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记载了哪些炼制金丹的“火法”?
东汉金丹家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说,他那个时代已有《火记》六百篇,讲的就是火法。在火法中,升华法是中国金丹术的主要方法。大多数的“丹”都是用升华法制成的,在前述金丹设备“鼎”、“匮”、“药釜”中常有升华作用。《太清石壁记》所载“太一硫黄丹方”是典型的升华法例子,其原文是:“石硫黄三斤。右捣研,入丹灶中飞之。以两盆子为上下釜盖。文火飞三日夜。并飞上釜,如金粉色,可研丸服之。”按此法制得的“太一硫黄丹”即今天的硫华。
“心”在金丹南宗的丹法理论中,玄关一窍”等概念相近,都是具有本体意义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的“心”,与一般的念虑之心不同。这个本体意义上的“心”实际上更接近于陆王心学中“本体”的概念。当然在南宗的典籍中除使用“本心”一词以外,还经常用“天心”来表达这一内涵。《海琼君万法归一歌》云:“不识天心两字真,只会三光符水熟”,这里的“天心”即是本体意义上的本然之心。正是在这样的层面上,南宗提出了“此心即道”、“心外无别道”的思想。
白玉蟾在《谢张紫阳书》中如是说到:尝闻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道之大,不可得而形容,若形容此道,则空寂虚无,妙湛渊默也;心之广,不可得而比喻,若比喻此心,则清静灵明、冲和温粹也。会万化而归一道,则天下皆自化而万物皆自如也;会百为而归一心,则圣人自无为而百为自无著也。推此心而与道合,此心即道也;体此道而与心会,此道即心也。道融于心,心融于道也。心外无别道,道外无别物也。本然的心体,“清静灵明、冲和温粹”,是道的完整体现,在这个意义上,心与道是同一的。 在南宗的丹道理论中,丹实际上是指人的根源和本体,也即南宗丹法的真正归宿。本心或天心既然是具有本体的道的意义的概念,那么复原这样的本然之心,实际上也就是炼成了金丹。
白玉蟾很明确指出:“丹者,心也”。《修真十书·白先生金丹火候图》中画了这样的“金丹图”:金丹图心色同朱橘形如弹丸关于心为丹的思想,白玉蟾在《谢张紫阳书》有更为详细的表述说:此道之在天下,不容以物物,不容以化化,故凡物物化化之理在天下而不在此道也,此道如如也,以此心会此道可也;此心之在圣人,不容以知知,不容以识识。
由此可见,南宗所说的金丹可以说就是本心。这里所描述的金丹实际上也指本心,本心是每一个人都圆具的,是人可以长生成仙的根据。 由于对“心”的突出强调,使得关于本然之心的状态的描述,成为南宗典籍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话题。白玉蟾在《静余玄问》中有这样的说法:心常如愚,常要活泼泼,如走盘珠,故曰圆通。
这里对“心”的状态的描述,初看起来近乎矛盾。然而,在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愚”并非指暗昧不通,而是指“心”的淡然静定、无思无虑、一念不生的状态,白玉蟾用“走盘珠”来比喻这一活泼泼的自由境界。 南宗往往强调“心”的主宰作用。白玉蟾曾经说过:“此心本是通神藏,一念差时万状生”,心是一切的主宰和枢纽。
《海琼白真人语录》记载了一段白玉蟾的话,其中对心的作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是故形以心为君,心者神之舍。心宁则神灵,心荒则神狂。虚其心而正气凝,淡其心则阳和集,血气不挠,自然流通,志意无为,万缘自息,心悲则阴气凝,心喜则阳气散。念起则神奔,念住则神逸。由这材料,可以看出,意、念、神、气等实际上都受到心的宰制,心宁、心荒、心喜、心悲都会引起神、气等的变化。所以一切的修炼都必须从心入手。 (生于1194年),是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本姓葛,名长庚。定居福建闽消。自称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年)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隋唐时期是中印金丹术交流的高峰时期。