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人物介绍 和典故 急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3收藏

三国演义的人物介绍 和典故  急啊!,第1张

陆逊: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吴大帝孙权兄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吴丞相·陆逊(183-245)字伯言官至 上大将军 右都护 丞相 谥昭侯

家族资料 父亲 陆骏

配偶 孙策之女孙氏

子女 陆延 陆抗

兄弟姐妹 陆瑁

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陆 逊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陆逊家世为为江东大族。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后因袁术与陆康不和,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在此之前陆康已将陆逊与亲属送往江东。陆康子陆绩尚幼,所以年仅十二岁的陆逊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但历史却把陆逊推上了政治舞台。

周瑜:自幼与孙坚之子孙策交好。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民间流传名句:曲有误,周郎顾。24岁娶小乔为妻有两子一女。周瑜多谋善断,性度恢廓,忠君爱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像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高大英俊,“瑜长壮有姿貌”(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 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演义中为了抬高二乔身份,把她们的父亲叫做乔国老。)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也有说法,流离做光彩焕发貌讲。)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享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他们只注意个人安危去就,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其他人自然不敢有异议异动。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在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亦是人英,当然不愿如此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数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周瑜越来越得孙权的信赖,而他也越发竭诚尽智,为孙氏集团的崛起奔波劳碌,不辞辛劳,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蒋干。 蒋干仪容过人,很有才气,善于辩说,江淮人士,无人能比。 这次受命后,他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 周瑜猜出了他的来意,出来迎接,劈头便问:“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不是来替曹操来做说客的吧?”蒋干被周瑜开口便道破机关,颇为尴尬。勉强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乡亲,这次来,不过是来拜访您,顺便看看您的部队罢了。您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 于是请蒋干进入营帐,摆设酒宴,盛情款待,酒罢,对他说:“我有军机密事,您先到外面客馆住下,等事办完,我去请您。”三天之后,周瑜又把蒋干请人营中。这次,先领着他遍观军营,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然后,仍然置酒高会。席间,周瑜向蒋干展示了自己的侍从、服饰珍宝,并对他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坚决,蒋干也就无话可说,只好微笑。 蒋干回见曹操,对曹操说,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 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入柴桑,周瑜率军击之,生俘邓龙。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进而想统一全国,第一个战略目标便是荆州。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孙权也早看中了荆州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都,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

曹操恐孙权占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时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力孤,无法与曹操争衡,率众南逃。曹操顺利占领荆州,收降刘琮的八万人马,拥有大军数十万,实力陡增,骄横益甚。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行前,曹操写信给孙权,信中说:“我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您会猎江东。”

在这严重的局势面前,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孙权召集他们商讨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他们说:“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只有鲁肃等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鲁肃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

周瑜一归来,便力挽狂澜。他针对“迎曹”派的观点向孙权指出:“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当夜,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他对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有水步兵八十万,心中恐惧,也不认真推测一下虚实,就提出了降敌的见解,这是没道理的。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众;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而且这部分人尚心怀观望、怀疑,并未一心一德。曹操统御着这些疲惫病弱、狐疑观望的士兵,人数虽多,何足畏惧我们只要有精兵五万就完全可以战胜他。请您不要迟疑,不要有所顾忌。”孙权听了,大受感动,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张昭等人,顾惜家人妻小,只为小我考虑,真让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的看法跟我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来辅助我的!五万人,一时难以凑全。但我已选好三万人马,船只粮草和各种战具也已准备妥当,你和鲁肃、程普马上就可以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粮草,做你的后援。你能一战破曹,当然好,假如遇到挫折,就回来找我,我将与曹操决一死战!”

那时,刘备欲率军渡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共图计策,刘备于是进住夏口,派诸葛亮谒见孙权,孙权与刘备遂结成联盟,共同抗曹。孙权任命周瑜为左督,统军三万。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周瑜和刘备部队会师,沿江而上,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曹军新到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气低落。刚一接战,立即败退,只好驻扎在江北,想等冬天过后,第二年春天再战;周瑜所部,初战获胜,士气振奋,驻扎在南岸。

曹营将士,好多人不习水性,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连接成水上营寨,以便利行走。他自以为得计,称这些船为连环船。 看到这种情况,周瑜部下老将黄盖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认为黄盖说得有理。便选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柴草,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备。

