对方有罪过,当时有周礼的约束,如果有诸侯国不遵守周礼,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一起攻打,当楚国攻打随国时,随国并没有罪过,但是楚王熊通攻打随国的理由是想让周王室尊奉楚国的名号。
楚国的奋斗史
这实际上就是让周天子正式承认楚国诸侯国的地位,自从熊绎在诸侯会盟上被周天子当成荆蛮,楚人就一直铭刻在心,楚人原本就是华夏后裔,来到了南方的荆山及丹阳,这里是南蛮生活的地方,在古代华夏,诸夏(华夏中原的统治者及成员称为诸夏)一直对周边的蛮夷有心理上、文化上、制度上的优势,诸夏在当时是看不起蛮夷的。
楚人不是蛮夷,他们是华夏后裔,只因为生活在蛮夷之地,便被周天子当成了荆蛮,所以蛮夷有地理上的范畴,但更多的是文化认同上的范畴,楚人从中原迁到荆山,本来是对楚地周边的蛮夷有心理上的优势的,但是却不想自己被华夏认定为蛮夷,于是从熊绎开始后的历代楚君,都想向华夏证明自己并非蛮夷。
那如何证明呢?有两个办法:
一是让楚国强大,强大到周天子必须重视。
二是楚国学习中原礼仪和文化,向中原看齐。
但在当时楚国国力赢弱的情况下,学习中原礼仪与文化,并不能让周天子与诸侯国尊重,楚人意识到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让中原刮目相看,楚国有记载开始扩张就是从熊渠开始的,他是第一个说“我蛮夷也”的楚君,同时他也是第一个为楚国开疆拓土的楚君,熊渠在位期间,向西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县),向南攻打了扬越(今湖北中部),向东攻打了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可以看到楚国是四面出击,同时第一次将楚国的势力推进到江汉平原一带。
楚君熊渠
楚国最初五十里的封地在丹阳(河南淅川),200多年后,国土就扩张到了江汉平原,这个时候的楚国已经是方圆一千里了,而且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熊渠封自己三个儿子为王,分别管理征服的土地,这就是楚人建国以来的抗争,是对周天子当初把楚人先祖熊绎当成荆蛮的回应,同时这也是楚人骄傲。
楚王为什么要自称蛮夷?
因为楚王要向周天子证明自己的能力,你不是叫我蛮夷吗,那我就当蛮夷也要跟你抗衡,哪怕我现在弱小,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强大,楚王自称蛮夷,实际上就是楚国不断开疆拓土的动力所在,也是楚君代代相传的耻辱,楚君将这种周天子对自己的耻辱深深地印在楚人的血液中,让楚人时时警惕,以此为戒,努力向前,永远不肯服输,只是为了有一天,能让周天子折服。
读懂了楚王自称蛮夷的意思,才真正读懂了楚国,楚国是一个不断激励、不断进步、永远不服周的诸侯国,这也是后来楚国崛起的原因所在。
楚国是苗族人建立的吗?楚国诗歌跟现在湘西苗族的苗歌是否一样呢?
本文2023-11-04 05:46: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