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痛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臂痛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臂痛的穴位 2 治疗臂痛的方剂 3 治疗臂痛的中成药 4 臂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臂痛 1 拼音

bì tòng

2 英文参考

arm pa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臂痛为症状名[1] 。指上肢,即肩以下,腕以上部位疼痛[2] 。多由风寒湿邪侵袭、痰饮留滞、血不荣筋、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或提挈重物损伤所致[1]。《证治要诀·臂痛》:“臂为风寒湿所搏,或饮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肿者,有不肿者……外有血虚一证,血不荣于筋,或致臂痛。”《类经图翼》卷十一:“凡人肩冷臂痛者,每遇风寒,肩上多冷……此以阳气不足,气血衰少而然。”

若臂痛由风寒湿侵袭所致,治宜蠲痹汤,若由血不荣筋,瘦弱,臂痛,则兼养血,宜蠲痹汤合四物汤[1]。

若怒动肝火而臂痛者,宜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1]。

若痰饮流注而臂连肩背酸痛者,宜二陈汤、星香散合用[1]。

若挈重伤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劳散,或和气饮[1]。

若臂痛由脾虚邪气相搏,宜补中益气汤加威灵仙、桂枝、姜黄等[1]。

若臂痛不能举物,气血凝滞者,宜舒筋汤[1]。

臂痛部位与经络循行相关[1]。《医钞类编·臂痛门》:“臂痛,有六道经络,定其痛在何经络之间,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气血通则愈矣。” 如臂前廉痛属阳明,宜升麻、白芷、葛根;臂后廉痛属太阳,宜藁本、羌活;臂外廉痛属少阳,宜柴胡、连翘;臂内廉痛属厥阴,宜柴胡、当归、青皮;臂内前廉痛属太阴,宜升麻、白芷、葱白;臂内后廉痛属少阴,宜细辛、当归、独活等[1]。

4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上星穴的别名·鬼堂 41 上星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上星穴的定位 46 上星穴的取法 47 上星穴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上星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上星穴主治病证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上星穴的配伍 412 文献摘要 5 尺泽穴的别名·鬼堂 51 鬼堂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特异性 55 所属部位 56 尺泽穴的定位 57 尺泽穴的取法 58 尺泽穴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82 穴区神经、血管 59 尺泽穴的功效与作用 510 尺泽穴主治病证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5112 灸法 512 尺泽穴的配伍 513 研究进展 514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鬼堂 1 拼音

guǐ táng

2 英文参考

Shàngxīng GV23 [中国针灸学词典]

Chǐzé LU5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鬼堂为经穴别名:1上星;2尺泽。[1]

鬼堂为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所指即上星穴。又《千金翼方》作尺泽穴别名。

4 上星穴的别名·鬼堂

鬼堂为经穴别名,即上星。[1]。出《备急千金要方》。

穴位 上星 汉语拼音 Shangxing 罗马拼音 Shanghsing 美国英译名 Super Star 各

号 中国 GV23 日本 23 法

国 莫兰特氏 VG22 富耶氏 德国 LG22 英国 Gv23 美国 Go23

上星为经穴名(Shàngxīng GV23,DU23)[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属督脉[2]。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2]。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41 上星穴的别名

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

43 穴名解

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2]。

上,指头部。上者,升也,大也。中医有鼻通天气,目比日月之说;穴在前头部正中,正为阳精所聚之处。穴居头上,犹如星之居上,精英四照,故名上星,又名神堂、明堂。[3]

44 所属部位

前头[4]

45 上星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上星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5]。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2]。

上星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6]。

上星穴在督脉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46 上星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2]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入发际1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寸取穴[7]。

47 上星穴穴位解剖

上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2]。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8]。

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6]。

48 上星穴的功效与作用

上星穴具有熄风清热、宁神通鼻的功效。

上星穴有清热散风,通窍明目作用。[2]

上星穴为督脉之气所发,泻之可清督脉之气,以达通窍止血、清利头目之目的,临床以治疗鼻衄、鼻渊等鼻疾为主。[9]

上星穴主治鼻不通,目眩,睛痛诸疾,有清脑利窍、疏通血脉之功。凡属风热上冲,鼻塞、鼻衄、风眩、目不远视、如雾迷蒙,一切上焦风热、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3]

