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图书馆借书可以每天借每天去还吗
可以。根据查询广州图书馆信息显示:图书馆并没有规定最短借阅时间,可以每天借每天还,但需按照规定借书还书流程借阅归还。广州图书馆位于广州市珠江东路,是广州的文化窗口,201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图书馆为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可知,广东白云学院是民办大学。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社会认可度高,各专业学费较便宜,民办大学各专业收费较贵。
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区别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有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当然中外合作专业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类专业通常低10-20分,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填报。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办学性质也属于民办大学,但是民办大学也是正规大学,是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等都是在学信网可查的,国家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学。
广东白云学院简介
广东白云学院(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9年的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后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学院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截至2019年6月,学院占地面积1350亩;截至2021年6月,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
历史沿革1989年,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创建。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民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院校”,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2014年,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6年,列入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2018年1月,成为广东省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2018年12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6月,学院共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校级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技术科学、企业管理、金融学、会计学、社会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建设截至2019年6月,学院共有1个省级立项建设重点专业、2个省级立项建设特色专业,1个省级立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校内共有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40个,实训场所15个,模拟仿真实验平台1个;共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330个,其中校内31个。省级立项建设重点专业:艺术设计。省级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土木工程、金融学。省级立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物流管理、会计学、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日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6月,学院与美国西北普渡大学,英国伦敦里士满大学,德国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国王学院,日本冈山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10个国家的28所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留学生、学分互认、双学位及本硕连读等60多项国际合作教育项目。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6月,学院省级、校级科学研究平台共11个,其中,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被省社科联授予省级决策咨询基地,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授予民办教育研究基地。