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5收藏

正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正北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正北芪的功效和副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北芪与黄芪的区别北芪与黄芪的功效2、北芪的功效与作用3、恒山“正北芪”泡水喝的正确方法4、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关于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5、北芪的六大功效和十大作用北芪与黄芪的区别北芪与黄芪的功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泡黄芪水的习惯,甚至民间有顺口溜唱到: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因此,可以看出黄芪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那么还有一种药材叫北芪,听起来黄芪跟北芪好像差不多的样子,很多人都会混淆,其实它们本质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马上来看看北芪与黄芪的区别吧。

一、北芪与黄芪的区别

所谓北芪、黄芪就是用产地来冠名的。

北方生产的黄芪叫做北芪,北芪是黄芪中的一种,也就是生长在北方的黄芪。

也可以称为南芪,南芪跟北芪功效差不多,但不会像北芪那样温热,而且很适合南方地区滋补。

不过北芪跟常说的正北芪不一样。

正北芪非常稀有,生长在山西浑源,营养是黄芪的好几倍,属于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生长在南方,我们常用的保健品或者治疗中一般都会用黄芪,也就是生黄芪晒干后的切片。

炙黄芪是用蜂蜜炮制而成,医生常常给“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二、北芪与黄芪的功效

1、补脾益气:非常适合脾胃比较虚弱和脾虚泄泻的患者,而北芪具有很好的补气力,可以搭配党参、淮山等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若是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2、可以补气。

固汗的效果也很明显,治阳虚自汗;可以跟补气药一起搭配,治疗气虚自汗。

有的人气血不足,或者感染了风寒,但又出不了汗,可以在解表药中配些黄芪,可以达到补气的效果,让其发汗。

3、有的患者气虚导致了水肿,建议用黄芩_配茯苓、白术、防己和桂枝一起服用,有很好的利水消肿作用。

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服用。

4、脏器会下垂的原因是中气下陷导致的,而北芪有很好的益气升阳效果,对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患者。

有补中益气汤的效果。

5、溃后久不愈合患者,也可以服用黄芪,建议搭配党参、肉桂一同服用。

可以很好的促进脓疱的早溃让肌肉迅速新生。

文章结语: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北芪与黄芪的区别及功效,相信大家看完上文对北芪与黄芪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它们的好处多多,除了以上的功效外,对女人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哦,吃法很简单,直接泡水就可以了。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人都注意不到它最为瞩目的一点,这种药材不敢说包治百病,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让身体越来越好,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合每一个人,清楚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才能更好地生活。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1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强壮身体

黄芪泡水有增强体质的功效,科学家曾用实验证明:服用黄芪水的动物,明显比未服用黄芪水的`动物体重增长快的多。

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可以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2、治疗骨质疏松症

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那可以适当地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这样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酸麻的情况。

3、防治慢性鼻炎

将黄芪和白术、防风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的治疗虚汗、盗汗、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疾病,可以有效的防治慢性鼻炎。

4、增强心肌收缩力

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强壮身体之外,还包括了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的预防身体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

5、治疗脾气虚症

喝黄芪水的好处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了防治脾气虚证。

常见的脾气虚症主要表现为人体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等情况。

将黄芪和党参、白术、茯苓等一起煎水服用即可。

6、治疗胃炎

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一些黄芪水,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并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黄芪对于胃炎的治疗以及缓解胃病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若是患有胃炎,可常喝一些黄芪水。

7、防治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

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8、缓解缺铁性心脏病

如果患者患有缺铁性心脏病,那么每天取出50克的黄芪用水煎煮,然后将药液分为三次服用。

对身体恢复健康有着很好的作用。

喝黄芪水还能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的情况。

9、对付糖尿病浮肿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浮肿。

面色蜡黄的情况,所以可以喝黄芪水,并且加上一些葛根效果更好;如果有出现下至溃疡的情况,那么再加上葛根、赤芍、丹参效果更好。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2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北芪有托疮排脓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北芪常与党参、肉桂同用。

取北芪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2、北芪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北芪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

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

北芪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

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3、北芪有益气升阳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下陷之症。