据《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所录印度医方有:《龙树菩萨药方》四卷,《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西域婆罗门仙人方》三卷,《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婆罗门药方》五卷,《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由于这些方书的翻译,印度金丹术的某些知识也同时介绍到我国。如《千金翼方》记载有耆婆大士治人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养长生不老丸和耆婆汤等都是源于印度,王焘《外台秘要》天竺经中介绍了印度早已应用于眼科的矿物药如硫酸铜、硼砂、明矾等。印度八分医方中,列为第七的是长命药科论。唐代帝王酷好长生药,除请教道家的金丹术士外,也多方向印度寻求灵药。《酉阳杂俎》卷七记载,在六四八年,“王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罗那顺以诣阙。兼得术士那罗迩娑婆,言寿二百岁。太宗奇之,馆于金飙门内,造延年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言:‘婆罗门国,有药名畔茶亻去水,出大山中石臼内。有七种色,或热或冷,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若欲取水,以骆驼髑髅沉于石臼,取水转注瓠芦中”。唐太宗还派人到全国各地采怪药异石,甚至派使者到印度去采访名药。但那罗延娑婆寐造的药并无奇效,太宗只好听任去留,但他因年老体衰无法返国,死在长安。高宗即位,又从东天竺迎来卢迦逸多,任怀化大将军,派往印度,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可见,印度金丹家那罗延娑婆寐和卢迦逸多在长安和中国宫廷名医、金丹家有过一定来往,曾共同研制一种新药,以求返老还童,但没有成功。公元716年,因为印度人要求唐玄宗派使者前去采购珠翠奇宝,宣称狮子国有灵药和养医之妪,玄宗便叫监察御史汤范臣和印度商人出使斯里兰卡。之后,屡宾、克什米尔、吐火罗等国多次进献精制药物,这些药物无非是所谓的长生不老灵药,其主要来源地是阿富汗和印度次大陆。隋唐时期中国金丹术在印度也很有吸引力,受到印度金丹家的普遍赞扬。公元647年唐太宗下令由玄奘法师合同道士蔡晃、成英组成一个三十多人的译经班子,将老子《道德经》逐字逐句译成梵文。这部梵文《道德经》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就送到了东天竺迦摩缕波国童子王的手中。阿萨密的许多习俗和礼仪从此染上了道教的风气,几乎与道教仪式并无两样。随着道教在印度的流行,作为道教组成部分的中国金丹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里说:“神州药石,根茎之类,……香气茅郁,可以蠲疾……长年之药,惟东夏焉……四海之中,孰不钦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国的金石药物和草药就可以免除疾病,至于长生不老的丹药,更是只有中国的最灵,因而备受印度人的推崇。
目录 1 拼音 2 《胎产问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女科金丹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女科金丹 1 拼音
nǚ kē jīn dān
2 《胎产问答》 21 方名女科金丹