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中说:“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为人当识时务。孙氏要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如此。”他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周瑜选择了一个刮东南风的夜晚,命令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每一战船后拖一只小船,以备放火人员后退时使用),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一里左右,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带吕蒙去救甘宁,解除了甘宁之围。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用命杀敌,曹仁只好退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仁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暂告中断,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则声威大震,名扬天下。赤壁战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已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驻在公安。刘表旧部多附刘备。刘备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到京口去见孙权,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为理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使他得以控制荆州地区的局面。

周瑜上书给孙权,书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势力太大,应该广泛招揽英雄人物才能与之抗衡;而刘备又绝非可以轻易制服之人,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策。

周瑜扼制刘备的计谋未被采用,很不甘心,于是又向孙权献上另一计策。时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一说死庐陵巴丘,今峡江县巴邱镇),享年三十六岁。

《江表传》载周瑜临终前给孙权的上疏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 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 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 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 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 虽短短篇幅,却足以写尽对东吴一生的忠诚。透过这篇遗言,我们不难看出其智虑筹谋之深远,以及文采之出类拔萃。

周瑜一死,孙权感到痛折股肱。于是,亲自穿上丧服为他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

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不过,不论别人怎样评论,孙权心中有数。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甘宁:少年有力,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建安九年(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建安十年(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百骑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折冲(常胜)将军。

甘宁有子甘瓌,但是后来因犯罪被罚迁徙到会稽,不久就死了。东晋初期荆州牧镇南大将军甘卓是甘宁后代。

甘宁(真三国无双5)吴折冲将军、西陵太守。少有气力,好游侠。曾聚合一伙轻薄少年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到了。时人以“锦帆贼”呼之。后读诸子,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欲投江东但为黄祖留于夏口。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但仍不获重用,得苏飞之助得入江东。为周瑜和吕蒙所荐得以获孙权接见,其对答令孙权赞赏,受重用。后从攻曹仁于南郡,随镇益阳拒关羽,从攻皖城获朱光,于合肥奋战保孙权等战立功。濡须时更以百人袭曹营,事后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仗义疏财,夷陵之战前后病死,其军为潘璋所并。

孙权:“甘兴霸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甘宁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后来在刘璋初即位之时联合沈弥、娄发起兵造反,被赵韪镇压,落败投奔刘表,不过没被录用。后来辗转留在了黄祖镇守的夏口,也不受到重视。

东吴军前锋凌操打败黄祖部队时,甘宁带领自己的人马协助黄祖撤退,并且射死凌操。虽然有苏飞屡次推荐,但是黄祖对于立功的甘宁仍然不加以奖赏,甘宁最终投奔东吴。

东吴重臣周瑜、吕蒙非常赞赏甘宁的才能,主公孙权于是对甘宁刮目相看,与老臣一般对待。甘宁于是献计分析形势,认为刘表无远虑且子嗣无能,部将黄祖已老迈,可以再起兵攻打,破夏口图荆襄,最终目标巴蜀。孙权不顾长史张昭的反对,决定出兵第三次攻打黄祖,结果一举擒获黄祖、苏飞等主将。甘宁念旧情,求孙权赦免了苏飞并继续任用。

208年赤壁之战,甘宁是都督周瑜帐下的大将。攻打南郡时,甘宁献计偷袭夷陵得手,但是自己不足一千人马却被曹仁的五六千人围困在城内。曹军连日箭如雨下,将士惧怕,但是甘宁谈笑自若,一直守城到周瑜的大军前来解围。

之后甘宁跟随鲁肃在益阳防备关羽,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甘宁自称只要八百人前往驻守,关羽听到他的名号就不敢过河,如果敢过也要被他俘虏。于是鲁肃拨一千人由甘宁率领,关羽果然不敢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孙权知道甘宁的功绩后,封他为西陵太守,实际领阳新、下雉两个县。

甘宁在攻打皖城时手持铁索身先士卒爬上城墙,为破城立下大功,被封为折冲将军。215年,第二次合肥之战,吴军在合肥城外逍遥津与曹操手下大将张辽作战,遭遇大败,士气大挫。甘宁与凌统、吕蒙、蒋钦等将领死战保护孙权,甘宁军鼓号大作、鼓舞士气,得到孙权赞许。

此后曹操亲自到达濡须口,号称四十万大军。甘宁被命令带领三千人马为前部先锋,迎战曹军。晚上甘宁选了一百个精锐部下,与他们一起喝酒,然后二更时偷袭曹营。曹军营内大乱,等到匆忙点起火把准备迎战,甘宁小部队早已经斩杀敌军胜利返回了。这次突袭大振吴军士气,扭转了逍遥津失利的影响,孙权感叹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鲁肃: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早年袁术闻其名,请为东城长,鲁肃看袁术定不能成就霸业,便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

