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一些关于 大六壬的资料,如有将万分感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6收藏

想找一些关于 大六壬的资料,如有将万分感谢,第1张

大六壬何其大也,我也只是在学壬路上多走了几年,大六壬的古籍相对比较单纯,但是现代人来看有点佶屈聱牙,若无基础(或者有点五行生克基础)的人看起,但其实我觉得某些大概性的东西,分享出来让更多有志于研习六壬的同道朋友多一些参考,未尝不是一种乐趣,将学习大六壬的历程进行分段式的分享,是为了让迷惑的朋友更好的借鉴,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各个阶段是相互掺杂的,所以也需要根据各自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最后,祝大家成为六壬高手,传承先贤绝学,共同将大六壬发扬光大!

这些六壬书籍都出自 古籍阁 或者 六壬网 ,如果你学习大六壬的话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基本所有的大六壬资料都可在其内找到

├─大六壬资料目录:

│      《壬归》

│      《大六壬秘本》 金正音

│      《大六壬立成大全钤》

│      八六居士 《大六壬揭秘》(部分节录)

│      北海闲人 《大六壬断法述要》

│      北海闲人 《大六壬理法易简》

│      唐 徐道符 《大六壬心镜》

│      唐 李淳风 《六壬课》

│      唐 袁天罡 《九天玄女六壬课经》(又名大六壬灵觉经)

│      唐 袁天罡 《九天玄女六壬课经》

│      唐 袁天罡 《射覆无移口鉴》

│      大六壬揭秘与现代应用研究 -- 徐伟刚

│      安倍晴明  《占事略诀》

│      宋 凌福之  《毕法赋》

│      宋 凌福之  《毕法赋》

│      宋 凌福之 《口鉴奥旨》

│      徐伟刚点校本  《六壬大全》

│      明 陈公献、程爱函  《六壬经典汇要》

│      明 陈公献  《大六壬指南》

│      杨景磐  《六壬捷录新解》

│      杨景磐  《大六壬指南例题解》

│      清 刘赤江、慕农甫 《六壬粹言》

│      清 叶悔亭 《六壬眎斯》

│      清 张官德 《六壬辨疑》

│      清 袁树珊 《大六壬探原》

│      王雷之  《大六壬实占百例精解》

│      精抄历代六壬占验汇选 (上卷)

│      精抄历代六壬占验汇选 (下卷)

│      陈剑  《大六壬课经》《壬窍》(全本)

《大六壬720课》

《大六壬心镜》

《大六壬括囊赋》略疏

《大六壬指南》

《大六壬指南占验今诠》

《大六壬指南诠解》

《大六壬揭秘与现代应用研究》

《大六壬断案新编》[宋]邵彦和着

《大六壬金口诀预测学全书》

《大六壬金铰剪》

├─大六壬集应钤

│      00_大六壬集应钤_正文前

│      01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一_甲子

│      02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二_乙丑

│      03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三_丙寅

│      04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四_丁卯

│      05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五_戊辰

│      06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六_己巳

│      07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七_庚午

│      08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八_辛未

│      09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九_壬申

│      10_大六壬集应钤_卷之十_癸酉

│      11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一_甲戌

│      12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二_乙亥

│      13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三_丙子

│      14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四_丁丑

│      15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五_戊寅

│      16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六_己卯

│      17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七_庚辰

│      18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八_辛巳

│      19_大六壬集应钤_卷十九_壬午

│      20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十_癸未

│      21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一_甲申

│      22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二_乙酉

│      23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三_丙戌

│      24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四_丁亥

│      25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五_戊子

│      26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六_己丑

│      27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七_庚寅

│      28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八_辛卯

│      29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二九_壬辰

│      30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十_癸巳

│      31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一_甲午

│      32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二_乙未

│      33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三_丙申

│      34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四_丁酉

│      35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五_戊戌

│      36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六_己亥

│      37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七_庚子

│      38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八_辛丑

│      39_大六壬集应钤_卷三九_壬寅

│      40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十_癸卯

│      41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一_甲辰

│      42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二_乙巳

│      43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三_丙午

│      44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四_丁未

│      45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五_戊申

│      46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六_己酉

│      47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七_庚戌

│      48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八_辛亥

│      49_大六壬集应钤_卷四九_壬子

│      50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十_癸丑

│      51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一_甲寅

│      52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二_乙卯

│      53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三_丙辰

│      54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四_丁巳

│      55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五_戊午

│      56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六_己未

│      57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七_庚申

│      58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八_辛酉

│      59_大六壬集应钤_卷五九_壬戌

│      60_大六壬集应钤_卷六十_癸亥

大六壬的形成:

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术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为三式,被目为最高层次的预测之学,而大六壬被益为三式之最。其术以月将加占时,在地盘上排布天盘,据天地盘的相对运转并以日干支为基点演成四课,由四课而起三传,配以十二天神,附以各种星煞,推定行年,本命,在此基础上据各种原则,方法进行判断,从而形成一套独具特点的,系统的预测模式和预测学说,此术博大精深,而总根于五行,阴阳之理。

大六壬的命名:

为什么取名叫大六壬,三式的立式依据是历法 ,但三式在起式上都不是常用的历法 ,奇门遁甲有奇门历,太乙术有太乙历,大六壬用农历,大六壬讲月将不讲月建,与一般的术数门类大不同 ,六壬根本发源是古代历法,岁始寅,甲寄之,所以奇门要遁甲,岁之首也。将始亥,壬寄之,所以六壬要遁壬,亦岁首也。古人是很讲究这个岁首,六者,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戍六阳数,大者,合乎天道地道人道是也。大六壬论十二将,不叫十二支!一定要从亥起论,不从子起论了,而六壬就是不讲十二支,只讲十二将的 ,亥为正月将,正月建寅,辟泰卦,三阳动乎下而三阴应乎上,所谓“三阳始兆”之卦也,所以亥一定只能讲三阳始兆,这就是六壬的起源和来历,先有历法,后有大六壬这是明确的。

大六壬的史志记载:

在历代史志记载中,有一点很令人瞩目,历代精于六壬者,在壬学上有重要著术与研究者都是历史的著名人物,及自然科学家,例如伍子胥,范蠡,文种皆是吴越春秋时的六壬家,另据《通志》所列,三国时诸葛亮撰有《六壬类苑》,唐李靖撰有《王帐经》,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撰有《六壬髓经》,宋代自然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学者王肯堂的《郁岗斋笔尘》,明代茅之仪的《武备志》,均有大六壬的研究或阐述,这说明大六壬居于殊尊的地位。

大六壬的推算原理:

[月将]是大六壬起课关健。起课以“月将加占时”从地盘上排布天盘,天地盘代表阴阳,动静,亦是两仪,由两仪生四象,即四课,由四课起三传,三传演绎一个事物的起点,中途,结果,形成六壬课式。所谓“月将”,就是太阳躔(chan日月星辰的运动意思)度,每月节气的中气过宫,例如:一年有廿四个节气,每个月有一节与一气,正月建寅,以立春为一岁之始节,交雨水为中气过宫起亥将,这个亥即是太阳,亦称月将,起法是正月起亥二月起戍逆行十二支,盘式起课引例: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六壬盘式,由两部分组成,内层的圆盘称天盘,嵌在外层的方盘中,可以自由转动。方盘即地盘,标示着八干、四维、十二辰、二十八宿躔度。天盘运行其中,天盘中央的列宿称为北斗七星,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北斗星的斗魁部分,而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则组成北斗星的斗杓部分。由于地盘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其二十八宿分列十二辰也有其相对固定的宫度;天盘运行其中,以斗杓所指定四时、十二建,并由此显示太阳躔度的星辰变化,这就是“月将加占时”的由来。经由进一步演绎,即可生成一个包括四课三传在内的大六壬完整课式。

大六壬的组成部份:

六壬课式中包含月将,占时,地盘,天盘,四课,三传,天官,遁干,年命,神煞等多种组织成份的表现形式,干支的阴阳五行属性及其特定关系也是推演四课,三传的根据,因此,首先就干支的阴阳五行属性和干支的关系作必要的介绍,然后再对各种组织成份及推演方法作出说明。

1:天干和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2:五行的生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3:六亲的关系:

日干为“我” 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克我都官鬼,(阴阳异类克我为官,阴阳同类克我为鬼)我克者妻财,与我同类者兄弟。

4:十干寄宫:

甲寄在寅乙寄辰,丙戊寄巳不须论。

丁已寄未庚申是,辛戍壬亥寄其真。

癸寄丑来不会错,寄宫不用四正神。

5:十二个时辰:

子时:23点至01点, 丑时:01点至03点, 寅时:03点至05点。

卯时:05点至07点, 辰时:07点至09点, 巳时:09点至11点。

午时:11点至13点, 未时:13点至15点, 申时:15点至17点。

酉时:17点至19点, 戍时:19点至21点, 亥时:21点至23点。

6:月将的起法:

正月寅:立春节,雨水气,雨水后月将亥。

二月卯:惊蛰节,春分气,春分后月将戍。

三月辰:清明节,谷雨气,谷雨后月将酉。

四月巳:立夏节,小满气,小满后月将申。

五月午:忙种节,夏至气,夏至后月将未。

六月未:小暑节,大暑气,大暑后月将午。

七月申:立秋节,处暑气,处暑后月将巳。

八月酉:白露节,秋分气,秋分后月将辰。

九月戍:寒露节,霜降气,霜降后月将卯。

十月亥:立冬节,小雪气,小雪后月将寅。

十一月子:大雪节,冬至气,冬至后月将丑。

十二月丑:小寒节,大寒气,大寒后月将子。

7:起贵人歌诀:清<钦定协纪辨方书>用此法

昼:甲未戊庚丑,乙申已子求,丙酉丁亥位,壬卯癸巳游。六辛逢虎上

夜:甲丑戊庚未,乙子已申求,丙亥丁酉位,壬巳癸卯游。六辛逢午马

8:十二支地盘定局:

地盘:即位置固定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为静而不动。定而不变者,其式如下:

巳午未申

辰 酉

卯 戍

寅丑子亥

9:天盘及其排布:

天盘:即以月将加占时之上,所占之时即地盘时分,起月将顺排十二支所形成的,例如月将是亥,占时是卯,即在地盘卯上起亥,月将亥由卯上顺排十二支,其式如下;

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

子辰 酉巳

起---亥卯 戍午

寅丑子亥

戍酉申未

10:四课及其演式:

四课:乃本日干支为基础,参照天地盘而演成者,其法先将日干支平行书写,干支之间留一字之空,然后依十干寄宫例,查日干寄入地盘何宫,即将其上天盘之字写于干上,成第一课,以干上所得之字,写于日干之左,查地盘此字之上天盘为何字,即书此字之上,成第二课,以日支为地盘之支,查其上天盘之字为何字,写于支上,成第三课,以支上所得之字,写在支左,从地盘查此字上天盘之字为何字,即写于此字之上,成第四课。例:甲子日,月将:亥,占卯时,其式如下:

四三二一

辰申午戍

申子戍甲

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

子辰 酉巳

起---亥卯 戍午

寅丑子亥

戍酉申未

11:三传及其起例:

三传:即初传(以名发用)中传,末传,乃由四课之上下克贼,或因它种情况而形成(上克下曰克,下克上曰贼)三传取法,分为九类;1:贼克2:比用3:涉害4:遥克5:昴星6:伏吟7:返吟8:别责9:八专

○1贼克,四课有克贼。A:上克下元首B:下贼上重审

○2比用,多克贼取与日干比者为用,阳日用阳阴用阴。

○3涉害,多克贼,俱比或俱不比。A:回归本位,涉害多者为用。B:见机,涉害深浅相同,临四孟之地者发用。C:察微,涉害深浅相同,无临孟地者,取临仲地发用。D:缀瑕,涉害深浅相同,同临孟地,取干上神发用。

○4遥克,四课中无克贼,A:蒿矢,上神克日者发用。B:弹射,日克上神者发用。

○5昴星,无遥无克,四课全备,阳仰阴俯酉位取用。A:阳日酉仰,取名‘虎视’地盘酉上发用,中末先辰后日。B:阴日酉俯,取名‘冬蛇掩目’取天盘酉下发用,中末先日后辰。

○6伏吟,天地盘伏本位。A:不虞,课中有克贼,取克贼为用,中取初刑,末取中刑。B:自任,无克贼,日干为阳,取日上神发用,中取初刑,末取中刑。C:自信,日干为阴,取支上神发用,中取初刑,末取中刑。D:杜传,初传自刑,中取支上,中又自刑,中冲为末。

○7返吟,天地盘对冲,A:无依,课中有克贼,中取初上,末取中上。B:井栏,课中无克贼,取支驿马发用,中取支上,末取干上。(惟辛未,丁未,已未,辛丑,丁丑,已丑日)。

