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管神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疡科遗编》卷下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退管神方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退管神方 1 拼音
tuì guǎn shén fāng
2 《疡科遗编》卷下 21 方名退管神方
22 组成块藤黄5钱,白及2钱(研),象皮2钱(炙,研),乳香2钱(制,研),没药2钱(制,研)。
23 主治一切漏管,并红痈痔管。
24 退管神方的用法用量插入管内。
25 制备方法
用羊血1碗煮藤黄百沸取出,去羊血,将藤黄晒干,同诸药共研细末,又加黄蜡少许烊糊前药,捏成条,阴干。
古籍中的退管神方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去管部米仁磨粉。水煎浆糊丸如桐子大。每钱半滚水送下。退管神方陈年废琉璃底(庙内者三钱。麸炒透研细末)辰砂(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后 ]痔漏门主方丸,每早淡酒送下一钱。忌火酒、椒、姜等味。退管如神活獾子一只,杀之退毛净,又将肠内粪去净,入石臼内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开透法之则软,鼻扇气急,舌绛而润,扪之粘腻,或舌虽欲伸退场门而抵齿难骤伸者,甚或闷乱搐搦,状如惊痫。热陷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三服饵门]神仙服饵(附论)**者尤妙。于平旦时。空腹未漱口时。二七枚。口中退皮尖。熟嚼令津液半口。可咽之讫。如行一里。任吃诸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 51 如意金黄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效主治 54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55 运用 56 制备方法 57 使用注意 58 方解 59 临床运用 510 附注 511 出处 6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 61 组成 62 功能主治 63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65 出处 7 如意金黄散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性状 75 鉴别 76 检查 77 含量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74 测定法 78 功能与主治 79 用法与用量 710 注意 711 贮藏 712 版本 8 如意金黄散药品说明书 81 药品类型 82 药品名称 83 药品汉语拼音 84 药品英文名称 85 成份 86 性状 87 作用类别 88 适应症/功能主治 89 规格 810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811 禁忌 812 如意金黄散的不良反应 813 注意事项 814 如意金黄散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815 如意金黄散的药理作用 816 备注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如意金黄散 如意金黄散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rú yì jīn huáng sàn
2 英文参考ruyi jinhua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uyi jinhuang s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与如意金黄散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906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9g 袋 13 中成药部分 907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12g 盒(瓶) 17 中成药部分 908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15g 盒(瓶) 21 中成药部分 909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30g 盒(瓶) 4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如意金黄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中成药如意金黄散的主要成分为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1]。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如意金黄散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5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 51 如意金黄散的别名金黄散[2]、神效金黄散、神效金黄散
52 组成天花粉十斤,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五斤,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二斤[2]。
天花粉5000g、黄柏2500g、大黄2500g、姜黄2500g、白芷2500g、厚朴1000g、陈皮1000g、苍术1000g、天南星1000g、甘草1000g[3]。
53 功效主治《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2]。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仆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等症[2]。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3]。主治跌仆损伤,红肿热痛未成脓者[3]。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顽恶肿毒;及蛇虫咬伤,蜂蝎螫毒,癣疥湿癞,皮肤瘙痒,冻疮痒痛。
54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随症调敷[2]。
55 运用凡红肿热痛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水同蜜调敷;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用葱汁同蜜调敷;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等症,用葱酒煎调;风热恶毒所生疾患,必皮肤亢热色红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疮、漆疮、恶血攻注等证,用板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亦可;烫火伤用麻油调敷[2]。
56 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2]。
晒极干燥,用大驴磨连磨3次,方用蜜绢罗厨筛出,瓷器收贮,勿令泄气。
研为细末,瓷器收贮,勿令泄气,随证调敷[3]。
57 使用注意1.原方总量太大,临床运用时不宜配制过多,以免药性变质,影响疗效,可按比例递减[3]。
2.本方忌用于跌仆伤后脓已成者[3]。
3皮色不红者忌敷,并忌入口。
58 方解本方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相搏,壅滞肌腠,故见局部红肿热痛[3]。治当清热解毒,散瘀消肿[3]。方以大黄、黄柏清热解毒,逐瘀燥湿,以荡涤瘀热凝血;姜黄破血消瘀,通经止痛,与天花粉同用,能祛瘀消肿止痛;厚朴、陈皮、苍术、天南星、白芷行气燥湿,散结消肿止痛;甘草解毒调和诸药[3]。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3]。热毒得解,瘀血得散,湿毒得化,红肿热痛自除[3]。
