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在哪里,同时还是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4收藏

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在哪里,同时还是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第1张

说起中国七仙女,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七仙女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七个女儿,由此衍伸出众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如董永与七仙女,七仙女与仙浴潭等,而对于很多90后来说,几乎是看这些电视剧长大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神话故事呢?其实都是从现实慢慢演变成神话故事的,在我们的世界里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同时是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它就是仙女湖。

那么让我们一切来了解一下仙女湖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和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

1优越的地理位置

仙女湖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也是江西省开发最早的湖泊型景区。

2历史悠久

仙女湖的山水更有情,如杜牧诗云: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而且在古籍《搜神记》中就记述的“毛衣女下凡”传说和“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

3美景和特色的点缀

对于仙女湖而言,山因水秀,山水相依,如梦如幻。亿万年鬼斧神工的自然雕琢,千百年历史文化的洗礼积沉淀,赋予了仙女湖以秀丽之容和金玉之质。湖中的岛屿多彩多姿,而在仙女湖碧波之下,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水下古城、水中古桥、水底古堰、水下古石刻,堪称华夏一绝。四周群山连绵,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生态环境绝佳,资源丰富,且四季鲜果时有,土特产品丰富。而走进傣家度假村,品糯米茶,尝竹筒饭,观傣族歌舞,是多么的优哉游哉。

总的来说,仙女湖作为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和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想去探一探,看一看。而且最近对仙女湖进行打造以后,七夕文化十分浓郁,无形中,这里已经成为中国七夕情人节文化气息最为浓郁的一个地方。

七仙女是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

七仙女神话最早至少见于汉代。是中国神话中七位女神的总称。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

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关。二是由于秦汉时的登仙思想,而产生的羽人形象。

民间一般称呼这七姐妹为: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七仙女。但也有民间传说认为,七仙身穿“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衣裳。

扩展资料:

从汉代起,历代多有七仙神话的记载。宋代有话本。元代多见于戏曲。明代仍多见于戏曲,而在明代小说里少见。明 戏曲《织锦记》首次提到董永妻的具体称呼“七姑”。

明代小说《西游记》也提到七仙的具体称呼“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认为七仙身穿七色衣裳,似乎跟七种色彩有关。

但也有民间传说认为,七仙身穿“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衣裳。宋元起的戏曲,结合历代民间传说,形成明清 更完整的《天仙配》一类的戏曲。内容基本是:董永家贫,卖身葬父。

天上七位织布仙女中最小的七妹爱而怜之,私下凡间,于槐树下与永结为夫妇,同至傅员外家织锦偿债。百日期满,方拟还家共建未来美好生活。

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回天庭。七仙女恐董永受害,只得与永别于缔婚之槐树下,洒泪归天而去。

“七仙女”塑造者:

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女,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

“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严凤英10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

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

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

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严凤英的黄梅戏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文革”中,严凤英被指控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封建主义)资(资本主义)修(修正主义)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

1968年4月7日夜,严凤英不堪凌辱,自杀身亡。自杀后被军代表以寻找“特务发报机”为由,割开喉管,挖出内脏。

医生用手术用的小斧头从咽下砍起,向下一根肋骨一根肋骨地砍,然后把内脏拉出来,剖开,结果却只查到安眠药。

-七仙女

  我是古龙迷 在此提供古龙武侠中的美女们~~羽大的我没怎么看过

  袁紫霞——足智多谋,身份不明

  朱珠(华华凤)——少年老成,为爱吃尽了干醋~

  郭玉娘——聪明反被聪明误,算得上阴险,但也很可怜

  吕素文——杨峥的爱人,但她和杨峥的心始终不在一处,老道圆滑,同样身在红尘,自不由衷

  王大**——她的真名一直没有出现,她可以说是个外强中干的姑娘~

  蓝兰——我很喜欢,说一不二,但又温柔,是个御姐

  杜若琳——天然呆 很懦弱

  ——————以上皆出自古龙 七种武器

  林诗音——温柔内敛,愁苦紧紧跟随了她一生,但她又是个能为爱超越自己的人

  孙小红——活泼开朗,善良大方,李寻欢飘零了半生的心,也许真的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归宿

