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书案是明朝第一大冤案,它的结束为何却导致党争愈演愈烈?
妖书案是发生于晚明的一桩疑案,这场案件所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一时间造成了混乱的场面。
事情发生于万历9年,当时的明神宗在去母后宫中请安回来的路上,发现了一位十分美貌的宫女,明神宗没忍住,临幸她,可没曾想到,这位宫女后来居然怀孕了,无奈之下,明神宗只好将其封为皇恭妃,并顺利生下皇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
毕竟是心血来潮,临时宠幸,明神宗打心底并不喜欢这个宫女,他真正喜欢的是郑贵妃,以及他所生的儿子朱常洵,但毕竟朱常洛是太子,虽然明神宗一心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可不断遭到群臣的拒绝,必须立王恭妃之子,也就是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迫于无奈,明神宗正式册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两年后,“妖书案”发生,京城每户人家门前都发现一本有300字的小书。这本小书上以二人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太子之争,引起了轩然大波,文章说断言明神宗会在不久之后,立福王为太子。
明神宗知道此事后,异常愤怒,立即派东厂和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彻查此事,查来查去,最终将罪名落在了一个书生身上,后来所有人都知道,此人不过是个替罪羊。因为“妖书案”,朝廷开始越来越混乱,各党派借机相互构陷,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必须找个替罪羊,来结束这件事。
万历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却一直不能如愿,在与群臣争斗了数十年之后最终屈服,这种屈服表面上是向群臣屈服,实际是在向体制屈服。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
又如戚继光为了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离,这种游离迫使他投机取巧,巴结权贵,最终仍逃脱不了政治中的现实,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扩展资料:
万历早期的励精图治:
张居正为内阁首辅以后,朱翊钧将内廷的事务托给冯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对张居正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尊礼有加,言必称“元辅张先生”,或“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
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九日,张居正刚刚走马上任几天,朱翊钧就在平台(即后左门)单独召见他,共商大计。由于明穆宗在位从没有召见过大臣,所以这事在当时曾引起轰动,使廷臣看到朱翊钧承业治国的精神和决心,又大大提高了张居正的威信。
朱翊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全力支持张居正,合力进行改革,推行万历新政。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万历元年(1573)推行的章奏“考成法”。
它是针对官僚作风和文牍主义而提出的,意在“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提高朝廷机构办事效率。按照考成法的要求,事必专任,立限完成;层层监督,各负其责。
神宗说:“事不考成,何由底绩。” 其时,因为朱翊钧年幼,对祖制还不十分明白,不晓得个中的利害关系。后来,他意识到张居正的权力过大,“几乎震主”,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万历十五年
明朝是距当代最近的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由于民族情结,会被记载较多,万历皇帝在位时间又是明朝最多的皇帝,同时在他最为期间,中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但同样是他在位期间,经济又大幅下滑,大名朱王朝走向真正衰亡的转折点就是万历十五年,所以“万历年间”就成了明朝一个非常让人熟悉的时期。
扩展资料
在万历年间,皇帝虽然不爱上朝,还是为国家发展做了很多贡献,他为了维护边疆稳定,万历二十年平息了哱拜之乱,从万历二十年到二十七年,朝鲜遭到日本侵略,万历皇帝先后两次派兵,经过七年时间打败了倭寇,有效抑制了日本的对外侵略野心。
万历二十七年他派兵平息了杨应龙发动的叛乱。除了军事上之外,在他执政期间,文化科技等都有了大步发展,其中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李时珍在万历年间整理著作的,第一张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后来名《坤舆万国全图》是在万历年间意大利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同时利玛窦还将油画引进中国。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可惜好最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还查抄张家。改革被废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没落。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淮。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万历中后期长达20年不上朝,有非常有名的六准和六不准。
万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但是有两点万历仍然值得肯定,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的,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其二,派太监设立矿监、税监敛财肯定是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矿监的出现是万历下旨从此天下可以开矿了,初衷并非与民争利,由此矿监才派出。太监把经念歪了,闹得乌烟瘴气。这段弊政大概有四年。四年后万历终止太监出宫敛财,但是矿禁却取消了。无疑从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各国历史上封建国家都对工商业攫取的过多利润加以剥夺。明王朝所为只是巧立名目,加大征税比率。没有出现汉武帝时期命令商人拿出一半家产以佐官府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但是明代工商业者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于这种加税也不能忍受。出现大规模的反对矿监,税使的民变不断发生。(参见《儒家文明》)从新事物的成长角度来看,有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有利于其成长壮大的。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明朝万历25年:公元1597年。
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至1795年。
间距年份:139年——198年。
万历年间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乾隆年间
乾隆是中国清代年号,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位帝王为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妖书案是明朝第一大冤案,它的结束为何却导致党争愈演愈烈?
本文2023-11-04 17:29: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0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