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游记之一——白马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5收藏

洛阳游记之一——白马寺,第1张

        洛阳,九朝古都,令人神往的地方。

        毫无疑问,洛阳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之一。春天来了,想起许多有关洛阳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遥遥洛阳道,夹岸生春草。”“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

        多年前去过洛阳一次,蜻蜓点水般,只看了龙门石窟和博物馆。还有一些能代表洛阳历史与文化的地方,则未能得见,比如白马寺、关林、天子驾六、王城等等。在等待蛰伏了几年之后,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用我的方式打开洛阳,就从最感兴趣的几个角度——寺庙、遗址、博物馆、老城古街等一一看起吧。先看白马寺。

        白马寺是洛阳的标志,号称“天下第一古刹”,它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近2000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白马寺名称的由来,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当属“白马驮经”。据说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梦金人自西方而来,遂派大臣出使西域求经。永平十年,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洛阳。为纪念白马驮经,因建白马寺。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目前山门前有两匹石马,却跟白马寺关系不大。它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

        白马寺最珍贵的佛像在大雄宝殿,其中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原是北京故宫慈宁宫的珍藏。文革期间,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被砸碎了,1973年,在中国避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要去洛阳白马寺游玩,国家文物局通过请示高层,把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里面的全套元代漆夹纻佛像和家具都调到白马寺。结果西哈努克没去,但大佛堂的全套家当就留在白马寺了。漆夹纻佛像的技法早已失传,据说每尊看似几百斤的罗汉,其实只有三、四斤的重量!工艺相当了得。以这种方法制作的十八罗汉,目前是国内仅存的一套,为白马寺镇寺之宝。北京故宫多次索要,但白马寺一直没有归还。

        庙里还有美术馆,这座寺庙不一般!

        里面正在举办书法展览,作者惟正法师竟然与我还是同乡,真是有缘。

        上两幅作品。

        游览了半天,渴了,寻到一处幽静所在,名曰止语茶舍。提供茶叶、茶具、书籍,自助冲茶、续水,可入内看书、休息。只需做到一条:止语。但也有不自觉者,在茶社内大声接电话,旁若无人,被一位打理茶室的年轻女居士礼貌地请了出去。

        茶社外景。

        茶社内景。

        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灵芽。“禅茶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从谂(公元778-897年)。《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文曰:“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僧曰:‘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茶道与佛教有不少共通之处,一曰苦,二曰静,三曰凡,四曰放。

        感觉环境甚好,可惜不能久坐。

        出寺门向东,遇狄仁杰墓,大奇。想那狄仁杰,乃唐代名臣,为什么既不归葬故乡山西太原,也未陪葬武则天于陕西乾陵?也许,“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也为当时的帝王将相所向往?

        也有人认为,此墓主人为唐代武周时期被封为“梁国公”的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史料确凿记载,他死于洛阳城内,“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并埋葬。相反,没有任何一条史料提及狄仁杰葬在白马寺。狄仁杰不信佛,还对武则天崇佛的举动多有劝阻,自无埋在白马寺的道理。即便他要葬于此,僧人们会同意吗?另外,从洛阳众多古墓葬分布特点来看,巨家大族多是家族聚葬,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唐代,狄仁杰不应独葬于此,而且其父之墓距此尚有数公里之遥。

        如果上述说法所言非虚,那可就闹笑话了。一个是忠臣名相,流芳千古;一个是和尚男宠,遗臭万年。今人按圣贤之礼四时祭祀一个花花和尚,岂不怪哉!岂不悲哉!

        墓正前方,今存碑石两方,其中一方是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所立,刻有“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字,这大概是能证明墓主人身份最早的证据了。可是,万历之去武周,已经过去了900多年,能搞清楚吗?

      武周时期,薛怀义被封为梁国公。狄仁杰则在死后被武则天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后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有记载说,此墓为梁国公墓。但两个梁国公,应该是被弄混了。

        齐云塔院号称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场。让人眼前一亮的不仅于此,跨路廊桥两端的对联也饶有趣味,一边是:“清净地常来小坐,太平时早去参禅”,一边是“寺中有僧皆佛印,座上无客不东坡”。气势豪迈,非等闲手笔。

        齐云塔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也就是白马寺落成后第二年,原为木塔,北宋末年焚毁。1175年改建为砖塔,13层,高约35米。流年易逝,光阴荏苒。弹指间,目前的砖塔也已经800多年了。

        相比白马寺的熙熙攘攘,齐云塔院就清净多了,团队一般也不来这里。相信很多游客并非不想来参观,而是不得门而入。比如,齐云塔院关闭了正门,游客可能不知道从哪里进去。其次,留给游客的唯一通道,是从白马寺山门外往东进入齐云塔院,但没有任何路标指示,而且还要绕到狄仁杰墓旁的一个廊桥,跨过一条公路,但廊桥上也没有任何标识。大部分游客游完白马寺后,就从后门出去了,去看新建的缅甸和印度佛寺,然后从出口离开,与齐云塔院擦肩而过。

