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的原名叫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6收藏

琦君的原名叫什么?,第1张

琦君的原名叫潘希真。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髻》《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作品评价: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

引言:说到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是哪部作品,我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不知道吧?这部作品便是汉书艺文志,它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目录学文献。这本书拥有完整的书目,具有很大的历史一,也为后代的许多目录书籍做了一个借。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这部作品。

一、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作者是东汉时期的班固,他根据刘歆的一部作品,从而撰写了这部作品,该书记载了许多学术思想,称为史志目录的先驱,这本书有着非常完整的分类体系,这本书的结构,为后代的许多书做了参照,从而更好地分类。这本书的内容包含了许多方面。无论是天文学还是音乐,它都应有尽有,对于我国的历史意义重大。

二、作者简介

这部书的作者班固与,司马迁一起被人们称为班马,可想而知,班固对于世人的成就之大,班固的一生十分坎坷,他在最后也是被人们冤枉,从而进入牢中,最后在牢狱中死去,他的一生虽然坎坷,却完成了许多名著,例如汉书,对于中国的历史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当和帝知道班固冤枉而死的时候,非常生气并且将害死班固的人杀掉来抵罪。

三、意义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书籍,对于中国书籍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中国书籍的历史有着重大意义,其书本内容所反映的事物也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人们生活方式,同时,这本书涉及多个领域,对于人们的进步也起着关键作用。总之,这本书是目录书籍的先驱,意义非常重大,一直到如今也有许多书籍采用这种科学的分类方式。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意思是: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尊重自己的老师,并且信奉老师的教导,听从他的教诲;敬佩自己的老师,以老师为榜样,尊行他的做法。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句话出自《学记》,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

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作品原文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白话译文

思虑要合于法度,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却不能够感动民众;如果亲近礼贤下士,宽容异己体恤百姓,可以感动民众,但不能改变民心。君子要想感化民心,改变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仁君圣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一定要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尚书·兑命》篇中说:“必须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大成”。唯有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倦地学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急于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解答,用以反复详审学生的思维活动;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宫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课外不学好如果做好家室,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学问,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即使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相互研讨。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产生抗拒而难以克服;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不按不按教学内容的一定顺序传授知识,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压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积极思维。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有人是失于贪多务得,有人是失于学习过于偏狭,有的人失于见异思迁不求甚解,有的人失于学习上不能持久,浅尝辄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会唱歌的人,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教人的人,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教师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这样,才可以达到使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的目的。

君子要知道最完美的教学境界中的难易甘苦等种种情况,才能知道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正确的与错误的不同思想倾向和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多方面灵活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就是凭借老师来学习成为君上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古代君王只尊敬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凡是学习的关键,严师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严格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祭祀中作为神的替身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两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留有提问者充分回味和消化的时间;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作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就要引导启发他们;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不管了。

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弓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训练学拉车的小马的人会先反过来,让马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学工作了。

古代求学的人,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举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声,而五声中没有鼓音,就不和谐;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没有水调和,就不能鲜明悦目;学习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经过学习训练就不可治理;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但没有教师的教导,人们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系。

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因时制宜的人无所不可不拘于一途。懂得这四点,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也要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

你要找的是不是南宋中兴四大家中的尤袤?

尤袤,字廷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

民,宋靖康二年(1127)二月十四日生于无锡一个书香门第中。祖父尤

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尤袤自小受家学熏陶,5岁能为诗句,10岁

有神童之称,15岁以词赋闻名于毗陵郡(今常州,时无锡属毗陵)。

尤袤于绍兴十八年(1148)举进士,任泰兴县令。当时宋室山河破

碎,偏安江南。泰兴处于南宋边区,金兵时常入侵,“县旧有外城,屡

残于寇”。尤袤上任后,一面为民请命革除苛捐弊政;一面率领军民整

修城廓。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兵大举南侵,扬州、真州(今

仪征)等城都被攻陷,只有“泰兴以有城得全”。

金兵蹂躏两淮地区后,淮南人民死伤枕籍,流离失所。尤袤在诗作

《淮民谣》中,描述了当时淮南人民的悲惨处境:

“流离复流离,忍冻复忍饥;谁谓天地宽,一身

无所依。淮南丧乱后,安巢亦未久,死者积如麻,

生者能几口荒树日西斜,抚摩力不给,将奈此忧

何”