关兴:关兴,生卒年不详,字安国。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关羽之子,关平之弟。官至侍中、中监军,继承其父汉寿亭侯爵位。有子关统、关彝。 蜀汉龙骧将军,关羽的次子。关兴原随父关羽在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水淹七军后,关兴前往汉中报喜。后来荆州失陷,关羽被杀,关兴与张飞子苞拜为弟兄,随汉昭烈帝刘备讨伐吴国,杀死吴将潘璋,夺回青龙堰月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屡立战功,于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病逝。

蜀侍中、中监军。关羽次子,于关羽死后袭爵。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

前言: 鬼门关,并非只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而是真真实实的存在。

一·鬼门关的具体位置:

1鬼门关,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广西、是在玉林,但是却鲜有人知道鬼门关具体是位于北流市。鬼门关,具体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北流市北流镇甘村天门山。

2现代化的玉北(玉林北流)柏油公路从鬼门关穿行通过,鬼门关这里也成为了沟通梧州市、玉林市、北海市、粤西地区、珠三角地区、香港澳门、的重要峡口、关口。

二·鬼门关其实是旧称古名:

1鬼门关其实是旧称,是古名。鬼门关在明朝之前一直都是叫鬼门关,在明朝宣德四年(即公元1429年),“鬼门关”方才改为“天门关”。也许是在明朝时期,当时地方上就已经觉得“鬼门关”不吉利,方才改名为“天门关”比较吉利。

2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鬼门关(天门关)所在地,为什么会叫“天门山”了(玉林北流市北流镇甘村天门山)。因为鬼门关改名了叫天门关,所以原鬼门关所在的那座山,也自然而然的改名叫“天门山”了。如果当初鬼门关不改名叫天门关的话,那么今天鬼门关(天门关)的地址就得叫“玉林北流市北流镇甘村鬼门山”了。如果鬼门关所在的那座山真的叫了“鬼门山”,是不是很多人想想都觉得阴森恐怖呢!

三·历史关于鬼门关的记载:

1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著作《粤西游日记》中记载:“北流县西十里为鬼门关,东十里为勾漏山,二石山分支耸秀,东西对列,而鬼门颠崖遂谷,双峰夹立。”根据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记载,鬼门关位于古北流县城西十里处。

2《辞海》也有对鬼门关的相关记载:"鬼门关,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西,介于北流、郁林两县间,双峰对峙,中成关门”。根据《辞海》对鬼门关的记载可知,鬼门关(今天门关)的确是位于北流境内(今玉林北流市)。

四·今天门关(鬼门关)石刻:

在今天的天门关(即古代鬼门关)处,石壁上刻有"天门关"三个大字,格分醒目。而在"天门关"三个大字旁边,原来还刻有一首古诗:“行行万里度天关,天涯遥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寻旧刻,依然便拟北流还。”这首古诗历经岁月冲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五·鬼门关为什么叫做鬼门关:

1鬼门关地理特征:

历史古籍对鬼门关有相关记载:“高崖峡谷,形势险要,有双峰对峙,状如关门,若经此处,尤入鬼门”。说的是鬼门关地形十分险要恐怖,途径鬼门关,就像真的进入了鬼门关一样。

2古代岭南是中原王朝的谪配罪徒之地:

在古代,在中原王朝、帝王将相、统治者阶层眼里,岭南地区大多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民智未开、开发不足、生产落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而岭南地区,常常成为各个王朝作为谪配罪徒之地。比如海南岛、桂东南、交趾(今越南)等地区,古代被贬官到岭南地区的著名人物有柳宗元(被贬职到柳州)、苏轼(被贬职到海南岛)等。苏轼被贬职到海南岛的时候,就曾路过鬼门关(今天门关)。

3鬼门关是谪配罪徒前往岭南地区的必经之地:

而鬼门关(今天门关)正是古代联通钦、廉、雷、琼和交趾(今越南)的一条必经通道。可以说自汉朝以来,鬼门关(今天门关,一直是中原王朝谪配罪徒前往岭南地区的必经之地。

4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也许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鬼门关的所在地玉林,在古代就有着牢州之称。唐朝时期,在今玉林市范围内的智州被朝廷改为牢州,下辖南流县、定川县、岩川县。因此在古代,谪配罪徒经过鬼门关,就像是真的进入了鬼门关,进入了“牢笼”。

