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七大藏书阁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6收藏

我国的七大藏书阁有哪些?,第1张

  我国的七大藏书阁应当为收藏《四库全书》的七个阁楼,分别是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

  《四库全书》卷帙浩繁,不曾付梓刊行,只手抄了七部,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在镇江建文宗阁、扬州建文汇阁、杭州建文澜阁,阁与书历尽沧桑,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文宗阁、文汇阁、文源阁先后遭兵火焚毁。只有文渊、文津、文溯、文澜四阁尚屹立人间。具体如下: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东南,东华门西北,文华殿之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书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源阁,位于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咸丰十年(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纵火焚毁。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今河北承德市)平原区西北部山脚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国家图书馆收藏。

  文溯阁,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大火。

  文宗阁,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大火。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阁中仅有的一阁,初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倒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现属浙江省图书馆。

古代称呼图书馆叫藏书楼。多数都用“阁”来给藏书楼起名,如中国七大藏书楼: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也有用( 书院、堂、俯 )等来起名的,如海宁衍芬草堂、海盐西涧草堂、岳麓书院等。

藏书楼,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见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建造藏书楼。

扩展资料: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东南,东华门西北,文华殿之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书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文源阁,位于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咸丰十年(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纵火焚毁。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今河北承德市)平原区西北部山脚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国家图书馆收藏。

文溯阁,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大火。

文宗阁,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大火。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阁中仅有的一阁,初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倒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现属浙江省图书馆。

参考资料:

-藏书楼

1、北京文渊阁

  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坐北面南,阁制仿自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诏征书,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华殿后之皇宫藏书楼建成,乾隆皇帝赐名文渊阁,用于专贮第一部精抄本《四库全书》。

  在中国古代,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文渊阁琉璃瓦采用黑色寄予着藏书防火之意。灰色的外墙,绿色的廊柱与雕花窗栏肃穆雅致,屋顶彩画绘着河马负书和翰墨卷帙,呈现一股淡然悠长的意境。

文渊阁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后,皇帝每年在此举行经筵活动。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告成之时,乾隆帝在文渊阁设宴赏赐编纂《四库全书》的各级官员和参加人员,盛况空前。

《四库全书》编成后,最初用了六年的时间抄录正本四部,除一部藏文渊阁外,另三部分别藏于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四阁又称「北四阁」。后又抄三部藏于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称「南三阁」。 七部之中或已亡失,或为各图书馆收藏。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辽宁沈阳故宫文溯阁

  文溯阁位于沈阳故宫,建筑格局与文渊阁一样脱胎于天一阁,修建于1781年。

  文溯阁有“溯涧求本”之意。乾隆在《文溯阁记》中说:“四阁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渊、若源、若津、若溯,皆从水以立意”。

  袁世凯北京称帝后,文溯阁内的《四库全书》运抵北京,成为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礼物,文化典籍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1922年,冷落故宫多日的《四库全书》被清室盯上,欲卖给日本人,在这危急时刻,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挺身而出,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民族文化良知与爱国心振臂高呼,挽救了国宝的命运。1931年,在张学良等人的呼告下,《四库全书》回到了它的“家中”文溯阁。“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文溯阁落入日本人手中。新中国成立后,文溯阁《四库全书》真正回到人民手中。1966年10月,中苏关系紧张,出于战备考虑,此书从沈阳故宫文溯阁运抵甘肃。现存于甘肃省图书馆。

3、北京圆明园文源阁

  1861年11月25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奋笔疾书,愤怒地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这位老人就是雨果,他矛头所指向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恶——火烧圆明园。染红夜空的大火不仅仅是民族之痛,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就在这场浩劫中,一座藏书楼也在烈焰冲天中化为断砖残瓦。

  圆明园内的这座藏书楼名为文源阁,始建于1774年秋,次年春天完工,乾隆皇帝将《四库全书》第三抄写本藏于此。

  据历史记载,文源阁内藏书《四库全书》页首印有“文源阁宝”“古稀天子”之印;页末则印“圆明园宝”和“信天主人”。喜欢浮华与奢侈的乾隆自文源阁修好后,多次来圆明园享受生活与读书之乐。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面对“恍如月宫”的万园之园,他们像一群狰狞残暴的野兽,在园内大肆掠夺,四处焚烧,黑色的烟雾遮蔽了北京城的夜空,文源阁与它所珍藏的《四库全书》不能幸免于难,最终化为灰烬。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如今,那场弥漫凄怆的大火早已经散尽,文源阁只留下一片地基,在郁郁丛草中向每一个经过它身边的人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4、河北承德文津阁

