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有哪些景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6收藏

北大有哪些景物?,第1张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朝末年“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物,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第一任校长。

校园总用地面积为1619公顷(24267亩)。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 ,这些园林在清代都属内务府管辖,统称赐园,风景秀丽的未名湖一带,是清代宠臣和珅随着圆明园的营造而开发的淑春园,另外还有朗润园、蔚秀园、鸣鹤园、镜春园等。

水塔

建于1924年7月,燕京大学为解决全校生活用水,在此掘水井一口,井深164米,水质清澈,水源丰足,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16000加仑(合60560公升)。水塔是当时为深水井专造的塔式水楼建筑,塔型仿初建于北周时代的通州然灯塔。因系美国水博氏捐资兴建,故又称“博雅塔”。

华表

原置圆明园安佑宫,安佑宫前有琉璃坊,左右华表各一。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到校园内。清末民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此华表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

新馆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1000万美元赞助修采用大屋顶结构,继承了北大传统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达267万平方米,加上老馆的面积,共五万多平方米,是亚洲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毛泽东同志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过图书管理员。

前北大校长蔡元培铜像

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1919年,北京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4个系、2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

华表(圆明园遗物)

办公楼,外国元首等贵宾来访时都在二楼礼堂演讲

办公楼前的麒鳞(圆明园遗物)

乾隆石碑(圆明园遗物)

勺园

明朝著名画家米万钟(1570-1631)于明万历年间所建,是“米氏三园”中最为有名的一个,明朝诗人多有诗词歌咏,清初在勺园故地建弘雅园,康熙曾为之题写匾额。乾隆时,英特使马嘎尔尼朝见清帝时曾驻此,后为郑亲王府,嘉庆时改名为集贤院,清帝在圆明园临朝时,此处是大臣们入值退食之所。1860年,集贤院和圆明园一起为英法帝国主义焚毁。

米万钟曾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亲手绘《勺园修禊图》,此图现藏北大图书馆,勺园故址在今勺园大楼北侧,曲廊是近年新建的。

石舫

石舫是清代乾隆朝宠臣和珅淑春园的遗物。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护卫擢部侍郎兼军机大臣,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乾隆皇帝把与圆明园最近的淑春园赏给和珅,和珅把淑春园建造得富丽堂皇,并仿颐和园(时称清漪园),在淑春园也建造了一个石舫,这是“逾制”的行为,也是和珅后来获罪的二十大罪状之一。淑春园几经变迁,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也将此园焚烧,现仅存石舫的基座。

北京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分为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区6个部分,其中燕园校区是北京大学本部,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合2925亩)。昌平校区占地面积550多亩。大兴校区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50亩。北京大学无锡校区同样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2008年投入使用,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大学城,占地面积500多亩。北京大学医学部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占地面积约990亩。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国燕园)占地面积8287万平方米(合1243亩),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

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北京大学风景相册来源: )

郑祖军|北京大学校园的历史由来

(北京大学学报:郑祖军1986年9月4日写于临湖轩)

北京大学之所以被称为燕园,是因为北京大学的核心区域;未名湖与博雅塔,以及周边美轮美奂的近代建筑,都是当年燕京大学的旧址。

1919年,司徒雷登就任燕京大学校长。当时,燕大实行男女分校制度:男校在崇文门内盔甲厂,女校在灯市口同福夹道。担心狭窄的校舍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司徒雷登决定另寻校址。

这位中国出生中国长大的美国人,或步行,或蹬自行车,或骑毛驴,走遍了北京近郊,看了不计其数的荒坟野岭,最终选中了清华大学堂对面的一块地皮。为买下此地,司徒雷登不辞辛劳,先乘两天火车,再由督军卫兵护卫,骑马一周,穿过土匪出没的险恶地带,亲赴西安,与这块地皮的主人,陕西督军陈树藩当面谈妥了土地交易。他以高超的口才,成功说服这个封建旧军阀以六万大洋的价格将这块风水宝地“半卖半送”给了燕大。