  林仙儿——貌似天仙,心如毒蝎。渴望拥有很多很多的爱,但是却在真爱来临的时候,自己把它推开

  ————以上出自古龙 风云第一刀

  明月心(翠浓)——利欲熏心,不择手段

  周婷——善良隐忍,只懂得默默守护她所爱的,为此赔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以上出自古龙 天涯 明月 刀

  孙小蝶——单纯,但也看透了人性肮脏

  老大——控制欲极强,得不到的宁愿毁掉

  ————以上出自古龙 流星 蝴蝶 剑

  宋甜儿——人如其名,甜美多话,心灵手巧,熟谙烹饪之道

  苏蓉蓉——温婉恬淡,善体人意

  李红袖——博学多闻,算数极好,负责管账

  柳无眉——妩媚动人,带有弱柳扶风之志,心病极重

  石观音(琳琅)——手段狠毒,野心极大,性情*荡

  水母阴姬——性格捉摸不定,脾气喜怒无常,既不明是非,也不辨善恶,做事随心所欲

  南宫燕——心机颇深,武功高强

  ————以上出自 古龙 楚留香传奇

  青青——善良美丽,知恩图报,情深意切,奈何遇人不淑

  —————出自 古龙 圆月弯刀

  小公主——阴险毒辣,胡乱发嗲,情感时真时假

  水天姬——内心善良,表面十分冷漠,后陷入爱河,更加温柔大方

  ————以上出自 古龙 浣花洗剑录

  铁心兰——坚韧勇敢

  苏樱——爽朗,胸无城府

  邀月——因爱深恨,辣手无情

  怜星——本性善良

  小仙女——刁蛮任性

  ————以上出自 古龙 绝代双骄

  燕七——冷淡睿智,脑袋既聪明,武功又高

  ————出自 古龙 欢乐英雄(推荐)

  白飞飞——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犯下许多错误,但临死前她对沈浪的告白让不止一个人飙了泪

  朱七七——小刁蛮,小可爱 遇到大事还是能以大局为重

  上官小仙——她妈是林仙儿,她爸是上官金虹,她完美的结合两个人的奸诈,美丽,毒辣,无情~

  ————以上出自 古龙 武林外史

  沈璧君—--内心强大,拥有领袖气质

  小公子——阴险,就现在来看,心里有些变态

  风四娘——风一样痛快爽辣的女子,玩最快的刀,喝醉烈的酒,杀最狠的人(她的名言)

  连城瑾——原来是刁蛮任性,嚣张跋扈,后来变的很懂事

  ————以上出自古龙 萧十一郎

  桂冰娥——优雅高贵,善良纯洁

  ————出自 梁羽生 冰川天女传

  云素素——天真烂漫

  ————出自梁羽生 还剑奇情录

  练霓裳——性情刚烈,敢爱敢恨

  ————出自梁羽生 白发魔女传

  哎呀亲,一字一字敲出来的啊,满意就顶个先~O(∩_∩)O

1、神话里的七仙女都叫: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七仙女。

2、司掌是采桑、纺织、七彩、妇女、瓜果、珍宝等,但是没有文献记录介绍七仙女具体的职能。

从汉代起,历代多有七仙神话的记载。明代仍多见于戏曲,小说就比较少。戏曲《织锦记》首次提到董永妻的具体称呼“七姑”。

明代小说《西游记》也提到七仙的具体称呼“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认为七仙身穿七色衣裳,似乎跟七种色彩有关。

宋元起的戏曲,结合历代民间传说,形成明清更完整的《天仙配》一类的戏曲。

扩展资料:

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

传说汉朝年间,有一贫苦青年董永,卖身葬父后在一棵老槐树下叹气,这时走来一女子,见他愁眉苦脸,就上前相问,两人聊着便产生了情愫,以老槐树为媒,结为了夫妻。

两人私定终身的事情被天庭知道后,玉帝命天兵天将下凡尘捉拿董永,并将七仙女带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不让董永受到伤害,只能在老槐树下和丈夫诀别。此后夫妻二人再也没见过面。

-七仙女

临水夫人:又称大奶夫人、顺懿夫人、顺天圣母、三山女神,是道教闾山派的重要女神。临水夫人是福建闽江流域民众崇奉的女神,其他的信徒则遍布台湾、浙江、江苏以及东南亚;因源于福州府,故福州人视其为乡里的守护神。其他地区的信徒,则多视其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类似于七星娘娘。临水夫人信仰非常昌盛,以其能护佑生产闻名。台湾有主祀临水夫人的庙宇一百三十几座。她的主要事迹记载在《闽都别记》中。