49 上星穴主治病证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2]。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8]。

上星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渊,鼻痈,鼻衄,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疟疾;痫证,癫狂;呕吐,烦满[7]。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证;以及前额神经痛,鼻炎,角膜炎,近视等[6]。

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 5~08寸[2][6];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

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7]。

平刺05~1寸[8]。

注意:新生儿及囟门未闭合时慎用[2]。

小儿前囟未闭者禁针[7]。

4102 灸法

可灸[2][7][8]。

艾条灸5~10分钟[6]。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注意:小儿前囟未闭者禁灸[7]。

411 上星穴的配伍

上星穴配百会、合谷治头风[2]。

上星穴配迎香、素髎、合谷治鼻出血,鼻炎[2]。

上星穴配肝俞治目赤、目痛、目痒等[2]。

上星配百会、囟会、承光,有清热利窍的作用,主治鼻塞不闻香臭,头痛。

上星配合谷、足三里,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渊,眩晕。

上星配肝俞,有散风清热,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泪出,多眵。

上星配风府、禾髂、风池、水沟、百会、百劳、风门,治鼻渊、鼻痔[7]。

上星配百会、神庭、前顶、攒竹、丝竹空、风池、合谷,治眼目风热[7]。

上星配风池、天柱,治头眩[7]。

上星配大椎,治痃疟[7]。

上星配前顶、百会、阳谷、合谷、关冲、昆仑、侠溪,治头风[7]。

412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虚肿,鼻塞不闻香臭,目眩,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远视。

《针灸大成》: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针灸聚英》: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类经图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癫狂,当在第十次下针。

《普济》:灸亦得,然不及针。日灸三壮至百五壮罢,须停十余日,然后更灸。故不用相续加灸满五十壮,即以细三棱针刺头上,以宣热气,忌酒面荞麦。

5 尺泽穴的别名·鬼堂

鬼堂为经穴别名,即尺泽[1]。出《千金翼方》。

穴位 尺泽 汉语拼音 Chize 罗马拼音 Chihtse 美国英译名 Short Narrow Marsh 各

号 中国 LU5 日本 P5 法

国 莫兰特氏 P5 富耶氏 LU5 德国 L5 英国 LU5 美国 5

尺泽为经穴名(Chǐzé LU5)[1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代号LU5[11]。别名鬼受,鬼堂[11]。属手太阴肺经[10]。尺泽为手太阴肺经的合穴,五行属水[10]。尺即尺肤,指前臂部,泽即沼泽,为水聚处,此穴在肘部,为合穴,脉气汇聚于此,故名尺泽[10]。主治咳嗽,气喘,少气,咯血,潮热,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部烦满,心痛,心烦,悲愁不乐,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胸膜炎,小儿惊风,急性胃肠炎,吐泻,肘臂挛痛,肩内侧痛,肩胛神经痛,四肢暴肿,手不能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丹毒,身痛,腰脊强痛,膝髌肿痛,乳痈,发热,症瘕积聚,疝气,咽喉肿痛,喑哑,抽搐,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遗尿,尿失禁等。

51 鬼堂的别名

鬼受(《备急千金要方》),鬼堂(《千金翼方》)。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柩·本输》:肺出于少商……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53 穴名解

尺即尺肤,指前臂部,泽即沼泽,为水聚处,此穴在肘部,为合穴,脉气汇聚于此,故名尺泽[10]。

《说文》:“尺,十寸也,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脉经》卷一:”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脉诀云:“分寸为尺,分尺为寸。”人之前膊腕横纹后1寸为关,由关至肘横纹为尺。所谓“尺肤热”者,即指此1尺全部而言。见此1尺之热,即知全身俱热也。[3]

《周礼·地宫》:“泽,水之所钟也。”尺泽者,言穴居尺部低洼之处,犹如水之有宫城也[3]。

杨上善说:“水出井泉流注行已,便入于海,十二经脉出四支已流口(缺文,疑为‘注’字)而行至此,入五藏海泽。谓陂、泽,水钟处也。尺谓从此向口(缺文,疑为‘肘’字)有尺也,一尺之中脉注此处,流动而下,与水义同,故名尺泽。”

