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祖籍在呼兰的将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17收藏

有哪些祖籍在呼兰的将军?,第1张

呼兰,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美丽的呼兰河哺育着两岸勤劳智慧的人民。从这里走出了22位将军,呼兰被誉为“塞北将军的摇篮”。

  他们之中,有抗日战争时期,在长城内外、白山黑水之间抗击日寇的英烈;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广西剿匪、解放海南岛的功臣;有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越反击战的英雄,以及和平时期在人民军队建立功勋的先进人

联想夏令营口号征集 你的网络游戏联盟

眼急手快连连看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物。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走出了3位将军。他们是:张兰生、于天放、赵剑锋。

  自解放战争至今,呼兰参军的青年数万人,有600多英雄儿女在战场上光荣牺牲。从这些可爱的人中,走出了19位将军。(

 黄飞鸿[1847—1924]南海西樵禄舟村人。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

  黄 兴[1874—1916]原名轸,教名仁牧,湖南善化人 (今湖南长沙)。著名辛亥革命领袖之一。

  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名质,字朴存、号宾虹。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

  黄继光[1931—1952]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

  黄 道[1900—1939]江西横峰县人。中共东南分局委员,先后担任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江西省委书记。

  黄文明[1908—1995]江西兴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工程兵副政治委员,通信兵政治委治委员。

  黄火星[1909—1971]江西乐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江苏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黄思沛[1910—1988]江西省宁都县人,少将,解放军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

  黄玉庭[1912—1991]江西省万年县人,少将,解放军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黄振棠[1912—1996]江西省上犹县人,少将,解放军第6军17师政治委员。

  黄 厚[1913—1992]江西安福人。陆军少将。内蒙古军区司令员。

  黄志勇[1914至今]江西崇义人。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工程兵、装甲兵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

  黄有凤[1914—1989]江西省兴国县人,少将,解放军总参谋部机要局局长。

  黄作珍[1914—1991]江西省宁都县人,少将,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政治委员。

  黄经耀[1915—2005]江西省于都县人,少将,解放军宁夏军区司令员。

  黄荣海[1915—1996]江西省万安县人,少将,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黄朝天[1915—1987]江西省兴国县人,少将,解放辽宁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军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黄径琛[1916—1991]江西省宁都县人,少将,解放军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黄国山[1916—2000]江西省黎川县人。历任辽宁省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辽宁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黄正仁[1917—1995]江西省赣县人。历任营口市人武部部长、军分区副司令员,营口军分区顾问等职。

  黄玉昆[1917—1997]江西兴国人。 空军少将。总政治部副主任。

  黄 萍[1917—2002]江西大余人。陆军少将。通信兵学院院长,总参通信部副主任。

  黄知真[1920—1993]江西省横峰县人。 曾历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七战匈奴——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春,以车骑将军率万骑出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击匈奴,进至龙城(今内蒙古东、西乌珠穆沁旗境),斩获700人,受爵关内侯。元朔元年(前128)秋,率3万骑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反击匈奴,斩获数千。二年春,与将军李息等领兵出云中(今呼和浩特西南),向西至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再折向南,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获数千,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开辟其后出击匈奴单于本部的基地,受封长平侯。五年春,率骑兵3万出高阙六七百里,夜袭右贤王,俘获15万人,拜大将军,统领众将。六年春、夏,两次率六将军、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见河南漠南之战)。元狩四年(前119)春,率4将军、5万骑出定襄奔袭匈奴,击溃单于本部,追至窴颜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面支脉)赵信城,烧匈奴积粟而还。是役斩获近两万人,给匈奴以沉重打击(见漠北之战)。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

匈奴末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19年,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最高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冉闵

世无冉闵,中华民族已从世界消失。争议人物,不加更多评价,但他是民族英雄,这点毋庸质疑。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颖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邢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释义:

遭遇苦难的原因是我精通经书而获官职所致,

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了四个春秋。

山河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

一生动荡如同被雨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惶恐,

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抗清英雄——袁崇焕

袁崇焕(1584428-1630816),明末杰出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爱国将领。字元素,号自如。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人。祖籍广东东莞。曾任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蓟辽督师等。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中三甲第四名,赐同进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一炮轰死一代天骄努尔哈赤。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所有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军十八万。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斩杀皮岛守将,大汉奸毛文龙。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阻止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闻讯后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以九百铁骑大破八旗军20万,力解京师之危。但昏君崇祯帝听信谗言,昏君崇祯帝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其尸身被百姓所食。袁崇焕被冤杀后,明朝军队离心离德,再没人为崇祯这个昏君效力,纷纷投向清朝,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其部下佘义士夜窃其尸葬于今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即原广东义园,并为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代。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袁崇焕被后代历史学家阎崇年誉为“明朝第一将军”。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九原)人。在东汉末年,吕布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可是,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并没有能维持多长时间。公元192年,吕布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在此之后,吕布先是和曹操争夺兖州,被曹操击败后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最终,到了公元199年,吕布被曹操斩杀。对于吕布来说,虽然是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不过,在名义上,吕布还是东汉王朝的臣子,也即吕布的官职,名义上也是东汉王朝册封的。那么,问题来了,吕布在东汉末年官至“左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地位有多高?