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

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

这时宜蜜制后用。

4、北芪有固表止汗的功效:北芪用于表虚自汗。

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

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

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北芪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北芪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北芪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

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

这时宜生用。

5、北芪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

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

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

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恒山“正北芪”泡水喝的正确方法恒山“正北芪”泡水喝的正确方法

老人常说“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可见黄芪有强生健体,益寿延年的功效。

黄芪不止可以作为药材使用,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比如正北芪可以泡水饮用,也可以加在饮食中,常时间使用,可以提高免疫力。

正北芪的功效

正北芪有补脾益气、固表止汗、益气升阳、利水消肿、托疮排脓等功效,可以治疗神疲乏力、易感冒、气虚自汗、下陷之症(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气虚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气虚痈疽久不溃破等症。

正北芪可以与什么搭配饮用

1、正北芪与红枣可以补气养血、美容养颜、宁心安神,贫血的女性可以用它滋补。

红枣有甘甜的味道,饮用口感也很棒。

2、正北芪与麦冬可以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可用于咳痰,口渴咽干,心烦失眠等。

3、正北芪与枸杞可以补肾固表、抵抗衰老、美容养颜、增强体质、补气养肾。

4、正北芪与党参可以补气健脾、补血养颜,可用于中气不足,咳喘气短,津伤口渴,心悸头晕等。

5、正北芪与西洋参可以养阴安神、生津止渴,适用于心烦气躁的症状。

常用正北芪的好处

正北芪是补气的药品,全身之气皆能补益。

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

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长时间使用正北芪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人体的干扰素有诱导作用,可以预防癌症、可以改善心机功能,延缓心脏的衰竭、还有保护肝的作用,益处很多。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关于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1、功效:

(1)北芪有托疮排脓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北芪常与党参、肉桂同用。

取北芪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2)北芪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北芪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

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

北芪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

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3)北芪有益气升阳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下陷之症。

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

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

这时宜蜜制后用。

(4)北芪有固表止汗的功效:北芪用于表虚自汗。

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

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

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北芪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北芪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北芪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

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

这时宜生用。

(5)北芪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

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2、禁忌:北芪在患有感冒和女性月经期间的时候都不能服用,也不适宜积食火旺、阴虚阳亢者服用。

北芪的六大功效和十大作用北芪,即黄芪,又名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北芪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北芪的功效

1、补气升阳

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

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

因其长于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此外,黄芪入肺经,同时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导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晰、声音低懒等症状。

2、固表止汗

黄芪能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以止汗,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收敛止汗的药物同用,来治疗脾肺气虚、卫气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3、利水消肿

脾脏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则运化不力,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是治疗气血水肿的重要药物之一。

4、生津养血

黄芪本身具有养血的功效,而且通过补气的作用又有助于生血,因此黄芪也常被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

5、行滞通痹

黄芪机能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

对于痹症、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群,常用黄芪进行治疗。

6、通痹止痛

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的功效,能使正气旺盛,对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

北芪的作用

1、抗肿瘤

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多糖与抗肿瘤药物合用有增效减毒之功,即增强抗癌效果,减轻副作用。

2、抗辐射

黄芪有抗辐射的作用,并且对造血和免疫系统有保护作用,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3、保肝

黄芪对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肝糖原减少,促进肝脏蛋白更新。

可帮助慢性乙肝病人恢复免疫功能,提高清楚病毒或者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4、对心脏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及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

此外,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黄芪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并增强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作用。

5、调节血压

黄芪对血压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其升压作用可以使血压稍微上升且保持稳定;其降压机制主要是直接作用外周血管,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来达到降压的目的。

6、调节血糖

黄芪可降低葡萄糖及肾上腺素引发血糖升高的血糖水平,而对苯乙双胍及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有升高作用。

7、抗疲劳

黄芪含有糖类、叶酸和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它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劳。

8、防癌

黄芪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症的天敌,所以黄芪有抗癌作用。

9、增强免疫

黄芪能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网状内皮系统,外体系统均有增强其功能的作用,对某些免疫细胞因子有诱生作用,并有诱生干扰素、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对多种免疫因素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10、抗菌

