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学习并了解中国文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2收藏

青少年如何学习并了解中国文化,第1张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人可以迅速在电视节目或剧场里认出无数当红明星,但是却不知道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分不清基本的朝代顺序。显然,他们的知识结构有些不合理。而各种“戏说”和以“正剧”名义上映的电视剧、**,传播了太多的被歪曲了的历史,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理解,恰恰来自这类浅薄的影视。鉴于这种情形,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这种教育应当是生动活泼的,最好结合现实的问题、影视展开,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自然融入学习讨论中。这种学习,不必再专门开设课程(现在大学生的课程太多了),可以结合各种课堂教学,也可以和游玩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春假学校组织参观十三陵,那么就可以顺便要求同学们背下明代各朝的历史顺序、主要年号、主要人物和事件,看一个陵,讲一段历史和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参观大觉寺,可以要求同学们了解辽代的历史;如果到了阜成门内白塔寺走一走,自然就学习到了中国和尼泊尔近千年的佛教往来史;北海琼岛上满、汉、蒙三种文字的碑刻,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清代我国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最近通州出土了一尊巨大的清代翁仲石像,报道说是乾隆一位公主墓地的文物,那么,可以把说新闻与了解清代公主坟在京的分布结合起来。还有古代的文学作品,同样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例如,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读《封神演义》最后一回,了解中国主要姓氏的起源;通过读《西游记》中提到的佛教诸神,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主要的佛经(例如《阿弥陀经》、《佛遗教经》)。除了中文或国学专业的同学为了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必须读较多的古代典籍外,我不主张其他的大学生去通读十三经之类,我们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更多的现实和未来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学习、掌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分配中,应该更多地把握当前和未来,但也要适当地关注过去。毕竟,我们和我们的祖辈,是从我们自身的传统和历史中走过来的,走过来的轨迹应当大体了解。只有接触一些典籍,才能认识传统文化。在这个意义上,我虽不主张大学生读太多的古代典籍,但还是提倡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读一二本,感受一下典籍的魅力。多数为文学大家,但是每篇记载只有数百字。

俗话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力量国家有希望。青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动力。面对坎坎坷坷发展的文化之路,作为青少年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出一份力,发一份光”,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投入到祖国的文化发展之中是青年人的骄傲。在我看来,青年人想要将祖国文化更好的发展下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掘文化底蕴,感受文化熏陶

我们的祖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绵绵不绝的文化历史。并且中国是文明古国中文化发展唯一没有断续的国家,我国保留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古文化,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志士,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发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去感受中华文化的特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学习中华文化

青少年正是学知识懂礼仪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老师课堂教授的文化知识,也要提高自己的课外文化技能。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去学习中华文化技能,不单单感受文化,并且加入行动中去。像书法、水墨画、古筝、琵琶等等,都可以安排时间去学习锻炼,不仅为中华文化发展勾起桥梁,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含量。

三、尽自己的力量宣扬中华文化

当青少年拥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后,便可以向不懂不知文化的人传授。当青少年看到别人受到文化熏陶后而喜欢上中华文化,这种文化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青少年要立大志,不仅在身边传播中华文化,也要将中华文化带到世界,带到国际舞台之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促进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青少年是我国的一股洪流,有着迸发的生命力。在青少年的携手共进之下,中华文化定能得到大力发展,永远在世界文化之林褶褶生光。

  摘要:9月开学季,伴随着凉爽的秋风,学生们回到校园。在山东,吸引青少年走进课堂的除了常规文化课程,还有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得益于山东省财政支持,通过打造特色课程、推动非遗职业教育、鼓励传承人到校园当客座教师等方式,山东多地校园成为非遗传承阵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月6日《中国文化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是极其珍贵的文化宝藏。保护非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历史赋予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体,口传心授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因此“人”是确保非遗传承不息的关键所在。

 非遗传承离不开人,尤其是有热情、有天赋、有技能的传承人,这些人不是天生而来、凭空出现的,需要在各类非遗传习活动中去挖掘和培养,青少年是最具潜力的群体,但由于很多青少年对非遗缺乏认识,对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不够了解,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为青少年认知非遗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由此激发青少年的兴趣、点燃青少年的热情,来唤醒青少年内心中的传统文化种子。

 校园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常态化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既有利于扩大非遗的展示空间,让更多青少年接触、感受与知晓非遗文化;也有利于扩大非遗的传承空间,吸引更多青少年热爱与投身非遗事业,拓宽非遗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渠道,解决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迫切问题。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设置非遗课程、建立教研基地、开展科学研究、组织非遗展示等工作,让青少年与非遗越走越近,还有的通过探索非遗职业教育新模式,构建“人文素养 技术技能 职业态度”的传习体系,为非遗传承注入了充沛动力。

