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班时,是谁来管理他们的考勤制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2收藏

古代官员上班时,是谁来管理他们的考勤制度?,第1张

古代壁画中的官员

百万人抢夺万余个金饭碗,是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真实情况。公务员之所以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职业,主要是因其工作较为稳定,收入也较可观。唐代及以后的公务员考试即科举应试之路也大抵如此,在中央机关供职的公务员还要受到诸多上班制度的束缚。

借光行路

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由职务所定,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朝会。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官员上朝有一套特定的规矩:除一二品大员年高者,特赏可以骑马或坐轿外,其余人一律步行入宫,随从不得跟入,因而没人给你举灯照明。进宫适值黎明前的黑暗,因为无灯照明,还发生过有人在雨夜上朝时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意外。

当然,这种上班时的工伤绝不会发生在王公重臣身上。清制,凡亲王与部堂长官上朝,皆有专人打灯引至二门;军机大臣则有角灯导入内右门。奏事处官员、各部院衙门递奏官和各省提塘官,因需提前将各种文件和报告送达,因而也特许给灯。上述这些灯火,就是广大“无光”公务员防备工伤的借光之源。他们每天上朝时如等早班车似的站在东华门外,远远看见有灯过来,便蜂拥而上,亦步亦趋。

站队有学问

参加朝会者来自各个部门,品秩亦有高低,所以开会时要进入指定的位置,这叫“朝班”,即朝参班次的意思。又因为官员经常会升级降级,或在不同部门间调来转去,所以具体到个人而言,朝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乱班”现象时有发生。

《万历野获编》卷十三记,明神宗时,因朝会时开时辍,“班行遂无定序”。有一次,一个阁部官员和一个监察官员互争位次,请编制朝班的蔡献臣分辨是非,蔡献臣谁也不想得罪,便引成例:如按常朝,你是对的;如按大朝,他亦不错。由此可见,各种朝会有不同的位次安排,这是在中央机关供职的官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否则一上班就要出错。

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午前七时至九时,这里多指九时)结束,称“散朝”、“放班”或“退朝”。五代以后,常有这样的情况:早朝时,皇帝并不上殿与百官见面,而是将宰相或首辅等一些重臣召入内殿开小会。小会开完后,宰相出来,领着百官在殿廷行礼后,宣布退朝。《梦溪笔谈》记载,宋神宗即位之初,韩琦任宰相,遇到小会时间过长,便照过去的习惯,让其他官员自行退朝。王陶任御史中丞后,为此弹劾韩琦。皇帝因此下令,如遇执政大臣奏事到辰时还未结束,“即一面放班”,就是允许百官自己退朝,以后便定为制度。

午休时间自由支配

清代《钦定六部处分则例》上,载有京朝官统一的下班(称“散值”)时间,规定是春分后于申正(约四时)散值,秋分后于申初(约三时)散值。从秦汉到明清,古代公务人员每日上下班的时间大抵如此。至于白居易笔下的“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晚归早出》),则可解释为当时的京朝机关多集中在皇城区域,与百官居住的生活区相隔颇远,所以回到家时,照例是“逼夜”了。

古代公务员上班到下班之间的一个段落———吃中饭以后,也有一段午休时间。宋代史学家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曾说,他任谏议大夫一职参加朝会期间,每天退朝吃午饭之后,便博览唐宋史杂著,同时纂辑自己的见闻以补缀,最后积累成这部专述唐宋典例的《春明退朝录》。

点名签到很重要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为基本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历代典章制度中,多有规定。如《唐律疏议·职制五》有一条法令说,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倘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供职的“边要之官”,还要罪加一等。同书《职制四》中,还有一条点名考勤的法令和解释,大意是:内外官吏每天都有数次点名,点名时未到的,每缺一次笞打二十小板。倘每次点名不到,完全不来上班,就计算天数,按无故不上班的罪名议处。

爱好书画的读者,大多知道赵孟頫。此人就因为上班迟到,被打过屁股。时为元世祖至元后期,他在尚书省任兵部郎中,放在现在就是正司级干部。当时任丞相的桑哥抓考勤很严,规定上班钟声响过,官员都须到省,有后至者就打屁股,由断事官(即札鲁忽赤,掌刑狱)执法。某日,赵孟頫迟到,没想到当真被不讲情面的断事官打了屁股。