54 特异性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水。

55 所属部位

肘[12]

56 尺泽穴的定位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5][13]。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微屈肘取穴[11]。

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微屈肘取穴[10]。

尺泽在手太阴肺经中的位置

尺泽的位置

尺泽的位置

上肢内侧部经穴——尺泽的位置

尺泽的位置(手太阴肺经)

尺泽的位置(肌肉)

尺泽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57 尺泽穴的取法

手掌向上,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处取穴。

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微屈肘取穴[10]。

在肘区,肘横纹上,当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凹陷中取穴[14]。

58 尺泽穴穴位解剖

尺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有桡侧返动、静脉之分支及头静脉。分布著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上述皮神经外,还有头静脉和前臂外侧皮神经经过。针由皮肤经头静脉、皮神经之间,穿肘深筋膜,进入肱桡肌。肱桡肌和其深面的肱肌之间有桡神经,该神经于此分为深、浅二支。深支支配肱桡肌,肱肌由肌皮神经支配。

5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神经→肱肌[10]。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13]。

5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干经过,并有桡神经深支、肌皮神经肌支和桡侧剐动脉前支(肱深动脉分支)分布[13]。

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头静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11]。

59 尺泽穴的功效与作用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的作用。

尺泽穴有清肺泻火,调理肠腑之作用[10]。

肺主气,司呼吸,尺泽穴为肺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又穴性属水,为本经子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凡肺经有热所致肺气上逆之咳喘、胸部胀满,热伤肺络所致的咯血、潮热及肺热上壅所致的咽喉肿痛等,均可泻尺泽以治之[14]。

手太阴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热移于胃肠,胃气上逆则呕吐,阻于胃肠则泄泻,取尺泽穴可清肺胃、调气机、止吐泻[14]。

尺泽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为手太阴经之合穴,合象水之归。水之所归,大则江海,小则沼泽,以泽字立意,治意亦广,大有普及全身之势。如治舌咽干涩、血不荣筋、臂挛喉痹,以及津液失调、四肢拘急、静脉充血,取本穴治之,则甘霖普泽,万物孳生矣。尤其时病拘急,在本穴静脉放血,可以立愈。[3]

尺泽穴位于肘部,可治肘臂挛痛,属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14]。

510 尺泽穴主治病证

尺泽穴主治咳嗽,气喘,少气,咯血,潮热,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部烦满,心痛,心烦,悲愁不乐,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胸膜炎,小儿惊风,急性胃肠炎,吐泻,肘臂挛痛,肩内侧痛,肩胛神经痛,四肢暴肿,手不能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丹毒,身痛,腰脊强痛,膝髌肿痛,乳痈,发热,症瘕积聚,疝气,咽喉肿痛,喑哑,抽搐,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遗尿,尿失禁等。

尺泽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13]。

尺泽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11]。

尺泽穴主要用于胸肺、胃肠及局部疾患:如咳嗽、气喘、少气咳血、肺炎、肺结核、心痛、心烦、急性胃肠炎、呕吐、肘臂挛痛、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小儿惊风、丹毒等[10]。

尺泽穴以治肺脏实证、热证为主[14]。

肺胸病: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胸部胀满[14]。

胃肠病:急性腹痛,吐泻[14]。

五官病:咽喉肿痛,喑哑[14]。

神志病:悲愁不乐,小儿惊风,抽搐,癫痫[14]。

肾病:遗尿,尿失禁[14]。

经脉病:肘臂挛痛,肩内侧痛,四肢暴肿,手不能伸[14]。

其他病:身痛,腰脊强痛,膝髌肿痛,乳痈,丹毒,发热,症瘕积聚,疝气[14]。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13]。

直刺03~05寸[11]。

一般直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0]。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有触电样感向前臂或手部放散;也可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出血[14]。

点刺出血,用于急性吐泻。

注意: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伤穴下血管引起内出血[14]。

5112 灸法

可艾卷灸[10]。

艾条灸5~10分钟[11]。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注意:不宜瘢痕灸,以免因瘢痕而影响肘关节的活动[14]。