校级科研平台: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绿色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应用经济研究中心、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3D打印材料与工艺研究中心、智能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三角区域物流研究中心馆藏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历经百余年沧桑,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图书室逐步发展成为目前馆舍面积41万平方米的颇具现代气息的图书馆。图书馆主馆面积32000㎡,主馆南区、学科分馆等面积391420㎡,昌平校园G区分馆面积4997㎡,总计4091120㎡。
截止2018年底,纸本文献总量达5101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1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874万余册,学位论文882万余篇,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74个,自建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26个。教育学科资源是我们颇具特色的重点建设馆藏。2008年,我馆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我们的古籍线装书达3万余种40万余册,善本古籍3500余种,130种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科研成果根据2015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社会科学总论位列ESI世界前1%;“十二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项,位居全国第五;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申报中,立项数单批次位列全国第一;“十二五”期间,累计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到位科研经费过亿;“十二五”期间,该校为第一单位发表的CSSCI论文居全国高校第四位;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获奖26项,居全国前列;在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7项,其中一等奖9项,位列北京市第一;一代宗师白寿彝教授任总主编的22卷本、1200多万字的巨著《中国通史》,被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的压轴之作”。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教职工3275人,其中专任教师2219人校徽。现有两院院士(含双聘)22人,资深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2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8个。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者等共计99人次。校徽广东白云学院校徽由校名、建校时间和标志形三元素构成。居中的标志形由”白云”二字组成,体为篆,上端”白”似冠,下端”云”如鼎,寓意学校秉承革故鼎新,依时通变的办学宗旨。象征白云教育事业鼎盛发展,永载史册。校徽为蓝白两色,白色源于白云,蓝色源于蓝天和大海,寓示着学校有开阔的胸襟,宽广的情怀,全球化的办学视野,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在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发现的河泊所遗址,是被列入日前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的新发现之一。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大量封泥、简牍等文物,为汉益州郡的存在和细节提供了重要线索,是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云南行使治权的直接体现,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考古实证。
河泊所遗址发掘现状据当地考古部门介绍,河泊所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推测属新石器时代。后经2008年滇池盆地调查,进一步明确其属于青铜时代,是滇文化的核心居住区之一。
该遗址实际上由相距不远的大大小小数十处遗址组成,统称为河泊所遗址群。
该地以北约700米处的石寨山滇文化墓群与遗址关联密切,2019年时曾出土一枚“滇国相印”封泥。同年10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2021年之后,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云南省考古机构对遗址群的上西河村西南地点、上蒜第一小学北侧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
