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在哪个朝代还是清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2收藏

黄河水在哪个朝代还是清的,第1张

黄河在唐朝以前还叫“大河”,黄河水还是清的,唐朝及唐朝以后黄河才由几度变黄到彻底变黄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导语: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之为“母亲河”。现在大家看到的黄河水是**的,那么,黄河水自古以来就那么黄吗?黄河水自古以来就是**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河水自古以来就那么黄吗

 不是自古以来就那么黄。在很久以前,黄河水并不怎么黄,它的名字不叫黄河,而叫大河。到唐代,人们看到的大河是**的,就给它取个“黄河”的外号,没想到外号竟最终代替了它原先的名字。在周秦时,黄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黄河水也较清澈。随着黄土高原的开发,山上的林木被逐渐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夹带着毫无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进大河,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终造成黄河河水浑浊变黄。

 黄河的上游地区是著名的黄土高原,高原的典型特征是深厚的黄土层,土质疏松贫瘠,缺少植被。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融与水。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俱下,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简介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和它的支流,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黄河流域被称作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在北方大地上蜿蜒流淌,雄浑壮阔。然而黄河又是一条闻名世界的富含泥沙的河流,对于黄河水泥沙含量之高,历史上居住黄可岸边的人们喜欢用一句名言来形容:“斗水升沙”。意指取十碗黄河浑浊水,澄清后就可取得满满一碗泥沙,这样的泥沙与河水比例,以经足够骇人听闻了。黄河全程流域依地形,段落,生态,植被,岩土,气候,水系等分布情况,黄河水的水质其实是大相径庭的。世人都知道黄河裏挟泥沙,浑浊泛黄为特色,所以历史上这条大河才一直被人们称作黄河。

 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黄河给人的印象是浑浊,泥沙太重的感觉,黄河从青海省的扎陵湖,鄂陵湖开始就变黄了,由于所处的位置雨量充沛山脊裸露又是黄土结构,流入黄河的水就开始变黄了,黄河当然是以黄著称,但黄河并不是全都是**,它有一段也是清澈明亮的这一段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和济源市的边界之处,也就是有名的小浪底,这一段经常还有游船出现在河里。

 黄河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

 根据流域形成发育的地理、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黄河干流河道可分为上、中、下游和11个河段。其中,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长12064公里;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

黄河水在哪个朝代还是清的

黄河在唐朝以前还叫“大河”,黄河水还是清的,唐朝及唐朝以后黄河才由几度变黄到彻底变黄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