燕京大学就在这块老校长历尽周折辛苦置得的土地上建造起来了。这片占地380亩土地,实际上是两座古园林的遗址:一座是明朝著名画家米万钟的勺园;另一座,就是和珅的别墅“淑春园”——燕京大学的主体建筑,就是在这个园子的遗址上建造起来的。

冠绝京师的和家花园

淑春园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辟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清《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 “乾隆二十八年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一顷二十三亩六分三厘,岁征租银三十九两一钱九分五厘有奇”和“ 北楼门外水田一亩七分九厘”的记载,可见,至晚在乾隆中叶以前,这个园子就已经存在了。然而,此时的淑春园,基本算不上是个“园林”,仅仅是个大水田。淑春园的美丽时刻,直到和珅成为它的新主人才真正开始。

和珅的府第是今天恭王府的前身,而淑春园是他的别墅。乾隆四十九年,和珅出任大学士后,乾隆将圆明园附近的淑春园赐予和珅。因乾隆皇帝常在圆明园 临朝听政,为随时应付皇帝的召见,和珅便经常居住在淑春园中,并将这个曾经是稻田的园子建设得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成为当时冠绝京城的私人园林。清末曾有人填词回顾它当年繁盛时的情景:

 “一径四山合,上相旧园庭,绕山十二里,烟草为谁青。昔日花堆锦绣,今日龛余香火,忏悔付园丁。绿野一弹指,宾客久飘零。坏墙下是绮阁,是云屏,朱楼半卸,晓钟催不起娉婷。谁弄扁舟一笛,斗把卅余年外,绮梦总吹醒。悟彻人间世,渔唱合长听。”

  从这首词中,可以大致了解出当时园子的规模与布置:被四面小山包围的淑春园,周长十二、三里。园内芳草依依,柳枝飘摇,一派北国江南景色。园中有一大湖,湖畔是一座当时可被视为稀世珍宝的自鸣钟。世所流传的查抄和珅家产的清单中记载:淑春园中共有楼台64座,四角楼更楼12座,更夫120名。还有奉命查抄和珅家的奏折称:全园房屋1003间,游廊楼亭357间。可见淑春园规模之大。

  和珅经营淑春园,不仅求规模,还追求气势的恢宏。“宠任冠朝列”的他,竟大胆至仿照圆明园的建筑来布置淑春园。后人斌良在《游故相园感题》一诗中,有两句说:“缤纷珂繖驰中禁,壮丽楼台拟上林”,诗中注曰:“园中楼阁均仿圆明园内规模建造。”而这一明显逾制的行为,则为和珅的猝然获罪埋下了伏笔。

仿建石舫孤屿

 石舫送毕业生是每个夏天燕园中都会出现的感人一幕。这条俗称“不系舟”的永远不沉之石船,静默地伏在未名湖湖心岛东侧,成为北大校园一景。如果石舫会说话,它不仅会讲出一届届毕业生们或快乐或忧伤的心情故事,还可以告诉我们淑春园这座饱经沧桑的园子的兴衰过程。

“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这首刻在未名湖北岸石屏上的诗,总会让人自然地联想起石舫以及未名湖一带的美景。事实上,这四条石屏是从附近荒芜的圆明园中移来的,屏风中的四句诗,也并非特为未名湖与石舫所作。能够将未名湖景形容的如此贴切,看似是天作之合,其实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北京大学学报:郑祖军1986年9月4日写于临湖轩)

  石舫并非淑春园所特有。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中,都有这样的石舫。三者虽然身处异地,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命运: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颐和园和淑春园也遭殃及,三处的石舫均被烧得只剩下了基座。

  今天,我们能够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中看到一条经过修缮的石舫——清宴舫。这座以花砖和彩色玻璃装饰的二层洋楼式船舱,是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的加工之作。通过它,我们可以大致想象出未名湖中的石舫在未被烧毁时的模样。而这只清宴舫的底座,则是乾隆年间的旧物,也是今日未名湖中石舫的仿造对象。

  乾隆皇帝在自己执政的第二十一年,在昆明湖中凿了一条石舫,并特意赋诗一首:

雪棹烟蓬何碍冻?