截止目前,已经陆续揭露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发现了建筑遗址、灰坑、墓葬、水井等生活遗迹,以及封泥、简牍、金属器具、骨器玉石等各类文物合计2000多件。
最具价值的封泥简牍等文物专家认为在这些发现当中价值最高的,是携带着文字信息的封泥、简牍类文物,以及能够佐证当时人们生活状态的建筑基址、道路水井等遗迹。
目前该遗址发现的封泥已经超过500枚,既有官印,也有私印。其中官印包括“益州太守章”,以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例如“建伶令印”、“同劳丞印”等;私印封泥上的人名则有宋虞、王福、君冯等,由于多为公私印同时发现,这些人名很有可能是官员的姓名。
为什么此地会发现如此大量而集中的封泥实物?专家推测,出土地点极可能是当时文书资料的销毁场所。
而出土的上千片简牍残片中,字迹明显的有超过两百片,目前仅清理出一部分,已经辨认出“滇池以亭行”、“建伶县”、“始元四年”等文字。这些简牍的用途有可能是官方文书。
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河泊所遗址的一系列考古发现,首先证实了古代史籍中“古滇”的存在。
云南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而古滇国则是从战国时就存在的古国名之一,在当时归属于“西南夷”。汉武帝时代,滇王向汉王朝投降,随后在该地设置了益州郡,又“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大量封泥、简牍的发现提供了文字证据,印证了古籍中关于古滇国与益州郡的记载,也是汉代中央政府在云南行使治权的体现,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之一,因此被认为具有重大考古意义。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
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
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
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
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
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
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
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等等;温泉有浑源汤头泉、忻州奇村泉、原平大营泉、定襄温泉、盂县温泉、夏县温泉、新绛温泉等。
矿泉中以般若泉为代表。
山西的天然湖泊有五台山北台顶天池、宁武天池、晋祠鱼沼、清徐东湖、平泉东湖、西湖、运城伍姓湖、盐池等;人工修建的水库有垣曲小浪底水库、万家寨引黄工程、磨滩拴驴泉水库、恒山水库、汾河水库、文峪河水库、浍河水库、漳河水库、漳泽水库等等,这些水资源已成为游览胜地。
激流瀑布:山西境内名气较大的瀑布有壶口瀑布、娘子关瀑布、王官谷瀑布、蟒河瀑布。
壶口瀑布以壮阔著称,娘子关瀑布以秀美闻名。
激流险滩在黄河中游多处可见,如壶口以下的龙槽激流、龙门“三激浪”,都使人感到雄伟壮观。
天气景象:山西气候季节性强,复杂多变,既有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又有开展多种温带旅游活动的条件,还可饱览奇特大气景观。
五台山东台顶、历山舜王坪观“东海日出”可与泰山媲美,黄河孟门山“孟门月夜”景色迷人,五台山“宝光”堪称一绝。
珍稀生物:山西已建成12个自然保护区。
古树名木、珍禽异兽深藏其中,褐马鸡、猕猴、娃娃鱼都是罕见的珍奇动物。
附:山西省风景名胜一览表
--------------------------------------------------------------------------------
人文旅游资源
山西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众多的古代建筑——宫观寺院、历代古塔、石窟造像、彩塑壁画、古城关隘、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传世珍宝及风情民俗、风味名食、烹饪技艺等文化遗产。
“山西——中国古代艺术的博物馆”之称,已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认同。
寺庙宫观:山西现存古代建筑,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
已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
据统计,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为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
其中唐代的有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等,五代的有平顺大云院、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宋、辽、金代的有近百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晋词圣母殿,高平游仙寺、崇明寺、开化寺、大雄宝殿,辽金的大同华严寺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应县净土寺正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晋城青莲寺大雄宝殿,长子崇庆寺万佛殿,汾阳太符观和文水武则天庙等。
山西元代以后的古建筑保留更多。