59 临床运用1.用方指征:跌打损伤后,局部红肿热痛未成脓者[3]。
2.本方现代常用于痈肿疔疖、急性乳腺炎、小儿丹毒、带状疱疹、烫伤等属热毒夹瘀者[3]。
3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抗炎、抗感染、消肿、镇痛、抗冻伤和抑菌作用[2]。
510 附注金黄散(《嵩崖尊生》卷十二)、神效金黄散(《良朋汇集》卷五)、金黄如意散(《奇方类编》卷下)。
511 出处《外科正宗》卷一
6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 61 组成天花粉10两,川黄柏5两,姜黄5两,白芷5两,广陈皮2两,甘草2两,苍术2两,南星2两,厚朴2两,石菖蒲2两,川郁金2两,生半夏2两。
62 功能主治《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打损伤,湿痰流注,大头时肿,漆疮火丹,湿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外科一切顽恶肿毒。
63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醋、或蜜、或水、或葱汁水调敷。
6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65 出处《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7 如意金黄散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如意金黄散
Ruyi Jinhuang San
72 处方姜黄160g、大黄160g、黄柏160g、苍术64g、厚朴64g、陈皮64g、甘草64g、生天南星64g、白芷160g、天花粉320g
73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74 性状本品为**至金**的粉末;气微香,味苦、微甘。
7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陈皮)。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苍术)。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约90μm(生天南星)。纤维束鲜**,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黄柏)。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纤维(甘草)。石细胞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厚朴)。具缘纹孔导管大,多破碎,有的具缘纹孔呈六角形或斜方形,排列紧密(天花粉)。
(2)取本品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再加盐酸4ml,水浴加热30分钟,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3)取本品3g,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20目,5g,内径为15cm)上,用无水乙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盐酸巴马汀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置于用展开剂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10g,加甲醇40mI,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溶液40ml使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用2%氢氧化钠溶液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氢氧化钠液,加稀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2,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用水20ml洗涤,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对照品、和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醇(27: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10g,加三氯甲烷30ml、盐酸2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乙酸乙酯—冰醋酸(20:40: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取本品5g,加石油醚(60~90℃)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1g,加石油醚(60~90℃)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6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7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异丙醇—甲醇—05%醋酸溶液(25:19:5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密塞,称定重量,冷浸1小时,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7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姜黄以姜黄素(C21H20O6)计,不得少于10mg。
78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79 用法与用量外用。红肿,烦热,疼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数次。
710 注意外用药,不可内服。
711 贮藏密封。
712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8 如意金黄散药品说明书 81 药品类型中药
82 药品名称如意金黄散
83 药品汉语拼音 84 药品英文名称 85 成份 86 性状 87 作用类别 88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疖肿痛,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89 规格 810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外用。红肿,烦热,疼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数次。
811 禁忌 812 不良反应 813 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2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
3忌辛辣 性食物。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疮疖较重或局部变软化脓或已破溃者应去医院就诊。
6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局部出现皮疹等过敏表现者应停用。
8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14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15 如意金黄散的药理作用 816 备注中医是我国汉族人在社会实践中慢慢探索的药物。它也被称为汉中医。人民和人民的整体观点,以及辩证Tunicigo的原则。它在中国和世界医学界深处达成了深远。高价值和状态。如果我们想知道中医,你可能希望阅读一些中医古代书籍。在我看来,中医是神秘的,令人着迷的,但很难理解,所以我想学习中医是非常困难的,但“书籍读过过去”,如果你有强烈的兴趣医学,你可以通过阅读进入中医世界,然后你知道中医需要什么?