○8别责,无遥无克,四课只有三课,阳日干合上头神(天干五合的地盘寄宫之上神发用),阴日支前三合寄(日支三合的前支发用,例如酉日三合巳酉丑,丑在酉前),中末皆归日上神,别责不论阴日阳日俱名芜*。

○9八专,两课无克名八专,无克不取遥克,阳日取第一课上神在天盘顺数三神发用,阴日取第四课上神在天盘逆行三位发用。不论阴日阳日中末皆取干上神

六壬一类的书籍,在隋志、唐志中己颇有记录,至郑樵《通志》所载六壬书目并八十二部,计一百九十一卷、明焦雄的《国史经籍志》所列多至八十二家。清代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于六壬主要收《大六壬类聚》,编修《四库全书》,于六壬唯取《六壬大全》,但官书之外,清代新的六壬著述仍有很多。迄于民国,大六壬的研究与著述相续不绝。历史上精于六壬者,或在壬学上有重要谱述与研究成果者,不仅有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活动家,还有著名的学者和自然科学家。如《通志》所列、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便撰有《六壬明鉴连珠歌》和《六壬髓径》。又如宋代自然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王肯堂的《郁冈斋笔尘》、明代茅之仪的《武备志》均有六壬内容的研究与阐述。

给朋友一篇文章看下

作者:无名氏

六壬为玄学,非唯物亦非唯心,是心物二元的体系。所以研究六壬的方法,也应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过分偏重于谈论灵感、心法则流于玄虚荒诞之境;过分偏重于它的客观规定性,则流于凝滞不通的板法。 六壬的“散”

“散”字为学壬一病。它指六壬判断理路不明,递进不紧,思维紊乱,虚浮无力。常见于六壬学习的第二个阶段。

随着六壬学习的深入,概念理论增多,神智遂为知识所惑,心中似有万法,临阵并无真章。如老年妇人之絮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则不知所言。术语满天飞,实则空而无力也。就像唱歌一样,用的是左嗓子,不是前,就是后,无一句打在点子上。有人在此阶段纠缠数年不能进步。

这两年单位上评模范,都采用打分制,看上去很科学。假如要评先进,便弄张表,上面业务成绩、思想道德、学历文凭、甲乙丙丁……若干项,评判者照表打分,然后总分累加,结果便出来了。初学六壬的也是这样,什么两贵不贵、德入天门、驿马逢空、乘轩铸印……等等,罗列一大摞,然后统计一下,好的因素五项,坏的因素三项,五多于三,大笔一挥,断事可成。直把个六壬判断弄成单位评模范,这就是“散”。

然“散”字一症,学壬者十有八九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六壬指南》的作者陈公献断的课,气势恢宏,局象紧密。而同是六壬大家的《六壬粹言》中的断例,风格婉约,局象便不如《六壬指南》中的紧密,相较之下,便散了些。

现代的一些六壬课例就更差了,花里胡哨,徒炫人耳目,外行看见,惊为神品,明眼人一看,形同呓语,长期受此熏染,有害无益。断课之法,紧密者可以开阔,如果沿着这种神吹海侃的作派,再要往回收,可就难了。这类占法,平常为人解占,滔滔不绝,颇有应验。一到关键时刻大事需要决断的时候,犹如窑头土坯,遇雨则圮。以圣人趋吉避凶之道,反成取辱之途。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壬学大家初学推荐《六壬指南》的原因之一,《六壬指南》中的例子就象书法中的楷书一样,规矩分明。经过长时间浸润以后,学壬者的功力自然见长。然后参以其它壬书,活跃思路,则壬学易成。壬学的例子不能光看字面上的断语,实则后面是有东西的(经过的人可以看出来,没有经过的人看不出来),要不然怎么说“壬本道术”呢。要不为什么徐养浩研壬五十年,遍览壬书,说:“然判断简妙者,莫若陈公献等指南耳”,自有道理,只不过初学者视而不见。陈公献少而学,壮而行,挟六壬之技游于大江南北,名重于公卿之间,没有两把刷子,是混不出来的。

我一个同学当大夫,对我说,看病找大夫,不要听社会上的名气,要看医院的人病了找谁,就找那个大夫,道理很深刻。外行叫好一半好,内行叫好才算好。学壬廿年的程翔云评论陈公献说:“纵口而谈,悉本于理,及考其事,应如左券”,断课和事实就象复写的两联单据一样,你说厉害不厉害。

有个老师学六壬宗《六壬指南》,苦学若干年,有所成就,一日见其它壬书,长叹曰:“《指南》误我!”殊不知,正因为学《六壬指南》长年累月,得《指南》之理气,得慎独之功夫,才有今日之规模,只是欠开阔发挥而已。如若当年即以它书为蓝本,必有今日之成就?

