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战斗英雄,他们都有谁?
1、董存瑞
董存瑞(1929一1948),河北怀来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扫除部队前进的最后障碍,他担任爆破敌人一座桥上碉堡的任务。
当他冲到桥下时,发现没有安放炸药包的位置,眼看部队总攻时刻已到,他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猛拉雷管,炸毁碉堡,完成任务,壮烈牺牲。部队党委授予他“战斗英雄“、“模范***员”称号。
2、郅顺义
郅顺义,原热河丰宁县人。1948年春,部队攻打隆化时,他和董存瑞并肩战斗,董存瑞舍身炸毁大桥后,郅函义高喊“给董存瑞报仇!”的口号,用董存瑞留给他的炸药包,轰坍了敌人最后一个碉堡,炸开了围墙,为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
隆化战斗结束后,郅顺义怀着给董存瑞报仇的决心,参加了昌黎、上庄蛇等一连串战斗,先后立大功四次,在他胸前挂着一枚毛泽东奖章,三枚勇敢奖章。1950年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3、萨师俊
1938年6月,日军占领安庆,武汉告急,6月,武汉会战全面打响,到了10月,为支援武汉地面防空,海军司令部令中山舰撤下三门大炮支援武汉外围防空火力,萨师俊不得不同意。
紧接着,中山舰被派负责警戒金口至嘉鱼、新堤沿江一带。其时,武汉会战已接近尾声,日军则派飞机猛烈轰炸金口至城陵矶一带。10月24日,萨师俊率中山舰在金口镇赤矾山江面巡防。
上午9时发现日本侦察机,萨师俊命全舰5门火炮和3挺高射机枪对日机射击,日本飞机遁走,11点再次出现,尔后再遁,萨师俊令全舰一级战备,提前午饭。
中午,中山舰奉命驶往汉口,下午1时起锚,下午3时15分遇上6架日本轰炸机,萨师俊率舰攻击,但舰首的厄立肯炮在连续猛烈发射后发生故障,日机随机猛烈轰炸中山舰。
首先中弹的是舰尾左舷,接着锅炉舱也被炸起火,萨师俊双腿被炸断,左臂受重伤,但仍坚持指挥,不肯离舰,但中山舰已失去动力,进水严重,船身大幅倾斜超过40度。
已无望得救,在部下的再三要求下,萨师俊方才和受伤官兵登上舢板离舰。但日本飞机违反国际公约对载有伤员的两艘舢板进行扫射攻击,萨师俊同舢板上的另外15名官兵全部阵亡。
中山舰也于下午3点50分沉没于金口龙床矶。萨师俊成为抗日战争和二战中阵亡的军衔最高的中国海军军官,也是中山舰最后一任舰长。
4、赵一曼
1935年11月,与敌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敌人动用酷刑,她坚贞不屈。敌人为获得我军情报,送她去医院治伤。
她却乘机晓以民族大义,教育争取到了看守的董警察和治伤的韩护士。1936年6月28日,3人一同逃离哈尔滨奔往抗日游击区。
第三天清晨,在距离游击区不到10公里处,被伪军追上逮捕。虽然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但是她严守机密,挫败了敌人的图谋。
1936年8月1日,敌人将她押往珠河县。8月2日,敌人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面对敌人的屠刀。
她大义凛然,毫无惧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5、洪麟阁
1938年6月,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北田家湾子村召开军事会议,有遵化、迁安、滦县三路起义军负责人参加。会上宣布正式建立冀东抗日联军,洪麟阁任副司令员兼第3路总指挥。
7月8日,率部以“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第三军区第四军分区游击队”名义,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转战丰润、玉田、遵化等地。7月12日,率部攻克玉田县城。
毙伤日军数十人、伪军千余人,缴获大批枪弹。8月,所部与八路军邓华、宋时轮支队会合。同年10月,遭受日军四个旅团的进攻,激战中头部负重伤。
旋见日军踊至,奋力投出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炸倒数名日军。继而又多处负伤,即自戕殉国。时年36岁。遗体葬于别山崖顶,民众称为“洪山岭”。
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
1、于敏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生,2019年1月去世,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2、申纪兰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
3、孙家栋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
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员”“改革先锋”等称号。
4、李延年
李延年,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11月生,河北昌黎人,原54251部队副政治委员。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战役战斗20多次,是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离休后,他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积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了一名老革命军人、老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荣立特等功一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荣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5、张富清
张富清,男,汉族,中共党员,1924年12月生,陕西洋县人,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1955年,他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连儿女对他的赫赫战功都不知情。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
6、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7、黄旭华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8、屠呦呦
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9、钟南山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扩展资料:
授予资格
共和国勋章根据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三条规定设立,颁发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签发证书。
勋章设计
“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资料:
新华网-(受权发布)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名单
-共和国勋章
以下是我网上搜索出来的二种说法,具体没法考证,题主可以了解看看。
第一种:被称为中国最有血性的男人:眼珠被打掉后继续冲锋!
