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获奖名单
http://wwwgujiushucom/824265html
一等奖
空缺
二等奖(8篇)
萨仁高娃 沉眠于雪域高原的《蒙古秘史》
刘 瑛 芸香屑——即使是落英!
陈 琪 古籍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郑金生 海外求书二十年——国内失传珍稀中医古籍调研回归之路
曹 杰 四代守护的那一卷古籍
胡 露 蠹鱼脉望三生愿 楮墨芸香不解缘
严启勇 心中一支美丽动人的歌
孙 艳 寂静花开
三等奖(20篇)
朱志明 木匠半生惟“补”书
赵 洛 老兵李一氓
杨成凯 我与中华古籍四咏
韩锡铎 我与《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
顾志兴 我与中华古籍相伴六十年
黎家芬 我的“教科书”
王玥琳 不教书林有遗珠——记宋刻本《周易集义》的发现与鉴定
陈先行 撰写伯克莱加大善本书志的回忆
刘 明 我与宋本《荀子》结缘
薛元敬 我与中华古籍的不解之缘
陆蓓容 孤本的故事
赵 前 守望古籍善本三十年
杨秀廷 十年甘苦寸心知
侯妍妍 做事先做人 修书亦修心——一个修书人的碎碎念
任小玫 俯下身去,从细节处体味“时光修复”
吴雨晨 一位典籍博物馆讲解员的独白
姚伯岳 梦想与使命——我与北大图书馆古籍未编书的不解情缘
张 超 致我们终将离开的8楼
邵 滨 心魂端赖故纸传
朱吉红 活出人生的快乐和价值
优秀奖(50篇)
胡毅雄 一册在手三十年《楹联丛话》带给我的阅读盛宴
钱超尘 《宋本伤寒论》访书记
王泽强 清末才女汪藕裳手稿的发现、整理与出版
康尔平 圆梦之旅
张 洪 与“聊斋”结缘
殷 实 “北图”的特藏解密“法宝馆”
庞文龙 创办图书馆 保护古文献
朱赛虹 随侍清宫古籍三十七年
张 磊 有福读书
李华伟 “援”来如此——话说我与新疆古籍保护之缘
李 红 古籍编辑的苦与乐
刘运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侯体健 我与《平斋文集》
王玉良 谈谈有关中国古代书史问题
宋惕冰 图书编辑与收藏往事
何亦凡 其人少年,学有根柢
卢英宏 古籍的高度
罗 瑛 人生有情泪沾臆
吉家林 在古籍传承收藏与阅读应用中实现自我
刘和平 无形的台阶
史宝友 古籍修复,拿得起却永远也放不下的情结
靳 菁 抹不开的情缘
王子科 父亲的医书
楼科敏 一本《余杭许氏宗谱》
谢建中 我与固始旧志
张仲英 祖父的遗产
俞 冰 我与中华古籍
张美莺 故纸堆里的温度
沈秋燕 古籍普查花絮乱弹
许更生 纠错订正 纯洁典籍
朱向峰 贸大古籍:中国外贸的历史记忆
马善军 编写《村志》与古籍的故事
张国风 我与国图、与古籍的缘分
王春伟 板凳坐穿十年冷——《道园学古录》版本考证过程及随感
潘云玲 夏老师
王永华 让文化瑰宝在我们手中重放光彩
唐桂艳 由沈从文先生的一封信谈起
邱晓刚 师傅张士达先生的修复理念与纸浆补书技术
沈怀玉 宝晋梦寻
兰 侠 一名八零后的古籍缘
肖喜雨 用执着和平凡来传承中华文明
李森虎 幸得被劫家藏古籍
谢方儿 时光中的古籍书店
王 俊 古籍随想
张华敏 我与中医古籍
施文岚 修复人生——我和古籍修复工作的不解之缘
曾舒怡 古籍印象四章
吴 梦 归去来兮
王影聪 《苏东坡全集》给我力量
李旭光 中华典籍引领着我的生活
组织奖
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
基本是一样的,但郑金生所编著的书更为流行。
该书收录散佚海外的中医古籍珍善本427部,涵盖11大类,包括国外现存宋元本10余部、明清刻本数百部、近代抄本7部,另有和刻本、日本抄本、朝鲜刊本共计百余部,多为国内已经失传或存藏极少的珍稀种类和版本。
本书所收6种本草,均属善本、孤本,是研究明清本草的重要文献,对当今药学发展有借鉴作用。经首次整理标点,增加注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可供中医药科研、医疗、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供图书馆、资料室收藏。
[1] 马继兴,胡乃长 《本草纲目》版刻简录[J] 中医杂志,1984(08)[2] 马继兴 试论从目录学角度提高医籍校勘水平[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08)[3] 马继兴 《千金方》的版本及其保存的古本草著作[J] 中医杂志,1983(05)[4] 马继兴 AN ACCOUNT OF THE COLLECTION,PHARMACEUTICS AND STORAGE OF HERBAL DRUGS DESCRIBED IN ANCIENT MEDICAL WORKS UNEARTHED IN MAWANGDUI[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81(02)[5] 继兴 北京药铺的针灸铜人[J] 北京中医,1982(01)[6] 马继兴 马王堆古医书中有关采药、制药和藏药的记述[J] 中医杂志,1981(07)[7] 马继兴 《小品方》残卷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86(03)[8] 马继兴 日本汉医界现状与中医善本藏书[J] 中医药信息,1985(03)[9] 马继兴 敦煌出土的古针灸图[J] 中国针灸,1985(05)[10] 马继兴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J] 中医文献杂志,2002(03)[11] 马继兴 日本历史上保存与发现的中医药古文献[J] 中医文献杂志,2009(05)[12] 马继兴 《桐君采药录》辑校[J] 中医文献杂志,2005(04)[13] 马继兴,郑金生 国内失传中医善本古籍的抢救回归与发掘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2005(05)