512 尺泽穴的配伍

尺泽配少泽治短气胁痛、心烦[10]。

尺泽配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10]。

尺泽配合谷,有行气活络,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肘关节屈伸不利。

尺泽配肩髃、曲池、合谷,治肘臂挛痛[14]。

尺泽配少商、商阳,治咽喉肿痛[14]。

尺泽配委中,有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吐泻。

尺泽配委中、水沟,治闪挫腰痛[14]。

尺泽配肺俞,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尺泽配肺俞、风门,治咳喘[14]。

尺泽配委中刺络放血,治急性吐泻[14]、急性胃肠炎[10]。

513 研究进展

艾灸异常胎位孕妇的尺泽穴,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有一定转胎作用[10]。

针刺正常人尺泽穴,可使阑尾运动增强,排空时间缩短[10]。

针刺尺泽等穴治疗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可使嗜酸性白细胞降低[10]。

降压作用:临床观察针刺尺泽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疗效[14]。

对结肠蠕动的调整作用:针刺尺泽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或直肠的蠕动增强[14]。

对中长跑运动员肺活量的影响:实验组运动员左、右臂尺泽进行5个疗程的温和灸法,测定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的肺活量和1000 m跑成绩。结果显示,5个疗程后实验组运动员的平均肺活量较实验前显著提高(P<001),而对照组平均肺活量实验前后差异不明显[14]。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14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主呕泻上下出,两胁下痛。

《灵光赋》:吐血定喘补尺泽。

《针灸甲乙经》:振寒瘛疭,手不伸,咳嗽唾浊,气膈善呕,鼓颔不得汗,烦满,因为疚衄,尺泽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心膨膨痛,少气不足以息,尺泽主之。咳逆上气,舌干,胁痛,心烦,肩寒,少气不足以息,腹胀,喘,尺泽主之。肘痛,尺泽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风痹,肘挛,手臂不得举,喉痹,上气,舌干,咳嗽唾浊,四肢暴肿,臂寒,短气。

《针灸大成》:主肩臂痛,汗出中风,小便数,善嚏,悲哭,寒热,风痹,臑肘挛,手臂不举,喉痹,上气呕吐,口干,咳嗽唾浊,痃疟,四肢暴肿,心疼臂寒,短气,肺膨胀,心烦闷少气,劳热,喘满,腰脊强痛,小儿慢惊风。

生姜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做菜不可缺少的配料,一般我们在冬季做饭的时候都会用些生姜,做海鲜鱼虾之类的也会放些生姜,因为生姜不仅有散寒的作用,还有解毒的作用,而生姜其实是一种中药。那么,一般姜黄都有哪些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呢?

中药概述

姜黄,别名:宝鼎香、黄姜,为姜科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苦、辛,温。归脾、肝经。

1.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的经闭症瘕、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等多种证候,如(治胁痛方)(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

2.祛风湿利痹痛:用于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的肩背疼痛,如(舒筋汤)、(女人良方五痹汤)。

药物形态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至金**,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药效鉴别本品破血逐瘀兼能行气止痛,故能通经、消症瘕、除胸胁脘腹血瘀气滞诸痛;又能散痈肿、消朴损瘀血;还长于行肩臂,能经络以除痹痛。

药理作用1有收缩胆囊,消除阻塞性黄疸,促进胆汁分泌和排除,有明显的利胆作用。2有兴奋子宫,抗病毒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姜黄酮、去氢姜黄酮、姜烯、水芹烯、桉油精等。

用量用法6——12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选方

1、姜黄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

2、姜黄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3、姜黄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菌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4、姜黄治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水、酒、童便煎服。(《伤科方书》姜黄汤)

5、姜黄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6、姜黄治室女月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姜黄散)

7、姜黄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白芷等分。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百一选方》姜黄散)

8、姜黄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普济方》姜黄散)

姜黄的作用

姜黄辛、苦,温,归脾、肝经,姜黄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姜黄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1、姜黄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2、姜黄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姜黄敷之。(《千金方》)

3、姜黄治九种心痛,发作无时,及虫痛不可忍者:姜黄三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炒令**)一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姜黄散)

4、姜黄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白芷等分。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百一选方》姜黄散)

5、姜黄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菌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6、姜黄治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水、酒、童便煎服。(《伤科方书》姜黄汤)