《药性赋》一般认为这本书是林宇的过程,陈静,金王朝的工作。这本古老的书将分类常用的中药,包括四种冷,热,热和平,并总结了这些药材的作用,并用节奏的语言准备它,读郎郎的嘴,很容易诵读,是中国人的启蒙书。《黄帝内经》据说这本书是黄迪,所以所以所以命名,创作是第一个到汉族,包括《灵枢》和《素问》的两部分,这是最早的中药经典,称为“祖先的祖先药物。”如果你想看看中医古书,这个基本的医疗课程必须是必不可少的。
《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张忠井,东汉代的末端,创意提出了伤寒发烧的辩证实践,即“六分类”,对临床医学具有高参考价值。如今,这本古老的书是我国中国高校的主要基本课程之一。《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是清代医学的赵旭门,是在1765年。该书已在李世珍的《本草纲目》完成了不满意和叙事的错误,修订,并在国内外研究《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价值它引起了很多反响。
上述是我看来,但古老的书是由文本的文本写的。当第一次阅读时,一定很难理解,所以当我们读古书时,你可以找到一个注释,并阅读,如果它不明白,你也可以问相关的专业教师或老年人说去,“功夫没有一个人”,只要它愿意学习,它就会了解中医的谜团。
本草-古籍
南朝 本草经集注
唐 新修本草 食疗本草
元 汤液本草 饮膳正要 本草品汇精要
明 滇南本草 本草蒙筌 本草纲目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征要 本草纲目别名录
清 神农本草经 本草易读 本草新编 本草备要 本经逢原 本草经解 本草从新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崇原 本草求真 神农本草经读 本草述钩元 本草思辨录 本草便读 本草撮要 本草问答 本草择要纲目 得配本草 本草害利 本草分经 吴普本草 海药本草 本草图经 本草衍义 食鉴本草 神农本草经赞 证类本草
方药-古籍
西汉 五十二病方
东晋 肘后备急方
齐 刘涓子鬼遗方
唐 千金翼方 孙真人海上方 外台秘要 千金宝要 备急千金要方
北宋 医心方 苏沈良方
南宋 普济本事方
元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瑞竹堂经验方 世医得效方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明 炮炙大法 雷公炮制药性解 药鉴 卫生易简方 奇效良方 医方集宜 医方考 普济方 仁术便览 祖剂 文堂集验方 证治准绳·类方
清 古今名医方论 种福堂公选良方 汤头歌诀 奇方类编 医方集解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医方论 串雅内外编 成方切用 时方妙用 时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验方新编 经验丹方汇编 退思集类方歌注 大小诸证方论 惠直堂经验方 绛囊撮要 古方汇精 外治寿世方 回生集 增订医方歌诀 济世神验良方 医方歌括 医方简义 急救广生集 疯门全书 删补名医方论 雷公炮炙论 炮炙全书 濒湖炮炙法 要药分剂 药征 名医别录 太平圣惠方 博济方 史载之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 鸡峰普济方 洪氏集验方 杨氏家藏方
全生指迷方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严氏济生方 药征续编 急救便方 十剂表 药性切用 华佗神方 集验方 奇效简便良方 神仙济世良方 是斋百一选方 小品方 经验奇方 本草简要方 急救良方 增订十药神书 食疗方
妇幼-古籍
东汉 颅囟经
唐 产宝
南宋 女科百问 妇人大全良方
元 活幼心书 活幼口议
明 婴童百问 女科证治准绳 幼科证治准绳 女科撮要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幼科折衷 幼科发挥 幼科类萃 保婴撮要 妇人规 慈幼新书 济阴纲目 邯郸遗稿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女科
清 女科切要 傅青主女科歌括 沈氏女科辑要 济生集 幼科切要 婴儿论 小儿推拿广意 女科旨要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要旨 女科秘旨 女科经纶 幼幼集成 幼科推拿秘书 幼科铁镜 儿科醒 胎产心法 胎产指南 妇科心法要诀 麻科活人全书 麻疹备要方论 麻疹阐注 痘疹心法要诀 盘珠集胎产症治 原要论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民国 儿科萃精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要略 痧疹辑要 女科指要
