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阳上亢与肝气郁结区别与联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2收藏

中医-----肝阳上亢与肝气郁结区别与联系?,第1张

肝气郁结证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啯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质暗红,脉弦。肝气郁结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为特征,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日久成啯瘕积聚。治宜疏肝解郁,方用柴胡疏肝散,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法。

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头重足轻,舌红,脉弦有力为主。可兼见口干舌燥,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浮亢逆为此证基本病理变化。肝阴不足,肝阳无制而亢逆,则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阴阳失调,肝失柔顺之性,故急躁易怒;肝阳亢于上为上盛,阴液亏于下为下虚,上盛下虚,所以头重脚轻,步履不稳;肝阳亢盛则舌红、脉弦有力。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肝阳化风形成肝风内动证,可见手足震颤、抽搐或筋惕、肉,或手足蠕动,甚则卒然昏倒等。

  1,肝的阴虚动风是指指阴液亏损,筋脉失养,出现以肢麻、震颤、筋挛、头昏、目干、颧红、舌赤少苔、脉细数为主的证候。有本虚而无标实之证

  多为温热邪气陷于下焦,耗灼肝肾之真阴,使肝木失其涵养所致。可见于风温、春温、暑温、瘟疫等热病发展过程中。

  温病后期,因阴血大伤,水不涵木,故虚风内动

  治疗用药: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人参 ;龙骨; 小麦 ; 茯神

  肝阳上亢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菊花等。

  所以肝阴虚与肝阳上亢二者的病机均为肝肾阴亏,水不涵木,故均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

  不同之处在于:肝阳上亢证兼为肾亏于下,但不具有阴虚内热的症状,而以肝阳亢逆,气血上冲的症状如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头目胀痛较为突出。肝阴虚则以阴精不足,虚火 内扰的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较为突出。肝肾阴虚证纯属虚证,而肝阳上亢证则为上实下虚。

  都涉及到阴虚问题,可以统一治疗滋阴,阴虚动风要滋阴熄风。但肝阳上亢要滋阴潜阳

  2 如果本质是阴虚动风但却按照肝阳上亢的治疗方法治疗,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后果

  临床上,就有用镇肝息风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一些滋阴熄风的药也有滋阴潜阳 的效果,如白芍,滋阴柔肝止风还可平潜肝阳

概念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致使肝阳偏亢所致。本证以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或见急躁易怒,或见腰膝酸软,或见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 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常见证型有:

①风邪入中,经络痹阻型。兼恶寒发热,苔薄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方用大秦艽汤。

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兼腰酸耳鸣,舌红脉细。治宜滋阴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

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兼痰多便秘,苔腻脉滑。治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气汤加味。

中脏

中风

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

又可分为闭脱二证:

①闭证。证见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多属实证。属阳闭者兼见面红身热,苔腻脉滑。治宜辛凉开窍,滋阴熄风,方用至宝丹和羚羊角汤。阴闭者兼面白唇暗,肢冷脉缓。治宜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方用苏合香丸和涤痰汤。

②脱证。证见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尿遗。多属虚证,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部分中风病人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这与病情轻重,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

气虚血瘀,是气虚之后血行不畅,逐渐瘀滞

肝阳上亢是由于肝肾阴亏,阴虚阳亢,肝阳上扰

痰浊阻塞是痰这种病理产物阻滞

区别就是以上了。中风是中医病名,脑梗是西医病名,脑梗塞属中医中风的范畴

就是说你喜欢生闷气,气一憋到肚子里心里就有火一有火就更气气一堵到肝上血就不走了血一走不到下面来肾就冷了气气血就不足了我给你开一副药恭你参考当归党参黄芪啊胶茯苓百术黄连柴胡巴井天构己甘草

西医理论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引起组织坏死。病因,1脑动脉粥样硬化。2微栓塞。3心脏疾病。4血流动力学改变。5血液成分的改变。

治疗

1积极治疗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

2抗血小板聚集

可选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等。

3改善脑微循环

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脑益嗪)等。

4扩血管药物

如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都可选用。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是肝火旺盛,影响到其他脏器,导致阴阳失衡。治疗

破血,活血,补气,滋阴。

模拟题:

 孔某,男,54岁。2008年10月14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常因烦劳郁怒而头晕。近日因情志不遂出现眩晕 ,耳鸣,头目胀痛,口苦, 失眠多梦,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中风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眩晕为主症,诊断为眩晕。患者眩晕 ,耳鸣,头目胀痛,口苦, 失眠多梦,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上亢证。其病因病机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中医病症鉴别: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㖞僻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

 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眩晕。中医证候诊断:肝阳上亢证。

 中医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 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麻12g、石决明30g(打碎先煎)、钩藤12g(后下)、

 牛膝12g、杜仲12g、桑寄生12g、黄芩12g、山栀12g、

 菊花12g、白芍12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中医-----肝阳上亢与肝气郁结区别与联系?

肝气郁结证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