六·北流“贬官文化”:

1在我国古代,有五大著名的流放之地,分别是: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海南岛(今海南省)、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宁古塔(今黑龙江海林市)、黔州(今贵州省)。而玉林北流的鬼门关(今天门关),就是五大流放地之一海南岛的必经之地。因而古代很多著名的被贬人物,都途经北流,有不少甚至是直接被贬到郁林、容州、北流,从而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文化,即“贬官文化”。

2如唐朝时期沈佺期、李德裕;宋朝苏轼、李纲,以及宰相李纲被罢相南归时,曾在北流勾漏山,写下了《问津勾漏山》五言长诗;宋朝进士吴元美,被谪容州,流寓北流,也曾留下著作《宝圭十洞记》;明代的解缙等。

七·中国第二个天门关:

1鬼门关在中国只有一个,就是在玉林北流市,为玉林北流市独有。但是鬼门关又称天门关,而“天门关”在中国却并非只有一个,还有另外一个。

2另外一个天门关,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西凌井乡东关口村。古代的太原天门关一直是军事要塞,天门关矗立太原北陲,是古太原通往晋西北地区的咽喉要道。

各位读者,关于“玉林北流鬼门关”,你们知道多少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将上庸、房陵二郡合并为新城郡,房陵(今湖北房县)为新城郡治所在地。其位置在襄阳郡以西,自从蜀将孟达联合曹魏击败刘封后,该地域归属曹魏控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诱惑孟达反叛,但被司马懿斩杀。此后,曹魏一直控制着上庸、房陵地区。

该地区在秦岭与大巴山之间峡谷地带,汉水贯穿其中。东面是曹魏控制的襄阳郡,南面是孙吴控制的荆州,北面是秦岭山脉南面的西城郡,西面就是汉中、巴中,蜀汉的根据地。

诸葛亮在这一地区用兵,可以从两个方向进攻:一是汉中;二是巴中。

如果从巴中方向进攻,需要越过大巴山,道路险阻,困难很大,后勤保障更加困难。

除此之外,只能从汉中进攻。但从汉中出兵,就必须经过西城郡。

西城郡在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曹魏一向有重兵把守,其形势与陈仓、长安的情况差不多。硬碰硬的攻城、攻坚战,不是诸葛亮的选项。

西城是诸葛亮跟司马懿唱空城计的地方,那就是罗贯中说个热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遣马谡守街亭。由于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木得办法,只好唱了一出空城计。可诸葛亮无论如何,不会跑到西城郡去唱这出戏。

演义里说的这个西城,实际上是西县,县治在今天甘肃陇南盐官镇,属于当时的陇西郡。而西城郡,则是今天陕西安康市的汉滨区,相距十分遥远。而且是一个在汉中的西面,一个在汉中的东面。

因此,诸葛亮要进攻上庸、房陵,必须经过西城郡,难度很大。

诸葛亮病逝后,由蒋琬出任大将军,屯兵汉中,准备防御和进攻曹魏。

蒋琬认为,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险阻,来往不便,不如沿着汉水、沔水东下,进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郡。

魏兴郡就是原来的西城郡,黄初二年(221年),曹丕取“曹魏兴盛”之意,改西城为魏兴。

蒋琬在汉中六年,建造大船,准备水路伐魏。但不料旧疾复发,未能成行。

蜀汉朝中官员大多认为:水路出兵容易,但万一失败则难以返回,不是上策。于是,朝廷派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到汉中,试图劝阻蒋琬。

由于蒋琬病重,于是进驻涪城,不久病逝。

由此看来,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进攻上庸、房陵,都不是上策。加之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不会冒此风险。

至于说诸葛亮屡次北伐,都选择兵出祁山,在秦川一线用兵,最关键的是北伐的目的。

豹眼一向认为,诸葛亮北伐就是一个幌子,他自己也清楚,魏蜀实力相差很大,蜀汉不可能战胜曹魏。之所以坚持北伐,就是意图保持对曹魏的压力,避免孙吴倒向曹魏;同时牵制曹魏,使之不能全部精力去攻伐孙吴。当然,诸葛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出于蜀汉政治的需要。

三国演义的人物介绍 和典故 急啊!

陆逊: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东吴大都督、丞相。吴大帝孙权兄孙策之婿,世代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