 非遗进校园激活了非遗传承的一池春水,实践也已证明这是促进非遗传承的有效形式,要坚持把非遗进校园持续办下去,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为学校开展活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不断提高非遗进校园的趣味性、交互性和实效性,让青少年能够从中更深刻地感受到非遗的价值与魅力,引导更多有兴趣、有志向的青少年投身非遗传承的实践之中,从中发现和培养更多非遗传承可造之材,为非遗传承源源不断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护和传承非遗,是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文化血脉的重要工程,要充分利用好非遗进校园这一载体,将非遗保护融入教育体系,引领更多青少年肩负起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时代责任,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书写动人的青春篇章。

一、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在世界范围内被发现传播,这不仅是中国国家实力提升所带来的效应,还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丰富的价值。但当代青年由于处于“全球化”的特殊背景下,接受着片面的外来思想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需要培养加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当代青年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对于世界名著的阅读被重视的同时,四书五经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有被削弱的情况。而像四大名著、四书五经等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经典,其营养价值是极为丰富的,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会感觉枯燥乏味,只有认识到其精髓才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就对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然而大部分青年并未达到认识传统文化精髓的境界。

第二,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大多数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较高,他们认为继承这些宝贵文化是有必要的,只是没有足够的机会去深入了解,这就说明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之紧迫。

二、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宝贵财富 遒劲有力的汉字、意境深远的山水画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体现,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任重道远的担当更是传统文化里道义使命感的内涵所在。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给予我们深邃恒久的精神财富。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必然不同于别国学生对中文“太难”这样层面的认识,作为中国发展的绝对动力,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一宝贵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青年的固有优势。 

(二)继承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的义务和使命 一方面,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基因,存在于每个中国人体内,是当代青年保有民族自信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形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基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有必要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加深自身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新一轮扩张,给我们带来了民族认同的危机,而民族认同感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当代青年应当自觉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擎起国家发展的大旗,促进自身和国家民族共同进步。

三、如何实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培养当代青年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意识是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中国人所创造,既是前后代中国人文化联系的中介,又是后代人自觉选择、积极创造的结果。这种传承和发展中,自觉创造、选择的主体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当代青年作为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承担者,需要摒弃盲目自在的状态,而应有自觉自为水平。“旧用而不自知”的盲目接受态度不是认同和继承,而是背着传统文化包袱固步自封,当代青年必须树立文化自觉意识,用辩证、批判的思维来认识传统文化,才能达到自觉自为的水平,进而将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自身价值体系和道德认知的框架中,并自觉运用到现实问题中,发挥出传统文化真正的教育价值。

典籍活起来,对青少年会产生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典籍活起来出自央视主导的舞台话剧《典籍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包含《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和《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节目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王嘉宁担任节目主持人,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风险。然而,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我的大学中,学生可以选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从中学习到孝顺、尊老、尊师、礼让等传统美德。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也能够理解和感受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

其次,大学生应该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校园中,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尊重老师、帮助同学、遵守校规等,以此来展现我们的传统美德。比如,在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中,一些同学会主动捡拾垃圾,这不仅维护了校园环境的整洁,也传递了我们对环境的尊重和爱护的美德。

此外,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在我的大学中,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中秋晚会等,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比如,在春节联欢晚会中,我们会表演传统戏曲、舞龙舞狮等,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丽。

最后,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积极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我的大学中,我们的学生会会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传统文化的知识,如《三字经》、《百家姓》等,以此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以及推广传统文化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风险。然而,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我的大学中,学生可以选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从中学习到孝顺、尊老、尊师、礼让等传统美德。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也能够理解和感受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

其次,大学生应该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校园中,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尊重老师、帮助同学、遵守校规等,以此来展现我们的传统美德。比如,在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中,一些同学会主动捡拾垃圾,这不仅维护了校园环境的整洁,也传递了我们对环境的尊重和爱护的美德。

此外,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在我的大学中,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中秋晚会等,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比如,在春节联欢晚会中,我们会表演传统戏曲、舞龙舞狮等,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丽。

最后,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积极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在我的大学中,我们的学生会会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传统文化的知识,如《三字经》、《百家姓》等,以此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以及推广传统文化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为什么汉服越来越受青少年的喜爱?以下是几个原因:

1、汉服的美丽和华丽感

。汉服的设计精美,细节繁多,每一件汉服都是一件艺术品。穿上汉服,不仅可以感受到华丽的气息,还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优雅。

2。汉服的文化内涵深厚

。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穿上汉服,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3、汉服的穿着方式和礼仪

穿。汉服需要遵循一定的穿着方式和礼仪,这让人感受到尊重和自信。穿上汉服,不仅可以展现出自己的气质和品味,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汉服的社交属性。

汉服的爱好者们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和聚会,这让人感受到归属感和友情。穿上汉服,不仅可以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能够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综上所述,汉服越来越受青少年的喜爱,是因为它的美丽、文化内涵、穿着方式和礼仪、社交属性等方面都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魅力。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青少年如何学习并了解中国文化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人可以迅速在电视节目或剧场里认出无数当红明星,但是却不知道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事件,分不清基本的朝代顺序。显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