元代的永乐宫、广胜寺的建筑和壁画均为艺术珍品;北魏始建而重建于明代的悬空寺惊险奇特,中外独有;更有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建筑群,作为净土宗道场的玄中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平遥双林寺,全国武庙之首的解州关帝庙等,都是明清时期的艺术杰作。
此外,孟县藏山庙、介休后土庙、绵山回銮寺、万荣飞云楼、秋风楼,灵空山圣寿寺,临汾尧庙等,均各有千秋,闪烁着历史和艺术的光华。
历代古塔:省内历代古塔多达280多座,其中以应县佛宫寺释达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和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最为著名。
石窟造像:据考察,山西境内规模较大的石窟有北朝时期19处,隋唐时期21处,宋代2处,元代2处,明代5处,加上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共51处。
以全国三大石窟之一的大同云冈石窟为最,太原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长治羊头山石窟、平定开河寺石窟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城垣关隘:山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内外长城延伸到山西的大同、朔州、忻州、晋中、吕梁、阳泉等八个地、市境内,约计3500公里。
有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娘子关、偏关等重要关隘。
山西古城垣较为完整的有平遥城和娘子关城,平遥城除城墙外,城内鼓楼、城隍庙、街坊、店铺、民居都保持着明、清形制与风貌。
古代壁画:山西古建筑众多且大部分属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
而这些寺观,又几乎全有壁画。
据统计,山西寺观壁画,现仍有两万七千平方米之多。
其中唐代壁画三十二平方米,五代壁画二十多平方米,辽代壁画十五平方米,宋代壁画八十六平方米,金代壁画四百四十多平方米,元代壁画一千四百三十多平方米,明代壁画二千三百多平方米,清代壁画二千九百一十多平方米。
在这些壁画中,以芮城境内的永乐宫元代壁画称最。
这些的殿宇全是元代建筑,各殿内墙面和拱眼壁上,满绘壁画,总面积以单面计算,达一百多平方米。
古代彩塑:山西现有古代彩塑近一万三千尊。
其中唐代八十二尊,最有名的有五台山南禅寺彩塑,佛光寺彩塑;晋城古青莲寺彩塑等;五代时期十一尊,最有名的是平遥镇国寺彩塑;宋、辽、金时期三百九十四等,最有名的是大同华严寺辽塑、太原晋祠、长子法兴寺、晋城二仙观宋塑、朔县崇福寺、五台佛光寺文殊殿金塑等;元代三百八十六尊,最有名的是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明代五千八百七十八尊,最有名的是平遥双林寺彩塑和隰县小西天彩塑;清代彩塑,山西有六千余尊。
古文化遗址:山西发掘出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多处。
属于旧、新石器时代的有芮城西侯度遗址及合河遗址、襄汾丁村遗址、沁水下川遗址等,夏代以后的重要古遗址和墓葬有太原罗城春秋墓、侯马晋国古都遗址、朔州汉墓群、高平长平之战遗址、晋阳古城遗址等。
文物、考古部门从这些古遗址古墓葬中发掘出大量钱币、陶器、石器、木器等珍贵文物,并不断有新的发现。
革命历史纪念地:近、现代的人民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给山西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故地。
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乡县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武乡王家峪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战役旧址、五台县松岩口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刘胡兰烈士纪念馆等,其它还有黄崖洞保卫战故址、左权将军牺牲纪念地、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纪念馆、长治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故居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记录了如火如茶的革命斗争史绩。
附:山西省历史名胜一览表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市:古称平城,北魏前期国都,辽、金时为陪都,称西京。
素为晋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文物古迹甚多,有公元453——495年(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以及上下华严寺、普化寺、九龙壁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县:平遥,从古城内发现的仰韶彩陶文化证明,远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在此生息。
春秋时为晋国中都邑,汉为京陵县。
北魏时平陶县治,因避讳太武帝名而改平遥县。
平遥城内文物遗址甚多。
现存的古城墙,是我国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始建于西周,明洪武三年扩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城内街巷、居民宅院富有民族特色,以及明代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