7、姜黄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8、姜黄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普济方》姜黄散)

9、姜黄治室女月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姜黄散)

10、姜黄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挫,微炒),熟干地黄一两,艾叶一两(微炒),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大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姜黄散)

11、姜黄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

12、姜黄治心疼(《奇效良方》)治心疼:姜黄、玄索、乳香、没药。上各等分为末,好酒用一盏,(心疼如手捉,一方用水煎)。每服6g,不拘时温酒调服。方中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为君药。

13、瑞金散(《妇人良方大全》)治妇人血气樶痛,月经不行,经先呕吐疼,及月信不通:姜黄120g,牡丹皮、莪术、红花、桂心、当归、芍药、川芎、延胡索各15g。上为末,每服6g,水一盏,酒三分,煎七分温服。方中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为君药。

14、姜黄散(《杂病源流犀烛》)治风热虫牙痛:姜黄、细辛、白芷。上为末,擦牙,须臾吐出,盐汤漱口。方中姜黄止痛,为君药。

姜黄用药禁忌

血虚无气滞血瘀及孕妇慎服姜黄。

医药

《药典》。彝药根茎用于胸胁刺痛,久咳久喘《哀牢》。查申莫:根茎治月经不调《滇省志》。傈僳药雀痞洗:根茎治腹胸胀痛,肩背痹痛,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怒江药》。壮药棵那茵,列放:根茎、块根治疗慢性肾炎,风湿骨痛,消化不良,跌打内伤,局部麻醉,产后腹痛,胸肋胀痛,胃痛,跌打损伤《桂药编》。侗药美黄:功用同壮族《桂药编》。迅蛮,Xenp mant:根茎主治命刀(扭伤) 《侗医学》。苗药努另粉:功用同壮族《桂药编》。根茎用于胸胁刺痛,经闭,腹部肿块,跌扑肿痛,痈肿《湘蓝考》。Vob hab窝哈,Kid ferx开否:根茎治黄疸《苗医药》。Vob hou窝哈:根茎主治头痛,胸肋满闷,黄疸《苗药集》。阿昌药液红:根、果治胎动不安《滇药录》。常岩黑:根状茎治胎动不安《德民志》、《德宏药录》。傣药毫命(西傣) :根茎治手关节疼痛,无力,儿童脸部疮疔;民姜(德傣) :根茎治疗面部色素沉着《滇药录》。毫命(西傣) :根茎治关节疼痛,无力,儿童脸部疮疖《滇省志》、《傣药录》。毫命:全草用于关节疼痛,无力,儿童脸部疮疖《版纳傣药》、《傣医药》。哈尼药阿兰脏吗:根、茎用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石,高血压《哈尼药》。藏药洋哇:块茎用于血瘀气滞,心腹胀痛,风痹臂痛,妇女经闭症瘕,产后败血攻心,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及痈肿《藏标》。永哇:根茎治痈疽溃疡,中毒症《中国藏药》。永哇:根茎治中毒症,疮疡久溃不敛,痈疖肿毒,痔疮,跌打瘀痛,尿频,尿急《藏本草》。蒙药西日-嘎,永瓦:根茎治胸胁刺痛,经闭,腹部肿块,跌扑肿痛,痈肿《蒙药》。功用同郁金《蒙药》。畲药黄姜:根茎治疗胸腹胀痛,中暑腹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畲医药》。德昂药民楞: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药录》。景颇药Haqmo chang:治胎动不安《德宏药录》。基诺药捏奢:根茎治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基诺药》。

根状茎(姜黄):苦、辛,温。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祛风疗痹。用于血瘀气滞,胸胁刺痛,经闭腹痛,产后瘀阻,腹中肿块,跌打肿痛,风痹臂痛。 块根(黄丝郁金):辛、苦,寒。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寒湿相连汤 1 拼音

hán shī xiāng lián tāng

2 处方

黄耆1钱,白术1钱,苍术1钱,干姜8分,木瓜1钱,防己1钱,猪苓8分,腹皮1钱。

3 功能主治

寒湿相兼证。

4 摘录

《脉症正宗》卷一

古籍中的寒湿相连汤 《医效秘传》:[卷之二伤寒诸证论]痛

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寒者,葛根汤主之。二者均是项背强急,而发散则有轻重之不同。以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香丸服说亦妙。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三香散沉香、紫苏、白豆蔻各等分