22 组成人参2两(去芦),蕲艾6钱7分,枳壳1两2钱(麸炒),黄芩1两2钱,棉耆1两2钱(蜜炙),香附2两6钱(4制),橘红1两6钱,茯苓6两4钱,丹参4两2钱(酒洗),砂仁2两9钱,苁蓉1两2钱,木香8钱5分,抚芎2两4钱,白芍1两6钱(酒洗),琥珀8钱4分,淮药4两3钱,归身1两2钱(酒拌),川断6钱4分(酒炒),川贝2两2钱(去心),甘草3两2钱,羌活8钱4分,杜仲3两6钱,于术8钱4分,潼蒺2两2钱,紫苏1两5钱,血余8钱4分,麦冬2两2钱(去心),腹皮8钱4分(煎汁),川朴1两5钱(去皮,姜制),生地1两2钱(酒浸),莲肉6钱4分(去心),菟丝3两2钱,沉香1两6钱,楂肉8钱4分,阿胶2两6钱(酒化),益母6两4钱(酒蒸9次)。
23 主治经水不通,经水无期,临经腹痛,倒经吐衄,盗汗虚烦,血崩不止,肝胃气痛,胎动不安,漏胎,横逆难产,临产交骨不开,
胞衣不下,产后外感,产后血块作痛,产后咳嗽,产后子宫不收,产后无乳,产后魂魄不安,产后虚脱,产后厥逆欲绝,久不受孕,验胎,血厥,妇人年过五十,经水复来,产后恶露不行,败血上攻。
24 女科金丹的用法用量经水不通,月季花4朵煎汤送下;经水无期,粉丹皮1钱5分煎汤送下;临经腹痛,广郁金5分煎汤送下;经水前后愆期,山棱1钱煎汤送下;倒经吐血衄血,鲜藕汁1杯化和送下;盗汗虚烦,浮麦1钱,龙骨1钱煎汤送下;于血气痛,乌药5分煎汤送下;血崩不止,童便1杯化和送下;肝胃气痛,九空子4枚煎汤送下;孕妇胎动如物之悬宕,葱白7茎煎汤送下;漏胎,丝棉灰煎汤送下;小产不育,每日1丸,开水送下;跌扑损胎,新绛屑1钱煎汤送下;横逆难产,炒盐汤送下;临产交骨不开,炙龟版3钱煎汤送下;胞衣不下,怀牛膝2钱、檀香1钱煎汤送下;产后忽感外邪,荆芥穗5分煎汤送下;产后血块作痛,乳香3分、没药3分煎汤送下;产后咳嗽,杏仁1钱,桑白皮1钱煎汤送下;产后子宫不收,醋煅磁石3钱煎汤送下;产后无乳,炙山甲2片煎汤送下;产后魂魄不安,金器1件煎汤送下;产后虚脱,五味子1分,桂圆肉5枚煎汤送下;产后厥逆欲绝,陈酒1杯,童便少许和入送下:胎前产后,一切怪症甚多,不及细载,俱用开水送下;久不受孕,陈皮5分,姜半夏5分煎汤送下,常服能孕;验胎于疑似之间,茺蔚子2钱煎汤送下数丸,微动即是;素无疾苦,忽然目闭口噤,昏迷不知,此名血厥,白薇2钱煎汤送下;妇人年过五十,经水复来,茜草1钱,侧柏叶1钱同炒焦煎汤送下;产后恶露不行,败血上攻,蒲黄炭5分,桃仁5分煎汤送下。
25 制备方法
照数配准,不能加减,研极细末,用炼热白蜜80两,将方内阿胶酒化,共入臼中,杵匀为丸,每丸重2钱,辰砂为衣,白蜡固封。
古籍中的女科金丹 《外科全生集》:[卷一有阴有阳症门]天蛇头取乌梅仁,嚼烂涂指,及嫩膏涂之皆消。如患色白,小金丹服愈。马曰∶天蛇头即是疔疮,非服小金丹之症。如色
《知医必辨》:[论胎孕]附论胎产金丹或问部胎产金丹用以调经可乎曰∶不可。金丹真良方也,然名曰胎产,因胎前、产后而设。其方以河车为君,佐
《疡医大全》:[卷十七咽喉部]喉菌门主论之得法,患者守戒忌口。又曰∶喉菌初用药,碧丹五,金丹一;后用金丹二,碧丹三吹之,更须频服膏子药,兼投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痈疽就简蟾腹疼痛。乃少阴痰气凝滞。书云∶急和汤,小孩用小金丹,最重者用犀黄丸,皆可消之。若初起色红者,则按泥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股部证治(计四证)]痈疽就简金:金字的本义指黄金或金属,后也被当作五行之一,指西部的方位,认为金在西方,像金**的秋季一样。作人名用时,多用本义,寓指高贵和财运兴旺。
丹:丹字的原义是指丹砂,即辰砂,俗称朱砂,是一种矿物。由于朱砂呈朱红色,因此,丹字的引申义也指这种颜色。象征诚心,忠心,心地赤诚,忠心耿耿等。
目录 1 拼音 2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种子金丹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种子金丹 1 拼音
zhǒng zǐ jīn dān
2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四 21 方名种子金丹
22 组成川附子1只,草乌1两,川乌1两,母丁香1两,紫梢花1两,官桂1两,雄黄5钱,蟾酥1两,良姜5钱,五倍子5钱,倭硫7钱5分,黄柏1两,牡蛎1两,蛇床子2两,苏合油1两。
23 功效种子。
24 主治阳痿遗精,不育。
25 种子金丹的用法用量