自幼在中国画、书法、竹笛、宋词上投入过很多时间精力,师承名师多人 。医学博士,文学硕士,教授,执业医师,博士研究生学历,北师大文学硕士(导师为著名国学大师、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前主席许嘉璐先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导师为著名针灸学家罗永芬先生)。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重大文化项目《中华大典》(9亿字,建国以来由国务院直接立项的特大型中华文化整理研究国家重大项目及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要项目仅此一个)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秘书长(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郑金生研究员一起共同担任此职,其岗位类同国家重大工程试点办公室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与评奖专家(艺术学中国绘画方向) 。在“现代化中医”的“纤维化病理与中医药(含针灸)阻抑器官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医学历史文献研究”方向,以及古籍文献语言学、辞书学(工具书如类书编纂也暂归附此类)、中医药学、针灸学、养生学等学科领域内一些研究方向均有较深造诣和填补空白的开拓性研究。在中国绘画与书法上亦积力很深,根底扎实(具体情况详后) 。其在各个领域所做的工作简述如下:
1、科学研究:
理念:注重创新,不重复他人已做过的研究工作,喜选择尚无人垦荒的空白性方向或选题,故其研究及其成果绝大多数均为填补学术空白的开拓性创新成果,在某学术方向或选题上均具有一定的奠基性或里程碑性示范效应或抛砖引玉铺路效应。
工作概述:主持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含校级)项目与课题近30 项,并参研若干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所主持的各级项目包括国务院直接立项国家重大项目之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之子项目、国务院古籍规划领导小组资助项目之子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课题、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均属省政府自然科学项目]、四川省政府九五、十五、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应用基础与成果转化科技计划项目[市政府自然科学项目]及科技惠民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与人文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研开放基金项目等。已发及正发论文100余篇(国家公布、实行“核心期刊”制度后,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并有多篇论文正投发SCI全文收录期刊);已获授权及申请中发明专利数十个;获部省级、厅级、学会级奖励十数次;在境内外出版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著作、全国统编教材28部(含合作与参编)。
⑴中国历史文献方向(含古籍文献语言学、辞书学):为长期方向。
① 作为早期创业者和核心主研参与震惊世界图书文献学界的旷世大典《中华大典》编修:1989年1月作为核心主研人员参与建国以来惟一由国务院直接发文立项的古文献类国家级重大项目(也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要项目)《中华大典》之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编纂,并为其起草共计100余万字的多版《工作细则》、《编纂方案》、《引用书目表》、《样稿》等学术工作文件,后也作为整个《大典》编写《编纂通则》的主要借鉴文件(《通则》为在其起草的《细则》基础上删削、修改而成),由此以苦干与实力不仅受到总主编任继愈大师长达数页的书面表彰,还被北京会议选为试点工程《医药卫生典》秘书长(此职全国仅两人担任,除李戎外,另一人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郑金生),并先后担任其中《医学分典》学术秘书、副主编,《医学通论总部》主编。2009年近百万字的《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通论总部》出版,为整个“医卫典”的开篇总部(排第一),其内容系千百年来一直总揽着中国医学的全局、指导着中国医学的方向的纲纪之旨,更是中国医学学术史上空前的同类专题巨制和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医道”“医名”“医德” “医易”“医患”“治疗大法”“医学源流”等中医文化的原文搜裒整理专著,具有奠基性、里程碑性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为全球学人所识,产生极大的影响(详“中华大典”条)……2010年破例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② 《中医难字字典》、《通假字、古今字与区别字研究》、《中医药通假字字典》等5种填补空白的辞书与专著:早在自1975年廿余岁起就积力20余年,终于撰就中国医学学术史上第一部“中医药难字专著与辞书”、第一部“中医药易错字专著与辞书”、第一部“中医药通假字、古今字与区别字专著”、第一部最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通假字辞书”、第一部“中医药与针灸学快速记忆法专著”。