城外双林寺、镇国寺以其精美的彩塑闻名中外。
代县:古州代县是晋北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之重镇,名胜古迹有雁门关、边靖楼、阿育王塔、杨家祠堂、赵杲观等。
历史上陈子昂、李白、王昌龄、王维、李贺,范仲淹、元好问等都曾留下关于代县名胜古迹的传世之作。
此外,代县拙中见巧的剪纸艺术,栩栩如生的面塑制作,精美艳丽的刺绣工艺等民间文化艺术无不光彩夺目,尤其是民间绘画更为人们所惊叹。
祁县:晋中宝地,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
现祁县县城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祁县名人辈出,有祁黄羊、王允、温峤、温庭筠、戴廷式等。
闻名中外的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是清末民初的民居精品。
祁县古城满街的古老店铺和寺庙,满城的砖雕石刻,油漆彩绘,古色古香。
古籍藏书,历史文物,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祁县秧歌源远流长,元宵社火喜闻乐见,腊塑、面塑、剪纸维妙维肖,都充分体现了古老的黄河文化在祁县的深厚积沉。
新绛县:晋南商城,自北魏始设州置郡,是山西南部有名的古城和商贾之地,集隋、唐、宋、元、明、清文物于一城,主要有绛守居园池、绛州大堂、龙兴寺内室塔等。
保存完好的《绛帖》,系全国四大名帖之一。
此外还有绛州鼓楼、钟楼、乐楼、稷益庙壁画。
新绛人杰地灵,荀子、王之涣、高克明、李毓秀等也都诞生在这里。
--------------------------------------------------------------------------------
民情风俗旅游资源
太谷、祁县、临汾、阳城、晋城、浑源、朔州、襄汾、定襄等地保存有大量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物。
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襄民俗博物馆集中反映了晋南、晋中、忻州地区民间传统的岁时风俗、婚丧嫁娶、礼仪风俗、民间工艺和农业生产、文化娱乐活动等典型北方民俗风情。
详细内容参见本站山西民俗
名特产品、风味小吃:杏花村汾酒、山西面食、平遥推光漆器、新绛云雕、漆刻器、大同铜器等产品,具有悠久历史,闻名海内外。
民歌艺术: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
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就有很大的成就,《诗经》中“唐风”、“魏风”包括《伐檀》、《硕鼠》都是山西民歌。
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它自己的民歌。
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
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河曲、保德、偏关一带的民歌,音调高亢,音行跳跃性大,因此听起来颇有塞上高原的那种特有的辽阔、雄浑之感,而且抒情憨直、泼辣,朴素明快之中,又洋溢着诙谐、缠绵之美。
忻州、定襄民歌,大同、阳高、朔县民歌,比起河曲民歌来,又各有其特色。
左权民歌自成脉系,清新、柔媚。
其中有不少“三拍子”情歌,这是其他民歌中所没有的。
祁县、太谷民歌,还有寿阳、太原民歌,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较为灵活、自由、富于变化。
晋东南壶关、晋城、阳城、沁水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板,乡土习俗气味较重。
沁源县的民歌善于抒发当地农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烈感情,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民间舞蹈:许多专家们又称山西为“民间舞蹈之乡”。
据唐人苏鹗著《苏氏演义》载,远在先秦,太原地区就有以“战蚩尤”为内容的较为优美的舞蹈流行于民间了。
在运城侯村发掘的汉墓中,也曾发现过刻有男女舞伎相对起舞的“百戏楼”模型。
在山西其他地方发掘的唐代古墓中,还有好些神姿俱佳的舞童形象。
山西的民间舞蹈种类很多,到现在为止,大约还保留着二百余种。
如:“鼓类舞”就有“花鼓”、“转身鼓”、“花庆鼓”、“扇鼓”、“五虎爬山”、“穿箱锣鼓”、“腰鼓”、“口含花鼓”、“牙鼓”等近二十多种。
山西“花鼓”,形式多样,分高鼓(鼓挂胸前)、低鼓(鼓挂腰间)、多鼓(腰、胸、肩各挂一鼓)等。
山西“花鼓舞”以运城、临汾地区为盛。
如万荣县十七个乡就有十三个乡有花鼓舞队。
有的镇上每条街都有一垛花鼓,因而被称为“花鼓之乡”。
山西的“秧歌舞”遍及三晋。
大体可分为北路的“踢鼓子秧歌舞”、“汾孝地秧歌舞”、“原平风秧歌舞”、“左权小花戏舞”、“侯马白店秧歌舞”、“临汾伞秧歌舞’等几种类型。
此外,还有“狮子舞”、“龙舞”、“高跷”、“旱船”、“背棍”、“抬阁”、“吹弹歌舞”以及各式各样的“灯舞”等等。
山西的民间舞蹈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反映社会生活蕴含深厚,抒发感情细腻逼真,而且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十分默契。
二是戏剧性较强。
不管那种舞蹈,都穿的是戏剧服装,脸谱化妆,也均系戏剧式的。
在表演内容上也多有借助戏剧剧情的。
三是戏、歌、舞相杂,如河曲的《二人台》,既是民歌又是民舞。
还有的是杂技、舞蹈、戏剧的统一。
如“高跷”、“旱船”、“狮子舞”、“龙舞”、“背棍”、“铁棍”等等。
