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功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异功散 31 异功散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医学正传》卷八方之异功散 41 组成 42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43 功能主治 5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异功散 51 异功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54 功能主治 6 《重楼玉钥》卷上方之异功散 61 异功散的别名 62 组成 63 制法 64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65 功能主治 7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之异功散 71 组成 72 功能主治 7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方之异功散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异功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之异功散 101 异功散的别名 102 组成 103 功能主治 104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附注 11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方之异功散 111 组成 112 功能主治 11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方之异功散 121 组成 122 功能主治 12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24 制备方法 13 《种痘新书》卷三方之异功散 131 组成 132 功能主治 13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异功散 141 组成 142 功能主治 14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5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方之异功散 151 组成 152 功能主治 15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保婴撮要》卷七引汤氏方之异功散 161 组成 162 功效主治 16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续本事》卷三方之异功散 171 组成 172 功能主治 17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75 附注 18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异功散 181 组成 182 功能主治 18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84 运用 19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异功散 191 异功散的别名 192 组成 193 功效主治 194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95 运用 196 制备方法 20 《揣摩有得集》方之异功散 201 组成 202 功能主治 20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1 《保命歌括》卷十一方之异功散 211 组成 212 功效主治 21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14 制备方法 22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异功散 221 组成 222 功能主治 23 《广嗣纪要》卷十一方之异功散 231 组成 232 功效主治 23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34 制备方法 24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吴氏集验方》之异功散 241 组成 242 功能主治 24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44 制备方法 25 《中国医学大辞典》引《疫痧草》方之异功散 251 异功散的别名 252 组成 253 功效主治 254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56 附注 26 《证治准绳·幼科》卷一方之异功散 261 组成 262 功能主治 26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64 制备方法 27 《点点经》卷一方之异功散 271 组成 272 功能主治 27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8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异功散 281 组成 282 功能主治 28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84 运用 285 制备方法 2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异功散 1 拼音
yì gōng sǎn
2 概述异功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六首。
3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异功散 31 异功散的别名五味异功散[1](《保婴撮要》卷十五) 。
32 处方人参、茯苓(去皮)、白术、陈皮、甘草各等分[1]。
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 陈皮(锉)甘草各等分
33 制法
上药为细末[1]。
34 功能主治《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异功散功能温中和气[1]。主治吐泻,不思饮食,小儿虚冷病[1]。
功在健脾理气。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现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
35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1]。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36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4 《医学正传》卷八方之异功散 41 组成木香、当归(酒洗去芦)、桂心、白术(麸炒)、茯苓、陈皮、厚朴(姜制)、人参、肉豆蔻(面裹煨)、丁香、半夏(汤泡七次)、附子(泡)各三分[1]。
42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1]。
43 功能主治《医学正传》卷八方之异功散主治厥阴病,舌卷卵缩,时发厥逆[1]。
5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异功散异功散为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一,即《外科正宗》卷一方记载的神应异功散的别名[2][1]。
51 异功散的别名异功散[2]。
52 组成木香、官桂、当归、人参、茯苓、陈皮、白术各一钱,半夏、丁香、肉豆蔻、附子、厚朴各五分[2]。
5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加生姜五分,大枣三枚,水煎,不拘时服[2]。
54 功能主治《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异功散功能温补脾肾[2]。治溃疡阴盛阳虚,发热作渴,饮沸汤而不知热,手足冷,大便溏,脉虚无力[2]。
6 《重楼玉钥》卷上方之异功散异功散为方剂名,出自《重楼玉钥》卷上,即《重楼玉钥》卷上方记载的人中白散的别名[3][1]。
61 异功散的别名异功散[3]。
62 组成白霜梅、枯矾各二钱,煅人中白五钱,冰片二分[3]。
63 制法上药为细末[3]
64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先用韭根、松萝茶煎浓汁,乘热以鸡翎蘸洗患处,去净腐血见鲜血,再敷此药,若烂至咽喉者,以竹管吹之[3]。
