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和神农百草经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5收藏

本草纲目和神农百草经的简介,第1张

《本草纲目》,中国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医学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我国中医古籍里并没有《神农百草经》,应该是《神农本草经》。 我们可以认为《神农百草经》是俗名,盖因上古传说“神农尝百草”而得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其成书年代或谓秦汉时期,或谓战国时期。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还望采纳

《本草纲目》为中药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6年。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鉆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卷1~2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卷3~4以证候为主,分述所用药物。卷5以后,将药物分为天水类、地水类、火类、土类等62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一万多首,插图一千多幅。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李氏论述药物,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本书不仅是一部中药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举凡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至于历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就。所以也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对科研、临床、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据考证,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提到过“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可能就包括《本草纲目》在内。此书在科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已被部分或全部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建国后有影印本和校勘排印本。现存数十种明清刻本及石印本。《本草纲目》([明·万历六年]李时珍)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14/bencaogangmu/indexs《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24/bencaogangmushiyi/indexs《本草纲目别名录》([明]李时珍)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31/bencaogang

详见百科词条:本草纲目 [ 最后修订于2015/12/12 20:41:17 共82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以下书籍按不同种类分,个别会有重复!内容不全,仅供参考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诸子百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

先秦:《穆天子传》、《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山海经》、《楚辞》、《国语》、《战国策》、《考工记》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濒湖脉》、《奇经八脉考》、《金丹》、《仙药》、《黄白》、《肘后救卒方》、《玉函煎方》、《千金方》、《神农本草经》、《四部医典》

天文历法:《夏小正》、《甘石星经》、《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 《大衍历》、《授时历》、《崇祯历书》、《周髀算经》、《步天歌》、《灵台秘苑》

数学:《九章算术》、《缉古算经》、《缀术》、《割圆密率解法》、《海岛算经》、《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日用算法》、《杨辉算法》、《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图解》、《梅氏丛书辑要》

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镜花缘》、《聊斋志异》、《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金瓶梅》、《北宋志传》、《皇明英烈传》、《醒世姻缘传》、《雷峰塔传奇》、《女仙外史》、《七侠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残唐五代史演义》

诗词歌赋:《诗经》、《楚辞》、《汉乐府》、《文选》、《全唐诗》、《花间集》、《全宋词》

农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农桑辑要》

地理学:《水经注》、《徐霞客游记》

字典:《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还有:《梦溪笔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菜根谭》《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古籍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

小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就有《李时珍》这篇课文,学过这篇课文后,就对这位为我国医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学者李时珍了一些了解。李时珍对于医学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当他发现了一些发以前的本草书目中出现的错误后,就有了加以修正的想法,并加以实施。

中国古籍《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中,有药物,有医方,成为我国著名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这本巨著是由李时珍带领着自己的父亲,儿子以及他属下的徒弟们一起编写完成的。这本作品耗费了27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最大限度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弥补了以往的不足,成为一本完整的医学巨著。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而且已经被入选为世界记忆名录之中。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代的著名医药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医生,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李时珍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历经几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后,投身到了他从小就喜欢的医学,后来专注于医学的研究,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不仅带领家人和弟子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他所编著的《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著作也成为中医的典范。

《本草纲目》造福于民

《本草纲目》这本书,李时珍携家人及弟子,呕心沥血历经近三十年的时间后终于问世,这本书的问世,书中详细记载了药物和一些医方,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每一味中药都进行分析再综合,非常严谨。因此,这部巨著是一部造福于民的巨著。

《本草纲目》是中华医药史上的巨典,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药物、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方法之大成,被中医奉为治病养生的圣典。

第一章记录“五谷五菜”,比如:绿豆可厚肠胃、明目、治头风头痛、治痘毒、利肿胀;栗可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小麦可杀肠中蛔虫、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烧伤;稻可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石毒、甚良,以醋调粉、涂小儿丹毒赤肿热疮。

第二章记录“补益气血扶正固本,由内而外的健康动力”,记载了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活力的一种精微的物质,气是一种气体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

第三章记录“药补不如食补,食主药辅养生才科学”,体质是人的质量。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一项着我们的健康,要想有一个好身体,就应该了解他们,而当我们了解了各种体质的特征后,就可以进行饮食调理,从而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像气虚体质就要多吃补气的食物,如菱鱼、荔枝、葡萄等,阴虚体质就要多吃补阴的食物,如鸭肉、荞麦、甲鱼等。

第四章记录“阴阳相衡,让邪火远离你的身体”,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上火是常见的小病,每个人都经常遇到上火的情况,上火症状还由不同种火引起的:心火、肝火、胃火、肺火。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补充水分,作息时间要规则,提升睡眠质量,饮食清淡,增加体表散热。

本草纲目和神农百草经的简介

《本草纲目》,中国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