民间音乐:山西,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遗产和得天独厚的民间音乐发展土壤。
比如中华民族音乐唯一有史料记载的一位最早、最有名的音乐家师旷,就是山西洪洞人。
他是春秋时期晋国乐师,我国古代《阳春》、《白雪》等名曲就出自他手。
山西珍贵的“古典乐曲”很多,至今仍有不少在民间流传。
现在我们看到的山西民间乐器,也大都是自古传下来的。
这些乐器,以丝竹为主,如笙、管、笛、胡琴、板胡、三弦、唢呐、琵琶、筝、巴乌、各种鼓器、铙、钹、锣、镲等,山西的民间乐曲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由各地吹鼓手班子演奏的“鼓吹器乐曲”,山西的鼓吹乐遍及全省,而以忻州和晋中地区的规模最大、最有名。
如原平、繁峙、代县一带的《大得胜》及《八大套》等。
一类是由各地群众闹红火时用多种乐器演奏的曲调,最有名的是长治的“八音会”和洪洞的“威风锣鼓”等。
一类是由僧道流传下来的“庙堂音乐”或僧道杂乐。
最有影响的要数五台山僧人演奏的庙堂音乐了。
山西的民间器乐艺术,往往与说唱艺术结合在一起。
象“潞安鼓书”、“襄垣鼓书”、“晋北道情”、“永济道情”、“阳城道情”、“翼城琴书”、“武乡琴书”等,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戏曲艺术: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汉代,山西就出现了戏曲萌芽。
到了北宋年间,山西各地到处活跃着诸如滑稽戏、影戏、歌舞戏、百戏、技艺戏等多种土戏,这些土戏在当时已是中国戏曲的雏型。
后经泽州(今晋城)说唱艺人孔三传把单宫调改为诸宫调,就把山西实际也是全国的戏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了元代,戏曲艺术日趋鼎盛,而山西,不仅“名伶辈出”,同时还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
仅以元代戏台而论,目前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上都在山西晋南。
如临汾魏村牛王庙至元二十年建的“乐亭”,临汾东关村至元五年建的戏台,翼城武池村乔泽庙至元九年建的乐楼等等。
到了明代,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又大胆地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把胡琴、锣鼓、唢呐等吸收入戏曲,特别是出于换板式的需要而加了一付枣木梆子,这样就在山西境内出现了“蒲州梆子”戏。
后由蒲州梆子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及风俗人情相结合,就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
此外,山西的戏曲剧种繁多,全国三百多个剧种,山西就有五十四个,占到六分之一。
山西的职业剧团现在有二百多个,从业人员达一万五千人。
在五十四个剧种中,中路梆子博采众长,再加上地理、历史等原因,逐渐发展为山西的代表戏曲,所以人们又称中路梆子为“山西梆子”和“晋剧”。
剪纸艺术:山西的剪纸艺术,从风格上说,基本上分为粗犷、质朴的单色剪纸和婉约柔丽的彩色点染刻纸两大类。
前者遍布晋南、晋东南、晋中、晋西北,后者集中于雁北一带,其中尤以广灵称最。
在山西的民间剪纸中,有不少纹样,是用谐音手法设计的。
如用“鸡”、“馨”、“如意”的形象表示“吉祥如意”;用“莲”、“鱼”形象表示“连年有余”;用“莲花”、“桂花”等形象表示“连生贵子”等。
还有的纹样是传说中的象征物表示的,如“鹿”、“鹤”表示长寿,用“龙”、“凤”组在一起表示婚喜,即“龙凤呈祥”。
在大量的剪纸作品中,可以看出以“龙”、“蛇”、“鱼”、“蛙”为内容的纹样最多,这正是以龙蛇为图腾的华夏民族文化的最大特征。
山西民间剪纸不仅写实生动,而且艺术想象力极为丰富。
山西的民间剪纸还和各地群众的各种民俗活动,包括一年四季的传统节日、礼俗及生、婚、寿、丧等紧紧相连。
皮影艺术:山西的皮影艺术,早在我国宋代就广为传播。
皮影多以牛皮为料雕镂而成,造型极为丰富,从天上到地下,从人物到走兽飞禽无所不有。
皮影以平面曲线构图,人物全为正侧面形,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俱全,与戏剧脸谱、服饰相似。
表演时挑签人以三根小棍操纵皮影人物的身躯及四肢,借助灯光把影像投射在“纸窗”或“沙窗”上,看起来别有一番风趣。
年画艺术:山西的木版年画,始于宋、金时代。
其中晋南木版年画,与河北武强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
山西的木版年画,内容上多为吉祥喜庆,常见的形式有灯画、中堂画、条屏、贡笺、窗画、门画、灶龛画、影壁画、门头画、桌裙画等多种。
山西的木版年画,构图饱满,色泽明快,线条简练,格调粗犷,而且装饰性很强。
--------------------------------------------------------------------------------
山西旅游现状
在前几年的一次全国性旅游资源综合测评中,山西出人意料地排名第一,但目前山西全省的旅游业收入处于全国末流,主要原因一是开发力度不够,这与山西省目前的整体经济状况是分不开的;二是缺少宣传,这主要是 部门不够重视以及观念落后的缘故。
另外,山西旅游资源自身还有一些弱点也制约着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一、山西景点以历史名胜为主。
这就决定了对此感兴趣的往往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游客,而他们只占游客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许多人都属于参观、访问、考察而不是自费旅游。
二、景点分散、交通不便。