对痢疾、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关于正北芪的功效与作用和正北芪的功效和副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凉血,安神。

  [参考]含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

  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能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块或肿瘤;慢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血不养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烦失眠。

  [用法]一日5~15g。煎汤,浸酒,泡茶。

  [附方]

  1,田七丹参:三七100g,丹参15g。水煎取浓汁,加白糖适量,干燥成颗粒。每次20g,温水溶化饮。亦可将二药研为细末,每次10g,加糖适量,泡茶饮。

  源于《全国医药产品大全》。本方用二药活血化瘀,并降血脂,增加冠脉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2,丹参饮:丹参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参,后下檀香、砂仁煎沸饮。可加适量红糖调味。

  源于《时方歌括》。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脘腹疼痛。现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3,丹红酒:丹参60g,红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渍。每次饮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调经。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4,丹参玉楂饮:丹参、玉竹、山楂各15g。煎水饮。

  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并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茂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吃了有什么好处2、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4、黄芪的作用与功效黄芪对人体的好处5、黄芪的功效与作用?6、黄芪的作用与功效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吃了有什么好处1、中药黄芪属于补气的中药,黄芪的功效有:第一健脾补中,第二升阳举陷,第三益卫固表,第四利尿消肿,第五脱毒生肌。

2、黄芪的作用有,第一治疗脾气虚证,第二治疗肺气虚证,第三治疗气虚自汗症,第四治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久溃难敛,第五治疗痹证,中风后遗症。

此外,蜜炙的黄芪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经常食物的食物,在中药中它当属清热降火的翘楚,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医学上这种药材可以活血益气,下面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

黄芪是三级保护植物,含有叶酸、多种氨基酸、蔗糖、多糖、锌、铜、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基本作用是提高肺部和呼吸系统的免疫能力,除此之外,黄芪的功效和作用还有以下:

1、黄芪具有提高肺部免疫能力的功能,针对由于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出虚汗、脏脾功能、代谢功能等问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黄芪具有很好的补气作用,如身上没力气,说话没力气,脸色苍白等症状,都可以用黄芪来调理,从而达到治疗脾肺气虚的目的。

3、黄芪还能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降低血压、保护心脏、抵抗自由基损伤,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4、黄芪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美容生肌的功效。

5、黄芪的根部具有排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6、黄芪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功能,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具有较好的调理功效。

7、黄芪具有保护肝脏、消除蛋白尿的作用,预防肝糖原减少。

8、由于体虚气虚引起的睡眠不好、夜梦盗汗等症状,黄芪亦有良好的效果,因为黄芪性质微温,养气补血。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强壮身体

黄芪泡水有增强体质的功效,科学家曾用实验证明:服用黄芪水的动物,明显比未服用黄芪水的动物体重增长快的多。

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可以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2、治疗骨质疏松症

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那可以适当地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这样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酸麻的情况。

3、防治慢性鼻炎

将黄芪和白术、防风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的治疗虚汗、盗汗、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疾病,可以有效的防治慢性鼻炎。

4、增强心肌收缩力

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强壮身体之外,还包括了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的预防身体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

5、治疗脾气虚症

喝黄芪水的好处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了防治脾气虚证。

常见的脾气虚症主要表现为人体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等情况。

将黄芪和党参、白术、茯苓等一起煎水服用即可。

6、治疗胃炎

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一些黄芪水,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并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黄芪对于胃炎的治疗以及缓解胃病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若是患有胃炎,可常喝一些黄芪水。

7、防治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

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8、缓解缺铁性心脏病

如果患者患有缺铁性心脏病,那么每天取出50克的黄芪用水煎煮,然后将药液分为三次服用。

对身体恢复健康有着很好的作用。

喝黄芪水还能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的情况。

9、对付糖尿病浮肿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浮肿。

面色蜡黄的情况,所以可以喝黄芪水,并且加上一些葛根效果更好;如果有出现下至溃疡的情况,那么再加上葛根、赤芍、丹参效果更好。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huángqí),又名黄耆,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