《资治通鉴·卷六十二》中记载:布亦怨术初不己受也,女已在涂,乃追还绝昏,械送韩胤,枭首许市。陈珪欲使子登诣曹操,布固不肯。会诏以布为左将军。

建安二年(197年)夏五月。袁术想联合吕布,于是向吕布提出让他的儿子娶吕布之女为妻,吕布一开始同意了。沛相陈珪担心袁术、吕布成了亲家,会助长袁术称帝的野心,于是前往劝阻吕布。吕布心里也怨恨当初袁术不接纳自己,于是拒绝了和袁术的联姻事宜,还斩杀了袁术派来的使者。

正巧曹操的使者这时来到,传汉献帝的旨意,任命吕布为左将军。由此,在公元197年,吕布被东汉王朝册封为左将军。彼时,为了全力对付袁术,曹操选择笼络吕布,因此上奏汉献帝刘协,册封吕布为左将军。值得注意的是,在吕布之后,刘备也被东汉王朝册封为左将军。至于蜀汉五虎上将和曹魏五子良将等武将中,也有多人曾担任左将军一职。

左将军,古代官职,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仅次于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在东汉时期,左将军拥有镇守京城,执掌京师护卫或者屯兵边境,镇守一方的职责。因此,从职责上来看,左将军是比较高级的武将官职了。当然,在东汉末年,曹操自然不会让吕布来执掌东汉王朝的京师兵马,吕布也不可能为曹操镇守边境。

因此,在笔者看来,从这一角度来看,左将军对于当时的吕布来说,主要意味着地位的提升。按照东汉时期的武将官职,左将军所在的前后左右将军,排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后,而在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之前。所以,当时官职在吕布之上的武将,可谓寥寥无几。

蒙恬最初作过掌理司法文书的官吏,《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丘(今安徽临泉),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后,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秦始皇复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十万攻楚。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因为出身将门被秦始皇起用为将军,攻齐国大胜,后任内史。

秦国统一六国兼并天下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奉命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击退匈奴700余里。

屯兵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

把原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

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某日,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但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心病。

明朝是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手上得到的江山,从建国初期就有接纳蒙古人为官的习惯,大多是作为武将使用,明朝永乐皇帝在燕京戍边时,军中就有大量的蒙古骑兵,明末的关宁铁骑中也有不少的蒙古籍骑兵。

明朝最显赫的蒙古家族是

吴允诚(本名把都帖木儿)

家族,吴允诚于明朝永乐年间归附,得到明成祖朱棣的重用,因功受封世袭的恭顺伯爵位,到其子吴克忠时,更进一步成为恭顺侯,家族延续至明末,末代恭顺侯投降清朝。

至明末,满族崛起,首要征服目标就是草原上的蒙古部族,许多不愿意接受满族的蒙古人就选择了归附明朝,有不少进入明朝军队服役,在明末崇祯年间为明朝剿灭农民起义军和抵抗清军入侵奋战,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

满桂:北京保卫战壮烈殉国

满桂的来历略有争议,我们就以《明史》中蒙古人的定义为准。满桂是明末最有名的蒙古族将领,天启年间因功官至总兵衔,满桂的部下中也有不少蒙古人士兵,还是天启元年的“浑河之战”后,明军序列中不多的敢和后金军队野战的部队之一。

满桂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是跟随袁崇焕打出了“宁远大捷”,但他本人和袁崇焕合不来,被排挤出辽东。此后的几年中,满桂先后担任山海关总兵、宁远总兵(袁崇焕已去职)、大同总兵等边地要职,明朝还是相对信任他的。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爆发,皇太极亲率后金八旗扣关,满桂率兵勤王,最危急时刻,崇祯“乃拜桂武经略,尽统入卫诸军,赐尚方剑”,但却不停催促他出战,满桂曾建议等候各地援军到来一起出战,被监军太监否决,不得已,满桂亲率大军在北京城外迎候清军,随后在和清军的交战中战死。

“猛虎二将”猛如虎和虎大威

猛如虎和另一位蒙古族将领虎大威是同时期归附明朝,他们大概来自于生活在今鄂尔多斯附近的蒙古部族,两人归明后,合称“猛虎二将”。猛如虎作战勇敢,在崇祯朝前期因剿灭农民起义军功勋卓著,官职一步步升到总兵官。