春风秋月不惊澜。

载舟昔喻存深慎,

盘石因思奠永安。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建造这条石舫,是为借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论。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像这条风吹不走、浪打不沉的石舫一样永远稳固。

  和珅在淑春园中安置石舫,或许是希望他宠臣的地位永远安稳,或许仅仅是为了点缀。但无论原因如何,石舫一类的东西在封建时代是决非皇家之外的人可以享用的。

  淑春园中的逾制建造,不仅仅只有石舫。嘉庆帝下诏处死和珅时,共列下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款即为:“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这个完全仿照圆明园中的“瑶台蓬岛”设计的小岛,便是今天未名湖中的湖心岛。然而,经过了两百多年,昔日和珅湖心岛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即使是燕京大学时期建在这个小岛上的有地下室的小亭子“岛庭”,今日也已经不复存在。历史留给我们的与湖心岛相关的资料,只有光绪帝的生父奕欣游览淑春园后为它所做的一首诗:

杰阁凌云久渺茫,邱墟宛峙水中央。

敝垣腾础踪犹识,斩棘披榛兴亦狂。

未觌蓬瀛仙万里,已成缧绁法三章。

从来蜃气惊涛幻,每断风帆过客肠。

   这首诗大致告诉了我们湖心岛当年的模样。然而,诗的末尾所表现出的悲伤没落、虚无缥缈的哀愁,却是今日游玩于石舫和湖心岛上的我们所难以理解的。

临风待月楼:见证几世姻缘

  在未名湖畔的迤南山峦上,有一座静谧的三合庭院。院前有两棵白皮松,老干横枝,婆娑弄影。这座燕园里现存的最古老建筑,就是曾经先 后作为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和北大老校长马寅初寓所的临湖轩。

  “临湖轩”是这座老建筑的新名字:1931年,冰心将这座庭院命名为临湖轩,后来由当时的北大文科院院长胡适题写了匾牌。此前的二百多年中,这座位于淑春园中的小院的名字一直是“临风待月楼”。(北京大学学报:郑祖军1986年9月4日写于临湖轩)

“不堪一抹颓墙外,偏见临风待月楼。”

时光荏苒,当燕京大学从陈树藩手中买下淑春园的地皮时,这座曾经冠绝京师的美丽园子已是一片颓废景象。在美国人乔治·克里夫妇的捐助下,“临风待月楼”被修缮一新,成为20年代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住所和接待来宾的地方。

  或许是因为“临风待月楼”这个名字太过浪漫,这座充满古典气息的建筑,在和珅去世一百多年后,又见证了两段传世良缘。1929年6月,热恋多年的吴文藻和冰心在此举行了婚礼;六年后,吴文藻的高足费孝通和王同惠又在这里举行了婚礼。

临湖轩 :今天,临湖轩作为北大的贵宾接待室,每年都要接待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几千名包括国家元首、著名学者在内的外宾。轩外,临湖轩初建时栽下的一对白皮松仍旧安静地注视中轩中发生的一切。而古香古色的临湖轩中,却再也看不到曾经的主人和在此结下良缘的人们的身影。

  国学大师钱穆为这个见证百年历史变迁的湖泊所取的名字“未名”,恰恰与和珅的人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未名”二字,体现的是知识分子所毕生追求的心境:淡泊名利,宽容无争。倘若和珅能够及早悟到这个道理,便不会在元宵佳节的夜里,于囹圄中写下“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这样辛酸无奈的绝句了。(北京大学学报:郑祖军1986年9月4日写于临湖轩)