65 功能主治《重楼玉钥》卷上方之异功散主治痘疹而致的牙疳,黑臭腐烂出血者[3]。
7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之异功散 71 组成天麻(酒渍,焙)1两,赤箭1两,松黄1两,鬼臼1两,安息香(研)1两,羌活(去芦头)1两,款冬花1两,枫香脂(研)1两,天蓼花1两,侧枯叶1两,苍耳1两,苦参1两半,何首乌(炮,去黑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蔓荆实(去浮皮)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牛膝(切,焙)半两,地骨皮(去土)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乳香(研)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丹砂(研)半两,萆薢半两,木香半两,虎骨(酒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天南星(炮)半两,干蝎(炒)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雄黄(研)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芎半两,白僵蚕(直者,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鸡舌香(研)半两。
72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十八方之异功散主治大风疾涂药后。
7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匕,腊茶或米饮调下,每日3次。
74 制备方法上为散,入云母粉6两研,和匀。
8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方之异功散 81 组成陈粳米1升(生姜半斤,捣自然汁浸,焙干),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蜜炙)2两,诃黎勒(煨)3枚(小者),槟榔(锉)1枚,甘草半两(半生半炙,锉)。
82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五方之异功散主治久咳嗽。
8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米饮调下,每日3次。
84 制备方法上为散。
9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异功散 91 组成人参1两。
92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异功散主治吐血。
9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五更鸡鸣时,打鸡子清调和稀糊,匙抄服;若服1两人参尽甚好,不尽,半两亦可。服讫却卧。
94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10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之异功散 101 异功散的别名犀灰散
102 组成黄牛角(角思??)1枚(碎),蛇蜕皮1条(白者),猪牙皂荚5梃(锉),鲮鲤甲半两。
10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之异功散主治五种痔疾,肠风泻血,外痔内痔;及脱肛,下部四边有努肉如乳。
104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先用胡桃肉1枚,分作4分,取1分,临卧时细研如糊,温酒调下,便睡,先引出虫;至五更时,用温酒服药散2钱匕,至辰时更1服。虽患年久,不过3服愈。
105 制备方法上入瓷瓶内,黄泥封固,候干,先以小火烧令烟出,后用大火煅令通赤为度,取出摊冷,为散。
106 附注犀灰散(《传信适用方》卷三)。
11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方之异功散 111 组成藿香、白术(炒)、人参、白茯苓、陈皮、木香、肉豆蔻(面裹,煨)、甘草各等分。
112 功能主治《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方之异功散主治胃气不和,脏腑泄泻,不思乳食;或(口冗??)奶呕逆。
11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小半钱,以紫苏饭饮调下。
114 制备方法上为末。
12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方之异功散 121 组成盆消1两,甘草(炙)6钱,诃子肉半两,白僵蚕半两,贯众半两,马勃半两,蛇蜕(点油醋,慢火炒黄)半两,硼砂1两,玄精石1两。
122 功能主治《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方之异功散主治缠喉风,痄腮,喉闭,及咽喉一切患。
12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芦管吹喉内;缠喉风,每服半钱,以磨刀水调下;寻常置舌根下。
12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3 《种痘新书》卷三方之异功散 131 组成白术1两,茯苓8钱,黄耆1两,当归(土炒)8钱,陈皮4钱,半夏4钱,木香4钱,丁香3钱,豆蔻6钱(去油),诃子(煨,去核)5钱,肉桂(去皮)5钱,人参1两。
132 功能主治《种痘新书》卷三方之异功散主治痘疮虚寒泄泻,灰白不起,咬牙寒颤。
13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口服。
134 制备方法上为末服。
14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异功散 141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半夏、厚朴、茯苓、丁香、木香、豆蔻、附子。
142 功能主治《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异功散主治小儿脏寒,痘疹不能发毒而腹胀,痘淡白,脉微缓。
14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5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方之异功散 151 组成浮小麦不以多少(拣净,炒令焦,薄纸衬于地上放冷)。
152 功能主治《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方之异功散主治盗汗不止。
15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煮软猪嘴薄切数片,临睡捏药吃;不食荤者,用白汤点服。
15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6 《保婴撮要》卷七引汤氏方之异功散 161 组成泽泻3钱,猪苓(去皮)3钱,陈皮2钱半,白术5钱,茯苓5钱,人参5钱,辰砂1钱。
162 功效主治《保婴撮要》卷七引汤氏方之异功散功在止渴,消暑,生津,补脾胃。主治小儿脾胃虚寒,泻痢兼呕,或腹中作痛。
16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灯心、竹叶汤化下。
16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17 《续本事》卷三方之异功散 171 组成牡丹3钱,芍药3钱,白芷3钱,干姜3钱,当归半两,陈皮(去白)半两,官桂半两,玄胡索半两,乌药半两,川芎半两,苦梗半两。
172 功能主治《续本事》卷三方之异功散主治妇人血冷气痛,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头目昏疼,寒热往来,状似劳倦。
17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3片,酒、水各半盏,煎至7分,温服;初生产时,每日3次,7日后渐减次数,至10日。
174 制备方法上为末。
175 附注服后些少腹痛,不妨事。
18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异功散 181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炙)、陈皮、山药、莲肉、木香、青皮、诃子(面包,火煨,取肉)、泽泻、升麻、车前子(炒)。
182 功能主治《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异功散主治小儿元气下陷,痘疹光壮而色灰白,里虚作泻无后重者。
18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大枣、莲肉、糯米为引,水煎,空心服。