无生老母:又称作无极老母、无极天母、无极圣祖,有时在经文里简称作老母,是明、清以来许多民间宗教,包括罗教、西大乘教、鸡足山大乘教、斋教、闻香教、天理教、一贯道及天道等最主要的神。

百花仙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天地花草的仙女。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主要故事出现在小说《镜花缘》以及戏曲《天女散花》中。

曹娥(130年-143年):上虞(在今浙江绍兴)皂湖乡曹家堡人。其父曹盱是一名巫师,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年)端午,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子胥,被江水淹死,不得其尸。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遂投江而死,三日后曹娥尸抱父尸出,乡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遂改舜江为曹娥江,并以曹娥为水神。《后汉书·列女传》

后土:后土一词,俗称地母娘娘,是统辖所有土地的神祇,不是管理一境的土地神。唯一例外,是在坟墓上供奉的后土神石碑,指的是守坟的土地神。《尚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左传·文公十八年》(“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称“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日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

洛神:名为宓妃,她是中国神话里伏羲氏(宓羲)的女儿,其因为于洛水溺死 ,而成为洛水之神,即洛神。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琉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海洋地区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

女魃:亦称女妭,黄帝之女,另一说为赤水女子献,本居于昆山共工台,曾在涿鹿之战助黄帝打败蚩尤,后流落至赤水之北,是中国神话中的旱神。《后汉书·张衡传》: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李贤注:“女魃,旱神也” 《山海经》也有大量篇幅描写

三圣母:(别名:三圣公主、华岳三娘娘、华岳圣母)是中国古代神话《宝莲灯》等传说中登场的仙女。《人生长恨水长东》中,三圣母的本名为杨莲

九天玄女,又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奉为女仙。在道教与台湾民间信仰中有不少人恭奉。截至2012年9月台湾内政部宗教系统总计,台湾寺庙中共有46间主祭寺庙。

七仙女:(又称为七仙姑、七仙娥、七衣仙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也能专指这七个女儿中最小的第七个女儿。她们在天庭贵为公主,除王母与玉帝的妹妹(天界的长公主)外,她们是众仙女中地位最高的。在中国神话故事中,七仙女曾下凡新余仙女湖,与农夫董永产生爱情。《天仙配》《搜神记》《西游记》

三霄娘娘:(又称感应随世三仙姑)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三位仙女,为财神爷赵公明的三个妹妹。最早出现于许仲琳所著作的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由赵云霄、赵琼霄及赵碧霄三个姐妹组成,并持有两大法宝混元金斗与金蛟剪。

何仙姑:原名何琼,永州零陵人。道教八仙之一,原型为一个美貌非凡的女子,经常手持荷花。其身世有多种说法,其中在流传比较多的传说中,何仙姑是何氏之女,十三岁时入山采茶,巧遇吕洞宾收为弟子,赐仙桃或仙枣,食之成仙。在各类传说中,何仙姑兼具仙女、道姑和女巫三重身份。

《仙佛奇踪》,《吕祖志》,《独醒杂志》

女娲:又称女娲氏,娲皇,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氏族首领,后逐渐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根据神话记载,女娲人首蛇身。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女娲的主要功绩为抟土造人,以及炼石补天。其他的功绩包括发明笙簧和规矩,以及创设婚姻。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

螺祖:《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为“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

嫦娥:原称姮娥、常娥,是中国神话人物,美貌非凡,温柔贤慧,为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

《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又《太平御览》卷四引张衡《灵宪》记载:“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或说嫦娥奔月后居住于广寒宫,有玉兔和吴刚相伴。

封姨:古代传说中的风神。亦称“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天宝中,崔玄微于春季月夜,遇美人绿衣杨氏﹑白衣李氏﹑绛衣陶氏﹑绯衣小女石醋醋和封家十八姨共饮。十八姨翻酒污醋醋衣裳,后醋醋得罪封姨,不欢而散。明夜,诸女又来,醋醋言诸女皆住苑中,多被恶风所挠,求崔玄微于每岁元旦立朱幡于苑东,即可免难。时元旦已过,因请于某日平旦立此幡。那天果然大风刮地,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无恙。崔玄微乃知诸女是众花之精,而封十八姨乃风神也。