梦遗,水磨涂脐中;种子,酒磨润阳,午前用之,临事洗去。
26 制备方法上为末,白术煎膏,溶化蟾酥为锭。
古籍中的种子金丹 《外科全生集》:[卷一有阴有阳症门]天蛇头取乌梅仁,嚼烂涂指,及嫩膏涂之皆消。如患色白,小金丹服愈。马曰∶天蛇头即是疔疮,非服小金丹之症。如色
《知医必辨》:[论胎孕]附论胎产金丹或问部胎产金丹用以调经可乎曰∶不可。金丹真良方也,然名曰胎产,因胎前、产后而设。其方以河车为君,佐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痈疽就简取仁研粉,米醋调涂,皆可消。如患色白者,当作疽治,小金丹服愈。小金丹(通用五十二。)《外科证治全书》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股部证治(计四证)]痈疽就简,甚者腰难屈伸,宜用白芥子捣粉,白酒酿调涂。或以金丹以杜患根,大忌开刀,开刀则定成缩脚疽。阳和汤(通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痈疽就简宋代中外金丹术交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阿拉伯著名科学家阿维森纳写的《医典》,记录了800多种药物,其中不少就是中国所产的。而中国宋代《和剂局方》已采用阿维森纳创始的金银箔丸衣的方法。据《宋会要》记载:由阿拉伯商人运往欧亚各国的中国特产药物有朱砂、人参、牛黄、硫磺、雄黄等共有百种之多。大食国多次向宋朝赠送蔷薇水、腽肭脐、琥珀、无名异、乳香等药物。无名异常见于古代金丹文献,宋《开宝本草》首次作为药物加以记载。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卷下记载:“琉璃出大食诸国,烧炼之法与中国同,其法用铅、硝、石膏烧成,大食则添入南硼砂,故滋润不烈,最耐寒暑,沸水不坏,以此贵于中国。”阿拉伯的这种玻璃技术传入中国后,对中国金丹家烧炼玻璃药的技术可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摄生众妙方》卷三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四圣金丹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2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四圣金丹 1 拼音
sì shèng jīn dān
2 《摄生众妙方》卷三 21 组成牙皂(去皮子)、细辛(去芦)、荆芥穗(去子)、槐角(炒**)各等分。
22 主治左瘫右痪,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中风欲倒,不识人。
23 四圣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卧细嚼清茶送下。
2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25 用药禁忌
避风寒冷物。
古籍中的四圣金丹 《外科全生集》:[卷一有阴有阳症门]天蛇头取乌梅仁,嚼烂涂指,及嫩膏涂之皆消。如患色白,小金丹服愈。马曰∶天蛇头即是疔疮,非服小金丹之症。如色
《知医必辨》:[论胎孕]附论胎产金丹或问部胎产金丹用以调经可乎曰∶不可。金丹真良方也,然名曰胎产,因胎前、产后而设。其方以河车为君,佐
《疡医大全》:[卷十六龈齿部]牙咬门主论证初起势甚,至夜尤甚,形状虽凶,尚在可治。宜先用金丹、碧丹吹入牙龈,外用黄熟香削块垫牙,俟齿开时,再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痈疽就简取仁研粉,米醋调涂,皆可消。如患色白者,当作疽治,小金丹服愈。小金丹(通用五十二。)《外科证治全书》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股部证治(计四证)]痈疽就简古籍中记载了哪些炼制金丹的“火法”?
本文2023-11-04 16:48: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