女科指掌 女科秘要 女科精要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幼幼新书 幼科心法要诀
幼科指南 幼科概论 竹泉生女科集要 保幼新编 胎产秘书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妇科秘方 妇科秘书 妇科问答 专治麻痧初编 张氏妇科 产鉴 陈氏幼科秘诀 评注产科心法 慈幼便览 毓麟验方 经验麻科 达生编 竹林女科证治 产后十八论 脚气治法总要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鬻婴提要说 婴童类萃
医论-古籍
东汉 华氏中藏经
齐 褚氏遗书
隋 诸病源候论
唐 千金食治
南宋 医说
金 内外伤辨 儒门事亲 医学启源 兰室秘藏 脾胃论
元 症因脉治 饮食须知 此事难知 金匮钩玄 卫生宝鉴 医垒元戎 丹溪手镜 医述
明 内科摘要 温疫论 寿世保元 广瘟疫论 养生导引法 养生导引秘籍 养生类要 瘴疟指南 明医指掌 明医杂着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丹溪心法 古今医鉴 医学入门 医学纲目 韩氏医通 医学正传 轩岐救正论 丹台玉案 古今医统大全 推求师意 医旨绪余 景岳全书 证治准绳·杂病 万病回春 续医说
清 医林改错 金匮翼 医门法律 笔花医镜 血证论 中风论 脉确 医学从众录 医门补要 痰疠法门 证治汇补 理瀹骈文 温热暑疫全书 疫疹一得 温病条辨 温热逢源时病论 温病指南 女丹合编选注 运气要诀 心医集 性命要旨 松峰说疫 寿世传真 陆地仙经 温热经纬 温热论 养生秘旨 重订广温热论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寿世青编 脉因证治 医宗金鉴 医学衷中参西录 石室秘录 古今名医汇粹 痧胀玉衡 医学三字经 辨证录 医学指归 医学实在易 冯氏锦囊秘录 医学心悟 类证治裁 医碥 医学真传 张氏医通 伤寒论纲目 幼科释谜 妇科玉尺 古今医彻 药症忌宜 医宗己任编 医学妙谛 顾松园医镜 医医小草 医学传灯 宜麟策 养老奉亲书 何氏虚劳心传 周慎斋遗书 订正太素脉秘诀 脉症治方 脉诀乳海 脉诀考证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推拿抉微 脉理求真 脉诀刊误 脉诀汇辨 西池集 宁坤秘笈 温病正宗 达摩洗髓易筋经 修昆仑证验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扁鹊心书 玉机微义 校注医醇剩义 杂病治例 医经国小 卫济宝书 三消论 医学摘粹 简明医彀 辨症玉函 中国医籍考 脉象统类 洗冤集录 格致余论 诸病主病诗 医学见能
伤科-古籍
唐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元 外科精义 阴证略例
明 立斋外科发挥 外科枢要 跌损妙方 外科集验方 外科正宗 外科启玄 外科理例 正体类要 理虚元鉴 慎柔五书 痰火点雪 解围元薮 疠疡机要 仙传外科集验方 证治准绳·疡医
清 杂病心法要诀 杂病广要 伤科大成 跌打损伤回生集 疡医大全 疡科心得集 外科大成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全生集 外科传薪集 外科选要 外科医镜 正骨心法要旨 伤科方书 伤科汇纂 伤科补要 外科十法
民国 疡科纲要 江氏伤科学 跌打秘方 跌打损伤方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发背对口治诀论 集验背疽方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精要 金疮秘传禁方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 青囊秘诀 秘传外科方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 接骨手法 救伤秘旨 虚损启微 诊脉三十二辨 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外科证治全书
经络-古籍
唐 黄帝明堂灸经
元 西方子明堂灸经
明 奇经八脉考 经络全书 经络考 经络汇编 灵枢经脉翼
清 包氏喉证家宝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厘正按摩要术 -- 经穴汇解 炙膏肓腧穴法 广嗣语
五官-古籍
唐 银海精微
元 原机启微
明 口齿类要 神应经
清 审视瑶函 目经大成 尤氏喉科秘书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续编 神灸经纶 眼科心法要诀 喉舌备要秘旨 喉科指掌 喉科集腋 眼科秘诀 尤氏喉症指南 重订囊秘喉书 秘传眼科龙木论 异授眼科 眼科阐微 喉科秘诀 焦氏喉科枕秘
针灸-古籍
南宋 针灸资生经
金 子午流注针经
元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针经节要 针经指南