山西特殊的地形使得旅游成为一件较为艰苦的磨练,道路条件和客运经济的落后使得大部分山西景点只适于自驾车或随团旅游而不方便自助旅行,笔者在自助旅行过程中对此深有感触。
三、自然环境恶劣。
山西本身就多风沙、多煤尘,而工业污染更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外地游客极为失望。
山西旅游资源分布,按行政区划可分为太原、大同、朔州、忻州、晋中、吕梁、阳泉、运城、临汾、长治、晋城十一个地市,按旅游线路、景点的分布来划分,则没有统一的标准,出现过多种划分形式,本站作如下划分:
一、大同旅游区。
主要景点有大同市的云岗石窟、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浑源县的恒山、悬空寺,应县的木塔、代县的雁门关、杨忠武祠、边靖楼、赵杲观等。
二、五台旅游区。
主要景点为五台山寺庙群、五台山自然风光。
三、壶口旅游区。
主要景点为壶口瀑布及沿线广胜寺、尧庙、大槐树、苏三监狱等。
四、晋中旅游区。
主要景点为太原市的晋祠,平遥县的平遥古城、双林寺,灵石县的王家大院、绵山,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县的曹家大院等。
五、运城旅游区。
主要景点有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庙、盐池、普救寺、黄河铁牛、永乐宫、飞云楼、秋风楼、五老峰、王官谷、小浪底等。
六、太行旅游区。
即长治、晋城两市旅游区,主要景点有沁水县的历山、柳氏民居,阳城县的蟒河、皇城相府、磨滩,壶关县的太行大峡谷,黎城县的黄崖洞,陵川县的王莽岭、锡崖沟、武家弯等。
七、其它旅游景点。
主要有芦芽山、庞泉沟、娘子关、灵空山等景点。
山西的旅游景点众多,大体可分为五大类。
一、传统王牌景点。
这些景点久负盛名,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为山西旅游业的王牌,主要包括: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五台山、晋祠。
二、新兴王牌名胜。
这些景点虽然驰名全国,但其实大多都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开发并走向全国的,主要包括:壶口瀑布、平遥古城、双林寺、王家大院、乔家大院。
三、传统优秀景点。
这些景点长期以来均为旅游名胜,有许多方面并不次于前两类景点,但由于多种原因制约,它们在全国的影响力还不大,主要包括:广胜寺、尧庙、大槐树、苏三监狱、关帝庙、普救寺、黄河铁牛、永乐宫、恒山、娘子关、庞泉沟等。
四、新兴优秀景点。
这些景点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开发和宣传,成为省内旅游热点,主要包括绵山、芦芽山、禹王洞、忻州温泉、皇城相府、太行大峡谷等。
五、正在开发或准备开发的景点。
这些景点风光秀丽,但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正处于开发状态或尚未开发,主要包括历山、柳氏民居、五老峰、蟒河、磨滩、小浪底、灵空山、王莽岭、锡崖沟、武家弯等。
1995年10月,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考古排查活动,试图寻找更多有价值的古代遗迹。他们的首要搜索目标,正是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附近的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是1959年由考古专家们发现的一座遗址,据鉴定考证,发现该遗址为一座汉晋时期的精绝国遗址,因其地理位置位于尼雅村附近,专家们便将其称为“尼雅遗址”。现今的尼雅遗址内部,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果园、畜圈等遗址,出土大量陶器、木器、金属器、石器等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经过几个月来的搜寻探索,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仍无重大所获。可正当大家都感觉灰心丧气时,一个新的发现令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挖开了一座不起眼的古墓,该座墓葬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从墓中出土的文物,以及衣冠华美程度来看,二人都属于西汉时期的贵族阶层。值得一提的是,当墓葬棺椁被打开后,考古专家们发现男尸的右臂上,绑着一块色彩明艳的织锦。织锦的色彩缤纷艳丽,上面还绣有不少字迹。专家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过娴熟的手法,最终将彩色织锦护臂完整取下,送到实验室中进行下一步研究。
通过考古专家们的研究,发现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状,长度为185厘米,宽度为125厘米,周边饰有白绢镶边,分别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织锦质地细腻轻薄,色彩斑斓交织有度,其上织有八个篆体汉字,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但考古学家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护臂上的文字并不完整。
专家们通过织锦护臂的材质等推出墓主所处的朝代,无法推出其中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很快专家们便有了新的思路——这或许只是半句话,墓中应该还有另外的半句。
但是找到另外的半句,似乎对考古学家们来说是大海捞针,经过推算,专家们确定这块布来自汉朝。这就使得专家们更加的疑惑了,因为汉朝的服饰大多数都是以暗色为主,很少有如此绚丽的颜色。