黄芪(13)黄芪的干燥根。

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

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

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

功效与作用:味甘性微温。

归肺、脾、肝、肾经。

补齐固表,托疮生肌。

主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1益气固表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营养价值: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选购: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

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存储: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食用方法: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黄芪对人体的好处1、黄芪性温能升阳,味甘淡,用蜜炒又能温中,主健脾,故内伤气虚,少用以佐人参,使补中益气,治脾虚泄泻。

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能补元阳,治劳伤,长肌肉。

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

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

2、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伤寒之证,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

黄芪之补,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自然生津生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

3、补益补中,温养睥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

其皮味浓质厚,力量皆在皮中,故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1、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

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

扩展资料:

喝黄芪的禁忌:

1、上火不要喝

黄芪虽有滋补作用,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就不要喝黄芪水了,若是上火时饮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加重上火。

2、夏天不要喝

夏季喝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情况。

想饮用黄芪水,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如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3、睡前不要喝

一般在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

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还有利尿作用,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人民网-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人民网-四种情况不宜喝黄芪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黄芪的作用与功效

1延缓衰老

黄芪是一种很重要的药材成分,药性比较温和,能有效保护心脏,还能调节血压,特别是对于女性朋友而言,能加快新陈代谢、让皮肤更红润,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与红枣、枸杞、桂圆同时泡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预防传染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3补气养血

4调节血压

适量服用黄芪能缓解、调节血压,尤其是对于血压不稳定的人,可以有效的进行调节,让血压保持在较为平稳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家中必备它的原因。

5降糖

黄芪能够提高胰岛的功能,崔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血糖降低,对血糖具有调节的作用,所以黄芪对高血糖、糖尿病具有预防和阻止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6抗菌

黄芪含有多种天然的抗菌成分,对多种病菌和病毒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病菌对人体的侵害,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7保护心血管

服用黄氏对人的心血管也起到保护的作用,能够帮助机体清除血管中的杂物,通透血管,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维持血管的健康,对一些血管疾病具有预防的作用。

关于黄茂的功效与作用和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31 组成 32 功能主治 3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34 各家论述 4 《叶天士女科全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41 组成 42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43 功能主治 5 《医门八法》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医门八法》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摘录 7 《医门八法》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摘录 8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9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摘录 10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05 运用 106 摘录 11 《保命歌括》卷五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14 摘录 12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13 《叶氏女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31 处方 132 功能主治 13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34 摘录 14 《温病条辨》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41 处方 142 功能主治 14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44 摘录 15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51 处方 152 功能主治 15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54 摘录 16 《实用正骨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61 处方 162 功能主治 16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64 摘录 17 《程松崖眼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71 处方 172 功能主治 173 摘录 18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81 处方 182 功能主治 18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84 摘录 19 《胎产心法》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91 处方 192 功能主治 19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194 摘录 20 《易氏医案》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01 处方 202 功能主治 20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04 摘录 21 《鲁府禁方》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11 处方 212 制法 213 功能主治 214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15 摘录 22 《方症会要》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21 组成 222 功能主治 22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3 《医便》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31 组成 232 功能主治 23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34 运用 24 《丹台玉案》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41 组成 242 功能主治 24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44 运用 25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51 组成 252 功效主治 25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54 运用 26 《医林绳墨大全》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61 组成 262 功能主治 26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7 《济阳纲目》卷三十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71 组成 272 制备方法 273 功能主治 274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75 运用 28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81 组成 282 功能主治 28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284 各家论述 29 《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91 组成 292 功能主治 3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补中益气汤 1 拼音