少司命:为屈原的《九歌》中提到的一位神明,和大司命为相对的二元神,各家观点基本上皆认定其为一名女神。

常羲:又称为常仪或尚仪,为月御(为月亮驾车的神),与羲和(日御)同为帝俊之妻。《山海经·大荒四经》记:“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意思是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清代毕沅在音韵学上的考据,认为嫦娥的前身,正是“生月十有二”的常羲。

床母:床母,为华人信奉的床之女神,闽南人称其为床母,广东人称之为床头婆婆。相传床母能保佑婴儿、幼儿平安顺利长大,故家有婴幼儿者均祭祀之,祭祀日期在每年的七夕。

斗姆元君(又写作斗母、斗姥):是中国道教的女神,也是北斗众星之母。名字的“斗”指的是北斗众星;“姆”即母也。斗姆元君在道教信仰中出现得很晚,但地位却很高;是摩利支天的信仰在唐代以前由佛教传入中国后,被道教所吸收的一个神祇。对斗姆元君的信仰当然也源自于古人的星宿崇拜,但由于斗姆是北斗众星的长辈,所以名义上比群星更为尊贵。她的尊号则有“斗姆天尊”、“先天道姥天尊”、“北斗九真圣德天后”、“中天梵气斗姆元君”以及全称的“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等。在《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中则给斗姆元君加上了“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这样一个称号,把她的地位抬得很高,索性与西王母混为一谈。

泰山老母(即碧霞元君):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女神之一。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封女仙的尊称),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瑶池记》《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玉女传》《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瑶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登场的女神。因历史的变迁,固然有多种关于瑶姬的神话传说。在众多传说中均把瑶姬的形象统一描述为一位美丽的女神。《山海经·中次七经》载瑶姬是炎帝(赤帝)的第三个女儿,亦作“姚姬”,为精卫(女娃)的姐妹。是位才色兼备、精通武艺的上古女神。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首次对瑶姬身份进行彻底改编:称瑶姬是王母娘娘的二十三个女儿中年纪最小的女儿,为“云华夫人”。民间戏曲与传说《宝莲灯》中描述瑶姬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为天界的美神。

素女: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她与黄帝同时。一说她擅长音乐。《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古文苑》四引杨雄《太玄赋》:听素女之清兮,观宓妃之妙曲。一说她知阴阳天道。《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还于吴,当归,而问于范蠡曰:何子言之,其合于天?范蠡曰: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天下事。一说她精通房中术。曾与九天玄女一道为黄帝之师,传授房中术。故后世亦把房中术称为玄素或素女之道。流传至今的一本古籍名为《素女经》,论述房中术。

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厕神。本名何媚,莱阳人。首见于刘敬叔《异苑》卷五,相传是寿阳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夜被杀于厕中。据称紫姑死后显灵,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成为民间扶乩所问之神明

织女:别名七星娘娘、七星娘、七星妈、七仙姑、天仙娘娘,是织女星的女神,中国神话中的天帝孙女(或女儿),排行第七,工作是编织云彩,是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守护神,著名的牛郎织女故事的女主角。

羲和:中国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太阳的使者——日御。后来,十个兄弟不满先后次序,十日并出,被后羿射杀其中的九个。屈原的《离骚》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一句。

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瑶池金母,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由于近代罗教系统民间秘密宗教的盛行,许多人把无极老母与西王母视为同一神,号称“母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无极姥母为上古女神太元玉女。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载:“金母元君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山金母,一号曰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和东王公一起,是天地阴阳之气的显化,协助天地、赞襄化育。西王母还统理所有得道的女仙。凡成仙得道之人,男的先拜东王公,女的先拜西王母,然后才能去朝见三清。“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道者,咸所隶焉。”(《中华道藏》、四十五册、一百九十六页)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神话小说大师周濯街的作品中称其名为王婉玲。 再有另一传说是尊称东王公为天父,西王母为天母。东王公化万物,西王母化万灵。故称之万灵主母。其圣地为昆仑山脉!最早见于《山海经》。