学壬和吃饭一样,总要自己消化,营养身体才好。理论只是理论,例子只是案例。要把壬书上的东西打烂了嚼碎,细细品味后,咽到肚子里,吸收到身体中才能为我所用。初学容易照猫画虎,硬圈硬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断课不是有机的统一,不能一理融贯,只是课象的对照罗列,实则夹生米饭,这叫“夹生散 ”。更有一种,壬书一看便知,凭着自己灵感,妄谈禅定,在那里玩弄独头意识,以为得计,非但壬学没有精进,已处危境而不自知,这一类可以称做“玄虚散”。

如何在学壬当中避免这个“散”呢?做起来很难,与天赋和后天都有关系。从天赋来讲,有人天生虎视鹰扬,思想锐利,有人天生颟顸,唯唯诺诺,此乃造物所致,无可改变。可改变者,多读书,勤思考,多历事,善总结,能慎独,能平实。取象断课追求一个“理”字。临断时,不昧神明,非理勿视,非理勿取,非理勿断,用一根无形的“理”的绳索把课象串起来,纲举目张,长此以往,则“散”字可消。整个一本壬书,就是讲一个“理”字。六壬的道理,就是事物的道理,对事物的道理了然于胸,必然六壬也有个主见在里边。

在学习和讨论六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觉,那些有哲学头脑的,学习理工的,在某一方面有较深造诣的,有丰富社会阅历的,学习六壬后,断的课就相对清晰紧密。这说明,六壬的道理是和事物的道理相通的,这些人原来对事物已经有一定的感觉和认知,一经脱胎转换(这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便派上了用场。

陈公献博览群书,旁及黄老,知晓军事,出仕任官,游历山川,见识自不与凡人同,不是一个普通的术士。《指南》删繁就简,实则意味深长。读之日久,有一种互相咬合,勾心斗角,刻卯对缝之感。