《伤寒指掌》:[卷二]太阴本病述古

太阴也。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盖寒湿伤于肌肉。不能外越皮肤。故发黄。若小便利。则湿气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姜黄

气;术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

《医碥》:[卷之三·杂症]背脊强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姜黄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原植物形态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姜黄的功效与主治 14 姜黄的用法用量 15 姜黄的化学成分 16 姜黄的药理作用 17 姜黄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鉴别 175 检查 1751 水分 1752 总灰分 176 浸出物 177 含量测定 1771 挥发油 1772 姜黄素 17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7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7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7724 测定法 178 姜黄饮片 1781 炮制 1782 检查 17821 水分 1783 含量测定 1784 鉴别、检查 1785 浸出物 1786 性味与归经 1787 功能与主治 1788 用法与用量 1789 贮藏 179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姜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姜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姜黄 姜黄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jiāng huáng

2 英文参考

curcuma [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 long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urmeric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urcumin [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 yellow [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 [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 longa L [朗道汉英字典]

radices curcumae longae [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curcumae longae [朗道汉英字典]

terra merita [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 [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 rhizome [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e longae,rhiz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erra merit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urmeric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姜黄

姜黄为中药名,出《新修本草》。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turmeric(《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姜黄的别名

毛姜黄、姜黄。

黄姜、毛姜黄、宝鼎香[2]。

7 来源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1]。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2]。

8 产地

姜黄产四川、福建[2]。

姜黄主产四川、福建、广东、江西。

9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2列,长椭圆形,长20~4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花茎由叶鞘内抽出,穗状花序圆柱状;樱部苞片粉红色,下部的绿色,内含数花;花萼绿白色,具3钝齿;花冠漏斗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上面1片较大,长圆形,略成兜状;唇瓣长圆形,3浅圆裂,**;药隔基部有距。蒴果膜质,球形。花期8~11月。

10 采收与初加工

冬季或早春采挖,洗净,除去细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11 生药性状

根茎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有皱缩纹理和留有叶痕的明显的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断面棕**至金**,角质状,有蜡样光泽,内皮支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12 性味归经

姜黄味辛、苦,性温;入心、脾、肝经[2]。

13 姜黄的功效与主治

姜黄具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刺痛、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姜黄具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功效,治血瘀气滞,胸腹胀痛,胁肋刺痛,风痹臂痛,痛经,闭经,症瘕,跌打损伤,痈肿[2]。

14 姜黄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5 姜黄的化学成分

姜黄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姜黄酮,去氢姜黄酮、姜烯、还含水芹烯、桉叶素、龙脑及姜黄素等。还含β谷甾醇、胆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2]。

16 姜黄的药理作用

姜黄煎剂及姜黄素对犬有利胆作用,并可促进食欲[2]。

姜黄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有明显降血脂作用[2]。

姜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抑制作用[2]。

姜黄煎剂或浸汁对动物子宫有收缩作用[2]。

姜黄挥发油及姜黄素对金**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2]。

姜黄煎剂尚有镇痛作用[2]。

姜黄水浸剂能抑制皮肤真菌[2]。

17 姜黄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姜黄

Jianghuang

CURCUMAE  LONGAE  RHIZOMA

172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173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至金**,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17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壁薄。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外侧近表皮处有6~8列木栓细胞,扁平;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散在,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减少。薄壁细胞含油滴、淀粉粒及红棕 素。

(2)取本品粉末02g,加无水乙醇20ml,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姜黄素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60%(附录Ⅸ H第二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177 含量测定 1771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70%(ml/g)。

1772 姜黄素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7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7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µg的溶液,即得。

17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77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10%。

178 姜黄饮片 1781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深**,有时可见环节。切面棕**至金**,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纤维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苦、辛。

1782 检查 17821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30%。

1783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090%。

1784 鉴别、检查

(总灰分)  同药材。

1785 浸出物

同药材。

1786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脾、肝经。

1787 功能与主治

破血行气,痛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1788 用法与用量

3~10g。外用适量。

1789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7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同药材。