  文津阁位于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

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这里曾藏《四库全书》,以及经、史、子、集分类,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万册,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弘历(乾隆皇帝)在《文津阁记》中写道:“欲从支脉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此句即含有“文津”之意。

  文津阁是一个二层楼阁,实际上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暗层。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文津阁有围墙环绕,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从南往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碑亭。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 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

文津阁内原藏《古今图书集成》万卷、《御制诗》四集,1785年《四库全书》也曾收藏于此。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国民政府内务部运归北京,藏于古物保存所,后拨交新成立的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保存,遂至于今天,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古今图书集成》早年已被军阀盗卖净尽。

  

5、江苏镇江文宗阁

  文宗阁位于江苏镇江金山寺,1779年修建。阁楼仿“天一阁”,与两侧廊楼和阁前的门楼围成四合院落。藏书楼面临长江,雪涛翻卷,空阔无垠,楼后山崖奇崛,气势威严。乾隆皇帝来到文宗阁,诗情蓬勃,写道:“百川于此朝宗海,此地诚应庋此文。”

  然而,陶醉于康乾盛世景象的乾隆不会想到,他之后的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1842年,英军炮轰镇江,文宗阁藏书受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53年3月31日,太平天国将领罗大纲猛攻镇江,战火硝烟将文宗阁和《四库全书》抄本烧为灰烬。

  时隔160多年后,文宗阁于2011年复建完成,昔日风采重现盛世。

  

6、江苏扬州文汇阁

  文汇阁1780年在古城扬州行宫御花园内建成,乾隆题写“文汇阁”匾和“东壁流辉”匾,入藏《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

  文汇阁与其他藏书阁一样外观看似两层,实则利用两层之间的上下楼板部分暗中设计了一个夹层,从而使内部分为三层。人们不能不赞叹清代建筑设计艺术的高超。一层楼内左右侧安置经部,中层为史部,最上层左置子部,右置集部,秩序井然,利于士子阅读。

  1790年,乾隆圣旨中说:“俟贮阁全书排架齐集后,谕令该省士子,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呈明到阁抄阅,但不得任其私自携归,以致稍有遗失。”在文汇阁存世的70余年里,一位位士子出出进进文汇阁,汲取精华,传承文化。从进步意义上说,文汇阁内的各种书籍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江南的文化大地开花结果。

1854年,文汇阁与所藏书籍毁于太平军的冲天大火中。

  7、浙江杭州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七座皇家藏书阁当中修建得最晚的是文澜阁,1782年在杭州西湖孤山圣因寺修建,次年完成。它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布局带有明显的江南园林之巧妙与精思。阁前假山堆叠,小桥流水,一神女峰假山石玉立一汪澄清池中。池边建有碑亭,乾隆的题诗刻于石碑正面,碑后刻有《四库全书》上谕。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文澜阁与军营无异,这些士兵没有心思保护这座建筑和所藏之书,大量图书散佚。面对国宝的危殆局面,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挺身而出,在断砖残瓦间,在街巷人家中不惜重金寻觅国宝。对一些损毁的藏书倾力补抄。集多年之力,补到了34796种图书。后浙江图书馆馆长钱恂、继任张宗祥又历时7年补抄,史称“乙卯补抄”和“癸亥补抄”。两次补抄完整后的《四库全书》集中了全国藏书楼的精华所在,是所存于世版本当中最好的一部。现江南三阁惟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存世,成为“东南瑰宝”。

8、 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故取名“天一阁”。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其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仅天一阁,就凭借其所藏的30万古籍,卷走了中国现存藏书楼的所有荣光。天一阁在历史上至少有两件事是震古烁今的,一是清乾隆时编篡《四库全书》,天一阁进呈了古籍600余册,其中96种被收录至《四库全书》中,并有300多种列入存目。二是天一阁的藏书之所和建筑构式备受乾隆推崇,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澜阁,文宗阁等七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从此名扬天下。

山东聊城杨以增氏海源阁、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氏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

9、海源阁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古城中心,由清代江南河道总督、邑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金石书画不胜枚举,收藏之富“为海内之甲观”。海渊阁于本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屡遭兵燹匪劫,珍藏流散,楼舍损毁,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1992年10月,聊城市筹集资金200万元,在原址按原来的结构样式重建,并开始对游人正式开放。