六壬判断如何作到整而不散,作到与事物的发展节奉共进退,是一个漫长的追求过程。以理运数,以数明理是六壬的核心所在,只要我们坚持讲个“理”字,必定会有所收获吧。

太乙、奇门、六壬,中国术数史上的三大绝学!太乙术主要用来占测国家大事,国家的兴衰成败,具体说是用来占测国运的;六壬主要用来占测人世间的事情,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而《奇门遁甲》之学算是这三式中最厉害的一门学问了,创始之初是用在军事上的,主要是用来行军打仗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人物有:三国时的诸葛亮、汉朝张良、明朝的刘伯温等都是《奇门遁甲》高手,大家在史书上或是电视上可以看到他们安邦定国的丰功伟绩!相信大家对以上这些人一定不会陌生的!奇门遁甲阵又叫八阵分八个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生门为生,死门为死。入其他各门,则又见八门,周而复始。《奇门遁甲》在古今都被誉为“帝王之学”,古今中外对她的评价都是较高的,清代四库全书在撰写《遁甲演义》的提要中称“奇门遁甲于方技之中,最有理致”,《中国神秘文化百科全书》中称《奇门遁甲》是“中国方术中式占的集大成者”奇门遁甲融周易、天文、律历、地理、数学、阴阳五行学说等于一体,关键在于她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要说《奇门遁甲》的起源,先从一个神话开始讲起吧!这是一个涉及八千多年前的神话传说。传说在上古时期,在古代的东方有一个黎族首领叫“蚩尤”的人为祸作乱,由于他有兄弟八十一人,且个个铜头铁骨,并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无人能敌。黄帝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很是痛苦,于是起兵征讨蚩尤,两军对垒于河北涿鹿,但是由于蚩尤太厉害了,黄帝久战僵持不下,流血千里,不能获胜。黄帝心中郁闷,正烦着时,忽然天上云彩拨开,两个神童出现,称是奉“九天玄女”之命传于黄帝,黄即跪拜接受,黄帝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用篆文撰写的龙甲神章;黄帝根据书里面的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於是黄帝要他的宰相风后把龙甲神章演译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创制了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再接着又制造了指南车,从而打败了蚩尤。《奇门遁甲》传到周朝姜太公,太公用她打败了纣王,并将《奇门遁甲》改版成七十二局,后又经汉代黄石老人传给张良,张良又把它精简变成了一十八局(阳遁九局和阴遁九局),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奇门遁甲。汉朝灭亡后,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由一位古今中外都闻名遐迩的伟大人物——诸葛亮创造出来的!谈起诸葛亮,我想是家喻户晓的了,他是划朝代的人物,纵横古今,其才知、韬略以及对《奇门遁甲》术的运用上,无一人能出其右!在史书中记载:东吴中智勇双全的大将陆逊,在当时打败了刘备后,率领数万人的追兵乘胜追击,结果遇到了诸葛孔明的“乱石阵”,陆逊带领数万兵马进入乱石阵后,立刻迷失了方向,几乎丧生于“乱石阵”中,后幸得高人相救,才得以脱生而逃出,最后也就知难而退了。大家想想看,一堆乱石,居然打败了由陆逊带领的成千上万骁勇善战的军队,这说明了什么?诸葛亮已将《奇门遁甲》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大家不禁要叹:“孔明真神人也”!故大诗人杜甫亦有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不过可惜的是,他虽有鸿鹄之志,天命不允,以致于最后疫死于五丈原,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愿!唉,苍天不佑!到了唐朝,被封为“卫国公”的李靖,也写了不少关于《奇门遁甲》方面的书籍,而且其在行军打仗时也是经常运用《奇门遁甲》的,李靖主要是辅佐唐王李世民凳基。到了宋朝,开国功臣赵普,在《奇门遁甲》的运用上也是多有心得,后来因建功而被封为宰相,他写了一篇非常著名的篇章——《进经表》,里面囊括了《奇门遁甲》的精髓。《奇门遁甲》历来被古代皇家视为“帝王之学”,私藏于皇室内宫,不轻易示人,但由于北宋时期的国力空虚,北方辽、金等外族虎视眈眈,宋真宗、宋仁宗二帝为抵御外族的入侵,在社会上大力宣扬《奇门遁甲》,仁宗年间,其多方搜集有关《奇门遁甲》方面的书,并由皇家写出《景祐遁甲符应经》,宋仁宗皇帝亲自为其写序。到了明朝,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刘伯温也是一代《奇门遁甲》高手,刘伯温对此术的运用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并另外写有著名的古预言——《烧饼歌》,但他深暗政治之学,明白“功高震主、才高遭忌”的道理,在完成了辅佐朱元璋的帝王霸业后,便功成身退,隐居于山林了。