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古籍中记载的扶桑国在夏威夷,有历史依据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为何说古籍中记载的扶桑国在夏威夷,有历史依据吗?,第1张

有历史依据,因为古代文献《梁书》明确记载:“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即是说扶桑国在汉朝东方2万多里的地方,折合现代的里程为1万5千里左右,这个路程刚好是到夏威夷群岛的距离。

由于《山海经》对扶桑国做过记载,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都想知道扶桑国到底在什么地方。传说扶桑国有一颗无比庞大的扶桑树,上面结满了像蜜汁一样甜的果子,远古时期的10个太阳把这棵树当做自己的家,他们变成三只脚的金乌鸟轮流落在树上休息,每天都有一只金乌鸟化作太阳去人间游览一圈,所以扶桑国也是传说中的日月出入之所。

后人们为了寻找这个传说中的神奇地方,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其中大多数人会推测扶桑国就是日本岛。因为日本和中国的距离看起来非常符合传说中的扶桑国,而且日本人一向都以日出之国自居,如果把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的话,那么日本在北半球确实也属于世界的最东方。但这只是现代人的推测,根据相关古籍记载,日本根本就不是扶桑国,在古时候中国人对日本有单独的称呼叫做东瀛,也是秦始皇时期传说的瀛洲,所以可以确定日本和扶桑国扯不上关系。

但是根据《梁书·诸夷传》的相关记载就能推算出扶桑国真正的位置,这本书记录到扶桑国大概在汉朝首都以东2万多里的地方,倭国也就是日本则在距离汉朝7000多里的地方。把古代里程换算成现在的距离,扶桑国则在汉朝往东1万5千里左右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如今刚好是夏威夷群岛,可见在汉朝的时候,人们所认为的扶桑国就是如今美国的夏威夷一带。

现在人们常讲的昆仑山分为两种,分别是现实中的昆仑山脉和中国上古传说中的昆仑山。现实中的昆仑山脉在西藏、青海和新疆的交界处,常年白雪覆盖,景色美不胜收。而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地。要说昆仑山就离不开《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志怪奇书,书中描述了山川、民族、药物、物产、祭祀巫医等,更兼有了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其中,有些山川虽然与现在的山川同名,却不是指同一山,比如昆仑山就是其中一个。

《山海经》里对昆仑山的描述很魔幻又很神圣,书中将昆仑山介绍的很具体,从山底到山顶都住着什么妖怪和神明,都有涉及。书中甚至写到昆仑山有九重,高一万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仿佛就像作者亲自登上过昆仑山一样。昆仑山既是我国道教混元派的道场,又是传说中的仙山胜地,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推崇。它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向往。昆仑山甚至关乎着整个中原地区的起源,它是我国古代神话的摇篮。

当然记载昆仑山的不仅仅只有《山海经》,其他古书,例如《龙鱼河图》中记载:“昆仑山,天中柱也。”《神异经》中也提到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祖。这些记载都给昆仑山覆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可是后世的人们搜遍了整个中华,甚至现代人搜遍了全球,都没有找到古书中记载的昆仑山,这就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昆仑山究竟在哪里?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除了一般的理论认为昆仑山就是今天的昆仑山脉,或者认为昆仑山在祁连山的以外,一部分人甚至认为昆仑山就是埃及金字塔。

而今天我想分享的一个观点则非常有趣,并且能够解开关于古昆仑的一切谜团。首先,我们需要从岳阳说起。仔细调查可以发现,在远古古籍和神话传说中,很少有关于月亮的记载出现。最早关于月亮的记载出现于关于帝俊的神话中。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之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和神话中都再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至于嫦娥奔月等传说,都是出现在天地分离、大洪水等传说以后,所以这可能暗示了一个事实,月球并非一直存在于现今的位置。

远古的月球很可能离地球很近,并且一直固定在地球的上空挂着不动,既月球公转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同步。而月球上的一座高山一直延伸到地面,这座山甚至近到人们可以爬上去的程度。那时的月球还不叫月亮,而被人们称之为天庭,而这座山则被称为昆仑山。当时的月球上住着的可能就是外星人,由于它们的高科技在当时的地球人看来实在太过玄幻,所以古人将它们称之为天人或神。后来出于某种原因,这些外星人离开了月球,并将月球引导到了现在的轨道上。自那以后,人们才将月球称之为月亮。而也是自那以后,古书中才开始有了关于月亮的记载。

正如宋朝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感叹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样,月亮并不是一开始就挂在天上的。虽然这个假说听起来不着边际,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古书中找到一些证据。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天呎》写到一段关于月球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两个唐朝人在问路时碰见了一个月球修理工,这名月球修理工告诉他们,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并且还肯定地指出月球的明亮处是太阳照在其凸显部分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人类最初用现代天文仪器观测月球是17世纪初的事,但是唐朝这名神秘的月球修理工竟然知道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细细品味这段内容和山海经中的一些关于月球的细节,我们似乎可以发现,远古时代的人类似乎登上过月球。但是远古肯定没有宇宙飞行技术,那么他们是怎么登上月球的呢?很简单,他们就是顺着昆仑山爬上去的。《山海经》中记载的,从山底到山顶的妖怪和神灵,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生活在月球上的各种生物。而且不只是中国的古书,在圣经中也记载人们为了看到神而修建了一个非常高的塔,一直通到天上。这和《山海经》对昆仑山和天庭的记载不谋而合。虽然月球是现代人类唯一登上过的星球,但是月球上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存在。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再次登上月球去探险一番,说不定那时真的有可能在月球上发现昆仑山的遗迹。