jiā jiǎn bǔ zhōng yì qì tāng

2 概述

加减补中益气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七首。

3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31 组成

人参、炒白术各五钱,生黄芪、酒当归各三钱,柴胡一钱,甘草一分,陈皮、升麻各三分,茯苓一两[1]。

人参5钱,黄耆3钱(生用),柴胡1钱,甘草1分,当归3钱(酒洗),白术5钱(土炒),茯苓1两,升麻3分,陈皮3分。

32 功能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妊娠浮肿[1]。

妊娠5月,脾肺气虚,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头面遍身俱肿。

3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4 各家论述

补中益气汤原为升提脾肺之气,血非气不生,补气即所以生血。今湿气乘脾肺之虚而相犯,未便大补其血,恐阴太盛而招阴也。只补气而助以利湿之品,则气升而水尤易散,血亦随之而生矣。重用茯苓一两为君,于补气之中,虽曰渗湿,而仍是健脾清肺之意。且凡利水之品,多是耗气之药,而茯苓与参术合用,实补多于利,所以重用之以分湿邪,即以补气血耳。

4 《叶天士女科全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41 组成

人参三钱,黄芪(蜜炙)、白术(蜜炙)、白芍药(酒炒)、当归(酒洗)、川芎(酒洗)、陈皮各一钱,柴胡七分,炙甘草、炒神曲、炒麦芽各五分[1]。

42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姜、枣,水煎服[1]。

43 功能主治

《叶天士女科全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损伤,饮食减少,气耗血枯,月经不行[1]。

5 《医门八法》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51 处方

党参3钱,口耆3钱(炙),炙升麻1钱,炙甘草1钱,归身3钱(炒),熟地3钱,乌梅3个(去骨),醋白芍3钱。

52 功能主治

《医门八法》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噤口痢由于阴亏血少,肝燥克脾,痢而兼呕,饮食不能入腹,服独梅汤后,呕止而痢不止者。

5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3片,大枣2枚为引。

54 摘录

《医门八法》卷二

6 《医门八法》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61 处方

潞党参5钱,炙口耆3钱,炙甘草2钱,炙升麻1钱,当归身3钱(炒),熟地黄3钱,醋白芍2钱,乌梅肉3个(去核)。

62 功能主治

《医门八法》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年老虚弱之人,气虚不能收摄,小便烦数,滴沥不止。

63 摘录

《医门八法》卷三

7 《医门八法》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71 处方

党参5钱,炙耆5钱,炙草1钱,归身5钱(炒),升麻1钱(蜜炙),乌梅5个(去核)。

72 功能主治

《医门八法》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功在补气,敛肝。主治产后血崩,新血暴注,血脱气陷者。

73 摘录

《医门八法》卷四

8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81 组成

补中益气汤加柴胡8分,升麻1钱(蜜炒),白芍2钱(酒炒),桂枝8分,酸枣仁2钱(炒),熟附8分,麻黄根8分,浮小麦3钱,倍加黄耆。

82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伤寒误投攻击发表之药过多,发得表虚,上气喘急,口干不食,肢体昏沉,冷汗大出,以致亡阳。

9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91 处方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白芍(炒)、泽泻、木香、砂仁、白豆蔻、地榆、御米壳(醋炒)3分。

92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下痢赤白,脓血相杂,腹痛里急后重,昼夜无度,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疲劳之甚,或服寒凉峻利太过者。

93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10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01 处方

黄耆(蜜炒)1钱,人参1钱,白术(去油芦,炒)1钱5分,当归(酒洗)1钱,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6分,白芍(酒炒)1钱,莲肉1钱,怀山药1钱,甘草(炙)3分半。

102 制法

上锉。

103 功能主治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虚劳发热,口干咳嗽,吐痰喘急,自汗,四肢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肚腹膨胀而肿,六脉浮数无力。

104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05 运用

痰盛,加姜制半夏;嗽甚,加五味子;口渴,加麦门冬,腹胀,加厚朴(姜炒);胸痞,加枳实(麸炒);泄泻,加炒黑干姜,呕吐,加姜炒半夏;肿满,加猪苓、泽泻、木通;憎寒发热,加柴胡;元气下陷,加升麻;元气虚惫,加熟附子、肉桂。