出身赵宋皇室的他还从未受过这等委屈,旋捂臀忍痛,去找副丞相叶李哭诉,说是“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养其廉耻,教之节义。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想到赵郎中正受皇上宠信,桑哥颇悔,马上去慰问,并送其回家养伤。其后,尚书省的处分办法改为曹史以下迟到缺勤者打屁股。

1账目清楚。登记总账是藏品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凡确定了产权并经过初步鉴定,认为有收藏价值的就应办理入藏手续,并及时登录总账。按规定,登记总账要由专人负责,并做到账物分开的管理原则。一件文物入藏时一般要以《入库凭单》为有效依据,同时要核对卡片和实物,无误时可登入总账。登记时首先需要把该件藏品所应编写的号码与账、卡、凭单上的号码核对一致。必须再对器物本身上书写的号码进行复核,确认无误时方能送交库房排架。要达到账目清楚,除字迹清晰外,主要是登账的内容要准确无误。藏品如有外拨和注销时,亦必须以书面凭证为依据,并在总账中予以注销。所有记账凭证都应编页号装订成册,它与账薄同样重要应妥善保存。

2鉴定确切。鉴定确切是保证藏品质量的关键。藏品在入藏的同时就应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初步鉴定。鉴定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力量,看其是否有收藏价值。对一时难以定论的,可暂存疑,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来决定。对于有怀疑之处或各专家不同意见,应及时记入有关卡片或档案材料中,待以后深入研究。

3编目详细。编目详细是藏品保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程序,也是藏品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首先需要制作出一套经过鉴定后的藏品卡片,这是编目工作的基础。其次是根据本馆采用的藏品分类法按藏品性质分出类别。所以编目工作即是对藏品的研究、鉴定过程也是鉴定、研究成果的体现。因此,这项工作应责成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水平较高的同志担任。

4保管妥善。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保管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其主要就是防火、防盗、防止藏品自然老化或损毁。要加强藏品安全的防护措施,研究和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于藏品保管工作。由于保管工作专业性强,涉及的学科较多,应选用热爱文博事业,不谋私利,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人员来承担藏品的保管工作。对藏品的存放场地和库房,要安置必要的防火、防盗等设备,库房必须紧固、通风、防潮、防虫、防尘、防有害光线、抗震。还应采取其他的安全警卫措施,如安全报警、闭路监控等。保管工作,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重点保护”的原则。对藏品的存放环境定期进行检查,查找出不利的因素和漏洞,针对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必要措施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

藏品的保护是根本利用才是目的。所以要根据藏品的级别、材质不同,必须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其中有的需要装匣,有的需要做软囊盒,有的需要装保险柜,有的还需要专设库房……珍贵藏品需要建立特殊档案,必须严格控制提用。由于藏品本身的质地、类别、价值不同、要求的保护条件、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此外,还要建立库房工作日记。日记内容主要是进出库房时间、进出库人员的姓名、入库事由、库内温湿度变化情况等。这项工作往往不被重视,一旦库房发生什么情况日记可作为依据之一便于追查。因此库管员必须坚持填写库房日记。

5查检方便。查检方便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便于检查藏品的安全,二是便于藏品的提取、使用。从博物馆藏品的场地来看,主要是库房和陈列室。在库房中的藏品关键是“排架”,使藏品都能合理又整齐地存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也就是对藏品的“定位”。一般的馆在“排架”的顺序上是采用流水号,为了考虑到藏品的安全,可以把小件放在上面大件放在下面。如果条件好的话可单设大件室,以便单摆独放,至于藏品之间的距离要松紧适宜,以免取用时相互碰撞造成损失。

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文献修复和古籍保护的技术、方法,能从事古籍整理、文献保护、古籍数字化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图书馆学基础、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基础、古籍版本鉴定、古籍修复、古籍保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摄影、书画鉴赏、书画装裱、古籍数字化、书法篆刻、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相关文化教育单位从事古籍整理、文献保护、古籍数字化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一、六部分工