184 运用泄而作渴,加麦冬、干葛、花粉、乌梅;寒甚而泄不止,加干姜(炒)、丁香。
19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异功散 191 异功散的别名正气散
192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白扁豆、薯蓣各等分。
193 功效主治《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异功散功在温中和气。主治小儿吐泻思食,及小儿虚冷病。
194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6分,加生姜2片,红枣1枚,煎至4分服,不拘时候。
195 运用虚冷泄泻,加附子;风证,加天麻;痢,加**壳。
196 制备方法上为末。
20 《揣摩有得集》方之异功散 201 组成潞参1钱,白术1钱(炒),云苓1钱,陈皮5分,制草5分,蔻米5分(研)。
202 功能主治《揣摩有得集》方之异功散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不食。
20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21 《保命歌括》卷十一方之异功散 211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苍术、香附、抚芎、神曲各等分,炙草减半。
212 功效主治《保命歌括》卷十一方之异功散功在补脾胃。主治诸郁。
21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
214 制备方法上为末。
22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异功散 221 组成白术、人参、陈皮、白茯苓、炙甘草、木香、诃子、肉果。
222 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异功散主治脾元不足,有痢无积,久不愈者。
23 《广嗣纪要》卷十一方之异功散 231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炙甘草、陈皮、当归、黄芩、柴胡各等分。
232 功效主治《广嗣纪要》卷十一方之异功散功在补脾和胎。主治妊娠疟久。
23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调下,每日3次。
234 制备方法上为末。
24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吴氏集验方》之异功散 241 组成黄柏皮3钱(以蜜涂,火炙5次),白矾1钱(飞过),鹰爪黄连1钱半,脑子半钱,麝香1字,荆芥穗半钱,甘草半钱(蜜炙3次)。
242 功能主治《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吴氏集验方》之异功散主治痔漏下疳,连(月刄)疮,面上伽摩罗疮,脑疽,恶毒脓血不止,腥臭,生虫疮。
24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先以荆芥、黄连、黄柏皮、白矾、百药煎、川椒木、葱各少许,以水10碗,煎至7碗,用盆盛之,盖盆面小窍,就疮口熏之,水温洗疮净,以净软绢片拭干,以前药干撒于疮口。
244 制备方法上为末。
25 《中国医学大辞典》引《疫痧草》方之异功散 251 异功散的别名拔疔散、咽喉异功散
252 组成斑猫(去翅足,糯米炒黄,去米)4钱,血竭6分,没药6分,乳香6分,金蝎6分,玄参6分,麝香3分。
253 功效主治《中国医学大辞典》引《疫痧草》方之异功散功在吊泡拔毒。主治烂喉风,喉闭,双单喉蛾。
254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用寻常膏药1张,取此散如黄豆大,贴项间;患左贴左,患有贴右,患中贴中。34时起泡,用银针挑破即愈。凡阴证起泡更速。
255 制备方法共为细末,瓷瓶收藏,封口,切勿走气。
256 附注拔疔散、咽喉异功散(《疡科纲要》卷下)。本方方名,《中药成方配本》引作“贴喉异功散”;《疡科纲要》有冰片。
26 《证治准绳·幼科》卷一方之异功散 261 组成龙骨(煅)2钱,薄荷叶2钱,蛇床子2钱,轻粉半钱。
262 功能主治《证治准绳·幼科》卷一方之异功散主治脐中疮。
26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少许干掺脐。
264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27 《点点经》卷一方之异功散 271 组成腹皮2钱,当归2钱,木通6分,乳香3分,没药3分,沉香3分,木香3分,丁香3分,甘草3分。
272 功能主治《点点经》卷一方之异功散主治酒病初发,形如感冒,被医误治,三焦大痛。
27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四香研末,葱为引,冲服。
28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异功散 281 组成当归1钱,川芎1钱,人参(减半)1钱,黄耆1钱,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1钱,诃子(煨,取肉)1钱,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1钱,半夏(姜汁炒)1钱,厚朴(姜汁炒)8分,肉桂8分,小丁香7枚。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82 功能主治《万病回春》卷七方之异功散主治痘疮寒战咬牙,痒塌泄泻;胃虚里热干呕。
283 异功散的用法用量水1钟,煎至8分,温服。
284 运用泄泻甚,加肉豆蔻。
285 制备方法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豨莶草的别名 5 来源 6 产地 7 性味归经 8 豨莶草的功效与主治 9 豨莶草的化学成分 10 豨莶草的药理作用 11 豨莶草中毒 111 不良反应机制 112 豨莶草中毒的症状 113 治疗 12 《中药大辞典》:豨莶 121 出处 122 拼音名 123 豨莶草的别名 124 来源 125 原形态 126 生境分布 127 性状 128 化学成份 129 豨莶草的药理作用 1210 炮制 1211 性味 1212 归经 1213 功能主治 1214 豨莶草的用法用量 1215 注意 1216 附方 1217 各家论述 1218 豨莶草的临床应用 1219 备注 1220 摘录 13 豨莶草的药典标准 131 拼音名 132 英文名 133 豨莶草的别名 134 来源 135 性状 136 炮制 137 性味 138 归经 139 功能主治 1310 豨莶草的用法用量 1311 贮藏 1312 备注 1313 摘录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豨莶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豨莶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豨莶草 1 拼音
xī xiān cǎo
2 英文参考mon St Paulswor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Siege ecki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Siege eck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ege eckia herb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豨莶草原植物
豨莶草药材
豨莶草为中药名,即豨莶,出《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 eckia orientalis L 、腺梗豨莶Siege 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 eckia glabrescens Makino 的干燥地上部分[1]。
4 豨莶草的别名豨莶、大接骨[2]。
猪膏莓、黏糊菜、肥猪苗、黏不扎、虾钳草、风湿草、牛人参、四棱麻、大叶草[3]。
5 来源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 eckia orientalis L 、腺梗豨莶Siege 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 eckia glabrescens Makino 的干燥地上部分[1]。
豨莶草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 eckia orientalis L.或腺梗稀莶S pubescens Mak.等的全草[3]。
6 产地豨莶草主产湖北、湖南、江苏、河北[3]。
7 性味归经豨莶草味辛、苦,性寒;入肝、肾经[3]。