106 摘录

《寿世保元》卷四

11 《保命歌括》卷五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11 处方

白术1钱,黄耆5分,人参5分,甘草2分,白芍2分,黄连2分,桑白皮2分。

112 功能主治

《保命歌括》卷五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四肢发热烦躁,口苦咽干,喘嗽有痰。

11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痰喘,去参,加半夏、生姜。

114 摘录

《保命歌括》卷五

12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21 处方

白术1钱,白芍1钱,黄耆5分,人参5分,当归7分,粟壳(醋炒)3分,甘草(炙)3分,木香3分,白豆蔻3分,升麻3分,陈皮1钱,地榆5分,缩砂5分,泽泻5分。

122 功能主治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下痢已久,不能起床,不食,瘦弱之甚者。

12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盏半,煎1盏,去滓温服。

124 摘录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13 《叶氏女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31 处方

人参3钱,黄耆(蜜炙)1钱,白术(蜜炙)1钱,白芍(酒炒)1钱,当归身(酒洗)1钱,川芎1钱,陈皮1钱,柴胡7分,白芷7分,茯苓7分,黄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生地黄7分,炙甘草5分。

132 功能主治

《叶氏女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崩漏经乱,经用四物汤、十灰丸、地黄汤,崩漏既止,里热已除,宜补气血者。

13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2钟,煎7分,食前服。

134 摘录

《叶氏女科》

14 《温病条辨》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41 处方

人参6克 黄耆6克 广皮3克 炙甘草3克 归身6克 炒白芍9克 防风15克 升麻09克

142 功能主治

《温病条辨》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功在补气升阳。主治气虚下陷,门户不藏,下利不止。

14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144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15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51 处方

人参2钱,白术2钱,黄耆(炙)7分,柴胡7分,炙草5分,归身1钱,白芍1钱,川芎1钱,陈皮1钱,神曲(炒)5分,麦芽(炒)5分。

152 功能主治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固脾胃损伤,血枯经闭不行者。

15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更宜服前参术大补丸、乌鸡丸。以经行为度。

154 摘录

《万氏女科》卷一

16 《实用正骨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61 处方

黄耆、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身、茯苓、熟地、破故纸、牛膝、杜仲(分量随症酌用)。

162 功能主治

《实用正骨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骨伤后,身体虚弱,中气不足,腰膝疼痛。

16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64 摘录

《实用正骨学》

17 《程松崖眼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71 处方

黄芩2钱,柴胡3分,陈皮8分,茯苓2钱,升麻3分,枸杞1钱,川芎8分,炙甘草5分,白术1钱,归身1钱。

172 功能主治

《程松崖眼科》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气虚,眼胞下坠,视物不明,目无红肿疼痛者。

173 摘录

《程松崖眼科》

18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81 处方

黄耆(炙)、人参、白术(炒)、陈皮、枳实、青皮、木香、麦芽(炒)、神曲(炒)、黄连(炒)、甘草。

182 功能主治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伤食而热。

18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84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六

19 《胎产心法》卷下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191 处方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葛根、制半夏、茯苓、麸炒枳壳。

192 功能主治

《万氏家抄方》卷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产后右胁痛。

19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

194 摘录

《胎产心法》卷下

20 《易氏医案》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01 处方

人参1钱,黄耆8分,归身8分,陈皮6分,白术8分,甘草5分,泽泻6分,黄柏5分,牡丹皮6分。

202 功能主治

《易氏医案》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潮热病。每日申西2时身发寒热,初以微寒,即作大热而躁,躁甚如狂,过此2时,平复无恙,惟小便赤黄而涩。往时一有心事,夜即梦遗,左尺脉浮中沉取之皆洪数有力,余部皆平。

20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04 摘录

《易氏医案》

21 《鲁府禁方》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11 处方

黄耆2钱(炒),人参4钱,白术3钱(土炒),当归1钱,白芍1钱(酒炒),陈皮7分,柴胡5分,升麻3分,黄芩(酒炒)3分,黄连(姜炒)5分,木香3分,砂仁4分,茯苓5分,甘草5分。

212 制法

上锉1剂。

213 功能主治

《鲁府禁方》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功在补元气,健脾胃、养心血,平肝火,清湿热,消膨胀。

214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钟,煎至1钟,温服。人参4钱,服3剂后,每剂只用3钱,又服5剂后,只用2钱;黄耆服至30剂后,浑身不痒去之;升麻服至20剂后去之。