10、 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绵延二百多年,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十字:“读书、藏书、刻书、护书、献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藏书除部分遭劫外,绝大部分于建国初由瞿氏后人捐赠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常熟图书馆等。

11、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

清代浙江丁国典慕其远祖宋代丁顗藏书八千卷而名其所建藏书楼为“八千卷楼”。清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燹。丁国典之孙丁丙沿用楼名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

八千卷楼包括嘉惠堂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嘉惠堂八千卷楼收藏《四库全书》所收及附入存目之书,后八千卷楼收藏《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小八千卷楼收藏宋元刊本、明刊精本、旧钞本、校本、稿本等善本书籍。八千卷楼所藏宋元刊本不多,但富有特色:①收藏四库馆修书底本。这些底本上往往钤有翰林院印,有的经过点校钩改,可使后人考见当时修书的规制。②收藏浙江地方文献。③收藏名人稿本、名人校本及钞本。八千卷楼藏书不仅数量多,且版本类型多样。除藏书外,丁丙一生曾刻书200余种,辑书20余种,著书10余种。其所辑主要有《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往哲遗著》(前后编)、《西泠王布衣遗著》、《当归草堂医学丛书》、《当归草堂丛书》等。所著之书主要有《善本书室藏书志》、《礼经集解》、《九思居经说》(稿佚)、《说文篆韵谱集注》(稿佚)、《三塘渔唱》等。咸丰、光绪年间,丁丙曾与其兄丁申共同在战乱中收集散失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并加以钞补,使文澜阁《四库全书》复其本原。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奏请清政府创设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时为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售与日本的第二年,为防止古籍再次外流,端方将八千卷楼藏书收购入藏江南图书馆。八千卷楼藏书目录,主要有丁丙撰《善本书室藏书志》、丁仁编《八千卷楼书目》。

12、浙江吴兴陆氏皕宋楼

中国清末陆心源藏书楼之一。以皕(音bì)宋为楼名,意谓内藏宋刻本有 200种之多。但实际不及此数。陆氏藏书多得自上海郁松年宜稼堂,其中大部分为汪士钟艺芸书舍所收乾嘉时苏州黄丕烈士礼居、周锡瓒水月亭、袁廷梼五砚楼、顾之逵小读书堆等四大家之旧藏,极为珍贵。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皕宋楼和守先阁藏书15万卷,由陆心源之子陆树藩以10万元全部售与日本岩崎氏的静嘉堂文库。

13、江苏苏州顾氏“过云楼”

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 过云楼以收藏名贵书画著称,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誉。值得一提的是,过云楼里面还有一个密室,顾家的书是放在密室里面,秘不示人。顾氏保存的善本极为完好,整洁如新,宋本纸张洁白,字大悦目,是艺术珍品。其中,《锦绣万花谷》于南宋淳熙十五年刊刻发行,是目前已知海内外最大部头的宋版书。这部“宋代的百科全书”,将现存百科全书的年代拉到历史上限。

1951年和1959年,过云楼顾氏后人,先后两次将所藏的三百多件书画精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过云楼历经150余年,集藏的书画珍品,有了它们最终的归宿。然而过云楼几代人密藏、从不轻易示人的善本古籍,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有大约四分之三转归南京图书馆收藏,尚有剩余的170多种图书留存民间,这些图书被嘉德公司征集拍卖。

分别是: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北京文渊阁: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

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另外,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文渊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文渊阁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阁前设长方形水池,周置石栏,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殿联为一体,池中养殖鱼藻。大型叠石假山环列阁后,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也增加叠石艺术处理,使文渊阁的气氛更加浓厚。阁内悬有乾隆御书“汇流澄鉴”四字匾

沈阳文朔阁: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承德文津阁: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清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从外观上看,文津阁是一个二层楼阁,实际上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暗层。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 文津阁有围墙环绕,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从南往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碑亭。文津阁建成以后,1782年,《四库全书》成书,共誊写了7部,其中一部藏于文津阁。7部《四库全书》随着中国的命运沉浮,只有文津阁内的藏本保存完好,并于1915年运往北京,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诗。 每逢中秋佳节之际,天高气爽,登临“月台”赏月,但见园内,老树苍劲,枝杈纵横。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银辉洒向大地,山庄顿时银装素裹,更显得清澈静谧。文津阁假山的造型艺术,集中了米翁宝晋斋和范氏天一阁之长,运用传统叠山技法,结合北方雄壮的特点,风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珑之态,而是雄伟、浑厚、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热河志》中写道:“文津阁与紫禁、御园三阁遥峙,前为趣亭,东侧月台,西乃西山,盖仿范氏之成规,兼米庵之胜概矣。”