而且在布上面还画有麻雀、太阳、独角兽等等奇怪的图案,这是喜庆的象征,这其中一定还有其他的内涵。
正在专家们反复推敲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好消息:剩余的一部分文字在同一个墓中被发现了,就在女尸的裤子上。这台裤子花纹与材质用的都是与护臂同款的,是汉朝的精品。
经修复,发现了后面还有13个字。专家们将这其中的21个字拼凑完整,果然有了重大的发现。经还原,墓主想要表达完整的内容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这下就真相大白了,这是汉朝的一场战争。
千年前的战争画面一下子浮现在了专家们的面前。公元前25年,汉朝统治者英勇善战,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很多少数民族无力反抗,只能屈服于汉朝的管制。
而这一切差点有了反转,同一年,南羌突然逆反,突如其来的逆反让西汉措手不及。面对如此突兀的情况,将军赵充国主动申请平定战乱。但是赵充国在当时已经是一位年岁过高的老将,汉宣帝并不敢轻易将这个重任交给赵充国。
处于形式的危机,汉宣帝决定让会占卜的钦天鉴,命其对形式进行预测。在观察天象后,钦天鉴和皇帝说了一句话:"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大概意思是赵充国英勇无畏,是这场战争的首要人选,并且由他出战,必定会平定战乱。
汉宣帝听从了钦天鉴的建议,命赵充国出战。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赵充国便大败蛮夷凯旋而归。于是汉宣帝举国同庆,这件事也被记载了下来。
墓中的主人是皇室贵族,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十分的喜悦,便将这件事记载在了一块布上,一部分记在了妻子的裤子上。一块小小的织锦护臂,让我们对汉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每一件古物都有它的价值,每一件古物也有它的存在的意义。织锦护臂不仅彰显了西汉丝织工艺的魅力,同时还将传统的爱国情结传递到了今天。
古人们的智慧使我们佩服,钦天鉴通过观察行星得出的结论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却鼓舞了人心,让朝廷中的战士们认为这场战争势在必得,取得胜利也成了必然。
这一点在《汉书·赵充国传》就记载了过一场西汉讨伐西羌的战争,古代“中国”都是有着地域概念,指中原、中土,至于五星,是古代占辞术语,指五大行星,即:水、火、木、金、土。在古代是: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这从织锦五种颜色也可以分辨出来,在秦汉时期,最常用的是“青赤黄白黑”而织锦用了“青赤黄白绿”,可能是因为黑色不够靓丽采用绿色。
“五星出东方”就是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可能是“五星连珠”,由于五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时间不同,它们交汇概率十分小,而古人以观天象占卜,这种特殊异象也是被赋予了意义。
“五星出东方”织锦护臂的出现,重现了当时汉王朝的强大,诠释了华夏民族当年无比辉煌的历史。不仅如此,它作为一件最早出现“中国”两个字的丝织品,完整无误明确了“中国”的定义,称其是我国一级国宝,完全是实至名归。
美国学者班大为,在他研究中国五星聚的论文当中,就推算出了下一次五星聚会,时间是在2040年,伴随着这一天到来,中国很有可能会再次走向繁荣富强。
但到了那一天,科学家将在一次对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山东中医药大学是很好的学校,542分差不多可以上这个学校,学校学风醇厚,教学条件优越。学校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现在学校三校区(含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办学,总占地2039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4200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205万册、电子图书77余万册、古籍善本近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置17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是其他情况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中医药“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等五大工程共15个项目。开工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生物安全动物实验楼,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
学校与济南市人民政府、澳门科技大学、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打造中药质量研究、中药新药及其系列产品研发领域国际合作中心。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重点打造中医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先进的医疗服务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本文2023-08-05 08:40: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