215 摘录

《鲁府禁方》卷二

22 《方症会要》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21 组成

人参、黄耆、白术、当归、升麻、陈皮、青皮、乌梅、柴胡、甘草。

222 功能主治

《方症会要》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久疟,间13日一发,人虚不可用截法者。

22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23 《医便》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31 组成

人参1钱半(去芦),黄耆1钱半(蜜炙),白术1钱,当归1钱(酒洗),草(炙)7分,陈皮8分,升麻5分,柴胡5分,加半夏1钱2分,黄柏8分,茯神1钱2分,枣仁1钱2分,贝母1钱2分,甘枸杞1钱2分。

232 功能主治

《医便》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饮食劳力,读书刻苦,勤政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状,发热头疼恶寒,身强体痛,苦劳极复感风寒,则头疼如破,全似外感伤寒之症,误表伤正者。

23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钟,煎8分,食远服。或加黄柏5分。如身大热,只1服,气和微汗而愈。

234 运用

夏月神短,加麦门冬、五味子;口干,加葛根;身刺痛乃少血,加当归;头痛,加川芎、蔓荆子,头顶痛,加藁本、细辛,诸头痛并用此四味;有痰加半夏、生姜;咳嗽,春加川芎、佛耳草,夏加黄芩、麦门冬、五味子,秋加黄芩、麻黄、金佛草,冬加款冬花、马兜铃;久嗽,乃肺中伏火,去参、耆;饮食不下,乃胃中有寒,或气滞,春加青皮、陈皮、木香,冬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夏加芩、连,秋加槟榔、砂仁;心下痞,加枳实、黄连、白芍药;腹胀,加枳实、木香、砂仁、厚朴,天寒,加姜、桂;腹痛,加白芍药、炙甘草,有寒,加桂心,夏月加黄芩、甘草、芍药,冬加半夏、益智仁、草豆蔻;胁痛,加砂仁、柴胡、甘草、白芍药;如脐下痛,加熟地黄,不止乃是寒,加官桂;脚软,加黄柏、防己。

24 《丹台玉案》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41 组成

人参、黄耆、当归、生地、川芎、柴胡、陈皮、甘草、细辛、羌活、防风、白术。

242 功能主治

《丹台玉案》卷二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劳力伤寒,头痛发热恶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软无力,此内伤气血,外感风寒故也。

24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葱,水煎,温服。

244 运用

如元气不足,加升麻少许;咳嗽,加杏仁;汗不止,去细辛,加芍药;胸中烦热,加山栀、竹茹;干呕,加姜汁炒半夏;胸中饱闷,去生地、甘草、黄耆、白术,加枳壳、桔梗;痰盛,去防风、细辛、加瓜蒌仁、贝母;腹痛,去耆、术,加芍药、干姜。

25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51 组成

黄耆3钱,党参3钱,白术2钱,陈皮2钱,升麻1钱,柴胡1钱,阿胶(冲化)2钱,焦艾2钱,甘草1钱。

252 功效主治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功在补气安胎。主治平素体质不强,妊娠45月,忽然腰酸腹胀,或有下坠感,精神疲乏,胎动不安, 有少许出血,脉滑无力,属气虚下陷者。

25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54 运用

大便溏薄,胃纳不佳,加砂仁2钱,扁豆4钱。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6 《医林绳墨大全》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61 组成

人参2钱,黄耆(蜜炙)1钱5分,当归身1钱5分,麦冬1钱5分,陈皮(去白)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白术(去芦,去皮)6分,北五味子(大颗者,研碎)9粒。

262 功能主治

《医林绳墨大全》卷四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内伤挟外感,发汗后体虚甚者。

26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好胶枣1枚,洗净同煎。

27 《济阳纲目》卷三十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71 组成

黄耆、人参、甘草、陈皮、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黄连、枳实、芍药。

272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273 功能主治

《济阳纲目》卷三十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内伤劳疫,浊气上泛,清气下陷,虚痞者。