8 豨莶草的功效与主治豨莶草具有祛风湿,利关节,降血压的功效[3]:
豨莶草治风湿痹痛,腰膝无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3]。
豨莶草治疗疮肿毒,捣烂敷,风疹湿痒:煎水洗[3]。
9 豨莶草的化学成分两种豨莶均含有效成分豨莶苦味苷(Darutoside)[3]。
腺梗豨莶还含豨莶苦味四醇(Primara8(14)ene6β,15,16,18tetraol)、左旋16,17二羟基16β栲利酸(16,17Dihydroxy16β(1)kauran19oic acid)大花沼兰酸、奇任醇等[3]。
豨莶还含豨莶醛内酯(Orientalide)、豨莶苦味三醇(Darutigenol)、3,7二甲基槲皮素等[3]。
10 豨莶草的药理作用豨莶草水浸剂和稀醇浸剂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3]。
豨莶草可降低免疫功能[3]。
豨莶草的成分可抗炎[3]。
豨莶草还能抗血栓形成,促进微循环,抗病毒,抗早孕[3]。
11 豨莶草中毒豨莶草又名豨莶、大接骨[2]。为菊科豨莶属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毛梗豨苍的全草。稀莶:主要含萜和甘类、豨莶糖苷、豆固醇、豨莶萜内酯、豨莶萜醛内酯[2]。腺梗豨莶:主要含海松烷型和贝壳烷型二萜及其苷、腺梗豨芬醇酸、腺梗豨莶四醇、腺梗碲莶三醇苷、腺梗豨签萜二酸,亦含豨莶糖苷,并含生物堿[2]。具有祛风湿、利筋骨、和脉络、抗炎、镇静、降血压作用[2]。
豨莶草煎剂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2]。
111 不良反应机制豨莶草原生药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4554g/kg;小鼠腹腔注射最大耐受剂量为人用量的400倍。豨莶草煎剂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孕妇和少年儿童应慎用;豨莶草有抗炎,降压,舒血管,防止血栓形成;对白色念珠菌有轻度抑制作用,抗疟原虫作用;抗生育作用。[4]
112 豨莶草中毒的症状大量服用豨莶草后可出现四肢乏力、懒动,长期服用可致免疫功能抑制状态[5]。
早孕妇女大量服用豨莶草可致流产[5]。
113 治疗豨莶草中毒的治疗要点为[5]:
大量口服者应催吐、洗胃;对症处理。
12 《中药大辞典》:豨莶 121 出处《唐本草》
122 拼音名Xī Xiān
123 豨莶草的别名稀莶草(《海上方》),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唐本草》),猪膏草(《本草拾遗》),粘糊菜(《救荒本草》),希仙、虎莶(《本草纲目》),黄猪母(《医林纂要》),肥猪苗(《分类草药性》),母猪油(《现代实用中药》),亚婆针(《国药的药理学》),黄花草、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棉苍狼、粘强子(《江苏植药志》),粘不扎(《东北药植志》),棉黍棵(《山东中药》),绿莶草(《中药志》),大叶草(《中药材手册》),虾钳草、铜锤草(《广西中药志》),土伏虱、金耳钩、有骨消(《闽南民间草药》),猪冠麻
124 来源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全草。夏季开花前割取全草,除去杂质,晒至半干后,再置通风处晾干。
125 原形态①腺梗豨莶
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常带紫色。枝上部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和紫褐色腺毛,叶对生,有柄;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9~14厘米,宽4~9厘米,基部楔形,下延成翼柄,先端尖,叶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两面均密被长柔毛;通常上部叶逐渐变小,成长椭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圆锥状;总花梗密被长柔毛和腺毛,分泌粘液;总苞片2层,外层苞片5枚,线状匙形,内层苞片10~12枚,倒卵形兜状,内外层苞片皆有腺毛。花杂性,**,边缘为舌状花,雌性,先端3浅裂;柱头2裂;中央为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倒卵形,微弯,有4棱,黑色,无冠毛。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生于山坡或路旁。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
②豨莶
与上种相似,花梗和枝上部密被短柔毛。叶片阔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
生山坡、林缘及路旁。分布秦岭及长江以南。
③毛梗豨莶,又名:少毛豨莶。
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外形与上种很相似,但花梗和枝上部疏生平伏灰白色短柔毛,叶片及瘦果也较小。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长于山坡及路边杂草中。分布长江以南及西南等地。
以上三种植物的根(豨莶根)、果实(豨莶果)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126 生境分布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北部。以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127 性状干燥全草,茎方柱形,略具四棱,侧面下陷成纵沟,灰绿色至灰棕色,有时带紫棕色,被有灰白色柔毛分校对生,上有叶柄的环形残痕,形成明显的节。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髓部。叶对生,多破碎而不完整,灰绿色,上下面均有灰白色柔毛,纸质而脆。在茎顶或叶腋间有时可见**头状花序,外有匙形的总苞,总苞上可见点状腺毛。气微,味微苦。以茎粗、叶多、花未开放、灰绿色者为佳。
128 化学成份腺梗豨莶含豨莶苦味质及生物堿。
129 豨莶草的药理作用①抗炎作用
毛梗豨莶与海州常山以1:2混合之水煎剂10克/公斤给予大鼠,对鸡蛋清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如单用毛梗豨莶则无明显抑制作用。
②降压作用
豨莶(品种不明)的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1210 炮制豨莶草:拣去杂质,除去残根与老梗,先抖下叶另放,将梗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制豨莶草:取净豨莶草段,用黄酒拌匀(一法,用蜂蜜加等量的黄酒化烊拌匀),俟酒吸干后,置蒸笼内蒸焖,取出晒至半干,再蒸至黑色为度。(每豨莶草100斤,用黄酒20斤)
1211 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有小毒。"
②《本经逢原》:"苦微辛,寒,有小毒。"
1212 归经入肝、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肾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阳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1213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
①《唐本草》:"主热匿,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诸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
②《本草拾遗》:"主久疟,痰饮,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
③《开宝本草》:"疗虎及狗咬疮。"
④《本草图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服之补虚,安五脏,生毛发。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服用之。"
⑤《履巉巖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
⑥《滇南本草》:"治诸风、风湿症,内无六经形症,外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气壅盛,手足麻木,痿痹不仁,筋骨疼痛,湿气流痰,瘫痪痿软,风湿痰火,赤白癜风,须眉脱落等症。"
⑦《本草经疏》:"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
⑧《分类草药性》:"明目,黑发,滋阴养血。"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