北大会有老子的塑像是哲学系校友送给母校的百年贺礼。高约2米,通身为大理石打造。北大校园内的雕塑分为两种:一是名人雕像,二是纪念雕塑。是北京大学校园风景之中国古代哲人雕像。北大的人文和历史可以从遍布燕园的雕像中窥得一斑。

北京大学学校环境特点

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

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

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1、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改建为清华学校,建立清华学校图书室;1919年3月图书室独立馆舍(现老馆东部)落成,更名为清华学校图书馆。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194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图书馆;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新馆落成,后被命名为“逸夫馆”。

2、古月堂

古月堂,北京清华园的古建庭院,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后,清华大学的名胜之一,与工字厅一巷相隔。古月堂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垂花门,至今完好无损。古月堂最初用作清华园园主的书房,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

3、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从石狮守卫的北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扩展资料:

未名湖特点

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

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北大清华校内景点旅游路线:

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图书馆、振兴中华碑、博雅塔、未名湖、斯诺墓、钟亭、翻尾石鱼、蔡元培先生像、李大钊先生像、塞万提斯像、西南联大纪念碑、原燕京大学建筑群、北京大学校友门。

清华大学:理科楼、图书馆、大礼堂、同方部、清华学堂、水利实验馆、土木工程馆、世纪鼎、日晷、二校门、闻一多像、清华池、水木清华、工字厅、古月堂、荷塘月色、近春园遗址公园。

北大110周年日子临近,回想起北大的学生时光,让人无限感慨。北大最容易让人记住的是她的新思想,是她美丽的校园风景,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最美的风景当数最具个性的大门,传统文化的理念融入一些现代的元素,北京大学在门面最壮观,也最时尚。 老树,垂柳,蓝天,白云,北京大学校园里永远都充满着春意,在这个孕育中国最尖端文化先锋的集中营里,有许多有识之士、爱国人士为国家、民族的兴旺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力量。 古老的华表,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大学校园里最和谐最温馨的一面,北大人的精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延续,传承着北大人的思想、传统、观念和精神。 未名湖畔,留下多少青春靓丽的身影,在湖边,我们一起散步,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相约,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通往教室的小路,可以乘凉的树阴,我们曾在草坪上一起畅想未来,原来我们都是有充满幻想的人,伴随着我们一年又一年的努力,对未来的期待和盼望也越来真实。 柳荫下,曾经留下我们相伴散步的身影,我们曾在这里许下美好的愿望,无论是南下和西行,我们说好的,永远不分手,都要将自己的火热青春献给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祖国的昌盛和繁荣而努力。 图书馆里,我悄悄的记下你用的洗发水,那味道总是让我回味无穷,后来,为了寻找这样一个味道,我悄悄的走在你身边,直到后来,你走到我的身边,成为了我一辈子的陪伴。 我们都是社会的人,总是为现实所困挠,但我们总有莲最洁的一面,勇敢的出污泥而不染,只为明天那美好的黎明。青春年少的无知总会过去,未来的日日夜夜我们走的路还会更远更长。 夕阳西下,我们手牵手,一起走过那些值得拥有的日子,我曾对你说,要永远记得我,你也对我说,不要忘记我。当我们一天又一天随岁月老去的时候,一定会记得北大校园的欢声笑语,那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人生有多少诗情画意,又有多少缠绵不绝,我们都是不认识的一分子,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走到了一起,认识,交往,从同学到朋友,从朋友到同事,从同事到竟争对手,每走一步,都忘不了,曾经所拥有的日子。 时间不停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是学校里的一株小草,一岁一枯荣,偶尔会被人来采摘,但我们的根永远留在了北大,那些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永存。 一刻钟,我只等你一刻钟,说好的,我会在老地方等。110年,对于人生来讲,是一个奢望,对于北大来讲,才刚刚开始。 北大的校花,她只是一朵美丽的身影,北大人的骄傲不仅仅是脸蛋,更重要的是品味和气质。

北大有哪些景物?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朝末年“戊戌维新运动”的产物,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第一任校长。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