18

把含有姜黄化学成分的药用于动物实验表明:1.降血脂作用:姜黄醇或醚提取物、姜黄素和挥发油灌胃,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都有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和B-脂蛋白的作用,并能降低肝胆固醇,姜黄素能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2.抗肿瘤作用:用鼠进行组织培养及在体实验表明,姜黄醇提物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减少动物肿瘤的生长,其活性成分主要是姜黄素。姜黄素还能减少突变原致癌的可能性。因此,姜黄素可能作为一种抗癌剂。

3.抗炎作用:姜黄素能对抗脚趾肿胀,用药达到一定的剂量时则有抗炎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试验,姜黄素百分之一浓度时,对细球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强力抗真菌作用,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姜黄素静脉注射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用姜黄素灌胃能引起心电图S-T、T波变化,灌胃还能增加心肌血流量。姜黄素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液粘度有明显影响,正常人体外实验姜黄素,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

6.利胆作用: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等都有利胆作用,并能促进胆囊收缩,其中以姜黄素的作用为最强。

7.抗氧化作用:有报道称,姜黄素有抗氧作用,以姜黄素最好,对亚油酸的空气氧化的50%抑制浓度均高于维生素E。

8.光效应作用:在特定的情况下,微克量的姜黄素可显示出很强的光毒性反应。因此姜黄素药用于牛皮癣、癌症、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光疗。姜黄素还可稳定易光解的药物,增强其疗效。

9.其他作用:通经、止痛、破血、消肿、下气、利肝脏、止血、治痔疾等,另外姜黄还可杀蝇。

今天给各位分享姜黄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姜黄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姜黄的功效是什么?2、姜黄的功效与作用?3、姜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食用方法是什么?4、黄姜的作用与好处5、姜黄的作用是什么6、中药材里面还有一种叫做黄姜的药材,它和生姜的区别是什么?姜黄的功效是什么?姜黄功能主治:止血、理气、月经、镇痛、治疗腹胀、腹痛、手臂酸痛、麻痹、妇女瘀血、闭经,产后瘀滞、腹痛、扑动损伤、腹胀、

它用于胸和腹痛、痛经和气滞血瘀的四肢痛、常与元虎和香附一起使用、“现代实用中药”、“芳香性胃药、对胆管和肝脏消毒有益。

用于黄疸,胸闷,窒息和疼痛、还用作止血剂、用于治疗呕吐、痢疾、尿液和痔疮、外用脓肿创伤。

扩展资料:

姜黄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肝经。

姜黄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或纺锤状块根、灰褐色、根茎卵形、内面**、侧根茎圆柱状、红**、叶根生、叶片椭圆形或较狭、长20~45厘米、宽6~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叶柄长约为叶片之半、有时几与叶片等长、叶鞘宽、约与叶柄等长。

《本草求原》:"姜黄,益火生气,辛温达火化气,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三阳,清者注于肺,浊者注于经、溜于海,而血自行,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

"

《本草经疏):"凡病因血虚臂痛,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塑上逆作胀者,切勿误用。

误则愈伤血分,令病转剧。

参考资料源—姜黄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它具有行气止痛,破气消淤的作用。

用于跌打损伤,气血淤阻,月经不调等症。

姜黄具有抗炎、抗肿瘤、利胆的作用,它还可用于胆囊炎或黄疸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

对血脂高的患者也有一定的功效。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食用方法是什么?抗菌、抗炎和镇痛。

泡茶即可。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病毒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

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

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对大鼠、小鼠急性和亚急性足肿胀性炎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煎剂有镇痛作用。

不宜吃姜黄的人群

需要注意姜黄以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祛风除痹之功见长,故而适合风湿、肩周炎、产后瘀滞、痛经、月经失调者食用。

姜黄有破血行气的作用,故而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不能食用。

姜黄中的有效成分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孕妇忌食。

孕妇忌食:姜黄中的有效成分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孕妇食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姜黄、人民网-日本学者:“姜黄”能抑制癌细胞毫不逊色于抗癌药物