⑩《广西中药志》:"其叶外敷虾钳疮(生两指隙间)。"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安神降压,祛风止痛。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风湿痹痛;蛇虫咬伤。"
1214 豨莶草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大剂1~2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1215 注意阴血不足者忌服。
①《唐本草》:"多则令人吐。"
②《本草经疏》:"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肿、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
③《本草述》:"忌铁。"
1216 附方①治风、寒、湿三气著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②治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切碎晒干,炒,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子)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
③治疠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热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豨莶丸)
④治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豨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二条,人参、黄耆、枸杞子、川萆薢、于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⑤治疟疾:豨莶草(干品)一两。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全展选编·传染病》)
⑥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五钱,山栀子一钱,铁锈钉二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天一剂,两次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⑦治发背丁疮: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汁服,得汗效。(《乾坤生意秘韫》)
⑧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豨莶草(端午采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生意秘韫》)
⑨治蜘蛛咬伤及狗咬、其它虫咬:豨莶草,捣烂敷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⑩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枚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世医得效方》火坎丸)
⑾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皱面地葱花(即火枚草花),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是斋百一选方》)
⑿治肠风下血:豨莶叶,酒蒸为末,炼蜜丸。每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1217 各家论述①《本草纲目》:"豨莶,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②《本草通玄》:"豨莶,苦寒之品,且有毒,令人吐,以为生寒熟温,理或有之,以为生泻热补,未敢尽言,岂有苦寒搜风之剂,一经蒸煮,便有补益之功耶世俗以慎微《本草》誉之太过,遂误认为风家至宝,余少时亦信之,及恪诚修亭,久用无功,始知方书未可尽凭也。古人所谓补者,盖以邪气去则正气昌,非谓其本性能补耳。"
③《本草正》:"豨莶,气味颇峻,兽逐风湿诸毒,用蜜酒层层和洒,九蒸九曝,蜜丸,空心酒吞,多寡随宜。善治中风口眼歪斜,除湿痹,腰脚痿痛麻木。生者酒煎逐破伤风危急,散撤麻疔,恶毒恶疮,浮肿,虎伤狗咬,蜘蛛虫毒,或捣烂封之,或煎汤,或散敷并良。其扫荡功力若此,似于元气虚者非利。"
④《本草述》:"有云,豨莶制如法,大益气血,四肢不遂,大有功。又曰,古方愈风汤、四白丹,药多辛散,恐非类中所宜。半身不遂病久,补气血、化痰药外,更常服豨莶丸佳。又云,口眼歪势缓者,豨莶尤佳。合而参之,则此味止宜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证,似不能疗中藏奄忽之证也。盖中藏证是阴不能御阳,风火相煽,致阴已离阳,所谓升降息而气立孤危者也,至是以索益元气之剂,以求生于万一,毋亦后时而济于存亡之数乎,固不得责其效于兹药也。""凡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外因风湿者,生用,不宜熟;若内因属肝肾两虚,阴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
⑤《本草新编》:"豨莶入肾。然散人真气,最不宜服。不宜用而入之兹编者何也盖肾经之药,药品中最少,肾犯风邪湿气,又最难治,姑存之以治肾中风湿之病。中风之症,必问其腰间素有水湿之癣否有水湿之癣,又必问其肾囊之干湿若何。肾中有风,其人必然腰痛而重,肾中有湿,其人必然囊破而痒。即用豨莶,亦必与人参、白术大剂共用。至于湿痹腰脚酸疼之症,又必加入苡仁、茯苓、黄芪、芡实同施,始万全也。""夫豨莶未尝无功,余虑人误认补味而常用之耳。风入肾者最难治,存豨莶而不删去者,正备妙用耳。不然,防己可祛肾内之风湿,存防己何必复取豨莶正以豨莶功用胜于防己,其耗散精血亦逊于防己,所以存防己而仍存豨莶。盖防己治肾内之风湿,止可一用以出奇,不可再用以贻害,若豨莶则不妨一用而至于再用,但不可久用耳。"
⑥《本草正义》:"豨莶,生时气臭味涩,多服引吐,盖性本寒凉,而气猛烈,长于走窜开泄,故能治热烦痈毒而吐痰疟;及其九次蜜酒蒸晒,和蜜为丸,则气味已驯,而通利机关,和调血脉,尤为纯粹,凡风寒湿热诸痹,多服均获其效,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
1218 豨莶草的临床应用治疗疟疾:取干豨莶草1~15两,每日2次煎服,连服2~3天。小儿递减。临床观察63例,结果症状控制者55例(当天控制23例,隔天控制24例,第3天控制8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873%。但有5例复发。
1219 备注此外,在广东、广西地区有以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作豨莶草使用。参见"防风草"条。云南地区有以唇形科植物多苞糙苏(又名香苏)的全草作豨莶草使用。
1220 摘录《辞典》
13 豨莶草的药典标准 131 拼音名Xī Xiān Cǎo
132 英文名HERBA SIEGESBECKIAE
133 豨莶草的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134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 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iege 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 eckia 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135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110cm,直径03~1cm;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宽广,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脉3出。有的可见**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气微,味微苦。
136 炮制豨莶草: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酒豨莶草:取净豨莶草段,照酒蒸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蒸透。每100kg豨莶草,用黄酒20kg。
137 性味辛、苦,寒。
138 归经归肝、肾经。