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又作“注生娘娘”,在中国有些地区称之为“送子娘娘”,是闽南、台湾一带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妇女的怀孕、生产,是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的信仰寄托。注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执簿本,右手持笔,象征其记录家家户户子嗣之事。《封神演义》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她是中国粤、桂、甘、鄂、浙等行省信奉的生育女神,类似于送子娘娘。屈大均《广东新语》表示,金花是一个广东的女性巫师,端午节观看龙舟竞赛时溺毙,尸体数日不腐败,还有异香,接下来湖中浮现一块木头雕像,神似金花。于是雕像被当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视为神明,因为求子较为灵验,被尊为送子娘娘。

电母:又称金光圣母,为传说中雷公的妻子,主要掌管闪电。为自然之神、也为天上星宿之一。号曰“电母秀天君”。面容如女,样貌端雅,两手执镜。常与雷公一起被提及。

骊山老母(亦称作黎山老母或梨山老母):是中国传说中古代道教的女神仙。姓氏与来历不详。骊山老母是深居于骊山上的至高无上的女仙。在中国民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道观中通常都有供奉她的香火。骊山老母多为指点迷津、传授秘籍为世人所崇奉。《骊山老母玄妙真经》中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是上八洞古仙女中的第七柱,是上古时代的神仙。老母原本风华绝代,秀媚无比,传闻秦始皇曾在骊山上偶遇到骊山老母,所见骊山老母的仙貌惊为天人,秦始皇一时心生恶念,受到了老母的惩罚,此后老母老化了自己的仙貌。

麻姑人物的出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典籍里记载过她的相关事迹。东晋时期由葛洪著作的文献《神仙传》中讲述麻姑是一位勤劳善良又美丽的南城人,因积累了不少功德,后而得道成仙,成为下八洞神仙之一的女寿仙,其仙貌如同18、19岁的美少女,手指细长如鸡爪,是长寿的象征。相传麻姑曾在人间经历过三次“沧海桑田”,能施法掷米成丹来解救黎民百姓的疾苦与灾难。故古代常以麻姑喻为高寿人物的存在。

另附部分找到的(部分中提及的女神上文并未提及,但资料易找,因字数有限,遂不复制):

女娲补天

七仙女下凡

巫山神女

许飞琼

嫦娥

董双成

娥皇女英(湘夫人)

何仙姑

精卫填海

龙女牧羊

磐龙缠炉 复制整理,欢迎追问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说唐》、《东周列国志》、《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

《说唐》:

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共68回,简称《说唐》。后与《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合刻,改名《说唐全传》。著者不详。这一类著作多本正史纪传,益以唐宋杂说,形成一种系统。而《说唐演义全传》虽与《隋唐演义》、《隋史遗文》、《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梗概略同,却独能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书中的多数内容无史可考,李元霸、宇文成都、杨林、伍云召、伍建章等人物也是杜撰的。

《东周列国志》: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杨家将演义》:

       一部较优秀的通俗小说。书中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原型,在《宋史》都有传。杨家将捍卫边疆,抗击入侵者的英雄业绩在宋代已经流传。杨业死后六十多年,杨文广还活着的时候,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写道:“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另一文学家苏辙在出辽国,经过古北口杨无敌庙时,写下“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的诗句。

《说岳全传》:

        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成书于乾隆九年,作者为清代人氏钱彩、金丰,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但钱、金二人生平均不详;全书共二十卷八十回;此书于清代乾隆年间被查禁,又金丰序标年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书大约是康熙至乾隆时期的作品;全书在元、明以来有关岳飞的民间说唱和戏曲、小说的基础上,加以重新编定,是“说岳”系列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且有多个同名连环画作品问世。

我无耻地从别处复制的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

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

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

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

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

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

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

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

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

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

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

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

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

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

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

过三次面。当他正打

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

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

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

成“天涯海角”这句

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

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

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

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

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

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

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

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

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

、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

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

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

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

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

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

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

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

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

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

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

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

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

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

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

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

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

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

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

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

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

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

他家的东西。

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削足适履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故事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

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

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

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

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BR>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

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

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

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

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

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

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

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古今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

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

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

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

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

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

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

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

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

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

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

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

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

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

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

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

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

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

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

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

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

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

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

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

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

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

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

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

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

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

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

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在哪里,同时还是七夕情人节的发源地?

说起中国七仙女,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七仙女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七个女儿,由此衍伸出众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如董永与七仙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