黄姜的作用与好处1、降血脂作用:姜黄醇或醚提取物、姜黄素和挥发油灌胃,并能降低肝胆固醇,但对内源性胆固醇无影响;对降血浆甘油三酯的作用更为显着。

2、抗肿瘤作用姜黄醇提物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并对淋巴细胞和Dalton氏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能减少动物肿瘤的生长,其活性成分主要是姜黄素。

3、抗炎作用:姜黄素抑制抗炎作用。

姜黄素钠可逆地抑制尼古丁、乙酰胆碱、5-羟色胺、氯化钡及组胺诱发的离体豚鼠回肠收缩。

扩展资料:

姜黄素在通常情况下杀菌能力较弱,但当给于光照射时,微克量的姜黄素就显示出很强的光毒性反应。

革兰氏阴性菌对于姜黄素光毒性的抵抗力比革兰氏阳性强。

姜黄素的这种光毒性只有在有氧情况下才能产生。

因此姜黄素可能作为一种光敏化药物应用于牛皮癣、癌症、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光疗。

姜黄素还能对易光解的药物起稳定的作用。

如对硝苯吡啶的光稳定作用特别强,使它半衰期延长6倍,可增强其疗效。

-黄姜

姜黄的作用是什么姜黄功用主治: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百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

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

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

外用于脓肿创伤。

"

《本草求原》:"姜黄,益火生气,辛温达火化气,气生化则津液行于三阴三阳,清者注于肺,浊者注于经、溜于海,而血自行,是理气散结而兼泄血也。

"

《本草经疏):"凡病因血虚臂痛,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塑上逆作胀者,切勿误用。

误则愈伤血分,令病转剧。

"

扩展资料:

姜黄多年生宿根草本。

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或纺锤状块根,灰褐色。

根茎卵形,内面**,侧根茎圆柱状,红**。

叶根生;叶片椭圆形或较狭,长20~45厘米,宽6~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叶柄长约为叶片之半。

有时几与叶片等长;叶鞘宽,约与叶柄等长。

穗状花序稠密,长13~19厘米。

总花梗长20~30厘米;苞片阔卵圆形,每苞片内含小花数朵,顶端苞片卵形或狭卵形,腋内无花;萼3钝齿;花冠管上部漏斗状,3裂;雄蕊药隔矩形。

花丝扁阔,侧生退化雄蕊长卵圆形;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丝状,基部具2棒状体,柱头2唇状。

蒴果膜质,球形,3瓣裂。

种子卵状长圆形,具假种皮。

花期8~11月。

—姜黄

中药材里面还有一种叫做黄姜的药材,它和生姜的区别是什么?黄姜。

中药材黄姜又称作“黄山药”,也有地区称作:老虎姜、知母山药、小哨姜黄、姜黄草、中药黄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山药的根状茎入药。

秋季采集,洗净晒干。

黄姜的功效与作用: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胃痛,跌打损伤。

黄姜与生姜的区别。

黄姜和生姜都是姜科的植物,味道也都是辛辣的,它的性质也都是温热性质的药。

不同的是归经,对于姜黄来讲是入心经和脾、胃的,作为生姜来讲它主要是入脾、胃经的,所以归经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黄姜的作用。

黄姜有溶血作用:薯蓣皂苷属于甾体皂苷,甾体皂苷水溶液与血液接触后会不同程度的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因此皂苷及含有皂苷的生药不能用于静脉注射。

黄姜有抗衰老作用:适当剂量的山药稀醇提取物和盾叶薯蓣皂苷可明显降低老龄小鼠血浆LPO和肝脏LF的含量。

因为目前对自由基与衰老之间的关系研究常以机体老化的代谢产物,血浆LPO和组织LF的含量作为衰老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山药及盾叶薯蓣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黄姜有抗肿瘤作用:HuKe等报道薯蓣皂苷的前皂苷配基A、薯蓣皂苷和纤细皂苷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系K562具有细胞毒作用。

总结。

总的来说,中药材里面的黄姜和我们平常食用的生姜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他们形状长得不一样,作用功效也不一样,价格自然不一样。

但是二者都具有破血行气、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

只是黄姜不能够像生姜一样作为我们的日常食材来食用。

因为黄姜它的定义就是中药,是药三分毒,吃多了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关于姜黄的功效与作用和姜黄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臂痛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臂痛的穴位 2 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