139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1310 豨莶草的用法用量9~12g。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311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1312 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1313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湿疹 31 湿疹的病因 32 湿疹的症状 33 湿疹的诊断 34 应与湿疹相鉴别的疾病 35 湿疹的治疗 351 去除过敏原 352 轻症的治疗 353 激素治疗 354 局部用药 355 慢性阶段治疗 356 注意事项 36 湿疹患者日常保健 37 湿疹患者饮食禁忌 4 中医·湿疹 41 古人论述 42 中医治疗湿疹近现代研究 43 湿疹的病因病机 431 外邪袭表 432 湿热内蕴 433 血燥风胜 434 脾虚湿阻 44 疗效标准 45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451 热毒 4511 症状 4512 辨证分析 4513 治法 4514 处方 4515 疗效 4516 常用成方 452 湿热 4521 症状 4522 辩证分析 4523 治法 4524 处方 4525 疗效 4526 常用成方 453 血燥 4531 症状 4532 辩证分析 4533 治法 4534 处方 4535 疗效 4536 常用成方 454 湿阻 4541 症状 4542 辩证分析 4543 治法 4544 处方 4545 疗效 4546 常用成方 46 治疗湿疹的专方 461 地归乌药荆防汤 462 加减当归拈痛汤 463 湿疹三方(外用) 464 加味蛇床子方(外用) 465 坐浴方(外用) 466 六合粉(外用) 467 湿疹外洗方 468 烧盐散(外用) 469 柳汁方 47 老中医治疗湿疹经验 48 中医治疗湿疹用药规律 49 湿疹的针灸治疗 491 体针 4911 方一 4912 方二 492 梅花针加体针 493 穴住泣射疗法治疗湿疹 494 耳针疗法治疗湿疹 495 艾灸疗法 496 注意事项 410 推拿疗法治湿疹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湿疹的穴位 2 治疗湿疹的方剂 3 治疗湿疹的中成药 4 湿疹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湿疹 1 拼音
shī zhěn
2 英文参考eczemati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czema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西医·湿疹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1]。皮疹为多形性[1]。急性期以红斑丘疱疹糜烂和渗出为主,慢性阶段以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部分患者反复发作[1]。湿疹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及会阴等部位,常呈泛发或对称性分布。
31 湿疹的病因湿疹是多因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部分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遗传因素亦为本病因素之一。病因复杂给本病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2 湿疹的症状
湿疹的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可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形态皮疹[1]。
皮损多为对称性分布[1]。急性期皮损为泛发,可全身性分布,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为主,可出现结痂[1]。慢性期皮损多为局限性,以肥厚性红斑和苔藓样变为主,表面可出现鳞屑及皲裂[1]。
可有剧烈瘙痒[1]。
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1]。
33 湿疹的诊断1.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可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形态皮疹[1]。
2.皮损多为对称性分布[1]。
3.急性期皮损为泛发,可全身性分布。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为主,可出现结痂[1]。
4.慢性期皮损多为局限性。以肥厚性红斑和苔藓样变为主,表面可出现鳞屑及皲裂[1]。
5.可有剧烈瘙痒[1]。
6.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1]。
34 应与湿疹相鉴别的疾病湿疹应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相鉴别[1]。
35 湿疹的治疗 351 去除过敏原积极查找过敏原,排除一切可疑病因[1]。
352 轻症的治疗轻症者口服抗组胺药,如赛庚啶、氯苯那敏、氯雷他定[1]。
353 激素治疗皮损广泛、渗出严重者,可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出现病情反复[1]。
354 局部用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或0025%氟轻松软膏,有渗出时可以配合湿敷。避免应用 性药物[1]。
355 慢性阶段治疗慢性阶段皮损可外用10%~20%尿素软膏[1]。
356 注意事项1.可以冷湿敷,避免热 和其他 性治疗[1]。
2.应维持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1]。
36 湿疹患者日常保健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换衣服,使皮肤保持清洁,忌用热水、肥皂等 性较强的洗涤剂洗患处,尽量避免用手指抓搔局部患处,并保持情绪安定,切勿焦虑、忧郁。
37 湿疹患者饮食禁忌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食海腥发物及腥辣食物,如酒、烟、羊肉、鱼、虾等食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
4 中医·湿疹湿疹为病症名[2]。指以瘙痒、对称性分布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2]。为多种原因 于体质过敏者所引起[2]。中医的“奶癣”“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等均属本病范畴,与风湿热邪侵袭肌肤有关(急性多责于湿热;慢性多责于血虚)[2]。本病可发于皮肤任何部位[2]。急性或亚急性时,皮疹呈弥漫性,对称分布,先后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脱屑等现象[2]。转为慢性后,皮疹呈局限性,皮肤增厚、苔癣样变,瘙痒难忍,易反复急性发作[2]。
中医的湿疮相当于西医的湿疹。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 者,称 风;发于手部者,称瘑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另可见湿疮条。
41 古人论述古代中医文献无“湿疹”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主要归属于“浸*疮”、“湿毒”之范畴,又据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生于小腿的叫“臁疮”,生于肘窝或胭窝部叫“四弯风”,生于阴囊叫“绣球风”等名称不下十余种。对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论及病机十九条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指出:“浸*疮,黄连粉主之。”首先提出中医治疗本病之方药。嗣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如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诸久疮者¨¨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明确指出风、湿、热三邪为主要致病因素,初步奠定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基础。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补充了饮食不当,内生湿热之病因,并提出用蛤粉散外治方法。