杭州文澜阁: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并把散失、残缺的书籍收集、补抄起来;辛亥革命后又几经补抄,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才恢复旧观。建国以后,书阁经过多次修缮,面貌一新。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狮象群,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东南侧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题诗,背面刻颁发《四库全书》上谕。东侧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平厅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台,中开洞壑,玲珑奇巧。方池后正中为文澜阁,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清室和罗汉堂。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

古籍查询有多种。我不知道你是想找哪一种?大体分两种:

其一、古籍书内容查询;其二、古籍发行版本查询

前一种雨落忧伤03说过但不很详细,查询书的内容可以找古籍查询网即可,这类比较有名的有中国古籍全录、汉典古籍、中华古籍网等

后一种可以在各大图书馆网上数据图书查询得知古籍版本信息,全国各地省市都有自己的网上古籍查询系统,自己搜下就知道,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等;再就是比较专业的关于古籍版本鉴别、介绍,学习交流的网站,比如:百度贴吧的古书吧、书藏网、藏书论坛、布衣、天涯社区、孔夫子等等,祝您好运!

我国的七大藏书阁

北京的文渊阁和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镇江金山寺内的文宗阁、扬州的文汇阁和杭州西湖孤山的文澜阁。

七大藏书阁简介

七大藏书阁,是珍藏《四库全书》的书库,皆以文为首,第二个字多从水旁,象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二百多年来,七大藏书阁在帝国主义的蹂躏下,有的已遭厄运。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抢掠一空之后,被付之一炬。文宗阁和文汇阁在19世纪中叶毁于一火。

藏书阁历史

最古老的藏书阁是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是明代兵部侍郎范钦创建于嘉靖年间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一家图书馆。因它走过了一段极端艰难的藏书历程,因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和文化奇迹,从而成为中国藏书文化的象征。为全面展示范氏十三代族人及地方有识之士、历代文化名人在天一阁发展史上倾注的心血,引导人们更好地畅游天一阁藏书文化的历史时空之旅,天一阁博物馆对原有陈列作了彻底改造。新的陈列以天一阁发展历史为线索、藏书文化为核心、收藏的古籍为主要载体,分范氏私藏期、社会参与期和国家公藏期三阶段,在范氏最早藏书处--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府学藏书楼--尊经阁、千晋斋等天一阁不同时期的建筑空间,展示了天一阁不同发展时期藏书文化。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天一阁430多年的故事,力求营造一种书香盈溢的氛围。天一阁原有藏书7万卷,至解放时因战乱等原因散失减至13万卷,后经天一阁文物工作者悉心访求和宁波藏书家的慷慨捐赠,又寻回范氏原藏4000卷,加上向社会征集的古籍,新天一阁现已有藏书30万卷。历了430年的风雨坎坷,我国现存历史上最悠久的民间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之一的天-阁,经整修后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天-阁博物馆总体布局有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这次整修,天一阁博物馆对原有的陈列做了彻底的改造,新的陈列以天一阁发展历史为线索、以藏书文化为核心、以收藏的古籍为主要载体,分范氏私藏期、社会参与期和国家公藏期三阶段。

藏书阁建筑地

藏书阁一般都建造在水边,原因是:

首先,从实用角度考虑,古人对藏书阁的选址很讲究,远离火源、靠近水池、阴凉避光。选择水源附近,如果发生火灾,有利于施救。

第二,从文化角度出发,我国古代建筑,在选址和环境营造方面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强调"天人合一"的意境,在环境,造型,空间,色彩,尺度和选材等方面都考虑"精在体宜"。而珍藏人类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建筑更是艺术宫殿中的瑰宝,在建筑丛林中熠熠生辉。汉朝的"石渠阁"下有流水潺潺,上以石料筑营;宁波的"天一阁"庭前有池,池南有山,建桥池上,筑亭依墙。智者乐水,文化源远流长,意义美好。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特征。

我国的七大藏书阁有哪些?

  我国的七大藏书阁应当为收藏《四库全书》的七个阁楼,分别是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  《四库全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