        告别齐云塔院时,和一位比丘尼走个对面。待回头一看,她正步入“解脱”门。时值正午,光线从建筑和树枝的夹缝间投射而下,在地上撒下了一层斑驳的金色,灰色的僧衣也镶上了几道金边,仿佛整个人立刻沐浴在阳光中了。心念一动,遂抓拍一张照片。可惜手机拍照效果不好,未能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

        我心里想,愿遁入此门的比丘尼们,人人皆可得解脱。

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19世纪末21世纪初,印度、缅甸、泰国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

迄今为止,白马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后成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洛阳名胜古迹有:一、八关都邑,二、白居易故居,三、白马寺,四、龙门石窟,五、广化寺等。 其中广化寺位于中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500米处山崖,是北魏所建龙门八寺之一。寺前山坡建有石阶,中有五层高大建筑包括高山门、天王殿、伽蓝殿、三藏殿、地藏殿。

洛阳名胜古迹

一、八关都邑

洛阳城环卫四塞,八关都邑,函谷关、伊阙关、 广成关、太谷关遗址、轘辕关、旋门关、孟津关、小平津关遗址,合称“八关都邑”。西周王城五百里的四面边境上,各有三处关口,对当时各诸侯国的沟通和王朝京城的保卫作用很大。

二、白居易故居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位于洛阳市郊区安乐乡狮子桥村东,占地80亩,整个布局按唐代东都的“田”字形里坊街道兴建,馆内有乐天园、白居易学术中心、唐文化游乐园、仿唐商业街等建筑。

三、白马寺

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四、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五、广化寺

广化寺寺内建筑全部为仿清式,青瓦红砖;沿中轴线依次为五间大的二层高山门、天王殿、伽蓝殿、三藏殿、地藏殿;统为飞檐高桃的歇山顶,画栋绘梁,古色古香。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寺门前有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我们可以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折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出洛阳东行十二公里,有一座佛教名刹,在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丛中,隐隐透出峥嵘的殿阁和高耸的宝塔,给人以无限庄严、肃穆、神圣之感。这就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被称作“中国第一古刹”的洛阳白马寺。

它背依雄伟苍劲的北邙山,面眺历史上卓有名气、孕育了古代洛阳文明的洛河。在它的东面三华里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继继地残存在地面上,清晰地勾勒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使人依稀想见东汉洛阳城的豪华风姿。

一千九百多年来,这里时常红烛高照,青烟缭绕,不知有多少善男信女在殿前礼拜、诵经,在钟磐木鱼声中,送去了人世间的寒暑春秋。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鼎相肩随,是人们所公认的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尤以佛教历史最悠久,在中国的流布最广,影响也最深。正像世界佛教起源于印度一样,中国佛教则始传于洛阳。而洛阳白马寺又是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

白马寺之于中国,正如竹林精舍、只园精舍之于印度。尽管在后世的长时期里,中国佛教派系繁多,刹庙林立,但佛门弟子们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祖庭”者,祖师之庭院也。“释源”者,释教(即佛教——为释迦牟尼所创)之发源地也。

直到今天,白马寺保存下来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都还留有“祖庭”和“释源”字样。这就使洛阳白马寺和其他任何一座佛寺都有所区别,从而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种独特的地位。

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却在中国。汉魏之后,中国佛法日隆。由河洛至江汉,由繁华京师至偏乡僻壤,九州起庙,五岳树塔,“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此皆始于汉明帝之创建白马寺!

佛教不但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经由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以后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等国。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其他一些因素,以及随着一些中国人、日本人的进入欧美,佛教在欧美也有所流传。

所以,实际上对于诸如越、朝、日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来说,白马寺也是其“祖庭”和“释源”。

扩展资料:

两汉之际,古印度的佛教文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其在中国传播和弘扬的第一站便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永平年间,汉明帝降旨于洛阳创建白马寺,是为佛教在中国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国佛教界尊称为“释源”“祖庭”。

《洛阳伽蓝记》有云:“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事物纪原》亦云:“汉明帝时,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有一传说流传甚广。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人身长丈六,项有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所梦为佛,遂遣使臣蔡愔、秦景等前往天竺(古印度)寻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大月氏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于是邀请二位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热情欢迎他们的到来,并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

人民网-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凤凰网-洛阳白马寺:中国佛教的发祥地

洛阳游记之一——白马寺

        洛阳,九朝古都,令人神往的地方。         毫无疑问,洛阳是古代诗词歌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之一。春天来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