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描述:“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湿*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不仅对本病的临床症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而且将内因和外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上论述表明,古代医家治疗本病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42 中医治疗湿疹近现代研究现代中医治疗湿疹的临床报道,最早见于1953年。从60年代起,临床文章逐渐增多,有个案报道,亦有百例以上的大样本观察资料,多主张以内服与外治相结合,亦有应用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了深人研讨。如对湿疹的病因,历来医家多认为以风、湿、热、毒为主,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血虚风燥亦为本病的病理机转之一。辨证分型方面正逐步趋向统一。治疗方面,在内服中药与外治法并重的基础上,又发掘出针灸、磁疗,单方验方疗法,使疗效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医治疗本病的有效率为80%~90%。
与此同时,还进行了部分实验室研究,如为了判断含铅中药外用后能否经皮肤吸收而引起毒副作用,曾对使用含铅制剂的湿疹患者进行血、尿中含铅量变化的测定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铅中药在外用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从而肯定了传统含铅中药制剂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
43 湿疹的病因病机湿疹之发生,古今医家均认为内、外因兼有之。内因主要与体质、情志、腑脏功能失调有关;外因主要与外感风、湿、热邪及饮食不当相关,其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431 外邪袭表腠理素虚,加之经常涉水浸湿,湿性粘滞聚于肌腠,影响卫气宣发,营卫失和,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易受风热之邪入侵,湿与风、热三邪互相搏结,充于肌腠,浸*肌肤,发为湿疹。
432 湿热内蕴素体阳盛,嗜食炙膊厚味、酒、烟、浓茶、辛辣之品,脾胃受伐,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壅于肌肤,影响气血运行,而发湿疹。
433 血燥风胜向为血热之躯,因七情过度,致心火炽盛,内扰心营,暗耗心血,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致肌腠失荣,疮疹叠起。
434 脾虚湿阻脾胃素虚,或因饮食失节,戕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蓄积,停滞于内,浸*肌肤,而发湿疹。
44 疗效标准近期治愈:皮损恢复正常,不痒,或有轻微痒感。
显效:70%皮损恢复正常,余下皮损渐趋好转,伴有轻度瘙痒。
好转:30%皮损恢复正常,余下皮损有肥厚或极少液渗出,伴有瘙痒感,但尚能忍受。
无效:局部皮损不到好转标准,或无改善,甚至恶化。
45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现代医学将湿疹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根据古今临床资料分析,本病多遵循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之旨,进行辨证,主要为以下四型:
451 热毒 4511 症状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起,皮肤锨红潮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疮密集,渗液流津,瘙痒难忍,抓破后有痛感,伴身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来弦数。
4512 辨证分析外邪袭表 腠理素虚,加之经常涉水浸湿,湿性粘滞聚于肌腠,影响卫气宣发,营卫失和,血行不畅,外卫不固,易受风热之邪入侵,湿与风、热三邪互相搏结,充于肌腠,浸*肌肤,发为湿疹。
4513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祛湿。
4514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荆芥7克,防风7克,牛蒡子12克,蝉衣6克,射干15克,栀子9克,丹参10克,土茯苓15克,生甘草3克。
加减:瘙痒剧烈酌加白藓皮、地肤子;抓后皮肤感染化脓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汁外洗患处。
4515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方加减共治疗364例,近期治愈354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92%。
4516 常用成方可用牛黄解毒片、银翘散、消风散、黄连解毒汤、防风通圣散等。
452 湿热 4521 症状起病较缓,局部皮损多为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瘙痒不休,抓破后糜烂渗出液较多,伴有身倦微热,纳呆乏味,大便不干或溏,小便短涩。舌质淡红,苔白腻或淡黄腻,脉来濡数。
4522 辩证分析湿热内蕴 素体阳盛,嗜食炙膊厚味、酒、烟、浓茶、辛辣之品,脾胃受伐,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壅于肌肤,影响气血运行,而发湿疹。
4523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4524 处方萆薜30克,苍术15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生薏苡仁20克,黄柏12克,川牛膝12克,赤芍12克,苦参15克,黄芩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
加减:若湿疹偏于上部加荆芥、防风;发于中部或肝经所分布者可酌加龙胆草、生山栀;糜烂渗出液甚者加用紫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汁外洗患部。
4525 疗效以上方化裁共治疗301例,近期痊愈28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3%。
4526 常用成方二妙丸、四妙丸、萆薢渗湿汤、龙胆泻肝汤等。
453 血燥 4531 症状病情迁延反复,瘙痒无度,皮肤干燥脱屑,粗糙发裂,局部糜烂流少量黄水,皮损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处有结血痂、鳞屑,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质偏红,苔净,脉象细数。
4532 辩证分析向为血热之躯,因七情过度,致心火炽盛,内扰心营,暗耗心血,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致肌腠失荣,疮疹叠起。
4533 治法养血祛风,清热化湿。
4534 处方生地15克,当归20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防风6克,苦参15克,泽泻12克,黄芩12克,首乌12克,白藓皮12克,威灵仙12克,生甘草2克。
加减:瘙痒甚影响人眠者宜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口渴咽干酌加玄参、麦冬、石斛;目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大便艰涩加胡桃仁、核桃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535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75例,近期痊愈48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
4536 常用成方可选四物汤、清营汤、凉血地黄汤、当归补血汤等。
454 湿阻 4541 症状病程日久,缠绵不已,皮肤粗糙肥厚,伴明显瘙痒,局部皮损处搔痕、糜烂,抓后津水淋漓,渗液浸*,皮疹色暗,泛发全身或局部,身重乏力,胸闷纳呆,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来濡缓。