1、吏部:又称天官,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2、户部:又称地官,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3、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4、兵部:又称夏官,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事务;

5、刑部:又称秋官,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

6、工部:又称冬官,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

二、古今对比

1、吏部: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户部:财政部、民政部;

3、礼部:中央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4、兵部:国防部;

5、刑部:司法部、公安部;

6、工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

7、御史台(都察院):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

8、大理寺:最高人民法院。

三、机构简介

1、吏部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吏部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2、户部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

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

3、礼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

4、兵部

明职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清职掌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职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

兵部下设四司:武选清吏司,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承袭、封赠诸事,并管理土司;车驾清吏司,掌全国马政及驿传等事;

职方清吏司,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考察、巡防等事,并管理关禁与海禁;武库清吏司,掌全国之兵籍、军器并武科考试之事。此外,清设稽俸厅,掌稽察武职官俸;会同馆,管理京师驿传事务;捷报处,掌递送文书。

5、刑部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明为十三司,名称与户部诸司同。清增加直隶、奉天、江苏、安徽四司,为十七司。

清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

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6、工部

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明清工部下设四司:营缮清吏司,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虞衡清吏司,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都水清吏司,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屯田清吏司,掌陵寝修缮及核销费用,支领物料及部分税收。

除四司外,清设有制造库,掌制造皇帝车驾、册箱、宝箱、仪仗、祭器等;节慎库,掌收发经费款项;料估所,掌估工料之数及稽核、供销京城各坛庙、宫殿、城垣、各部院衙署等工程。

7、演化

六部,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从隋唐开始,对中央行政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总称。又称六曹。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后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

8、职务

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

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设外务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废。

9、尚书

尚书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

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1、六部

六部,又称六曹。发端于秦少府尚书,经后汉尚书台诸曹演化而成。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由曹渐变为部,至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

以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中的六官,秦汉九卿的职务大部并入。元代六部改属中书省。明太祖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

2、汉代

汉代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部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为六部前身。东汉尚书开始分为六曹治理国事,据古籍记载,有三公曹、吏部曹、民曹、主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

其中三公曹尚书分两人,称之为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但仍习称六曹。魏晋以后,尚书六曹屡有变革。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3、隋唐宋元

隋、唐、元时六部尚书官阶为正三品,宋代六部尚书为从二品。

隋初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至唐代,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隋唐前,曹即为尚书。

隋唐后,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如隋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仓、左户、右户、金、库六曹。唐代各州府佐治三官亦分为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此亦称六司,即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宋徽宗时,州县亦设置六曹,称之为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后屡有变异。

隋初有吏部、礼部、兵部、度支、都官及工部 。至唐代改度支为户部,改都官为刑部,遂成吏 、户、礼、兵、刑、工六部,统于尚书省。

宋代因之 。元代改统于中书省,又以吏、户、礼为左三部,以兵、刑、工为右三部。各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六员,总领三部之事。

4、明清

明代废中书省,六部乃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六部尚书官阶为正二品。

清代于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初以贝勒(亲王、郡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雍正元年(1723)以后,常以大学士兼管各部。六部职掌,明清略同。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兵部掌全国兵籍及武职官员。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5、晚清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这是六部之外增设新部之始。二十九年又增设商部。三十一年再增设学部及巡警部。六部之制逐渐变化。

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称度支部,兵部改称陆军部,工部与新设之商部合并为农工商部,原来的理藩院改称理藩部,刑部改称法部,另增设民政部、邮传部。

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厅,仪制、太常、光禄三司及礼器库、礼学馆。至宣统三年(1911)四月,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

五月,责任内阁颁布官制,设立制诰、铨叙等局,吏部遂撤。六月,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六部之制,遂告变革。

参考资料:

-六部尚书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

后面的怎么全部复制了我的答案,日。太不厚道了

整理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古代官员上班时,是谁来管理他们的考勤制度?

古代壁画中的官员百万人抢夺万余个金饭碗,是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真实情况。公务员之所以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职业,主要是因其工作较为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