明 针灸大全 针灸聚英 杨敬斋针灸全书 普济方·针灸 针灸素难要旨 针灸问对
清 针灸易学 针灸逢源 刺灸心法要诀 一草亭目科全书 银海指南 针灸集成 针灸大成 针灸甲乙经 宋本备急灸法 子午流注说难 灸法秘传 走马急疳真方 明目至宝 金针秘传 针灸神书
医案-古籍
元 丹溪治法心要
明 医贯 肯堂医论
清 友渔斋医话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吴鞠通医案 冷庐医话 柳洲医话 古今医案按 侣山堂类辩 临证指南医案 存存斋医话稿 医经溯洄集 三家医案合刻 客尘医话 王氏医案绎注 市隐庐医学杂着 未刻本叶氏医案 回春录 吴医汇讲 奇症汇 知医必辨 花韵楼医案 眉寿堂方案选存 凌临灵方 孙文垣医案 马培之医案 张聿青医案 张畹香医案 曹仁伯医案论 寓意草 程杏轩医案 慎疾刍言 对山医话 质疑录 丛桂草堂医案 归砚录 医学读书记 续名医类案 读医随笔 医学源流论 王旭高临证医案 邵兰荪医案
-- 叶天士医案精华 一得集 丁甘仁医案 上池杂说 也是山人医案 先哲医话 何澹安医案 证治心传 研经言 重订灵兰要览 重庆堂随笔 塘医话 叶选医衡 医原 医暇卮言 医学课儿策
医经-古籍
西汉 八十一难经
东汉 伤寒论
唐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太素
金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要旨论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注解伤寒论 伤寒直格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河间伤寒心要
元 读素问钞 敖氏伤寒金镜录 刘河间伤寒医鉴
明 类经 类经图翼 难经集注 伤寒六书 伤寒论条辨 伤寒证治准绳 伤寒括要 证治准绳·伤寒
清 内经博议 医经读 医经原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六因条辨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黄帝素问直解 素问经注节解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内经评文 内经药瀹 医效秘传 古本难经阐注 难经正义 难经经释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伤寒捷诀 伤寒寻源 张卿子伤寒论 伤寒论注 重订通俗伤寒论 伤寒溯源集 伤寒缵论 伤寒贯珠集 伤寒大白 伤寒悬解 伤寒论类方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审证表 伤寒补例 伤寒舌鉴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指掌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高注金匮要略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伤寒心法要诀
-- 内经知要 灵素节注类编 素问识 灵枢识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难经古义 伤寒总病论 类证活人书 伤寒九十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发微论 伤寒明理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 伤寒法祖 伤寒论辩证广注 伤寒论辑义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中寒论辩证广注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四诊-古籍
西晋 脉经
元 诊家枢要
明 濒湖脉学 诊家正眼
清 三指禅 形色外诊简摩 临症验舌法 望诊遵经 诊宗三昧 医灯续焰 察舌辨症新法
-- 脉诀 察病指南
话说有一个偏远的村庄,叫利水村。村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帮人除湿为业,湿邪为患,去如抽丝,极其困难,导致湿邪泛滥,内外交困,村民们疲于应付,屡屡战败。这时候村里出了个穷小子,骨骼清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它的名字叫茯苓。它背负全村人的希望。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我们前面说湿气的内因在于肺,脾,肾,都被它恰好针对。而且它没有寒热偏盛,对于不管是湿热,或者寒湿,都能使用。茯苓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主治水湿泛滥导致的脾胃虚弱,胃口差,呕吐腹泻,水肿,胀满,失眠健忘,心悸不安等。
为啥说茯苓是全村人的希望呢?