中国文化拥有着5000年的历史传承,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世界的地位上来说中国文化一直都处于名列。也正因为如此,在许多的一些古书记载上面,上面充满着古代人对任何事物的遐想,对月亮对太阳,这方面总是会抱有幻想。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千古奇书《山海经》中,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古代人对于其他事物的一个描写和幻想。而《山海经》中隐藏的秘密到底有哪些?我的猜想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古代人对神的猜想。

在以前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对一些神进行描绘,比如说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盘古开天辟地等等传说。而山海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这些有关于神仙对人的创造和对人的帮助。由此可见,人是由神创造的,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心中对神对天抱有敬畏之情。以此来安慰自己,对自然现象的一个合理解释,可以说古代人是非常的聪明的,虽然说发现不了科学原理,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说服自己或说服别人。

二、对人位置的事物进行描写。

其次在古代的时候,在《山海经》这本著作完成期间,他们收集了各地人们对于动物,对于植物等等,进行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正是因为这样让许多曾经古时候存在的动物或植物一直都还保留在其中,也为后世的一些动植物研究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考古学家研究历史。

中华文化中有上下5000年,而其中上5000年这些历史没有一个详细的记载,而山海经它可以作为一本古书,虽然说具有一部分的虚假性,但是它内部还是根据人们当时所想所看见的东西进行描写。《山海经》的作用对于考古学家或历史学家,有一定的帮助。

且末古城是一处非常神秘的地方,它具体位于哪里,又是因何消失的均存在层层谜团。西域最初并不受中原政权的管辖。这里小国林立,其中部分小国因实力弱而被迫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等到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为对付匈奴这个长久以来的心腹大患开始想办法拉拢西域小国,西域自此加深了与中原王朝的交往。

西域三十六国

而“西域”这一称呼其实是出现于汉宣帝时期,当时这个皇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以加强汉王朝对西域的管控力量。这一机构的设立意味着西域自此被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之中。而当时处于西域都护管辖范围内的西域地区便称之为“西域三十六国”,而这三十六国之中便包括且末古城。这且末古城在西汉时期,其人口数量仅千余人,可见它的规模是非常小的。

且末古城的消失

据古籍记载,且末古城与同属于“西域三十六国”的鄯善国相距720里左右,而距离精绝国则约有2000里。介于丝绸之路的兴起,地处西域的且末古城因正好处于丝绸之路上而成为一处重要交易地。北魏时期的史籍记载中曾提及这一时期且末古城的居民主要依靠原始农业维持生计。而待百余年之后的玄奘再一次途径且末古城时,这里已经人去楼空,徒留一座空城。至于那些原本生活在且末古城的人去往了何处便不得而知。

且末古城的现状

且末古城的位置大致位于现且末县城的西南处,距离且末县城约有六公里。现如今,这座古城因为所在地沙化的缘故而早已消失不见。而1957年的时候,曾有研究人员在此发现了一座古城,且在古城之中发掘出了诸多代表着古时鄯善且末州法律文书的木牍。除此之外,1985年时这个地方也曾发掘出古尸、陶片等物。后经由考证,这里被认定是一处元宋时期遗址,名字为“且末古城”。不过这处遗址究竟是不是真的且末古城,目前尚无法下定论。

沈括在《梦溪笔谈》,钱塘江堤是这样记载的,“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余行,为之滉柱。”说的是钱镠在治理钱塘江的时候,使用过木材。按照字面上的理解,可以说这些木头是当时种植的大树木,也可以是用来打桩的木头。是由于时代久远,人们很难找到遗迹。而且也不清楚这些木头怎么会用来防止风浪。

2014年的时候,浙江考古专家们,在考古中发现了钱氏海塘的遗址。不仅发现了当时工人修建海棠时留下的工具,包括绳索木板,更发现了好几排的粗大的木头,每排有十几根。这就印证了梦溪笔谈所说的用滉柱。

那么这些木头有什么作用呢?原来它起到的是一个固定石堆的作用。在大木与大木之间堆砌石头,就算是风浪再大,也会有木头和木头之间的阻隔,石头不会滑坡。也就证明了这个滉木的重要性。而大规模地使用这种木材,一定是看到了这种木材和石头相结合,稳定风浪侵袭的作用。

可以说梦溪笔谈是一部极具有科学价值的书,每一句话都有落到实处的典故和来源。它的科学记录的准确性为后世所折服,成为了了解历史和触摸历史的一个窗口和资料源。

可以说沈括每到一个地方都用心地考察各个地方的地形地貌,以及历史上在这些地方留下来的痕迹。这是一个实在的,有良心的,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感谢沈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