全诗长达60句,通过一个流离失所的淮民的口气,如泣如诉地将淮南人

民在水深火热中的悲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宇字句句震撼着人们

的心灵。全诗未作雕饰, 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的手法将诗人的激情

表达出来,十分感人。

尤袤在泰兴有政绩,后奉调入京,任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和实录

院检讨官,质又升任著作郎兼太子侍读。

乾道八年( l172)二月,尤袤因参与一些大臣反对孝宗任用安庆军

节度使张说执政,于次年冬被赶出京城,任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州。尤

袤在台州期间,曾减免了一万多户无地贫民的税收,继续加厚和加高了

前任知州修筑的城墙。后来,台州发生洪水时,城区由于城墙高、厚而

未受淹。

当尤袤在台州作出政绩时,一些奸诈之辈就散布流言蜚语对他进行

中伤,引起了孝宗的怀疑,特派人对尤袤进行秘密调查,使者在台州听

到的是民众对尤袤的一片赞誉声,回京如实作了回报,并抄录了尤袤在

台州所作的《东湖》诗四首呈送孝宗。其中二首:

三日瑶霖己渺漫,未晴三日又言干。

从来说道天难做,天到台州分外难。

百病疮痍费抚摩,官供仍傀拙催科。

自怜鞅掌成何事,赢得霜毛一倍多。

孝宗对尤袤勤奋政事和忧国忧民的品德十分叹赏。不久就提升尤袤为淮

东(今淮扬一带)提举常平,后又调任江东(今南京、广德一带)提举常

平。尤袤在江东任内,适逢大旱,他率领人民抗灾,并设法赈济灾民。

后被题升为江西转运使兼隆兴(今江西南昌)知府。

淳熙九年( l182),尤袤被召入朝,授吏部郎官、 太子侍讲,后又

提升为枢密检正兼左谕德。在朝时,他直言敢谏。淳熙十年(1183)夏大

旱,尤袤便上书皇上, 对当时政治上的黑暗作了无情的揭露,书中

说: “催科峻急而农民怨;关征苛察而商旅怨;差注留滞,士大夫有

失职之怨;给浚削,而士卒又有不足之怨;奉谳不时报,而久系囚者

怨;幽枉不获伸,而负累者怨;强暴杀人,多特贷命,使已死者怨;有

司买纳,不即酬价,负贩者怨。”他要求孝宗革除弊政,以弭民怨。

宋淳熙十四年( l187)十月,尤袤被任用为太常少卿,他对朝廷礼

制和人才使用提出了很多正确的意见,深受孝宗的赞许,进官权礼部侍

郎兼同修国吏侍讲,后又被任命兼权中书舍人和直学士院之职,尤袤力

辞并推荐陆游替代,但孝宗不同意。

宋光宗于淳熙十六年( l189)二月即位,即位后,尤袤再三谏劝,

要他“谨初戒始,孜孜兴念” , 告诫他 “天下万事失之於初,则后

不可救”。并对光宗即位后即任用亲信和滥施爵赏的做法十分忧虑。他

引用唐太宗登基后不私秦王府旧人的故事,想引起光宗的重视,但尤袤

的这番忠言不仅没有打动光宗,反而被一些奸臣从旁诽谤, 说他是已

经下野的周必大的党羽。绍熙元年( l19Q)尤袤再次被逐出京城,出任

婺州(今浙江金华)、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的知府。后又被召入朝任绘事

中兼待讲。此时他又要求光宗“澄神寡欲”、 “虚己任贤”.并对光

宗帝继续滥施爵赏的做法一再进行劝阻。光宗有时也能采纳尤袤的意

见,如撤销了一些升迁近臣的决定等等。但有时仍固执己见, 甚至对

尤袤的上谏大发脾气。有次光宗帝又对不应提升的官员委以重任。尤袤

上奏谏阻,光宗大怒,当即把尤袤的奏章撕得粉碎。

尤袤对于光宗朝令夕改、反覆无常的做法非常不满,曾数次要求致

仕归田,并以不愿为官、隐居山林的晋代名士孙绰撰写的《遂初赋》的

“遂初”二宇以自号,光宗帝一面书写“遂初”二字赐给尤袤;一面又

不同意他致仕,还迁升尤袤为礼部尚书。尤袤年七十,方致仕归家。在

无锡束带河旁的梁溪河畔造了园圃,题名乐溪。园内有万卷楼、畅阁、

来朱亭、二友斋等。嘉泰二中(1202),尤袤病逝, 终年76岁。

尤袤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和收藏了大量图书,并编写

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

元代的方回曾谈到,南宋“中兴以来,言诗者必曰尤、杨、范、

陆。”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可惜,尤袤

的大量诗稿和其他著作以及3万多卷藏书,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我

们现在见到的他的59首诗是由他的清代后裔尤侗从一些方志、类书中搜

集到的。从这些残留诗篇的思想内容上看,尤袤与陆、杨、范三位诗人

一样,都对当时南宋小朝廷一意偏安、屈膝投降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对

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异族压迫是十分忧愤的。如从《落梅》一诗中我们

就可以看出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南宋朝廷不思恢复、陶醉于歌舞升平

之中的愤懑:

梁溪西畔小桥东,

落叶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

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

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 ’

马蹄香雪衬东风。

从尤袤的残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诗人关心人民疾苦,不满苛征暴

敛的情感。

尤袤的诗歌写得平易自然,晓畅清新,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生辞

的典故之旬。《青山寺》可称为他现存诗歌中的代表作:

峥嵘楼阁扦天开,

门外湖山翠作堆,

荡漾烟波迷泽国,

空蒙云气认蓬莱。

香销龙象辉金碧,

雨过麒麟驳翠苔。

二十九年三到此,

一生知有几回来。

尤袤一生嗜书,早有尤书橱之称。他对于图书“嗜好既笃,网罗斯

备。”凡是他没有读过的书,只要他得知书名,就要想尽办法找来阅

读,读后不仅要做笔记,借来的还要抄录收藏。杨万里曾经描述他乐于

抄书的情景: “延之每退,则闭门谢容, 日计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

亦抄书……其诺女亦抄书。”杨万里还记述一则故事,说他曾将其所著

《西归集》、《朝天集》赠送给尤袤,尤袤高兴地写诗酬谢: “西归

累岁却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垂棘连城三倍价,夜光明月十分圆。”

可见尤袤对书的嗜好之情。

由于尤袤酷好收集、珍藏书籍,加上他曾担任过国史馆编修、侍读

等公职,有机会借阅朝廷三馆秘阁书籍,能够更多地抄录到一些一般人

所难以见到的书。因此,他的藏书十分丰富,其中善本、珍本亦很多。

他的好友陆游曾在诗中描写他的藏书是“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遗

书围。”

尤袤曾把家藏书籍“汇而目之”编成了《遂初堂书目》一卷。这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对研究我国古籍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遂

初堂书目》把图书分成44类,从这本书目中可看出,尤袤的藏书包括

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释典道教、杂艺、谱录等等的内容。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尤袤十分重视收藏本朝书籍,约占他所收藏史籍总数的

三分之一。他收藏的北宋《国史》,九朝具备,北宋《实录》不仅齐

全,而且有多种版本。可惜尤袤藏书在他死后因宅第失火,焚之一炬。

仅留下《遂初堂书目》一部。

老舍原名叫舒庆春。

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老舍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来源于生活,雅俗共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更是成了学生时代的必读书目。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作品赏析: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有一个动漫叫《花丸幼稚园》,是勇人老师的漫画作品。2005年23号的《YOUNG GANGAN》开载的漫画作品,2006年3月号再度登出第二期时大受读者好评,于是从2006年18号正式开始连载。讲述了在花丸幼稚园中发生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禁忌的纯爱故事。在东京电视台首播,中国大陆于2018年8月31日起在bilibili正版发布。

《花丸幼稚园》故事介绍

 在花丸幼稚园中发生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禁忌的纯爱故事,与元气满满的幼稚园生们构成了一幕轻喜剧。主人公小杏是花丸的超元气园生,超喜欢土田老师,为他发起各种各样的作战计划,每日为此奋斗。虽然好像被情敌——天然系的山本老师比下去,但她每天也会加倍努力!

《花丸幼稚园》作品评价

 女性漫画家勇人的出道作《花丸幼稚园》是一部描写幼稚园儿童生活百态+青春老师恋爱喜剧的温馨趣味作品,故事以多个独立单元的小故事为主,内容全是围绕幼稚园学生的生活。跟小丸子、四叶妹妹、蜡笔小新、萌少女的恋爱时光等作品相比,花丸幼稚园完全回避了较为成人及现实的思想,完全以小朋友最天真纯朴的角度去看世界。任何带点色情的场面,都不会在此作品出现。故事当中,熊猫猫出现率十分高,它可是故事中所述,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卡通角色!

《花丸幼稚园》衍生作品

 动画版不但将由执导过《钢之炼金术师》、《机动战士高达00》等人气动画的水岛精二监督率领GAINAX团队倾全力制作,而且主角声优阵容也是非常豪华。位于StarChild站内的专属情报网页已经在11月6日刷新架构、崭新开幕,从动画版人物刻画到完整的STAFF名单皆公布了出来。从全新的官方网站中我们可以知晓,这部动画的首播时间将是2010年1月10日,正式确定为冬季档开播。

琦君的原名叫什么?

琦君的原名叫潘希真。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