《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下面我们就举几个茯苓的经典方子吧。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作用是温阳化气,利湿行水。全方就五味药。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导致的头痛,烦渴却不欲饮水,甚至饮水即吐,气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等。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作用也是温阳利水。全方五味药,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导致的水湿内停,头晕目眩,四肢沉重,怕冷,浮肿腰以下明显,腹痛腹泻等。舌淡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
五苓散和真武汤都有温阳化水的效果,温阳五苓散用的是桂枝,而真武汤用的是生姜和附子,温阳效果的话明显真武汤更胜一筹,五苓散主要用于蓄水证,也就是水湿内停,停了怎么办,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所以症状中会有心烦口渴,但是不想喝水这样的矛盾存在。而真武汤则用于阳虚水泛证,更侧重温阳而利水,附子有大热,如果四肢怕冷有明显阳虚症状,还是用真武汤吧。
苓桂术甘汤,同样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用于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全方就四味药,全在名字当中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再一次出现了桂枝与茯苓的搭配。苓桂术甘汤比五苓散少了猪苓,泽泻两个利水药物而加入了甘草,甘草与桂枝合用中医叫“辛甘化阳”,桂枝和甘草,桂枝和茯苓这样的组合,你会在很多经典老方中看到,他们就像一个词组,在一起必有相应功效。甘草与白术合用,益气健脾除湿,起到“培土制水”的功效。
还有两个经典方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都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都用到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这四味药,整体思路就是健脾除湿,侧重点稍有不同。四君子汤就四味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而参苓白术散方中有人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莲子,甘草,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枣。很明显四君子汤更侧重于益气健脾。而参苓白术散方中药味众多,有健脾胃,有除湿,有补气,有行气,还有载药上行的桔梗,能兼顾肺气虚等症状,所以参苓白术散在中医方济中有“培土生金”之称,土为脾,金为肺,参苓白术散补脾且益肺。
茯苓相关的方子很多,光在中医经典古籍记载的就不在少数,例如桂枝茯苓丸,归脾汤,逍遥散,二陈汤等。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九十六 21 方名 22 神效煮兔方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神效煮兔方的用法用量 2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神效煮兔方 1 拼音
shén xiào zhǔ tù fāng
2 《圣惠》卷九十六 21 方名神效煮兔方
22 神效煮兔方的别名煮兔方
23 组成兔1只,新桑根白皮半斤(细锉)。
24 主治消渴。
25 神效煮兔方的用法用量
上剥兔去皮及肠胃,与桑根白皮同煮,烂熟为度,尽力食肉,并饮其汁,即效。
26 附注煮兔方(《普济方》卷二五八)。
古籍中的神效煮兔方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六]食治三诸方又方。上单煎豉汁停冷。渴即饮之。亦佳。治渴。神效煮兔方。兔(一枚)新桑根白皮(半斤细锉)上剥兔去皮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七消渴门]消渴。即瘥。又方乳梨上每日服食。以安为度。猪肚丸(出神效方)治消渴。猪肚(一枚)黄连(五两)栝蒌(四两)
《小品方》:[卷第七]治妊胎诸方方寸匕,立出。又方苏一合,以酒和服,即出。又方烧兔毛末,服方寸匕,即生。又方烧大刀环令热,以酒沃之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五十二消渴门]药方,细细呷之,效。萝卜汁∶时饮少许。澡丝汤∶治渴神效,煮茧丝汤收贮入罐,密封罐口埋地中,任经数年。愈久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九妇人诸疾门]崩中漏下学好中医,真的很难吗?百名中医大家的必读书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像蒲辅周、刘渡舟、岳美中先生一样优秀的中医大家?