4542 辩证分析脾胃素虚,或因饮食失节,戕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蓄积,停滞于内,浸*肌肤,而发湿疹。
4543 治法健运脾胃,除湿祛风。
4544 处方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苍术9克,茯苓20克,米仁30克,陈皮9克,厚朴9克,茵陈9克,泽泻12克,赤芍12克,防风6克,徐长卿12克,生甘草2克。
加减:胃纳不香加砂仁、鸡内金;胸闷不舒加枳亮、木香;舌苔厚腻加藿香、佩兰;剧痒滋水浸*加滑石、苦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545 疗效共治疗48例患者,近期痊愈39例,好转4例,无效1例,中途转诊4例,总有效率为896%。
4546 常用成方胃苓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藿朴夏苓汤等。
46 治疗湿疹的专方 461 地归乌药荆防汤组成: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当归、乌药、刺蒺藜、白藓皮各12克。
加减:体弱气虚加黄芪;皮肤瘙痒加黄芩、蒲公英;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68例,近期治愈142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
462 加减当归拈痛汤组成:当归、防风、羌活各10克,升麻6克,茵陈蒿12克,苦参12克,黄芩10克,苍术10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知母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湿热盛者可加赤小豆、生米仁;血虚风燥加首乌、丹参;血热加紫草、槐花、地骨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47例患者,近期痊愈38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
463 湿疹三方(外用)组成:
①硫黄60克,枯矾150克,煅石膏500克,青黛15克。
②青黛、薄荷各150克,黄柏120克,黄连45克,人中白9克,硼砂60克,冰片6克。
③防风、艾叶、花椒、苍术、红花、赤芍、白鲜皮、荆芥、蛇床子各10克,苦参、连翘各15克,白矾、雄黄、樟脑各6克。
用法:①方适用于湿热型患者,②方适用于毒邪炽盛者,③方适用于血虚型患者。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香油调搽或干撤患处,每日1次。
疗效:以上共治疗216例,全部治愈。用药1次者48例,2次者73例,3次者36例,4次者23例,5次以上者36例。
464 加味蛇床子方(外用)组成:蛇床子60克,苦参、明矾、威灵仙各15克,地肤子24克,黄柏20克,冰片10克,白藓皮、透骨草各30克。
加减:渗液明显加石榴皮、五倍子;红肿酸痛加蒲公英、蚤休;瘙痒明显加艾叶、花椒。
用法:上药煎取药汁,每煎1次加冰片5克,乘热熏洗阴囊处10~20分钟,待药稍凉后徐徐洗皮损处,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洗1次。
疗效:共治疗240例,近期治愈189例,好转3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921%。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65 坐浴方(外用)组成:苦参、白鲜皮、蛇床子、露蜂房各30克,大黄、白芷、紫草各15克,五倍子12克,花椒10克,冰片(另包)、芒硝(另包)各6克。
用法:以上中药除另包外,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煎煮取汁约1000毫升,倒人盆内,加人冰片、芒硝各少许拌均匀,待水温后坐浴浸泡2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
疗效:共治疗123例 湿疹,其中除25例局部感染严重加用抗过敏、补钙、局部换药与封闭等辅助疗法外,余均只用坐浴法,次数最短7天,最长25天,总有效率为945%。
466 六合粉(外用)组成:氯霉素片15克,强的松片30毫克,异丙嗪片O15克,苯海拉明015克,滑石粉、黄连粉各4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粉末,急性湿疹先用冷开水洗去黄痂渗液,后用六合粉外搽,每日1~2次;慢性湿疹亦先用冷开水洗净患处,再用适量医用凡士林或雪花膏与1剂粉剂调匀后涂搽患处,每日1~2次。
疗效:此方治疗急性湿疹患者352例,用药1次痊愈者58例,2~4次痊愈者294例;治疗慢性湿疹148例,用药2~4次痊愈者63例,4~15次痊愈者85例。
467 湿疹外洗方组成:生大黄、川连、黄柏、苦参、苍耳子各10克。
加减:渗出液多者加枯矾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后滤液熏洗患处,每日3次。
疗效:共治50例婴儿湿疹,用药1天治愈者25例,2天治愈者23例,3天治愈者2例,50例全部有效。
468 烧盐散(外用)组成:食盐、白矾。
用法:先将食盐火烧,白矾煅枯后,再将二药各等份,研成匀细粉末成散剂,瓶贮。用时先将脐孔及脐周围用无 性消毒药水清洗,待稍干后取本药末少许撒于脐孔及周围(约黄豆大面积),用干药棉球或干纱布垫覆盖,并稍加固定。隔日换药1次,一般用药2次即可结痂。
疗效:共治15例脐孔湿疹,均在短期内治愈。
469 柳汁方组成:柳叶。
用法:取新鲜嫩柳叶3~5千克,装入布袋,用木棒捶击布袋,取其柳叶青汁备用。使用前加热至40℃~60℃为宜,并放入75%酒精适量,将患处浸泡在热液中熏洗,每日晚上1次,约1小时。严重者,可将鲜柳叶置于鞋内,行走时便将柳叶踩碎,其汁与脚掌充分接触。
疗效:本法对治疗湿疹有一定效果。
47 老中医治疗湿疹经验朱仁康医案
柴××,男,38岁。初诊:1970年9月2日。主诉:全身泛发性湿诊,反复不愈已3年。患者3年前冬季开始在两小腿起两小片集簇之丘疮疹,发痒,抓破后渗水,久治不愈,范围越见扩大。1969年冬渐播散至两前臂,一般人冬尤甚。今年秋季皮损已渐播散至胸、腹、背部。平时胃脘疼痛,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日解1~2次,完谷不化,溏薄。平时不敢食生冷水果。检查胸、腹及后背、四肢可见成片红斑、丘疹及集簇之丘疱疹,渗水糜烂,抓痕结痂,部分呈暗褐色。瘙痒无度。舌质淡,苔薄白腻,脉缓滑。证属脾阳不振,水湿内生,走窜肌肤,浸*成疱。治宜温阳健脾,芳香化湿。
处方:苍术9克,陈皮9克,藿香9克,仙灵脾9克,猪苓9克。桂枝9克,茯苓9克,泽泻9克,六一散9克(包),蛇床子9克。10剂,水煎服。
外用:①生地榆30克,水煎后,湿敷患处。②皮湿膏,外敷。
复诊:药后皮损减轻,渗水减少,瘙痒不甚,大便溏,胃纳仍差,遂宗前法,加健脾醒胃之药,10剂。
再诊:皮损继续减轻,大便成形,胃纳见馨,继从前法,健脾理湿之药。
处方:苍术9克,炒白术9克,陈皮9克,藿香9克,茯苓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包),扁豆衣9克,炒薏苡仁9克。
如此调理,前后共服药40余剂,皮疹消退而愈。1975年随访,自称几年来未再复发。
按:本例系泛发性湿疹,缠绵3年,其突出证候为脾阳不振,运化失健,水湿停滞,外串浸*肌肤而发浸*疮,且每逢冬季症状加重,这说明阳气虚弱之故。朱老在治疗上抓住主要环节,采用温阳健脾,芳香化湿之剂,药症相符。病程3年,服药40余剂,不仅脾胃症状消失,泛发性皮损亦告痊愈。
48 中医治疗湿疹用药规律根据用药在30例以上的临床报道进行初步统计,这些方药大都取于80年代中使用的,基本代表了目前治疗湿疹的总趋向,结果如下表: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900 9 白鲜皮。 700~899 2~11 防风、银花、生甘草、菊花。 300~699 2~8 生地、当归、黄连、苦参、黄芩、蝉衣、丹皮、白术 100~299 2~5 荆芥、刺蒺藜、黄柏、苍耳子、羌活、白芷、川芎、苍术、连翘、滑石、升麻。 50~99 2~4 生大黄、白芍、熟地、威灵仙、牛蒡子、栀子、丹参、赤芍、知母、蛇床子、黄芪。从表中可以看到中药治疗湿疹最常用药当推白鲜皮。白鲜皮向为治疗皮肤疾病之主药,集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于一身,故可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本草原始》),且现代药理亦证明白藓皮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三类药物主要是祛风、活血、燥湿、健脾之类,均为治疗湿疹不可缺少的药物,亦与临床分型颇为吻合。
49 湿疹的针灸治疗 491 体针 4911 方一取大椎、曲池、血海、三阴交、神门、阴陵泉等穴为主[2]。慢性者加膈俞、足三里;渗液多加阴陵泉、水分[2]。
4912 方二取穴:分2组:甲组、合谷,曲池,三阴交;乙组、曲池,足三里。
操作
异功散简介
本文2023-11-04 17:02: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