其实很多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应该都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大家一定听过这首歌《小草》。我们是不是都忘记了这个首歌的原唱者是谁?可是您可以去问问85年左右已经懂事成年的人,他们有很多都记得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是属于战斗英雄——史光柱的。没错,那个被誉为中国最有血性的男神,他的名字就叫史光柱,他和亿万富豪史玉柱只有一字之差,没史玉柱那么有钱,可是他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中国男神。
史光柱,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人,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4年1月入党,2005年10月从77283部队副政治委员职位退休。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90年被总政治部、国家组织部、人事部、宣传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6年被中国文联,中华基金会联合评选为“全国十佳卓越人物”。现任中国残联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史光柱原是十四军—一八团九连二排四班班长。老山拔点作战时,他所在的连队向老山主峰东侧前沿的57号、50号等高地冲击时,史光柱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战斗中,在代理排长受重伤的情况下,史光柱奉命指挥二排向57号高地继续冲击。冲击中,他又临时指挥三排剩余同志一起战斗。当敌火力压制他们时,史光柱果断指挥大家散开队形隐蔽,自己低姿爬到一棵横倒的大树旁,用一发火箭弹将敌机枪打哑。接着,指挥机枪压制敌人另一个火力点,并命令八班火箭筒手用两发火箭弹消灭了压制他们的火力点。全排趁势向前冲去。冲击中,史光柱左小腿负伤,但他忍痛继续带队前进。
占领57号高地后,史光柱迅速调整了战斗部署,带领战士们攻打50号高地。该高地由3个小山包组成,上面有敌一个连部。激战中,一发炮弹在史光柱头顶4米高的一根树枝上爆炸,顿时,飞散的弹片打进了他的左臂左眼,强大的气浪把他掀滚出两三米远,钢盔也飞了出去,史光柱当即昏迷不醒。战友们立即赶上来为他包扎。过了几分钟,战友们把从昏迷中喊醒,大家焦急地告诉他,第一次攻击受挫。他咬著牙站起来,立即组织第二次冲击。
战友们在史光柱的英勇精神鼓舞下,勇猛地向50号高地扑去。通过雷区后,是敌人设置的防步兵绝壁,高处约3米,低处有两米。史光柱选了一个位置,组织战士们攀了上去。一登上绝壁,史光柱就和副连长李金平立即组织火力猛烈压制山头上的敌人,四班、五班交替掩护前进,很快攻下第一道堑壕。史光柱率先跳下堑壕,带著战士们向第二道堑壕发展。在距第二道堑壕20来米的地方,敌人一排手榴弹砸来,致使史光柱第三次负伤:他的喉部和左膝各中一块弹片。但史光柱全然不顾,命令机枪掩护,继续向前冲击。在离敌前沿堑壕两三米时,李金平踩响了一颗压发雷,小腿被炸断,而在他身旁的史光柱也被炸成重伤。史光柱脸部被打进几块地雷碎片,左眼球也被地雷碎片剜出,挂在脸颊处,血肉和飞起的泥土堵住了他的嘴。他用右手把嘴上的泥土抹了一把,喘了口气,又咬紧牙关,忍著剧痛把左眼球使劲往左眼眶里一塞,恰好塞了进去。后来,他在继续冲击时摔进一个坑里昏了过去。很快,连长带著后续部队冲上来,攻下了50号高地。
下战场时,史光柱身负六处重伤,双眼、脸部、喉部、右耳、左臂、左膝上有大大小小的几十片弹片。医生硬是神奇般地把史光柱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遗憾的是他从此双目失明。随救援队一起来的联合国的观察员抓住这个时机给他拍了这张照片,事后观察员说:“我只来了一天,但我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了,我看到了一个标淮的中国军人。”战后,中央军委授予史光柱“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第二种:驳《中国军人最有骨气的一张照片》
第一、根本就没有什么“硬骨头排”的荣誉称号,只有“硬骨头六连”,在1985年6月,因在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中战绩突出,中央军事委员会又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称号;
第二、当时根本就没有联合国观察员到两军交火的战地瞎拍照;
第三、这根本就是一张油画(一个系列油画中的一张,作为原型的战士叫张大权,我曾经看过全系列的),艺术创意的油画,而不是照片。
我们需要崇敬英雄,我们需要敬仰英雄的事迹,但是对于这样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理性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相信跟从?
下面附上这张图高清照片
岳振华。
岳振华(1925-2013),河北省望都县人。1943年入党,1945年参军,1958年12月26日就任空军地空导弹兵二营第一任营长;1959年至1964年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带领二营击落敌人高空侦察机4架;1963年12月26日,国防部授予他“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64年6月6日,国防部授予二营“英雄营”荣誉称号。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岳振华,河北省望都县人,1925年5月生,1942年2月参加革命,1943年8月加入中国***。1955年被授与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9年10月14日晋升中校军衔,1962年9月晋升上校军衔,1964年7月晋升大校。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毛主席曾经四次接见他,也曾经说过:他打下一家飞机就给他肩膀上加一颗星!他是我军历史上唯一的“大校营长”!他开创了世界上地空导弹打飞机的先例!他带领二营打下了3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
1964年7月,毛泽东主席在一份空军战斗捷报上批示:“很好,向同志们祝贺!”还对周恩来总理说:“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毛泽东指名要接见的英雄部队,就是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四战四捷的地空导弹第2营,营长为岳振华。
参考资料:
中国有哪些战斗英雄,他们都有谁?
本文2023-11-04 15:12: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