奇门遁甲有《数理奇门》和《法术奇门》之分,数理奇门主要是以八神、八门、九星及天干地支来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就如同八字、纳甲法、梅花易数等一般的预测方法。而法术奇门为运用法术进行运筹的一种方术,就像是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道士画符念咒语的一样三才者,天地人也。天动地静,人禀天地之气始生。三才具而万物兴荣,天地始现生机。奇门预测体系,源于天地运化之理,正是基于三才之道而设,故时时处处体现着三才的辨证关系。欲精奇门之道,须识奇门三才之理。三才之道,乃奇门遁甲预测体系之灵魂。奇门属古之“三式”之一,何以称三?三才也。奇门起局,以一气统三元,此奇门三才之由始也。立盘天地人,以应天地间万物,此奇门三才之根基也。三奇日月星,神出而鬼没,此三才之用也。六壬又云有天三奇、地三奇及人三奇之谓,可见三才之中又可再分三才,此奇门三才之分化也。故三才之道,变化无穷,以定天地人事之状态,以应是非善恶之高下。明三才之道,方能明辨局中玄机。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积三则转,故能成九宫之妙,能宣造化之微也。此奇门三才之本体也。奇门预测,应随时注意把握三才之道,其入手则须先明天地奇门之理。概每一时辰,地球当有十二分之一区域与盘相应,若均以一局为用,必致谬误。故奇门体系须首先区分大的三才:天盘者,正时之盘局也,乃古之贤士治理国家及用兵之秘本。因其过于概括和抽象,故其用于人事预测而时有含糊难明之处。地盘者,静应也,为周围具体环境,为大的状态,为不动之应也。人盘为天地盘信息的放大和细化,为动应(或可依法变通正时之盘,仿六壬之移神换将)。故奇门预测人事,由天而地,由地而人。以地盘大的环境、外应为主,以地为根基,主六亲关系,随问随答。作为开放型的预测体系,奇门预测中凡所见人物均可为应,远应远来近应近。此为奇门预测体系中大的三才之道。以奇门正时盘式预测,自古就首宗三才之道。《奇门遁甲秘笈大全·奇门占事》云:“凡占吉凶者,首重九星,以九星为天盘,吉凶由天故也。”“凡出行趋避者,首重八门,以八门为人盘,吉凶由自取故也。”“凡造葬迁移者,首重九宫,以九宫为地盘,迁移等事皆由地而起也。”由是知奇门判断,从天地人三才也。奇门中,星高门中宫低,对应天人地,而神游于三才之际。凡测天地之事,观天地之盘可也。而人事则为天地之末,各为一小天地,故繁杂多姿。同一时辰,百人百事,千人千态,鲜有完全雷同者也。故在人事预测时,须辨人事之细微,方能不失谬误。奇门在预测人事时,门随人动,一门动则八门均动,此为后天人盘之微妙也。欲为人指点迷津,不可不知三才之道。奇门八神,即是协调三才的玄机点。数学中,三点决定一个平面。在奇门预测中,也有类似之处。凡一件事物,须从三个不同角度去分析、把握,方能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它。故奇门判断,宜先查三宫之休咎:值符象天,主动而迁;值使法地,被动而移;时干象人,随天地而移也。此三宫,如同人之三丹田,分主天地人三才之性,成人事之初、中、末之状态。奇门古籍中,多以值符、值使及天乙而断,道理即在于此处。在奇门随机预测中,一查彼之状态,彼动为天也;二查我之状态,我被动故为地也;三查周围环境之状态(外应),人事繁杂故也。以外应内,则奇门“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凡有形象之物,有器质之物,均可于局中细察其由来也。奇门中,凡天则多虚,多动,多为人事之初态,为孟,为上,为左,为前,为远,为贵,为阳刚,为父母,为领导,为仕途,为名声,为工作,为公,为积极,为广,为星,为值符;地则多实,多静,多为人事之末态,为季,为下,为右,为后,为近,为贱,为阴柔,为子女,为属下,为财帛,为房产,为风水,为阴私,为消极,为小,为宫,为值使;凡人则多灵,多迁,多为人事之中态,为仲,为中,为同类,为中性,为兄弟,为同事,为婚姻,为家庭,为人事关系,为公共,为平等,为适度,为门,为天乙等等。由是可类推万事万物。如奇门格局中,九星反吟多虚,八门反吟多实;事业看星情,人事看八门;大事看星,小事则查宫可也。俗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奇门预测选择,亦要明此原则。奇门古籍预测人事时,大多首重八门,即为此理。奇门预测中,尚有“事不过三”之原则。即同一局象,不同之人占同类事,或同一人占不同类事时,凡用不可过三。何也?概天地始生,万物由三而定,量变过三则质变,人事信息亦因重复增大而模糊,故误差必多。又,凡占吉事,首占最良,其次则减吉,再次则无吉可言;凡占凶事,首占最恶,其次则减凶,再次则无凶。此均从三才之理,学者倘能悟透个中真机,则于思路大有裨益矣。奇门预测三才之道,至精至博。

自宋朝这后,六壬被列为禁学。壬书也被列为禁书。当今的壬学处在复兴时期,并没有真正的流派产生。没有流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出现。

在历史上,六壬也没有明显的流派。壬学与别派不同,统一称为宗门。

比如宗门九式,宗门七体。这都是最常见的入门法。

壬学是一门复杂的哲学,古人有面壁九年之称。但是现在有网络,初学想入门也得一年半载,这和悟性有关。

你在学六壬之前,应该看一看《河洛精蕴》《五行论》《五行大义》,然后再学习《九宗门》。

想找一些关于 大六壬的资料,如有将万分感谢

大六壬何其大也,我也只是在学壬路上多走了几年,大六壬的古籍相对比较单纯,但是现代人来看有点佶屈聱牙,若无基础(或者有点五行生克基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