早在1986年30多岁时即已出版影响海内外的历史文献语言专著兼辞书《中医难字字典》、《中医药中的易错字》、《中医药、针灸学快速记忆法》等,引起近30家报刊关注(当时尚未普及电视等传媒),收到读者来信5000余封,其著作受到国内外各界上百位著名学者书面好评,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为收藏书目。2001年被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增订再版。其论著《通假字、古今字与区别字研究》(系其负责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中医药通假字字典》首次廓清并提出新的“古今字”与“区别字”概念,对2千馀年无比混乱的“古今字”说法进行了系统、科学而实用的界定、定义 ,受到有关学术界权威学者较高评价。另外,还与另一学者几乎同时提出“包孕异体”概念,在区别字分类等其他很多方面也以充分论据提出了新说。这些,不仅在人文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而且在医学历史文献的研究、应用上也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批准立项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以上研究,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省教育厅、省语言学会等各级评奖的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此研究方向尚有以下研究工作及成果:
③早在1981年即开始参与邱宗志研究团队整理重要医籍历史文献《景岳全书》,1985年又领赵立勋之命参与其研究团队的《景岳全书》整理研究部分工作。1987年作为核心主研和全书统稿人参与国家卫生部重点项目、重要养生学历史文献、中国古代最大的养生全书《遵生八笺》的校注整理研究(以上两书均为大部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被该社选为“惟一的一部医籍整理精品作为赠送外宾的代表作”,1989年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戎对后者的深入研究仍在继续。
④1993年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与出版领导小组资助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国医学大成》续编”数百厚册医籍文献(每册含医籍数种),也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出版项目,李戎主持了其中《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脉理存真》的整理任务,并参与《本草纲目》整理。
⑤1996年该校梁繁荣副校长获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培养基金课题《〈针灸推拿学辞海〉编纂》,李戎作为第一副主编和全书统稿人参与这部针灸推拿学最大辞书的编写,具体承担其中30万字的针灸推拿历史文献条目和针灸推拿医家条目的撰写,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戎正拟重新整理、修订其针灸推拿历史文献条目和针灸推拿医家条目,编成第一本科学规范的针灸推拿古籍目录学专著。
⑥2002年清华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重大项目“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本草古籍文献)”,李戎带领其研究生任玉兰(今已为医学博士)承担了其中历史文献《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的研究。
⑦2003年李戎负责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传统文献语言学与汉字信息化的研究》,首次对中医药的这一选题方向进行探索。
⑧2003年至2005年间,李戎尚参与或主持了以下文献性研究工作:1)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汉字字库(电脑用)用字研究;2)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全国部分中医院校参与的“《中医大字典》编纂”论证;3)参与张琦教授负责的四川省教育厅课题“‘痰’与‘饮’致病的比较研究”。4)主持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非典’(SARS)》编写”。5)副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工具书《中医养生学大辞典》。
⑵器官纤维化与慢性疾病防治研究方向(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向):为长期方向。
拟以多年积力扎实地系统深入地持续研究“中医药(包括针灸)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深入揭示中医药及针灸拮抗PF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为基础“线”,举一反三旁涉整个“器官纤维化的中医调控效应机制研究”的“面”,再延及“中医药防治慢性疾病”这一世界性主题研究(含其历史文献研究在内)……