崇祯十三年,杨嗣昌跟随杨嗣昌在湖广地区围剿张献忠,因其余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贺人龙等桀骜不驯,听从指挥的猛如虎成为杨嗣昌的依仗。崇祯十四年初,杨嗣昌病死,猛如虎移驻南阳,当年十一月,南阳被李自成大军围攻,城破后,猛如虎于巷战时战死。

虎大威的经历和猛如虎类似,都是在剿灭农民起义军的征战中升到总兵官职,崇祯十一年时,虎大威参与了卢象升战死的巨鹿贾庄一战,随后,突围出去的虎大威陆续跟随杨嗣昌、杨文岳等明朝总督继续围剿农民起义军,崇祯十五年,在救援被李自成围攻的开封时战死。

上述满桂和“猛虎二将”都是明朝末年官至总兵衔,且为明朝殉国的几位蒙古籍著名将领,在当时的整个明军序列中,他们是比较敢拼敢打的,在他们的麾下,应该就有大量的蒙古骑兵,战斗意志比普通的明朝士兵要强的多。

明末另一支有着大量蒙古士兵的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因为他们地处辽东,收纳的蒙古士兵更多,主要来源是明朝锦州和清朝辽阳这两地之间,包括原籍辽阳的,不愿意归附清朝的蒙古人,史书上称呼这部分人为“降夷 ”。

这些“降夷 ”是关宁铁骑战力冠绝各军的保证,个人战斗力强悍,战斗中悍不畏死,“松锦之战”结束时,祖大寿降清,但皇太极并不放心跟随祖大寿的关宁军中的蒙古士兵,根据

《清太宗实录》中的记载,皇太极曾下令杀光这些“降夷 ”:总兵祖大寿部下之人,悉与留养,其他悉诛之 。凡在锦州蒙古人,俱察出处斩。

当时已经身不由己的祖大寿还配合清军,把锦州城中的蒙古士兵全部诱骗出城,以犒劳的名义收了他们的兵器,并把他们亲手送进清军的包围圈,供清军杀死。由这个事例可见,清朝大肆的满蒙联姻并没有完全收服蒙古人的心,不服他们的还是很多。

可惜的是,明朝官方从崇祯初期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被清军围剿时,就没有想过借助蒙古部族的力量一起对抗清朝,仅仅从满桂、“猛虎二将”以及关宁铁骑身上,就能知道,融合了部分蒙古士兵的明军战力是成倍上涨,要是能再多些,清军和农民起义军都会头疼不已。

呼和浩特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作为绥远城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及掌管西北军政的最高权力机构,也在绥远城告竣时落成。驻守在将军衙署的绥远将军,号为“建威将军”,拥有广泛的实权,除统帅绥远城的驻防八旗官兵、管理内蒙古西二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旗的蒙古王公、民众外,遇有战事,还具有调遣宣化、大同二镇(总兵)、节制沿边道、厅等权力。绥远将军乃属清廷一品封疆大吏,是以国家大帅的 身份驻节在这里的。

从乾隆二年二月,驻守在山西右卫的建威将军王昌奉旨改驻绥远城起,到清末宣统末年最后一任将军堃岫被北洋军人张绍曾所取代止,将军衙署历时172年,清廷正式授封的绥远将军有78 任,均在此管理驻扎。这一历史阶段,将军衙署的体制、作用,正如光绪十六年(1890年)绥远将军克蒙额亲立在衙署大照壁上一块石额所书“屏藩朔漠”那样,一直未变。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加强西北边防,奏准在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东北2.5公里,另筑驻屯满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动工,乾隆四年六月建成,命名为绥远城。设立绥远将军统领,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归化城土默特蒙古,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将军衙署设于城内中心鼓楼西侧。按清工部工程则例规定一品封疆大员级建造,砖木构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 匾额,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3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自大门进入须经过仪门,仪门凡3门,中门形同过殿但不常开,平常出入经由两旁门。仪门正北为大厅,为议事决策中心;东西各建有庑堂和厢房,为官吏办公场所。第二进正中建有宅第门房3间,东西各建厢房3间,同是官吏的办公场所;第三进为将军宅第,建在正中高台基上,东西两侧各建配房3间。宅第与配房间并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厅东面建有花园,园内建有亭榭;东南隅建有马号;大厅西南面建有更房,为卫戍官兵住所。

有哪些祖籍在呼兰的将军?

呼兰,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美丽的呼兰河哺育着两岸勤劳智慧的人民。从这里走出了22位将军,呼兰被誉为“塞北将军的摇篮”。  他们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