从中医药大学权威copy过来,共81本,本本经典!读懂这81本你也是中医大师!
中医书单:入门
《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 豆瓣评分85
《零起点学中医》天下无疾 豆瓣评分84
《黄帝内经说什么》(以下五册)
《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天年》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异法方宜》徐文兵 梁冬
《求医不如求己合集》
《名老中医之路》豆瓣评分92
《中医入门到精通》石兴华
《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 (中医百日通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 豆瓣评分87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内经知要白话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套装共3册)》
中医针灸
《古典针灸入门》仁表 豆瓣评分79
《针灸师承录》
《阎润茗针灸临床60年经验精粹》
《一针疗法》周树中
《针灸学》石学敏
《常用针灸100穴》
《董氏针灸注疏》
《针灸推拿一学就会》
《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合注》
《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
《本草问答》唐容川
伤寒杂病论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 豆瓣评分92
《伤寒论校注》刘渡舟
《全注全译伤寒论》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 豆瓣评分90
《孙曼之伤寒论讲稿》
《黄元御读伤寒:伤寒悬解、伤寒说意》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
《伤寒贯珠集》尤在泾
《伤寒来苏集》柯韵伯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
《经方沙龙》黄煌
《经方使用手册》黄煌
《中医十大类方》黄煌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
中医名家名著
《扶阳讲记》卢崇汉
《扶阳论坛1+2》
《金匮要略》
《景岳全书》张介宾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论》李东垣
《四圣心源 》黄元御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玄机原病式》
《医法圆通》郑钦安
《医理真传》郑钦安
《医林改错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
《张仲景50味药证》
《赵绍琴医学全集》赵绍琴
《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柴浩然》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哈尔滨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神效乌金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神效乌金丸 1 拼音
shén xiào wū jīn wán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哈尔滨方) 21 方名神效乌金丸
22 组成天麻1两3钱,没药1两半,归尾1两半,赤芍1两半,木香1两,草霜3两,京墨2两,益母膏2两,川芎1两半。
23 功效平肝顺气,疏通经血,逐瘀生新,消化结聚。
24 主治肝瘀气滞,瘀血闭经,恶露不下,积聚,症瘕。
25 神效乌金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黄酒或白开水送下。
26 制备方法上除益母膏后入外,余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1分重,外用大赤金为衣,丸用绵纸包裹,外用蜡皮封固,贮于瓷坛中。
27 用药禁忌忌食腥辣;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神效乌金丸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血出作痛。红花乳香(各三钱)水酒煎。加童便服。乌金丸治血瘀为患。伤处赤肿。或攻头面四肢者。每用一丸
《济阴纲目》:[卷之十临产门]难产催生如圣散黄蜀葵子不拘多少,焙干为末,热酒调下二钱,神效,如无子,花亦可。若胎漏血干,难产痛极者,并进三
《寿世保元》:[卷七]产育以此药贴顶心。缩回其肠。多用此药。如肠入则洗之。神效。一治难产或横或逆。或血海干涸。或胎不下。惶惶无
《普济方》:[卷四十四头门]偏头痛(附论)心末(一字)麝香(一字)上同研令细。每服用少许乌金丸(出圣惠方)治偏头痛。皂荚(二两烧灰细研)石膏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一]跌扑退管神方简介
本文2023-11-04 14:39: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9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