此方向国内外鲜有学者涉及(已在国内外权威科技信息检索单位及数据库做过查新),而李戎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则已持续探索10几 年,并已成为中医药(包括针灸)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机制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领军团队。曾整合西部4所名校(川大、西南交大、成中医大、成理工大)学者联合攻关,由李戎牵头,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系列研究项目10几 个,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0几 篇论文,并有多篇论文正投发SCI全文收录期刊,申请发明专利10几 个,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Nature(《自然》)(2010,6月和2007,7月)杂志两度关注、提倡和呼唤中医以及中国针灸科学,《自然》从2004年起发表了以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为中心的3篇研究论文。关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的前沿动态和导向,立足李戎团队在中医及针灸研究方面的优势,整合这两种趋势,诞生了李戎团队“上皮-间质转分化理论指导下中医药及针灸拮抗肺纤维化(PF)EMT的分子机制研究”的计划。
其团队前期所做中医药及针灸阻抑PF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发现其调节I/II型细胞因子平衡、调控TGF-β/IFN-γ受体及这两条关键信号转导通路具有积极的显著意义,故其正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立足古老中医原创理论,从研究方向(PF)→理论环节(EMT)→小发现(TGF-β/IFN-γ)三个层次再度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立项,以推进到EMT纵深水平继续深入探索中医药及针灸拮抗PF的EMT分子机制,以深入揭示中医拮抗PF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案包括拟选取在中医药与针灸干预PF实验动物模型病变不同发展阶段提取其肺组织,采用肺组织直接检测指标与体内组织分离提纯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趋化EMT的检测方法,达到体内外实验相互印证的目的。实验分别进行EMT进程关键分子(胶原蛋白-1mRNA等多种)、蛋白芯片、MMP组织抑制因子(如TIMP-1、2)和FB胞外基质(α-SMA等多种)检测分析,并行定量PCR验证,研究和筛选中医拮抗该病EMT的调控网络和关键靶点,以信息融合等方法从TGF-β和IFN-γ关键信号传导通路等多视角分析中医拮抗该病EMT的分子机制。
此外,李戎团队还对中医药阻抑血管纤维化(动脉硬化)、心脏纤维化等器官纤维化进行了研究,并已有近10项 发明专利。
⑶在养生学上的研究工作、建树与三大开拓性贡献:①首次提出并构建“‘东方自然养生法’方法学体系”,并有科研项目和系列著作、论文在海内外出版作为支撑;②首次提出“五脏养生理论”,用中医五脏学说分统古今养生食谱,并有科研项目和专著出版作为支撑;③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唾液养生学说”,并有科研项目和专著出版作为支撑:以上为阶段性研究方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已获阶段性成果,今已辍止,现正从事新的养生学工作。
早在1987年李戎就作为核心主研和全书统稿人参与国家卫生部重点项目、重要养生学历史文献、中国古代最大的养生全书《遵生八笺》的校注整理研究,其后又在四川省教育厅立项再次进行“中国古代最大养生全书《遵生八笺》的文献学研究”,后又先后主持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性工作重大项目“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之《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研究”、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重点项目“中国唾液养生保健及方法学体系的构建研究”(省政府自然科学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饮食养生保健理论与方法学体系研究”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十几年较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东方自然养生法”学术理论及方法学体系,拟与既有的“自然疗法”共同构成中医药另一完整的体系,并有上述系列科研课题多项立项研究、系列专著数种在海内外陆续出版、论文多篇在香港和大陆发表、各级奖项多项的强大支撑,在养生学方法学体系构建上具有一定的里程碑和奠基性重要意义(这与世面上和学界一些无正式科研项目立项、无研究论文发表、无正式的政府及学术界评奖的“空头养生权威”有别);同时,李戎又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五脏养生理论”,用中医五脏学说分统古今养生食谱,出版了厚达50余万字的《东方自然养生法系列丛书·五脏养生食谱》;此期还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唾液养生学说,在海内外出版了最全面、最系统的长达20余万字的《东方自然养生法系列丛书·中国唾液养生》。