274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75 运用

如便秘,加大黄;呕吐,加黄连、生姜、陈皮;冬月加黄连、丁香。

28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81 组成

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白术3钱(制),升麻5分,当归3钱,柴胡5分,白芍1钱半(炒),龙骨3钱(煅),牡蛎3钱(煅),熟地5钱。

282 功能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主治阴中挺出,脉软者。

283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284 各家论述

气血大虚,元气不能收摄于下,故阴中挺出。熟地滋阴补血,人参补气扶元,黄耆补中益气,白术培土益脾,当归养血脉以荣经,白芍敛肝阴以和血,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龙骨涩精秘气,牡蛎涩精固阴。水煎温服,使气阴内充,则清阳不复下陷,而阴挺自收也。

29 《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加减补中益气汤 291 组成

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大附子、麦门冬、防风、羌活、乌药。

292 功能主治

众所周知,灸是用艾叶或艾绒及其他艾制品对穴位皮肤进行烧灼而治病的一种方法。那么灸是通过什么原理、作用治病的呢?治疗量又怎样把握呢?今天把我个人在这方面的见解分享给大家,意欲激发争鸣,促进交流。

一、艾灸的原理作用

(一)古代认识

1古曰:“陷下则灸之”,故知灸有升举作用。

2古曰:“阴阳皆虚者灸之”故知灸有调和阴阳的作用。比如半身出汗,上阳下阴者,任脉主阴,故取中脘;督脉主阳,故取大椎等。

(二)现代实验研究证实

1有镇痛作用:大白鼠切尾的实验室实验和带状疱疹灸的镇痛作用优于针刺的镇痛作用的临床实验等都已证实。

2有促进免疫作用:即灸有不虚作用。

3有消炎作用:即灸有清热利湿的作用。

4有降压作用:临床实验证实,灸绝骨有降压作用;灸足三里对三期高血压脑病有良好治疗作用。

5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治疗作用。

6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

7对消化系统功能有促进作用。

8对虚寒性胃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9对中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灸绝骨、足三里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灸五脏俞穴有降脂作用。

10有转胎,养血益气,补冲任的作用。如灸至阴穴是艾的药理作用,《本草》:“走十二经,二治百病”。

二、灸的功能作用

1疏风散寒:解表治外感症,取大椎、风门、肺俞、合谷。

2调和营卫:治汗。

3温通经脉:如治疗脉管炎等。

4祛风止痛: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等。

5行气活血。消肿散疖:如治疮疡。

6补中益气,升阳固脱:如治脏腑下垂等。

7安胎止落:如“隐白流产先兆灸之”。

8回阳固脱,复脉救逆:灸百会、神阙。

9健脾利湿,除顽痰:有广狭之分,如中风病人恢复期上肢局部或手指麻木肿胀即是顽痰阻滞所致,故可灸;皮神经炎亦然。

10和水止泻,消浮肿:如水分、关元、气海、志室、阴陵泉温和灸。

11补肾益精,调冲任、转胎:如男女不孕不育,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先兆流产,胎位不正等。

12清热解毒:如治疖肿、瘰疬、丹毒等。

13延年益寿:如灸大椎、命门、关元、足三里、气海等。尤其每日午时灸足三里。

三、灸的用量

1艾柱灸的量:以壮计,每柱为一壮。柱分大、中、小、麦粒号柱。大柱用于肌肉丰满和强壮的青壮年;中柱用于老弱、妇女、儿童;小柱用于小儿;麦粒用于老弱、小儿、颜面、百会等。

2艾条的量:以段计,每寸为一壮。不合格者以时间计,15—20分钟为一壮,个别可到30分钟。量不可太过,太过会出现烦躁,手心发热等症状。

3线香灸:用雀啄灸,5分钟为一壮。

4灯心草灸:一爆为一壮。

5灸的补泻:柱灸,计壮数,单数为补,偶数为泻,《易经》“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故也。条灸,温和灸、渲灸、温针灸为补;雀啄灸、吹气灸、线香灸、灯心草灸为泻。艾灸器灸的温灸、盒灸为补。

正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正北芪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正北芪的功效和副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