除此,在养生学高等教育上,李戎还参与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大学共同主编的国家新世纪全国统编教材《养生康复学》编写,以及十二五规划国家级工具书《中医养生学大辞典》的编撰。“东方自然养生法系列”专著中的《中国唾液养生》与李戎本人于2000年被英国大都影视公司来华拍摄成中医文化专题片,同时收到韩国出版商译成韩文出版的约商函,并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四川省民俗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李戎参与的另一养生历史文献图谱(四川省教育厅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则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与学术著作奖二等奖、四川省教育厅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此外,李戎参与的大型养生学历史文献研究“《遵生八笺》校注”的前期科学研究报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⑷针灸推拿方向:为长期方向。其中针灸推拿历史文献研究及阻抑器官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已如上述,此略。
⑸中药方向:为阶段性方向,2001年至2003年曾进行,今已辍止。
①“中药谱效关系学”的提出与构建。早在2001年初,李戎就与其博士研究生同学闫某一起共同提出“中药谱效关系学”,率先在《中国中医药报》等数种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创建“中药谱效关系学”》等多篇文章,并在十数个国家部委主办的首届(成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交流论文。后来中药界所提“中药谱效关系学”,多在其之后。
②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曾申报过多个品种,后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及多名司局级、处级负责人涉事,药审工作停止,以致与全国业界均同样受到大环境影响而被迫流产中辍。
③滴丸剂型的研发。李戎在滴丸剂型的研发上也具有实际经验,溶散速度比胶囊崩解速度快的滴丸剂型,在抢救病人方面具有时间优势,但研发此制剂的技术及经验向为李戎所在学校的一项空白,该校制剂专业教授曾向李戎请教过此剂型的研制经验。
2、教学:
于2001年在全国医药院校首次创开并主讲博士学位课程《针灸推拿文献学》(1998年就已试讲,同年还在国内率先试讲《中医文化》),另,还给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生、藏医班讲授过《中医古籍文献学》、《针灸医籍选》、《黄帝内经选》、《医古文》、《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中国医学史》、《大学语文》、《现代汉语》等课。
3、临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尚在读书期间,其就给亲朋好友处方并试治疑难疾病初获显效,如以地黄汤加熊骨等药调治,竟使慢肝后遗症长期不能下地行走的女性中老年患者病愈健步行走如常;以青蒿鳖甲汤出入,竟使整天茶饭不思、对任何事物均失去兴趣(类同西医严重抑郁症)、中西诸药罔效的大个子球员好友恢复正常;以面煨肉豆蔻、诃子去油,竟让长期患鸡鸣泻的外公病愈;以逍遥散益石决明珍珠母诸品,竟令长期患偏头痛的西医师痊愈……这些都是上世纪70年代其尚在读书期间的治验,其后至今30几年,从不丢弃临床实践,坚持临诊,曾在四川宜宾、自贡、成都多家医院(包括中医药大学附院、同仁堂总店等)、门诊部侍诊,积有诊案记录整箱。
4、研究开发与企管:
上世纪90年代其即已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有创办、管理药企的经验和若干中医临床效方发明专利。拟近年退休后投身市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服务患者的产品,为救助病人或提高其生存质量贡献余热。
5、绘画、书法与音乐:
其自幼即喜欢描画连环画上的人物,喜好吹竹笛,八九岁时将威风凛凛的岳飞图绘在家中墙壁上,受到街坊邻里及亲友们的夸赞。后师事川南画家吴家荣先生习画,师事五十年代四川著名音乐家蓝河先生习音乐,并私淑重庆竹笛演奏家(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奏过《葡萄架下》)吴启人先生吹奏风格,笛声抑扬顿挫,婉转悠远,十分入耳。夏夜乘凉在门前吹奏竹笛,满街乘凉人无不静息倾听清赏,在校园吹奏则引来男女同学伴歌,上山下乡时曾任“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并画宣传画(后上学期间亦然)。业医后因潜心医术与科学研究,书画音乐习练均渐少,参演(奏)过三五次校园文艺联欢会,画作与书法亦不时送展校园。近几年,又复奋力研习绘画与书法理论、方法、技能,大量听课,已积有国内外 各名家、大师授课课件照数十万帧,并拜名师,临池练笔。时适逢国家力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国,单位亦需文化强校,服务社会,于是受命创建绘画、书法的研究、创作及教学机构,目前正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本文2023-08-05 08:57: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043.html